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天津地区空域现状天津空管负责北京飞行情报区内天津进近管制区、进离场航线和渤海湾海上代理管制区的管制服务工作。区内执行仪表飞行规则,在具备目视飞行规则条件下,由飞行员申请,经进近管制室批准,方可按照目视飞行规则飞行,同时接受空中交通管制服务。天津进近管制区覆盖了标准气压高度3600米(含)以下的空域范围,现有3条国际航路,6条固定和临时国内航线,7条进离场航线。渤海湾海上代理管制区覆盖标准气压高度1800米(含)以下的空域,海上直升机航线达到40余条。  相似文献   

2.
常规甚高频(VHF)通信系统受视距传输的影响,作用在350公里(200海里)左右,而高频(HF)通信因受大气电离层为时变参数系统的影响,话音通信效果欠佳。为解决三亚情报区特别是远距离洋区内实施雷达监控下程序管制对空通信的要求,国内首次选用延伸距离(Extended Range)的定向VHF通信系统,VHF对空信距离可达650公里(9000米高空),解决了三亚情报区对话音通信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目前,澳大利亚的国家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正在TAAATS(TheAustralianAdvancedAirTrafficSystem)──澳大利亚先进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项目的建设进程中从旧系统向面向21世纪的新系统平稳过渡。至1991年,澳大利亚全国共有五个管制中心,分别位于布里斯班、悉尼、墨尔本、阿德莱德和珀斯。上述五个管制中心同时提供区域管制和进近管制服务;另外,在凯恩斯、戈尔德科斯特和堪培拉还有三个终端区管制单位,还有一些小的空域由军方提供ATC服务。其空域的划分是与澳大利亚联邦州的行政区边界近相一致的,每个州都有自己的飞行情报区(FIR…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用航空》2009,(11):57-59
2007年11月22日凌晨我国成功实施了缩小垂直间隔(RVSM),在我国大陆8400米至12500米之间的空域里,航空器间的垂直间隔由600米缩小为300米,飞行高度层由7层增加至13层,空域容量和利用率得到大幅提高,因空中管制原因引起的航班延误得到明显减少,民航发展的空域环境大为改善。而且,中国米制缩小飞行高度层垂直间隔标准已于2009年10月份正式生效成为国际民航标准,这在中国民航历史上尚属首次,有力地提升了中国民航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正>引言《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对空域的划分是这样描述的:"空域通常划分为机场飞行空域、航路、航线、空中禁区、空中限制区和空中危险区等。空域管理和飞行任务需要的,可以划设空中走廊、空中放油区和临时飞行空域。"可见,我国目前是单一管制空域。低空空域一般指3000米以下,参照ICAO空域划分法,应属G类空域。对待G类空域国际通行的理念是"最大程度利用、最小程度限制,目视飞行、自主运行、自负责任"。以目前民航的的装备水平,欲在此空域提供管制服务、承担管制安全责任是比较困难的。因  相似文献   

6.
从地理上讲,海拔高度超过1500米的地方是高原;从飞机的起降包线划分,飞机在海拔高度超过2560米(8400英尺)的机场运行就需要进行特殊改装和重新审定。中国民航总局对高原机场的定义是机场标高1500米(含)~2560米的机场为一般高原机场,2560米(含)以上的机场为高高原机场。  相似文献   

7.
航班飞行使用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的《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5所规定的计量单位。由于英尺、海里和节三个单位地位特殊,需暂时保留。附件5只统一了多数计量单位,导致米(m)与英尺(ft)共存。目前,陆空通话使用的计量单位仅存在含米或含英尺的差别。境内飞行使用附件5含米计量单位,多数境外飞行使用附件5含英尺计量单位。使用“公制”计量单位早已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8.
自今年11月22日零时起,中国大陆将实施8400米以上高度层缩小垂直间隔,由原来的600米垂直间隔缩小为300米,可用飞行高度层增加了6个,空域容量增加87%。在不改变现有空域、航路航线划设的前提下,大大缓解了高空空域拥挤状况,并且能更好地为航空公司提供最优巡航高度层,节省燃油消耗,符合国家提倡的节能减排政策。  相似文献   

9.
杨磊  李文博  刘芳子  陈雨童  赵征 《航空学报》2021,42(2):324157-324157
连续下降运行(CDO)是基于航迹运行(TBO)概念的重要组成,对于减少机场终端区燃油消耗和环境影响具有显著效果。简洁、高效和灵活的进场空域,以及高度自动的无冲突节能轨迹规划,是实现高密度终端区连续下降运行的核心要素。设计了一种融合Point Merge理念的新型倒皇冠形进场空域(ICSAA),规范了新型空域内航空器运行程序,建立了以燃油消耗和飞行时间最小为目标的连续下降进近无冲突四维轨迹优化模型,并选用基于精英保留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进行高效求解。论证了新型柔性空域下连续下降运行轨迹优化具备复杂高密度场景预战术和战术运行性能,对于飞行效率、经济性和空域容量提升具有显著效果,为促进繁忙机场全时段连续下降运行的推广应用提供新视角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空域CFAR处理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空域恒虚警(Constanl False Alarm Rate,CFAR)处理研究的发展、现状和最新进展。首先,讨论了空域CFAR处理的概念及其在整个CFAR处理中所处的位置;然后,将空域CFAR处理算法分为ML类、OS类和自适应算法,介绍了每类CFAR算法的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空域CFAR处理算法的发展,指出...  相似文献   

