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升机具有独特的飞行性能,因而从它一出现就引起人们高度重视,自40年代进入实用阶段以来,一直以很快的速度在发展着。作为其独特的飞行性能的主要表现之一机外载荷飞行,以其较高的效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一些人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在直升机制造咄现专用的机外载荷直升机)、飞行人员选拔和训练、运行管理的规章和标准方面,便直升机机外载荷飞行也以很快的速度发展着。据有关资料称,美国1996年有直升机机外载荷运营人384家。我国1964年开始组建民用直升机操作单位,在社会需求推动下,1982年开始正规执行机外…  相似文献   

2.
直升机飞行使用任务剖面编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包含直升机飞行状态的使用顺序和出现率的飞行使用任务剖面,是编制直升机低周疲劳寿命可靠性分析载荷谱和可靠性试验载荷谱的基本依据.在直升机型号研制过程中一般是先根据飞行谱和典型飞行科目用理论的方法编制任务剖面.本文较完整地介绍了一套可供借鉴的直升机任务剖面编制方法,提出了其应遵循的原则.为保证完成所占时间比例较小的飞行状态的基本时间,可将任务剖面的周期放大,使其包含若干个基本任务剖面周期.针对不同的使用目的,可按损伤等效的原则对其进行简化.本文结合实例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外对直升机机动飞行的研究情况,系统地从数学上描述了直升机机动飞行的典型科目,给出了直升机机动飞行运动参数的计算任务和理论公式以及计算方法,并就直升机水平转弯机动科目提供了算例.本文的理论公式和计算方法可用于武装直升机的设计,并可对其战术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香港启德机场除驻有国泰航空公司、港龙航空公司的飞机外,还驻有一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飞行服务队(下称服务队)的飞机和直升机。该服务队组建于1993年4月1 日,其前身是皇家香港辅助空军。服务队以直升机作业为主,共有9架,还有2架双引擎固定翼飞机,均用作搜寻、运输和视察,另有两架双座的固定翼飞机主要作为训练新招收的飞行员。因服务队隶属于政府部门,其所有飞机、直升机也为政府所有,空地勤人员也为政府公务员,而辅助人员则是来自香港社会各阶层,两者总共约有300人,服务队的一切飞行通过香港政府下达,属求助、搜寻、灭火等公益飞行,一般不收费,而企业则要收取成本和服务费。  相似文献   

5.
任务科目基元的飞行试验是ADS-33E-PRF对直升机飞行品质的判定标准。针对直升机设计过程中飞行品质难以事先评定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轨迹优化策略的直升机任务科目基元数值仿真方法。该方法将飞行品质规范对直升机位置、姿态和速度的限制处理为状态量的边界约束,以完成任务科目基元的时间为目标函数,结合直升机自身的性能和安全性约束,建立了针对任务科目基元的直升机轨迹优化模型。求解该模型得到直升机完成相应任务科目基元所用的时间,便可定性判断直升机飞行品质是否满足ADS-33E-PRF对这一任务科目基元的要求,从而在设计之初对优化直升机总体设计参数提供参考。对某型直升机悬停转弯机动科目进行仿真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直升机在空中定点悬停是飞行任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只靠飞行员操纵来达到精确的悬停是非常困难的。本文利用现代控制理论来设计直升机悬停控制器,文中推导了最优控制算式,并在IBM—PC机上进行了数字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在悬停时具有较高的位置精度。  相似文献   

7.
四旋翼无人直升机飞行控制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旋翼无人直升机因具有良好的性能而成为近十几年来的研究热点,针对四旋翼直升机的飞行控制技术进行了简要综述。首先,通过分析四旋翼无人直升机的飞行控制特性,指出了飞行控制系统设计的要求和难点;然后,总结了四旋翼直升机飞行控制的研究现状,对几种常用控制算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在分析四旋翼无人直升机关键技术的基础上,讨论了四旋翼飞行控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在陆战中,装有地雷布撒器的直升机,可在空中布撒地雷。在海战中,直升机可布撒或扫除水雷。从而能直接毁伤敌方地面部队、海上舰艇,或为己方排除前进中的障碍。直升机利用其战术飞行特点,使其布雷的范围大,不受地形、海情限制,布撒速度快、准确性较高,比其他手段布雷安全,特别是可实施纵深布雷。此特点是用地面人员、车辆、火炮、火箭等布雷手段不能相比的。在两伊、阿富汗及海湾战争中,都使用了直升机布雷作战。如,米-8直升机可安装布放200枚反坦克地雷的布雷器,在阿富汗战场上,前苏军直升机布雷飞行约占任务总飞行小时或架次的2%。直升机扫…  相似文献   

9.
欧洲直升机公司(下称欧直)作为目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直升机公司,其销售给中国客户的多架直升机也参与了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行动,与几乎家喻户晓的米-26和米-171一样,这些直升机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国民航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13日,仅中信海直的直升机已累计飞行了122架次,飞行时间超过128小时。  相似文献   

