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月小抄     
《飞碟探索》2010,(7):6-7
<正>2010年5月26日[天文]美国天文学家近日根据"雨燕"卫星的长期观测数据,发现了黑洞活动的确凿证据。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天文学家解答数十年来一直困扰他们的神秘难题,即为什么一小部分黑洞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2010年5月27日[生命]最近日本科学家发现一种微藻类新品种,可能会使人感染,危及生命。这种名叫绿藻皮肤的新水藻是科学家对一名日本患者的皮肤样本进行分析后发现的,他因接触这种水藻引起感染,身上出现溃疡。2010年5月29日  相似文献   

2.
每月小抄     
《飞碟探索》2011,(3):6-7
[2011年1月17日] [生命]进行气候研究的美国研究人员在对东加州死亡谷下的盐晶进行挖掘时,在这片沙漠下挖出一些存活已有3.4万年的细菌。  相似文献   

3.
每月小抄     
《飞碟探索》2010,(6):6-7
<正>[2010年4月27日][生命]NASA公布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证据,证明火星上存在生命。前往火星的一项特别探索任务发现了这颗红色行星上可能存在一种绿藻类层的迹象,这种物质是生命组成成分。[2010年4月28日]  相似文献   

4.
每月小抄     
《飞碟探索》2012,(12):6-7
【2012年10月29日】 [生命]研究人员对来自非洲、欧洲、亚洲和美洲各地的男性Y染色体进行了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在四五万年前,男性Y染色体上基因的多样性突然大幅增加,这说明当时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膨胀,从人口意义上讲,比“走出非洲”的规模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5.
物联网(IoT)恶意样本发展迅猛,在网络中大量攻击各类物联网设备,但由于开源问题导致其家族特征并不明显,需要一种更细粒度的样本分类方法,以解决高级威胁样本发现和攻击组织追踪等问题。针对该问题,对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捕获到的157 911个物联网恶意样本进行了大规模分析,并标注了一套包含9个家族分支共计12 278个样本的数据集。提出了物联网恶意样本的分类方法,通过静态逆向分析提取FCG图和文本等复杂结构特征,利用图表示学习和文本表示学习的特征,在标注的数据集上取得了平均召回率88.1%的分类效果。所提方法在实际工作应用中效果优异。   相似文献   

6.
“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是日本于2003年5月发射升空的,目的是探索太阳系和小行星诞生之谜。而这对防范小行星可能对地球的撞击是非常有帮助的,它是日本深空探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后更大规模空间探测和样本返回的验证机。经过两年多的飞行,“隼鸟”号于2005年9月接近了其目标——丝川小行星。[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每月小抄     
《飞碟探索》2011,(2):6-7
[2010年12月19日] [地质]玻利维亚的乌尤尼盐沼是世界上最大的盐滩,也是科学家发现的一处含锂最多的盐滩,它所包含的锂资源大约占世界总量的一半,足够为48亿辆电动车制造电池。目前玻利维亚正在这里寻找电动车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阿碧 《太空探索》2007,(1):38-39
在一些科幻小说中,小说家设想外星球中由于缺乏大气,这些外星的表面难以出现生命,然而,如果有外星生命.它们可以存在于外星的土壤中.现在,这样的科学幻想即将实现.美国科学家声称未来人们可以利用外星土壤进行自如地呼吸.因为他们已经从火山灰中分解出氧气。[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1992年2月7日,“星尘”号探测器在美国卡纳维拉尔角用“德尔它”2火箭发射升空,本刊当时曾对此进行过报道,题为《星尘向着扫帚去》,如今,在太空邀游了七年,飞越了48亿千米漫漫长路的“星尘”号,终于携带着彗星“维尔特二号”的样本,于今年1月15日顺利返回地球老家,可谓“七载携尘终归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每月小抄     
《飞碟探索》2010,(12):6-7
<正>[2010年10月18日][生命]照片在海下约7000米的区域拍摄,呈现了幽灵般的新种狮子鱼。在最近远征太平洋东南部海域秘鲁一智利海沟期间,科考人员发现了狮子鱼家族的这个新成员。狮子鱼是地球上栖息地最深的脊椎动物。[2010年10月21日][考古]埃及一座新发现坟墓内的壁画,展现了墓主人鲁吉·卡(右侧)和他的妻子。考古学家表示,鲁吉·卡可能生活在古埃及第五王朝末期,距今大约  相似文献   