11.
陈雨童  胡明华  杨磊  张昊然  赵征 《航空学报》2020,41(9):324045-324045
为了解决在基于航迹运行的空中交通管理自动化系统中人机意识同步的问题,以航路运行为对象,开展了面向受限空域的自主四维航迹(4DT)冲突探测与解脱(CD&R)技术研究。基于自由航线空域(FRA)环境,提出基于栅格的空域离散化处理与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受限空域自主航迹运行两阶段方法:阶段1运用可视图(VG)法和Dijkstra算法,实现了满足限制区约束的航空器期望航迹快速规划;阶段2提出航迹可达时空域模型及其图形化表达方法,并基于连续飞行动力学推导出了不同情况下的航空器位置更新模型,并采用局部冲突探测与解脱方法,以飞行距离最短为目标,实现航空器自主路径与速度联动规划,从而支撑空地、人机认知同步的无冲突四维航迹生成;最后,以中国西部典型空域为运行场景开展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计算高效性和模型有效性,并对栅格尺寸和探测距离这2个关键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支撑复杂空域高密度运行环境自主航迹运行,为推动自主空中交通系统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峻 《民航科技》2004,(6):9-9,13
二000年一月五日,广州区域管制室在原来水平范围内,高度3000米至12000米的空域(不含军航使用空域)实行雷达管制。运行至今,在保障飞行安全、提供优质服务方面有较大提高。二00二年共保障飞行架次251625,同比增长1996,  相似文献   

13.
无人机(UAV)空域冲突感知技术是国家空域集成中最具挑战的关键技术,针对小型无人机在低空空域应用愈加广泛、迫切需要融入低空空域的背景,综述了低空小型无人机空域冲突视觉感知技术的研究进展。首先,论述了低空小型无人机的应用现状,归纳了低空空域环境与小型无人机的典型特征;其次,根据感知对象的类型,将现有的空域冲突感知设备分为协同式与非协同式2类,通过对比总结了机器视觉作为低空小型无人机空域冲突感知设备的优势;然后,论述了视觉信息预处理、入侵目标视觉检测、基于视觉的避障路径规划这3项空域冲突视觉感知关键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该领域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难点,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用航空》2007,(12):10-10
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决定和国家空管委的统一部署,中国民航于11月22日北京时间零时起,在我国8400米以上、12500米以下的空域实施缩小飞行高度层垂直问隔,飞机的巡航高度层将由过去的7个增加到13个,空域容量和利用率将得到明显提高,对减少航班流量控制和航班延误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战斗搜救行动对作战遇险飞行员来说十分重要,由于时效性要求较高,预先规划空中搜索救援空域可为战斗搜救行动提供参考,节约计划制定以及任务准备时间,提高搜救效率和成功率。通过分析空中搜索救援力量典型运用场景,提出将空中搜索救援空域分为三类空域,即为战斗机规划的跳伞区、为救援直升机规划的搜索救援等待区和搜索救援通道。分析三类空域规划的关键问题,将跳伞区和搜索救援等待区规划与选址问题关联研究,将搜索救援通道规划与直升机航路规划问题关联研究,结合选址理论和直升机航路规划研究现状,提出了空中搜索救援空域规划配置的建模思路。  相似文献   

16.
国外固定翼预警机空域巡逻航线的预警空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探讨空域巡逻航线适用的战场环境,介绍了空域巡逻航线可以提供的预警空域,基于SEA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弱效区预警效能问题,并以算例分析了影响预警空域的因素,从而为固定翼预警机的战术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实施RVSM对我国空域容量和流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结合缩小垂直间隔(以下简称RVSM)对空域容量和流量影响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RVSM实施后空域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就有关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鲁娟 《民航管理》2023,(10):12-16
<正>2016年3月,民航局正式批复了民航情报管理中心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标志着我国航空情报服务(AIS)向航空情报管理(AIM)的过渡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正式开启了中国民航航空情报产品数字化转型的序幕。2023年4月17日,民航局局长宋志勇深入“民航三中心”(运行管理中心、气象中心、情报中心)调研时,  相似文献   

19.
<正>为进一步解决空域容量的问题,加速飞行流量,减少航班延误,民航管理部门这两年采用了不少新技术,在2008年11月实施RVSM缩小航路间隔后,从2009年6月起,在中南地区各主要机场所在地的进近和塔台管制区(高度6000米含以下)试运行目视间隔和目视进近(以下简称"双目视"),缩小终端区的间隔。本文着重分  相似文献   

20.
引言 空中交通流量存在的问题,基本归纳为以下三类:(1)机场需求与容量不平衡问题;(2)空域需求与容量不平衡问题;(3)避让不能进入或是不愿进入空域引发的问题。这三个问题是贯穿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全过程的问题,辨识并解决这些问题是各层级流量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责。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人员,在大多数的工作时间内都在进行着辨识与解决这些问题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