10.
准确计算直升机在不同飞行状态的有效气动参数对于确定直升机飞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复杂的旋翼空气动力现象以及直升机状态和环境条件的变化,准确预估气动参数有较大难度。为此,采用无量纲分析法建立直升机悬停状态的数学模型,首先对参数重组,确定了几个悬停状态重要参数,包括气动参数和直升机状态参数;然后,以直-9×型直升机为例,结合实际试飞数据,提出了用最小二乘法对该模型进行参数辨识的方法;最后,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了辨识方法的可行性,并将辨识结果有效地用于直升机悬停性能拓展。结果表明,这种利用参数辨识进行性能拓展的方法是可行的,由于辨识结果是利用实际试飞数据确定的,拓展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这种数据处理方法可有效减少试飞周期,节约试验成本。  相似文献   

11.
以共轴刚性双旋翼直升机为研究对象,对其飞行性能展开研究。首先,建立了考虑双旋翼间干扰、旋翼以及机身对尾推的干扰、旋翼对机身及尾翼干扰的直升机飞行力学模型。其次,建立了共轴刚性双旋翼直升机需用功率计算模型,以X2直升机为算例,计算了其配平状态下的需用功率,并用文献中的试验数据对需用功率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然后,建立了发动机功率与耗油率模型以及直升机飞行性能计算模型。最后,计算并对比了X2直升机带推力螺旋桨模式和纯直升机模式下的飞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带推力螺旋桨模式的直升机飞行性能优于纯直升机模式的飞行性能。  相似文献   

12.
阐明了在现有的直升机性能计算中,旋翼功率传递系数总是假定为常数,这种处理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文章详细地介绍了从飞行力学的角度来确定直升机平直飞行时的旋翼功率传递系数。首先,通过飞行力学中的配平计算得到直升机在不同飞行速度下的旋翼和尾桨的需用功率;然后,用试飞实测方法确定除旋翼和尾桨外的功率损耗;最终,得到直升机在不同飞行速度下的旋翼功率传递系数。认为:由于旋翼、尾桨的需用功率由飞行力学的配平方法得到,其结果能合理地反映飞行状态和直升机尾部构型等因素对它们的影响,加上除旋翼和尾桨外的功率由试飞实测得到,因而文中所述的直升机旋翼功率传递系数能更准确地反映直升机的功率传递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直升机在电网巡线飞行时会受到高磁场环境的影响,作业时会采取多姿态飞行方式,这些都会影响直升机自身性能。本文针对直升机电力作业的特点,结合近年来机务人员对直升机的维修经验,提出了特殊要求和应对措施,以满足直升机电力作业适航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把武装直升机叫做飞行坦克不是没有道理,武装直升机有较强的火力也有坚固的装甲,这些也是坦克的特点,只是武装直升机比坦克多了一个能飞行的本领,所以叫它飞行坦克是很恰当的。武装直升机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在它诞生到现在仅仅40多年的时间里,不仅美、苏(俄)两国分别研制了一系列型号的武装直升机,其它国家也分别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的旋翼、尾桨、机身的气动力模型基础上,引入了缩比直升机的舵机、航向控制系统模型,建立了适合缩比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的非线性飞行动力学数学模型。深入探讨了稳定杆对缩比直升机飞行动力学的影响,并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反映缩比直升机的飞行动力学特点,适合其飞行控制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6.
直升机旋翼自转着陆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翼自转是直升机一种特殊的飞行情况,在此情况下,旋翼失去发动机动力,只能利用其原有的旋转动能和直升机的势能保持稳定旋转。因此发动机停车后如何保证直升机自转着陆的安全性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理论上分析影响自转着陆安全性的几个因素,并就加强海军航空兵旋翼自转飞行训练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直升机设计技术的发展,飞行训练和工程研究两方面都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要通过飞行训练模拟器和工程模拟器来解决.本文以武装直升机的空战训练问题和近地单发故障飞行问题说明现代直升机模拟技术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8.
飞行仿真技术在近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直升机飞行品质模拟器主要用于研究直升机的飞行品质。满足飞行品质要求是直升机型号研制任务中主要的设计目标之一,直升机特有的近地和低速等飞行特征和独特的飞行方式给直升机飞行仿真技术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描述了国内第一台直升机工程模拟器系统特点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直升机低速飞行特性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速飞行特性是直升机飞行品质的研究重点之一,低速飞行试验是开展直升机低速飞行特性研究重要手段。首先,从直升机低速飞行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直升机低速飞行的配平操纵两个方面进行理论分析;然后,通过直升机低速前后飞行及侧飞时配平飞行试验,对直升机低速飞行时的配平操纵特性和试验直升机低速特性与尾部气动布局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减小平尾面积或降低初始安装角的尾部气动优化建议,直接指导该型直升机设计和更改。  相似文献   

20.
无人直升机具有悬停、小速度全向机动、大速度前飞等飞行能力,其飞行包线范围大,对飞行控制律设计的要求很高。无人直升机在进行自动航线飞行时,不仅涉及的飞行模态多,而且需要满足复杂的飞行航线需求。根据无人直升机复杂的航线飞行特点,对其航线飞行过程进行区域划分,针对不同划分区域,采用工程上常用的PID控制方法和衰减软化技术,设计了高度控制器、纵向位置控制器、横向位置控制器、协调转弯控制器和控制器问的切换算法,并进行典型航线飞行的数字仿真。仿真结果显示,无人直升机飞行航迹与设定航线的重合性较好,模态切换稳定平滑,从而验证了无人直升机自动航线飞行控制律设计的正确性,为后续工程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