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热带气旋发生在太平洋西部和南海海洋上称为台风,发生在大西洋西部海洋上称为飓风。热带气旋在历史上造成了成千上万人死亡和不可胜数的财产损失。过去与现在对热带气旋进行了不少研究和预报,包括采用卫星观测,但是存在两大缺陷:当发生热带气旋时,海面上存在强烈降水带与气旋眼墙,从而遮蔽卫星遥感器观测;热带气旋生命周期短,变化速度快,单颗卫星无法观测其快速变化的全过程。为此美国航宇局提出一项克服上述缺陷的热  相似文献   

2.
利用风云三号C星(FY-3C)微波温湿探测仪(MWHTS)的实测亮温数据,开展了中低纬度(40°S-40°N)区域海面气压反演研究.MWHTS 118.75GHz氧气通道的辐射亮温测量值与氧气气柱总量密切相关,可用于反演海面气压.根据辐射传输方程分析了MWHTS 8个氧气通道对海面气压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与位于氧气吸收带中心的通道相比,位于吸收带翼区的探测通道对海面气压的变化更敏感.基于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中低纬度海面气压反演算法,通过将反演结果与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以及原位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建立的反演算法在中低纬度晴空、云天、雨天条件下,对海面气压的估计精度分别为2.0,3.0和3.5hPa.最后,开展了生成初期热带气旋的反演试验,结果表明反演的海面气压资料对热带低压的判别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1966—1978年间地磁暴期间地球大气气旋的变化。在地磁暴发生后,大气涡度面积指数(VAI)出现明显的扰动。在磁暴发生后第2天VAI有一个明显的增加,然后下降,到第4天VAI下降到最小值。但是,不同的磁暴类型发生时,VAI的扰动特征是不同的,而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效应。  相似文献   

4.
寒松 《国际太空》2013,(9):37-39
日本于1977年7月14日发射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1(GMS-1),以后陆续发射了5颗"地球静止气象卫星"。"地球静止气象卫星"一直运行到2003年,在这期间,东亚太平洋和澳大利亚地区的卫星观测主要依靠"地球静止气象卫星"。中国在风云-2卫星未稳定运行前也依赖"地球静止气象卫星"观测,特别是对热带气旋的监测。接替"地球静止气象卫星"的是日本"多用途运输卫星"(MTSAT)。"多用途运输卫星"系列是日本运输省和日本气象厅合作投资的多功能(气象观测和飞行控制)卫星。目前正在运行的是多用途运输卫星-  相似文献   

5.
1.加拿大发现热带龟化石 2009年3月,科学家在加拿大北极地区发现亚洲淡水热带龟化石。科学家称,这些龟化石的年代可追溯至0.9亿年前,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火山喷发现象,从而引发了全球气候非常温暖。科学家猜测,由于快速升温,使得北极融化的冰水灌注北极陆地,从而形成淡水热带龟迁徙的淡水通道。  相似文献   

6.
银河系像一个旋涡,星体、星系在其旋转臂上围绕中心旋转。这样的奇特中心是怎样形成的呢?康德《星云假说》论述过星云———旋转———星体形成,旋转引力增大,旋引小星体———恒星形成,恒星旋转引力增大———星系形成……从康德《星云假说》可以推论,银河系中心原应是一个质量很大、高速旋转、温度很高的星体,是比太阳系的太阳质量大很多倍的高温球体。为什么现在观测到的银河系中心是呈旋涡状的呢?依据牛顿万有引力,任何一个物体围绕一个中心或大质量的物体的旋转都有两个作用力:向心力和离心力。银河系中心体由大质量、高速旋…  相似文献   

7.
博物志     
《飞碟探索》2011,(6):7-7
蕙兰属是兰科植物.分布于亚热带和热带亚洲以及澳洲北部。通常生长于气候凉爽的高海拔地区。温带产者多为地生兰。在中国古代有数千年栽培鉴赏的历史。世界上最早的二部兰花专著是作成于1233年的《金漳兰谱》和作成干1247年的《兰谱》。专门论述了蕙兰属地生兰种类及栽培经验方法。热带产者多为附生兰,体型较大,栽培品种众多。一般称为大花蕙兰。图为蕙兰属的变种“奥斯汀一最佳粉红”的花串。  相似文献   

