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14年2月28日,“全球降雨观测”(GPM)卫星由日本H-2A火箭从种子岛发射,该卫星是“全球降雨观测”计划中的主卫星,也是“热带降雨观测”(TRMM)卫星的后继星,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和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联合研制。“全球降雨观测”卫星是世界上首颗配备以Ku频段雷达(KuPR)和Ka频段雷达(KaPR)组成的双频段、毫米频段、具备多普勒测速功能雷达为主的降雨观测卫星,它不仅可用于地球观测,也能用于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2.
□□经过多次推迟, "地球观测系统"(EOS)中的2颗重要卫星--"云卫星"(Cloudsat)和"云-气溶胶激光雷达和红外探测者观测卫星"(CALIPSO,音译为"卡利普索"),终于在2006年4月28日由德尔他-2火箭发射升空了.它们可对地球的云层和浮质进行新型的三维观测,解决云和浮质如何形成、发展,并影响水资源供应、气候、天气、空气质量的疑问.  相似文献   

3.
国外卫星光学遥感器前沿技术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卫星遥感利用卫星平台搭载光学、雷达、红外等遥感器,获取地球陆地、海洋和大气的特征信息,形成图像以及反映物质成分的光谱信息等遥感产品。国外正在大力发展天基薄膜衍射成像、空间分块可展开光学成像、天基光学合成孔径成像、天基超光谱成像等新型卫星遥感技术,实现在空间、时间、光谱等不同维度的高分辨率光学探测。  相似文献   

4.
1 我国实时接收的国内外遥感卫星种类□□目前我国正在接收和将要接收数据的国外遥感卫星有6类8颗,我国遥感卫星有4类4颗,共计6类12颗,其中气象卫星5颗,陆地卫星4颗,海洋卫星3颗,如表1所列。表1 我国正在接收和将要接收的国内外遥感卫星种 类在轨卫星后继卫星国家时间陆地卫星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类雷达卫星类1)极轨卫星类静止卫星类水色卫星类环境卫星类陆地卫星-5陆地卫星-7斯波特-4资源-1雷达卫星-1诺阿-14诺阿-15风云-1CGMS-5风云-2A“海星”海洋-1欧洲遥感卫星-13)欧洲遥感卫星-2地球观测系统-AM2斯波特-5A斯波特-5B雷…  相似文献   

5.
美国“地球观测系统”卫星参数见表1。表1 “地球观测系统”参数表卫星EOS-AMEOS-PMEOS-COLOREOS-AEROEOS-ALTEOS-CHEM科学用途测量地表、云、气溶胶和辐射收支特性测量云、降水和辐射收支、地面雪和海冰、海面温度和海洋生产率研究海洋生物量和生产率观测大气和气溶胶测量海平面高度、洋流和冰层质量测量大气化学成分及其传输过程、海洋现象有效载荷ASTER,CERES,MODIS,MISR,MOPITTAIRS/AMSU/MHS,MODIS,CERES,MIMRSeaWIF…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空间局(CSA)将在1994年发射雷达卫星,它的分辨率为10米,是加拿大最先进的遥感卫星。星上装有合成孔径雷达和强大的微波辐射计。卫星将每天从500公里高的轨道上昼夜24小时地拍摄地面照片。它不受天气影响,也能穿过云层和黑夜进行对地观测,是一种全天候的雷达观测卫星。该星与今年苏联发射的“钻石”雷达卫星、欧空局发射的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和明年日本发射的第一颗地球资源-1性能相似,只是分辨率有所不同,苏联和欧空局的卫星分辨率为15米,加拿大和日本的卫星分辨率为10米。  相似文献   

7.
美航宇局(NASA)已明确“EOS”地球观测卫星计划的概要。取消两个大型平台计划,将由6颗中小型卫星代替它。当初预定总计搭载的30台观测仪器难以解决,充其量只能搭载17台。此外,发射日期也将推迟。 6颗卫星的大概情况如下: ·“EOS-AM”拟于1998年6月发射的中型卫星,将发射至每天上午10点30分通过赤道上空的太阳同步极轨道上。除观测陆地表面外,还可观测云、气溶胶的分布、辐射平衡等。·“EOS-Color” 1998年发射的小型卫星,调查海洋浮游生物等植被及繁殖分布。  相似文献   

