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2011年,总装备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启动了基于"北斗"导航卫星的大气海洋和空间监测预警应用示范工程。该项目主要包括高空气象探测、地面水汽电离层监测、海洋气象探测领域和气象信息发布系统。通过研发相关业务设备、应用软件,形成一系列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全面提升我国导航卫星气象观测水平,为气象预报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2月,原总装备部、民政部联合批复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国家综合减灾与应急典型示范项目"。项目聚焦国家减灾救灾重大业务需求,利用北斗系统的功能和特点,进一步完善国家综合减灾业务平台,研制减灾救灾专用北斗终端,选择天津、辽宁、上海、江苏、山东、湖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成系统、成规模的示范应用。通过示范,破解民政减灾救灾行业在灾情信息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已将卫星导航定位应用产业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工程,作为卫星导航定位应用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是我国自行建设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定位和通信系统。它能为用户提供快速定位、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目前系统服务区覆盖我国和周边地区,可以保证我国重点用户在导航定位方面不依赖于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或俄罗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卫星导航定位正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正8月3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北斗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号工程卫星系统总师谢军,北斗三号工程卫星系统总师林宝军,北斗三号工程运控系统总师陈金平介绍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相似文献   

5.
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是我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军民融合工程和应用服务工程,可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全天候的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2012年12月27日,我国政府宣布北斗-2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对我国及亚太地区提供区域服务。近5年来,系统运行稳定,应用领域越来越广。2017年11月5日,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北斗-3首批组网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以"一箭双星"方式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卫星成功入轨,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工程开始由北斗-2  相似文献   

6.
正7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高大上"的北斗导航,已经不知不觉"飞入寻常百姓家"。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透露:"在中国,入网的智能手机里已经有70%以上提供北斗服务。""天上好用,地上用好",这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首任总设计师、航天科技集团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院士对北斗系统的寄语。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12月27日,北斗三号系统提供全球服务一周年发布会召开。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北斗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号工程卫星总师谢军,北斗三号工程卫星总师林宝军,北斗三号工程地面运控系统总师陈金平出席本次新闻发布会,介绍北斗三号系统提供全球服务一周年有关情况。北斗系统全球覆盖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向建成世界一流卫星导航系统的目标迈出坚实一步。会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正式发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报告(4.0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服务体系(1.0版)》等文件,这些文件的中英文版也已在北斗系统政府网站同步上线。  相似文献   

8.
正3月25日,由凤凰卫视等主办的"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在清华大学揭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制团队获得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北斗团队承担着北斗导航工程运载火箭和导航卫星两大核心系统的研制、组批生产、发射组网等任务,为我国进军全球导航卫星工程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颁奖嘉宾、原科学技术部部长、中科院院士徐冠华对北斗团队给予高度评价,称他们"始终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系统)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独立建设并运行的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其服务必将经由区域拓展到全球,目前正处在区域性推广的重要阶段。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将推动"北斗"系统通过定位导航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和气象卫星等共同构筑"天基丝路"。因此,构建"北斗"系统在一带一路应用的损害赔偿法律机制,能为"天基丝路"建设保驾护航。1"北斗"系统在一带一路应用的主要形式及致损类型主要形式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北斗"系统主要  相似文献   

10.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积极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2000年,初步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3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目前,中国正在稳步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截至2012年2月已成功发射了11颗"北斗"导航卫星。  相似文献   

1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它具有高精度导航定位、短报文通信、精密授时等特点。自开通以来,“北斗”系统已经在我国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森林防火、通信、电力调度及救灾减灾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几年,随着国家政策的激励、示范项目的开展和联盟与产业园的涌现,促进了“北斗”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的"北斗"双星定位系统只能实现二维有源定位,大大限制了该系统的应用。针对这种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北斗"双星系统资源,提出了使用伪卫星来辅助"北斗"双星系统的方案;推导了此系统的定位原理,并且简单分析了系统的时间同步问题;通过数学推导和仿真分析,研究了伪卫星数目以及布局对系统定位精度的影响,得出了伪卫星布局的相应结论。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案是可行的,采用伪卫星来增强"北斗"双星导航系统,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可用性、可靠性、稳定性以及测量精度,为现阶段"北斗"双星系统无源定位的应用提出了一种低成本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是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密集组网年,预计将进行10次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将18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轨道。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入全球组网新时代的同时,北斗应用也获得飞速发展。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正式提供区域服务,广泛应用到交通运输、基础测绘、工程勘测、资源调查、地震监测、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等众多领域。  相似文献   

14.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菁 《国际太空》2013,(4):26-3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采取"三步走"的发展步骤:第一步,"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第二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区域服务;第三步,2020年左右全面建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服务能力。目前,"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星座拥有14颗卫星在轨运行,包括5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和4颗中圆地球轨  相似文献   

15.
<正>北斗应用在电力行业不断推进的同时,青海、陕西、宁夏、新疆等省、自治区,利用北斗短报文功能开发的北斗抄表设备得到广泛应用,解决了偏远地区、无通信信号覆盖区域的电力数据采集难题。北斗系统的授时功能,较早地为电力行业的时间校准服务,中国电网进入"北斗时间"曾让国人为之振奋。2016年12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北斗系统首次在配电领域应用》,引起人们对于北斗电力应用的广泛关  相似文献   

16.
张雪松 《太空探索》2012,(11):10-13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航天系统的重点工程,也是世界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进度和成熟度上远远不及美国GPS和俄罗斯格罗纳斯(GLONASS),但我国在人力和物力上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给予了大力支持,其进度要领先于欧洲的伽利略系统。2011年12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北斗系统的首次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试运行,同时公开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测试版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ICD),标志着北斗系统开始走向开放和成熟。  相似文献   

17.
正北斗地图APP预计5月1日上线的消息一经报道引来多方关注,于是一条"导航就用中国北斗,告别GPS"的言论一时刷遍朋友圈。这条"好消息"其实是严重的误导,真相是——北斗地图APP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没有直接联系。下面是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员、北斗系统青年科学家徐颖对此的科普。首先来看北斗和百度、高德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正2012年年底,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始提供服务。作为国家重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北斗系统为我国各行业、领域提供了重要的位置、导航、时频信息,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创新和经济发展,是万物互联、万物感知、万物智能的纽带。经过五年多连续稳定的运行,北斗系统的建设已从区域迈向全球,并进入全球组网新阶段。从走出国门到服务全球,北斗系统已成为我国"走出去"的又一张国家名片,这张"新名片"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内蒙古杭锦旗借助"互联网+"思维模式,将北斗系统、现代互联网、物联网、无人机等多种新技术融合,开发出一套"北斗放牧系统"等七大技术模块组合构成的现代畜牧业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卫星牧场"。北斗放牧系统具有八大主要功能:牲畜实时位置查看功能、历史轨迹回放功能、虚拟围栏与越界报警功能、手机查询功能、无人机现场实景查视功能、远程供水功能、质量追溯功能、电商销售功能。  相似文献   

20.
徐菁 《国际太空》2013,(1):2-10
2012年年底,"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区域系统)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这对我国和周边地区将会有怎样的重要影响?我国的"北斗"导航卫星星座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星座相比存在哪些特点和优势?"北斗"导航卫星星载原子钟实现国产化有什么重要意义?未来"北斗"导航卫星在长寿命和高可靠性方面需要做哪些工作?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对"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总设计师谢军(以下简称谢总)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