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隐身技术作为未来飞行武器设计的重要指标 ,提高飞行武器的生存、突防能力 ,尤其是纵深打击能力的有效手段 ,一直受到世界各军事大国的高度重视。随着新型隐身装备的不断问世 ,新的隐身机理也相继出现 ,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开发就是一个典型实例。1 国外发展现状2 0世纪 60~ 70年代 ,由于导弹和飞船再入大气层时形成等离子鞘致使通信中断、核爆炸电离区对无线电波传播特性的影响等原因 ,前苏联专家对等离子体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及影响开展了大量而深入的研究。 1 999年初 ,俄罗斯克尔德什研究中心宣称 ,他们已研制成功完全不同于美国“常规…  相似文献   

2.
飞行器隐身技术是当代军事技术中的一项重大突破,低雷达散射截面(RCS)的飞行器外形是专业人员努力追寻的研究目标。本文采用Toplitz变换和混合迭代的算法,对新设计的一种鸭式布局翼身融合体飞行器外形进行了RCS计算,并在微波暗室内对模型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基本吻合,误差在1dB之内,证明此算法行之有效,优化设计的翼身融合体飞行器具有良好的隐身性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最近几年有关部门对降低军用飞机雷达散射截面(RCS)的研究,对飞机隐身技术的问题作了综合性评述。全文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为飞机隐身技术的发展概况,第二部分概括介绍各种飞机隐身技术的基本内容,最后论述了飞机隐身技术与飞机设计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隐身结构是指由蒙皮和多种内部材料组成的、能满足承载要求、并具有明显降低雷达散射截面的结构.本文首先阐述了一种典型的翼面隐身结构方案.为了进一步挖掘该隐身结构减缩RCS的潜力,应用基于代理模型的优化策略,对其进行电磁散射特性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优化设计后,在方位和频域上能显著降低翼面隐身结构RCS.基于代理模型的优化策略是一种有效的隐身结构低RCS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某型无人侦察机的三维重建 ,阐述了无人机外形的三维重建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指出无人机三维外形重建的重要意义 ,并初步分析了其气动性能和隐身性能。  相似文献   

6.
受国防科工委委托,“红外隐身技术专题研讨会”于1986年9月23日至25日在我院举行。这是继今年6月隐身技术交流研讨会之后召开的又一次有关隐身技术方面的大型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航天部,兵器部,航空部及所属院校、研究所、空军、海军和中科院等23个单位56名代表。  相似文献   

