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篇文章叙述了以色列飞机公司(IAI)在战斗机上实施EL-2032 FOR(火控雷达)飞行试验的评定工作。文章着重说明了该项目的实施原则,试验方法、试验状态、试验进度、试验系统以及分析试验数据结果的特殊设备。评定这类现代火控雷达的试验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把火控雷达做为一个独立的敏感部件,或者作为新一代战斗机上装备的现代航空电子设备的一个关键器件。被试系统EL-2032是由IAI/ELTA公司研制的  相似文献   

2.
雷达图像仿真是飞行仿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雷达地形数据库为雷达图像仿真提供基本的数据支持。为构建满足仿真精度与实时性要求的雷达地形数据库,对相关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在分析雷达图像仿真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雷达地形数据库在分布式飞行仿真系统中的应用方式和组成形式。根据所用数据源的不同,对雷达地形建模技术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不同建模方法的优缺点。比较了网格式与多边形式2种数据存储与调度技术的特点和适用性,指出多分辨率表示技术雷达地形建模中的重要性,给出了一种材质数据多分辨率映射的基于材质最大出现概率的子取样方法。对机载雷达实波束地形测绘成像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3.
873航空电子综合系统通过部级成果鉴定由航空工业总公司615所、613所、607所、618所、171厂、161厂和飞行试验研究院共同研制的873航空电子综合系统于四月初通过部级鉴定.该系统立足于国内研制的航空电子设备(显示控制管理分系统、雷达、惯导、...  相似文献   

4.
李效弟 《飞行试验》2003,19(3):35-40
详细讨论了雷达自身幅相不平衡、飞行航线、飞机机动性、多路传播和大气折射等主要因素对雷达测量精度的影响。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一些在实际使用中提高该雷达测量精度的具体方法及措施,使之在飞行试验中发挥其精密测量的优点,确保飞行试验所测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雷达威胁环境下的无人机三维航迹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雷达威胁环境下应用A*算法进行低空突防三维航迹规划的方法。首先对地形高程数据进行综合平滑处理,建立满足无人机机动性能要求的安全飞行曲面,并结合雷达威胁量化模型,计算出地形遮蔽雷达盲区的范围,最后在满足地形遮蔽雷达盲区的安全飞行曲面上运用A*算法规划出三维飞行航迹。仿真结果显示,该算法能简单、快速地获得三维最优航迹,易于工程实现。  相似文献   

6.
军用航空     
俄开始在米格-21—93上进行导弹发射试验最近,一个由苏霍伊和Fazotron设计局组成的小组正在用一架为印度空军进行现代化改进的米格-21—93原型机进行首次R—73和R-77导弹的发射试验。这两种导弹前者采用红外制导,后者采用主动雷达制导。这一试验将会大大刺激已经严重拖期了的米格-21—93现代化改进计划的进程。试验的目的是验证这种采用轻重量多模式雷达武器的性能水平。据称,老龄的米格一对战斗机在经过诸如雷达、航空电子设备和导弹的现代化改进之后,将具有在超视比条件下同时攻击两个和同时跟踪8个目标的能力。而且,如果印度…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实施雷达管制。雷达管制最主要的设施—雷达,其质量和可靠性是保证雷达管制安全、可靠、高效的重要因素。本文依据《国际民航组织8071文件》第三册的内容,并参考《FAA飞行校验手册》的内容,对雷达飞行校验进行论述,阐明怎样通过飞行校验检查雷达信号的质量、可靠性,介绍雷达飞行校验的检查项目、飞行方法以及容限标准。希望本文能够在我国的雷达飞行校验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航 《民航科技》2007,(3):73-74
自从2005年10月27日零时起,民航昆明空管中心管制区范围内开始实施雷达管制指挥,这是我国西南地区首次实施这一世界上最先进的飞航指挥方法。从实旅雷达管制至今,昆明空管中心一直向航空飞行活动提供着安全有效的雷达管制,得到了许多部门的一致认可。雷达管制的实施不但让我们大大提高空域的利用率和增加飞行流量,减少航班延误,为航空公司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还使管制员大大地减轻了工作压力和工作量。  相似文献   

9.
中航工业雷达与电子设备研究院(简称"雷电院")于2004年3月由607所和171厂整合而成,是集机载雷达和航空电子系统研发、试验、制造为一体的科技先导型研究院。雷电院总资产20亿元,拥有各领域专家及高级研究人才近千名,取得各类成果及优质产品奖数百项,是国内机载雷达及航空电子设备的主要配套研发生产单位。雷电院以机载航空电子技术的研发生产为核心,以射频传感器、孔径综合和座舱综合显示等航空电子技术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用低阶等效系统拟配高阶飞机时间反应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飞行试验中收集的飞机输入和输出数据识别飞机动力学特性,以变稳飞机NT-33A飞行试验为例,预测和评定了不同构形情况下的有关飞行品质,并与带宽准则估计结果和实际驾驶员评定进行了比较,结果证明该方法适用于飞行试验中飞行品质的评定。  相似文献   