8.
2014年3月8日凌晨,载有154名中国人的马来西亚MH370航班在从吉隆坡飞往北京的途中失踪,这一事件牵动了无数国人的心。尽管多国在事后动用了各类飞机和舰艇在疑似失事海域进行搜索,但截至到目前仍未发现失踪客机的确凿线索。在此次事件中,卫星作为现代信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飞机搜救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事发一天后,美国“土”(Terra)卫星、“水”(Aqua)卫星、中国高分-1等遥感卫星就对失联地区进行了观测,获得了可疑油污带、疑似漂浮物等图像。3月14日,国际移动卫星公司(INMARSAT)称其运营的“国际移动卫星”接收到MH370航班发送的“握手”(ping)信号,它使对MH370的调查出现重大转折。截至目前,国内外已有数十颗卫星关注着失联客机可能存在的区域(截至3月17日,中国已调动21颗卫星参与搜寻失联客机),这些卫星为搜索救。提供了重要的空间信息支持。从目前卫星具备的能力看,利用卫星对失事客机进行搜索与救。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由于飞机搭载了能够发射飞行状态信息或遇险信号的发射机,卫星搭载了相关的接收机,所以卫星接收信号后就可转发给地面站。地面人员通过相关信息可以快速找到出事地点,这种方式救。效率较高。第二种是利用遥感卫星观测与搜寻。当飞机遇险降落到地面或海洋后,利用各类遥感卫星对事故飞机进行搜索。与舰艇和飞机搜索相比,这种搜索方式搜索的范围更大,对海面漂浮物的搜索效率更高。但若飞机已完全下沉到水底,且无漂浮物的情况下,用现有的卫星光学和雷达成像技术还难以探测。  相似文献   

9.
刘佳 《国际太空》2015,(2):56-62
<正>2014年,国外共计发射了100颗遥感卫星,其中,军用遥感卫星9颗,民商用遥感卫星91颗,而高分辨率光学卫星数量达到8颗,高分辨率雷达卫星仅3颗,光学卫星数量占明显优势,质量小于100kg的卫星78颗,环境观测和气象卫星共11颗。2014年,世界遥感卫星技术迅速发展,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以色列、韩国、印度的卫星都具备拍摄亚米级全色分辨率的能力;美、欧、日具备优于2m多光谱分辨能力。在高分辨率光学成像方面,美国独占鳌头,其民用卫星能力  相似文献   

10.
1 空间信息网应用需求 广域信息感知需求 空间信息系统中的遥感卫星、测绘卫星、气象卫星等为大时空广度、多谱段的信息获取提供了技术手段,多颗遥感卫星组网可实现对指定区域的连续探测.通过分散的传感器信息集成,预警卫星系统可以在弹道导弹的助推段发现目标,提供预警信息,扩展了地面雷达和预警机的预警范围,为反导作战赢得宝贵的准备时间.测绘卫星、气象卫星可以提供战场的详细信息,缩短了信息获取时间,为作战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1引言日本率团开发事业团(NASDA)定于1997年11月用H-2火箭发射热带降雨观测卫星(TRMM)和工程试验卫星-7(ETS-7)。(原定是今年8月发射)。全球降雨量的2/3公布在热带降雨区,降雨量的大小不仅直接影响着大气、海水循环,而且影响全球环境变化,因此人类一直关往关监视全球雨量变化。不过迄今依然是采用传统的在地面和船舶上配置观测仪器的观测方式,这一方式根本不可能实现对全珠降雨状况进行观测。日、美共同研制的这颗载有降雨雪边(PR)筹5种遥感器的TRMM,将通过这些遥感器监视打获取国话热带降雨区的降雨强度以及百个…  相似文献   

12.
遥感卫星的问世,使人类研究地球、认识地球的视点从地面、低空扩展到太空,从而可以对地球进行连续、快速、综合和大面积的详细观测,更全面、更清晰、更深刻地了解地球及其周围环境,对国计民生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天眼越来越好遥感卫星也叫对地观测卫星,有光学成像卫星和雷达成像卫星2种,前者携带可见光、红外和多光谱等遥感器,最  相似文献   

