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这次会议是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实现一分为二的重要改组之后,由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下属的国际合作贸易局和中国直升机公司联合主办的第一个大型国际性直升机研讨会。会议以“市场与合作──面向21世纪的中国直升机工业发展”为主题,邀请了几乎囊括中外直升机界主要制造商和目前国内主要直升机用户及未来重要潜在用户在内的百余名代表。第二集团公司池耀宗副总经理、国贸局唐华副局长及直升机公司的王建秋总经理分别就中国直升机工业坚持走国际合作道路及必须努力面向和积极开拓国内直升机市场的问题作了重要讲话。国外直升机制造业…  相似文献   

2.
第十三届全国直升机年会于1997年9月23目到9月26日在江西庐山举行。本届年会由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直升机公司筹办。年会的主题为中国直升机行业的发展、管理和市场研究。国防科工委、陆海空三军、民航系统、航空工业总公司各有关机关、院校、厂所共26个单位的近8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毛德华总工程师出席了大会。  相似文献   

3.
这届年会于8月22~26日在景德镇中航工业直升机所召开。年会的主题是“中国直升机技术发展与应用”。来自国内的多家航空研究、教学、生产机构和部队的118名代表参加了本届年会。  相似文献   

4.
欧直集团首席执行官Guillaume Faury先生,及欧直中国新任首席执行官,诺贝尔·迪克罗(Norbert Ducrot)先生,带领欧直代表团,参加了9月5~8日于天津举办的中国直升机博览会。在本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上,欧直公司重点展示其全面满足中国直升机市场需求的能力,以及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空学会第九届直升机学术年会于1993年11月1日至5日在株洲市召开。有来自部队、学校、研究所、工厂和公司等部门共23个单位的63名代表参加了本届年会。在年会开幕式上,第608所敬明书副所长代表承办单位热情欢迎参加会议的代表,并向代表们介绍了第608所的研究工作和成果;总参陆航局型号办文裕武主任介绍了陆航对直升机的需  相似文献   

6.
《航空学报》2011,(9):1607
中国航空学会直升机专业委贾会第27届学术交流年会于2011年8月9日至12日在南京举行。本届年会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六十研究所承办。来自陆海空三军,民航,航空工业的研究院、所、工厂以及高等院校,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和新闻媒体等20多个单位共1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直八运输型直升机通过设计定型审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11月12日,在景德镇市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召开的直八运输型直升机设计定型审查会(闭幕式)上,直八通过设计定型审查。直八运输型直升机设计定型审查会议于11月10日在三七二厂隆重开幕,参加会议的有74个单位的领导,专家的代表共150多名。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听取了  相似文献   

8.
第九届全国直升机学术年会于1993年11月1日~5日在株洲市召开。来自部队、学校、研究所、工厂、公司等部门共23个单位的63名代表参加了本届年会。承办单位608研究所的精心筹备和  相似文献   

9.
美国直升机学会(AMERICANHELICOPTER SOCIETY简称AHS)第50届年会和技术展示会,1994年5月10日至13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 这次会议是在美国直升机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日之际召开的,半个多 世纪以来,美国直升机学会在促进和推动直升机事业的进步和发展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这次会议是一次空前的盛会,其规模和参加人员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 参加本届会议的除美国西科斯基、波音、麦道等各大直升机公司,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空学会直升机专业分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暨第十一届全国直升机年会于1995年9月15目至19日在山东省威海市举行。总参、国防科工委、陆海空三军及民航系统和航空工业总公司所属有关机关、院校、厂所共32个单位7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1994年5月中旬,在华盛顿召开的AHS(即American Helicopter Society,美国直升机学会)第50届年会上,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被批准为该会的国际集体会员单位并颁发了会员证。 AHS是世界著名的直升机学术组织,在促进和推动直升机事业的进步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AHS从成立到现在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参加这次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航空学会第30届全国直升机年会于2014年8月21日至22日在哈尔滨举行。本届年会由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哈尔滨市科协和黑龙江省航空学会协办。来自陆海空三军、民航、航空工业相关的院校/研究所/工厂/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学术期刊、新闻媒体等28个单位共118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年会的主题是:民用直升机发展与空域开放的机遇及挑战。会议共收到论文415篇,其中307篇收入论文集。中航工业哈飞集团飞机所蔡传军总师、空军装备研究院航空装备研究所温清澄和葛志辉高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夏品奇和唐  相似文献   