7.
雷达隐身和机载电子攻击组合增强的飞机作战生存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战生存力是新型军用飞机发展中要考虑的一个关键要素,雷达隐身和机载电子攻击是两个减缩飞机敏感性的主要技术.本文给出一个攻击任务的战术设定,研究了雷达散射截面和机载雷达干扰机对威胁雷达探测概率的影响,确定了雷达制导地空导弹和防空炮火在目标雷达散射截面减缩或/和干扰机辐射功率干扰下的制导精度,计算了飞机单发击毁概率,最后给出一架攻击机在一个假设敌对威胁环境中的出击架次生存力,说明综合使用雷达隐身和机载电子攻击技术使作战飞机的生存力得到增强,评估方法有效实用.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国外布撒器的典型实例;指出了远射程、高精度、强隐身、模块化、系列化是布撒器的发展趋势;讨论了布撒器气动布局及气动部件的选型;阐述了布撒器气动设计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叙述了飞行器隐身技术中通常采用的三种方法。飞行器采取上述隐身技术措施后,机载雷达天线对电磁波的散射成为飞行器的主要散射源。因此,天线隐身技术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介绍的频率选择表面(FSS)是一种由无源谐振单元,按一定排列方式组成的准二维平面周期结构,利用其对电磁波具有频率及极化的双重滤波的概念,以达到降低天线雷达截面积(RCS)的效果。文中用谱域分析法对十字形振子阵FSS的特性进行了分析计算,并应用于天线罩或低RCS反射面天线中。对已加工出的面积为42×42cm~2,在聚四氟乙烯玻璃纤维布上的十字形振子阵FSS样品进行了性能测试,从测试曲线看出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根据飞行器的雷达散射截面(RCS)分布,合理确定飞行器隐身外形优化设计中的目标函数.首先,对3种目标函数(即威胁区域内RCS的平均值、大于临界RCS值的概率和被雷达检测的平均概率)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然后,以一个典型飞行器隐身外形优化问题为例,分析不同目标函数对隐身外形优化结果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目标函数会得出不同的优化外形,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3种目标函数的相关性与区别.最后,总结出在隐身优化设计中如何合理确定目标函数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地回顾了飞机空战思想演变的几个主要片断和空气动力学家在此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在分析当今制空对策发展趋向的基础上,指出隐形技术是今后作战飞机将采用的一种有效措施,以及面对这种势态空气动力学家必须从过去单纯追求最佳气动布局的概念中解脱出来而应认真思考的一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2.
飞行器隐身与气动外形综合优化设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达散射截面已成为飞行器设计的一个重要战技指标。由于RCS和气动特性都与飞行器的外形密切相关,故外形设计时要兼顾隐身与气动力等多方面的因素。本文以对飞行性能影响较大的纵向气动力系数作为约束条件,某方位的RCS均值最小作为目标函数,对飞行器隐身与气动外形的综合优化设计方法作了初步探讨,并给出了应用示例,得到了比较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战斗机在现代战争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为了在未来空战中获得主动权 ,各国都非常重视高性能战斗机的研制和发展。作者分析了战斗机及无人作战飞机的发展趋势 ,阐述了战斗机隐身性的作用及在飞机布局设计中采用的减缩措施 ,提出了新一代战斗机的隐身及气动力性能的指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准确高效地预估共轴旋翼高速直升机的雷达散射特性,结合雷达吸波材料(Radar absorbing material,RAM)在隐身设计中的应用,开展了共轴旋翼高速直升机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特性及涂覆型RAM对其影响的研究。首先,基于计算涂覆目标表面散射的物理光学法(Physical optics,PO)和计算涂覆边缘绕射的等效电磁流法(Method of equivalent current,MEC),建立了计算RCS的高频方法,并通过涂覆了RAM的金属球和直升机矩形桨叶算例验证了其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研究双旋翼、尾部螺旋桨、平垂尾和机身在鼻锥、侧向和尾追3个典型方位的雷达散射特性和强散射源分布,并采用局部涂覆RAM的方法进行隐身设计。研究表明:尾部螺旋桨、共轴旋翼桨毂及其整流罩部位、机身上曲率较大的鼻锥和尾部以及曲率较小的侧面护板是机身的重要强散射部位。在强散射部位涂覆RAM能有效降低高速直升机各方位双站RCS的均峰值,显著提升高速直升机隐身性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智能材料结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智能材料结构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课题,进展很快。它的兴起将冲击材料研究部门,并引起了结构设计部门的变革。本文主要介绍埋入传感元件、驱动元件并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图形特征识别及新型声发射系统的三种强度自诊断智能结构,埋入形状记忆合金丝的大面积强度自适应结构,以及预报材料疲劳寿命、减振降噪、无舵面机翼和光电红外隐身等智能结构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机会数字阵雷达是以平台隐身性设计为核心,以数字阵列雷达为基础,兼具多功能、多模式的"一体化"新概念雷达系统.本文在对国外有关概念雏形描述理解基础之上,对其定义和涵义进行了深入透析,详细论述了"机会"一词的几层涵义.分析了机会数字阵雷达不同于传统相控阵雷达的技术特性和应用潜力,以及机会数字阵雷达所面临的技术难题,如3-D空间单元"机会性"分布优化选取和波束综合,信号传输与同步以及多自由度的系统资源优化管理等问题,并给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和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7.
应用棱边边条和小展弦比大后抗角机翼融合设计,使边条涡稳定机头的脱体涡改善机翼根部流场;同时合理配置前翼,使鸭翼产生的涡流流经机翼时,加强了机翼上表面的主体涡流强度,推迟了机翼表面流态分离,提高了机翼的非线性升力。特别在大攻角时,边条涡处在机翼上表面与鸭翼自由涡和机翼主体涡相干涉,形成了三涡一体的非线性升力,极大地改善了全机的流动特性。经实验证明,该布局提供的方案,具有与同类普通布局为高的升力线斜率、高升阻比、大失速攻角及良好的纵横向和侧向静安定性等优点,同时通过电磁模型在微波暗室中测试,在迎头和侧向的RCS值(雷达反射截面)均有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
软件无线电是利用软件来实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各种功能的一种通信技术,近年来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本文分别介绍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技术、评价标准和发展过程,并对软件无线电的技术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