11.
媒体     
《飞碟探索》2006,(4):4-5
第十行星的争议再起,梦境里的“和平”号太空站,红外星系中心的超大黑洞,NASA瞄准超空间飞行,NASA公布2005年十大宇宙探索成果,考古学家发现古希腊“长城”。[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每月小抄     
《飞碟探索》2009,(9):5-5
[2009年7月23日] 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可以发出一种微弱的可见光,而且光的强度在一天内起伏波动。这种可见光不同于红外线,被认为是自由基参与生物化学反应的结果。专家表示,面部发光比身体其他部位发出的光更多。  相似文献   

13.
每月小抄     
《飞碟探索》2012,(11):6-7
【2012年9月24日】 [生命]大家都知道6500万年前恐龙是如何被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消灭掉的故事。但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古生物学家保罗·奥尔森和地质学家丹尼斯·肯特研究称,恐龙能够幸存下来,可能还要感谢一颗小行星:2.01亿年前,一颗小行星可能为恐龙扫除了所有竞争者,让它们升级到食物链的最顶层。地球从此进入恐龙时代。  相似文献   

14.
周武 《太空探索》2006,(7):28-33
大气、海洋和陆地,我们人类是何其幸运.生活在地球这颗充满水和生命的行星上。本篇将透过航天飞机和卫星拍摄的鲜明的地球景象,看看人类随行星演化的足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据外电报道,2003年11月间中国大陆一艘“汉”级潜艇曾靠近日本水道,该艇系自关岛驶返青岛姜哥庄期间被美国侦察卫星发现,通知日本海上自卫队续予以监视追踪,2005年5月27日,日本《时事通讯》社报道,海上自卫队的侦察机发现中国海军远洋测量船“871号”,在钓鱼岛西南570千米海域出现,认为这是日本2005年以来,首次在该处海面发现中国海军远洋测量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每月小抄     
《飞碟探索》2011,(8):6-7
【2011年6月20日】 [天文]天文学家日前“目睹”了一个大质量黑洞吞没并撕裂一颗恒星的过程。地面上的科学家接收到了这颗遭遇厄运的恒星在生命最后一刻发出的强烈辐射。这些电磁波穿越了38亿光年的广袤空间。抵达地球。这是黑洞吞噬一颖恒星的示意图,在黑洞巨大引力的作用下,  相似文献   

17.
5月25日,美国航宇局宣布,将在2016年启动耗资10多亿美元的名为OSIRIS-REx的太空探测计划,发射一艘机器人飞船,并在4年以后抵达一颗被称为1999RQ36的近地小行星,收集星面尘埃,然后于2023年返回地球。科学家届时将对样本物质进行仔细分析研究,以便找到关于地球生命起源的线索。实际  相似文献   

18.
其实,岩石中藏有生命并不是弗里德曼首先发现的。早在1914年,就有人在阿尔卑斯山中发现了,只是这一发现被埋没在科学文献当中,没有人注意罢了。起初,弗里德曼的同事对他决定重新研究这一奇怪的生命形式并不感兴趣。弗里德曼回忆说,1964年,在爱丁堡国际植物...  相似文献   

19.
每月小抄     
[2009年4月02日] 由于全球变暖,南极一个名为沃迪的冰架已经消失。研究人员通过卫星图像和最新勘探技术发现,白20世纪60年代开始解体的南极沃迪冰架现已完全消失,而另一个名为拉森的冰架的北半部分也不见了,自1986年以来,拉森冰架消失的面积超过8500平方千米。  相似文献   

20.
每月小抄     
《飞碟探索》2012,(1):6-7
[2011年11月22日][考古]考古学家在智利阿卡塔马沙漠的同一地点发现了75具史前鲸类化石,它们彼此紧挨在一起,可能生活在200万年前。但是,这些鲸到底因何死在距离大海超过800米的一片沙漠里,至今一直是科学家争论的话题。[2011年11月26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