8.
陈丹 《太空探索》2006,(9):58-63
十、银河系的旋转速度 看不见的物质——“暗物质”如何分布? 我们由银河系中看得见的恒星分布情形类推,求出银河系的旋转速度可以发现内恻的旋转速度比外侧快,但是经由观测却发现,银河系内侧与外侧的旋转速度大致相同。要解释银河系内侧与外侧旋转速度大致相同,我们必须考虑:银河系中除了恒星气体等看得见的物质以外,还有质量高达这些物质全体质量10倍以上的看不见物质——“暗物质”这些看不见物质的原形是什么呢?它们在银河系中如何分布?  相似文献   

9.
<正>1.加拿大发现热带龟化石2009年3月,科学家在加拿大北极地区发现亚洲淡水热带龟化石。科学家称,这些龟化石的年代可追溯至0.9亿年前,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火山喷发现象,从而引发了全球气候非常温  相似文献   

10.
张唯诚 《飞碟探索》2011,(10):52-54
打破宇宙的规则 在我们的太阳系里,所有的大行星都沿着太阳的自转方向绕太阳公转,而且公转的轨道面与太阳的赤道面基本存在于同一个平面上。科学家认为,这是由于太阳和它的所有行星都形成于同一片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分子云中的缘故。在引力的作用下,分子云发生收缩,渐渐变成了一个旋转着的扁平的盘。由于太阳和行星都由同一个行星盘中的物质所组成,而这些物质又原本都向着同一个方向旋转,所以导致的结果就是,它们自然而然地存在于同一个平面上,且行星公转的方向和太阳自转的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11.
从空间观测热带地区的降雨分布,并以此为目标制定的热带降雨观测卫星计划(TRMM),将由美国和日本合作完成。热带降雨观测卫星将于1996年从日本种子岛发射中心用H-Ⅱ火箭发射,搭载在卫星上的降雨雷达遥感器由日本通信综合研究所  相似文献   

12.
国中之园     
季文 《飞碟探索》2007,(9):54-55
科库斯岛海洋公园距哥斯达黎加太平洋海岸550千米,是热带东。太平洋上唯一拥有热带雨林的岛屿。它是最接近北赤道逆流的,又是该岛和周围海洋生态系统的交会点,因此使得这个地区成为一个理想的研究生物进程的实验室。自然公园的水下世界非常著名,因此它吸引了众多的潜水员.有人认为这里是世界上观看远洋生物的最好地方,例如鲨鱼、鳐鱼、金枪鱼以及海豚。  相似文献   

13.
群岛     
《飞碟探索》2011,(8):27-27
夏威夷在1959年8月21日成为美国的第50个州,由夏威夷群岛所组成,位于北太平洋中,距离美国本土3700千米,总面积16633平方千米,属于太平洋沿岸地区。首府为檀香山。夏威夷是美国最南方的州。也是美国唯一一个全部位于热带的州;它与阿拉斯加州是美国各州中仅有的二个不与其他各州相连的州。也是美国唯一一个没有任何土地位于美洲大陆的州。  相似文献   

14.
UFO信箱     
《飞碟探索》2002,(4):41-42
江苏刘向阳:傅民杰先生将《加加林殒命的真正原因》(见《飞碟探索》第127期)说成是遭遇UFO的结果,笔者细读之后,有所疑问。第一,既然专家已推断出诸如碰上气旋,因躲避某物而机动飞行,发生意外等几方面坠机原因,何必硬要往UFO上扯?即使排除了与飞鸟相撞的可能性,以驾驶舱的密封状态及飞机解体与否等也都无法得出遭遇UFO的结论。第二,UFO的防护层是什么状态,我们到目前为止恐怕尚处于猜测性阶段,权且认同是螺旋状的。而飞机碰上气旋(或称气潭、空气陷坑、人造气流等等)同样会变成螺旋状飞行。据资料介绍,当时即有一…  相似文献   