13.
’98北京国际直升机应用研讨会于6月10~11日在京举行.这界研讨会由中国民航局有关单位主办,以中国直升机应用及市场前景为主题,与会中、外代表约120余人.面对我国通用航空业中尚很不发达,甚至与国民经济及民航运输业发展步伐极不相称的民用直升机应用事业,世界直升机制造商都敏锐地感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民用直升机将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本次会议为中外直升机制造商提供了一个宣传、推销和寻找未来潜在客户的大好时机.包括美、俄、韩和我国在内的十余家直升机制造商都在会上、会下不失时机地同与会的各方现有和潜在用户广泛交流、洽谈,努力介绍和推销他们的产品,力求在未来潜在的中国民用直升机市场上能先入为主,占领重要的一席之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航空学会第三次直升机年会于1987年11月17日至21日在广东省珠海市民航机场招待所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部队、民航、工厂、科研所、大专院校及上级领导机关等32个单位共86名代表。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有多年从事直升机研究工作的专家,教授和中年知识分子以及民航和空,海军中具有丰富的飞行实践经验的飞行人员。这次年会是全国直升机界包括使用、研究、生产和教学各方面人士的学术盛会.会上学术交流以“直升机的使用技术”为主题。会议交流论文共62篇,其中大会报告5篇,分组报告29篇,书面交流28篇。这些论文中既有理论研究成果,又有飞行、维护或使用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民用航空协会、民航总局科学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98国际民用直升机应用研讨会于1998年6月10-11日在北京召开。研讨会由民航协会员玉庆秘书长、民航科研中心林立清上任主持。民航总局沈元康副局长、民航协会柯德铭副会长分别在研讨会上作重要讲话。参加此次研讨会的单位有农业部、公安部、国家林业总局、测绘局、冶金局、地质局、体育总局、海洋石油总公司、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核工业总公司、民航总局有关厅、司及各管理局、航空公司和通用航空公司的代表2航空工业总公司、哈尔滨飞机制造厂、武汉直升机工业公司和北京外企服务总…  相似文献   

16.
中国直升机     
2006年10月16日,中国直升机工业迎来了50周年大庆。回顾过去,可以看到中国直升机工业50年的历史是一部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创业史,是直升机领域全体人员不甘落后、激情进取的奋斗史。1956年10月16日,国家决定引进前苏联米-4直升机生产专利制造直5直升机,从此揭开了中国直升机工业发展的序幕。50年来,中国直升机工业作为战略性产业,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不断发展壮大。历经701、直6、直7、直8、直9、直11,我国先后研制生产了30多种型号共800多架的直升机,并参与EC120、S92、CA109等国际机型的研制,通过风险合作方式,研制直15型直升机,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记者 《国际航空》2011,(10):18-18,20,21
9月15日,首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简称直博会)在天津市滨海新区空港经济区中航直升机产业基地举行。以“直升机与医疗救护”为主题的“2011中国直升机发展论坛”则反映出。以直升机为主体的航空应急救援服务体系建设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第十四届全国直升机年会于1998年11月13日至16日在珠海市召开,到会代表来自全国34个单位,共76人。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开展直升机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有62篇论文收入论文集,大会报告5篇,分组报告35篇。这些论文有的是最新研究成果的总结,  相似文献   

19.
欧洲质量组织(EOQC)成立于1956年,是欧洲国家在质量管理方面进行学术交流、研究、协作的组织,每年召开一次年会,在各国轮流举行。本届年会由瑞典质量协会负责,在斯德哥尔摩召开。共计有46个国家,681名代表参加会议,除欧洲25个成员国外,美洲、亚洲、大洋洲等地区的国家也有代表参加,如美国有24名代表,日本有17名代表,我国有3名代表(航空、机械、中国质协各一人)。世界著名的质量专家朱兰博士以及美国、日本的质量协会主席也参加了这次会议。本届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质量管理的价值在于提高经济效益”。会  相似文献   

20.
汶川地震之后,国人对直升机的关注度大幅提升,北京航展之前本刊记者走访了美国西科斯基,欧洲直升机和阿古斯特·威斯特兰直升机公司。这些公司有的已进入中国直升机市场几十年,在我国直升机市场上占有先入为主的优势地位,并已与我国直升机工业建立了紧密的国际合作伙伴关系;有的则是中国市场的后来者,但却取得了重要的市场突破。本文根据我们采访的先后顺序分别介绍这些公司在我国工业合作和市场销售方面的发展近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