11.
AReviewoftheTransitionProgressfromRadarManagementtoProgramManagement程序管制的建立和向雷达管制的过渡以及未来雷达管制向新CNS/ATM系统发展的全过程是自动化应用程度连续发展的过程,尽管其中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重点各不相同。雷达管制的实施实质上就是飞行动态的主动和精确掌握为管制操作技术向精密化方向发展提供了技术平台,而新CNS/ATM系统则是卫星技术和数字通信综合应用带来丰富的航空信息突破地域限制的自动化共享,这种航空信息充分和自动化获得为减少不必要的管制干涉(实质是更准确地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持。一…  相似文献   

12.
机载气象雷达是为了防范气象风险、保证飞行安全而研制的航空电子系统,本文以WXR-270气象雷达为研究对象,简单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及组成,重点针对4例典型故障进行故障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3.
许多新的科技成果都是首先应用到民航业务中,而民航事业也正是由于广泛地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理论才得以迅速地发展。为了适应我国民航事业发展的需要,满足对首都机场快速增长的舱班的飞行安全和对华北地区飞机指挥调度的需要,民航总局拨款为首都机场配备了一套全固态一、二次合装远程航路监视雷达,以取代原有的法国汤姆逊(Thomson-CSF)公司生产的LP-23b远程雷达。新配置的全固态L一波段远程一次航路监视雷达是由美国雷声加拿大公司(RaytheonCanadaLimited)制造生产的,全固态单脉冲远程二次航路监视雷达是由英国科索公…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米格飞机为背景,从最早的米格-3飞机到控的米格-29飞机,比较完整地介绍了前苏联在各个航空发展阶段支尾旋飞行试验的认识以及尾旋飞行试验的情况,介绍了不同时期尾旋试验的特点,预言了未来尾旋飞行试验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袁东 《飞行试验》1997,13(1):22-25
本文以1994年底在俄罗斯飞行试验研究院的Tu-154M空中飞行模拟器上进行的数字式显格式评定演示飞行为依据,详细地介绍了先进民机和军机上广泛采用的数字式飞行参数下显的试飞评定,内容包括由机载数字计算机控制的下显的特点,试飞任务,试飞员评定方法,下显格式评定内容和数据处理。供从事下显飞行试验研究和飞行模拟研究的试飞员的试飞工程师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中航工业雷达与电子设备研究院于2004年3月由中国航空工业第六O七研究所和苏州长风有限责任公司整合成立,在无锡和苏州分设研发中心和生产试验基地,是集机载雷达、显示器等航空电子设备研发、试验、制造为一体的科技先导型研究院,业务范围覆盖了政府系统和商用系统两大领域,涉及综合监视系统、机载雷达、座舱显示器、广播电视网络传输设备、专用传感器件等众多产品。  相似文献   

17.
在原有的航管雷达模拟机的基础上,我们试图引进实际的空中交通管制情况信息,形成飞行管制数据和模拟训练计划,利用客观的飞行活动来进行模拟管制,从纯雷达模拟培训过渡到实时雷达信号的互动式培训,进一步完善空中交通管制培训系统。由雷达实际的信号形成有用的飞行管制数据,是从航管雷达数据中读取相应的飞行数据,并自动生成培训计划。在引接实际信息信号中,有实时信号引接和历史数据引接两种方案,这两种方案各有优缺点。文章将两种信号引接方案作了一个比较。  相似文献   

18.
a)对于终端SSR雷达,其飞行方法与终端PSR雷达更换天线的校验飞行方法一样。参见上期图4a所示。b)对于航路SSR雷达,其飞行方法与航路PSR雷达更换天线的校验飞行方法一样,参见上期图4b所示。  相似文献   

19.
金荣  于涛 《飞行试验》2004,20(2):25-28
液体冷却系统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冷却方式,用于雷达等发热量较大且集中的电子设备。对专为某型雷达空中试飞设计的液体冷却系统作了介绍,并具体论述了该系统在实际低空高温和中高空飞行试验验证中暴露出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解决措施,使试飞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一、概述我国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对空中交通管制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飞行量占全国总飞行量的60%~80%的北京、上海、广州大三角区域,如果再继续维持现行的程序管制必将严重影响该地区的飞行安全和正常飞行,妨碍民航的发展。为此,抓紧和加速改善这个地区的空管手段,将现行的程序管制改为雷达管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缩小安全飞行间隔、加大飞行流量以适应这个地区飞行量快速增长的局面已成当务之急。虽然,到ZO15年新航行系统将作为单独设施应用于全球的航行系统,目前它只能作为飞行繁忙地区特别是飞行繁忙的终端管制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