15.
两种空间直角坐标系转换参数初值快速计算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知不共线3点在两坐标系下坐标的条件下,提出了两种快速计算两坐标系间转换参数概略值的方法。其中一种是先通过三点构造在两坐标系下的一个新点,将两个坐标系平移到该新点,从而消除平移参数。利用此时的三点坐标可以方便地求得两坐标系间的旋转矩阵,由旋转矩阵可进一步求得旋转角和平移参数;另一种方法是先通过已知的三点构造出一个新的坐标系,通过该坐标系可计算出待求的两坐标系及其旋转参数,从而求得待求两坐标系间的旋转参数。最后,通过旋转参数可计算出平移参数的概略值,并试验验证了两种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一见这标题,你可能会说,人造卫星绕地球不断地旋转以及旋转的道理,在前面几节中已经介绍过,怎么还要向我们介绍呢?这可是个误会。这里所要讲的卫星旋转不是卫星绕地球旋转,而是指卫星绕着自身对称轴的旋转。就好比我们的地球既围绕着太阳公转,同时又围绕地轴自转一样。当然,不是所有的卫星都要自旋,而是某一类卫星。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旋转惯性液压变换器(RIHC)的主要性能及其能量转化机制,针对由等效两位三通快速切换阀驱动的旋转惯性液压变换器构型建立其理论分析模型。通过与传统比例液压系统(CHPS)对比实验,验证所建理论模型并给出两者能效差异。结果表明:所建理论模型可有效预测RIHC的主要性能,可通过系统吸油流量量化旋转惯性效应的大小,稳态吸油流量在有效占空比0.5时达到峰值。脉宽调制信号有效占空比控制模式下,随着飞轮转速、负载压力的增加,测得阀口节流损失与系统效率线性化增加。实验表明:负载压力在0~4 MPa范围内,RIHC相较于CHPS最高可减少89%的阀口节流损失,系统效率提升15.7%。  相似文献   

18.
假设地球     
庾晋 《飞碟探索》2005,(5):36-36
尘埃聚集旋转 在约100亿年前,有一大片冷却的尘埃漩涡在宇宙中间一这些微粒互相吸引,慢慢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不停旋转的圆盘,随后又甩出许多圆环。同时,猛烈的转动使微粒达到自热程度,中心的圆盘变成太阳,外围圆环的微粒变成一个个由气体和液体构成的巨大火球。然后,火球开始冷却,并凝成固体。大约到40亿~50亿年前后,这些火球变成现在的地球、火星、金星等大行星。这个理论是18世纪法国哲学家康德和法国数学家、天文学家拉普拉斯提出的星云说。它被认为是最合理的一种地球形成理论。  相似文献   

19.
<正>1引言2023年4月16日,我国首颗降水测量卫星风云三号G星(又称降水星)搭乘长征四号乙遥五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同时业务运行上午、下午、晨昏、倾斜4条轨道极轨卫星的国家。降水是地球气候系统能量和水循环的重要过程,对降水系统瞬时结构和全球分布特征的认识,是人们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内容。地球气候系统的降水过程主要发生在热带,气象卫星是实现热带降水探测唯一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0.
1引言日本率团开发事业团(NASDA)定于1997年11月用H-2火箭发射热带降雨观测卫星(TRMM)和工程试验卫星-7(ETS-7)。(原定是今年8月发射)。全球降雨量的2/3公布在热带降雨区,降雨量的大小不仅直接影响着大气、海水循环,而且影响全球环境变化,因此人类一直关往关监视全球雨量变化。不过迄今依然是采用传统的在地面和船舶上配置观测仪器的观测方式,这一方式根本不可能实现对全珠降雨状况进行观测。日、美共同研制的这颗载有降雨雪边(PR)筹5种遥感器的TRMM,将通过这些遥感器监视打获取国话热带降雨区的降雨强度以及百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