13.
中法天文卫星(SVOM)伽玛暴联合探测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法天文卫星SVOM是中法两国合作的伽玛暴探测任务,由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和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批准立项,中国科学院负责总体研制.SVOM是继美国SWIFT任务之后最重要的伽玛暴多波段探测项目,是一颗功能强大的天文卫星,具有多波段观测、快速机动、灵活操作及地面后随观测能力.SVOM将开创一个非常广阔的探测领域.本文介绍了项目组织、任务目标、卫星和有效载荷、地面段以及运控概念.   相似文献   

14.
<正> 航天器天线亦称空间飞行器天线,用于卫星、飞船、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器。天线按功能分类有遥测、指令、跟踪、测速、数据中继、通信广播、科学探测、遥感、测向、交会雷达、着陆导航等等,其型式多种多样,工作频率从甚低频到毫米波段。航天器天线有时比航天器本体大得多(例如ATS—6,TDRS),有时几乎就是航天器大部分表面(例如Transit-1)。  相似文献   

15.
东方星 《太空探索》2012,(12):24-27
卫星海洋遥感对观测与研究全球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具有重要作用,其特点是快速、连续、大范围和能同时观测多个参数。目前,全球已发射了40多颗探测海洋的卫星,包括专用海洋卫星和装载多种遥感器具有大气、海洋、陆地等环境监测能力的综合型遥感卫星。海洋卫星是专门用于观测和研究海洋的人造地球卫星。虽然利用气象卫星和资源卫星也可以获得一些海洋现象的信息,但由于海洋现象和变化  相似文献   

16.
欧洲空间局已采取第一个重要步骤,批准投资一千一百一十万美元,对它的遥感卫星计划进行为期两年的预研工作。这项预研计划是欧洲空间局一项更大规模的遥感卫星发展计划的组成部分。丹麦、法国、意大利、荷兰、瑞典和英国已在这一初期发展计划上签了字。预计在八十年代中期发射两颗地球观测卫星。其他一些国家预计会参加未来的主要计划。而欧洲空间局的非成员国加拿大也可能考虑参加整个计划。头两颗遥感卫星将装有雷达和可见光、红外遥感器,用于监视土地利用管理、帮助确定发展中国家所需的援助,以及监视200海里海  相似文献   

17.
天兵 《太空探索》2006,(12):46-49
2006年11月4日,美国用德尔它-4M火箭从太空发射场(SLC.6)将国防气象卫星-F17(DMSP-F17),发射升空,该卫星是美国第2颗第7代国防气象卫星(Block 5D-3),田洛马公司制造,属于极机气象卫星。它装有先进的遥感器,能探测到可见光和红外频谱的信息,可提供陆地和水面温度,水汽,洋面和空间环境等信息,全天候地收集气象信息。  相似文献   

18.
自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以来,迄今已近30年过去了。由于技术正向着新一代的天基遥感器发展,空间对地观测活动也将发生深远的变化。预期在未来的十年中,将出现卫星成象系统激增的情况。民用遥感器将提供可见光、雷达、红外和多光谱图象,并且其分辨率经常是对军事和情报研究工作也具有使用价值。虽然这些新遥感器在国际范围的影响尚不能完全确定,但是显然这种影响是深刻  相似文献   

19.
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ASO-S)是中国首颗综合性太阳观测任务,太阳硬X射线成像仪(HXI)是ASO-S卫星三大载荷之一,主要负责太阳耀斑观测。HXI采用阵列空间调制间接成像方法,包含91个子准直器单元。发射前,在地面对HXI进行调制参数定标非常必要,但由于没有平行的X射线源而十分困难。本文根据HXI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案,提出了基于地面调制功能定标的设备与HXI调制定标的需求。根据所述需求,介绍了研制的X射线束流调制定标装置;利用该装置对HXI飞行件上所有子准直器完成地面调制功能定标。标定试验结果与预期相符,充分证明了准直器与X射线束流定标装置性能优良,该装置还可用于后续类似载荷的定标。  相似文献   

20.
1995年11月4日,加拿大自行研制的第一颗雷达卫星由美国德尔它2号火箭送入太空,它是继俄罗斯“钻石”卫星、日本地球资源卫星和欧洲遥感卫星后的又一颗载有合成孔径雷达的新型对地观测民用卫星,必将对全球资源监测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