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无人飞行器外形布局设计及其气动特性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了一种新的无人飞行器气动外形布局,应用基于二次曲线的模线设计方法完成了飞行器气动外形建模,并对所建模型进行气动特性计算分析。将飞行器几何外形节点数据导入Gambit软件,生成气动特性计算所需的网格文件。应用Fluent软件,根据不同的飞行条件,选择合适的计算流体力学分析方法,对无人飞行器外形布局进行气动特性计算。主...  相似文献   

2.
刘斌 《飞机设计》2011,31(6):21-26
介绍和分析了国内外栅格翼的研究现状和技术难点。为了详细了解栅格翼气动布局栅格内部的流动特性,以及其与阻力设计满足飞行器性能要求的栅格翼,本文开展了几种不同单栅格形状外形的气动特性数值计算。针对传统数值计算中遇到的栅格翼计算网格生成困难、工作量大的问题,利用非结构空间直角网格对于复杂外形易于生成的特点对单个栅格的外形进行了初步选型研究。对于常规导弹和栅格翼导弹的气动性能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3.
可变弯尾飞行器布局气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研究了可变弯尾飞行器的气动布局设计问题,并计算分析了此类飞行器的气动特性,提出了气动设计的关键问题。可变弯尾飞行器具有结构简单、气动热环境良好、气动控制独特、机动范围可调等特点,是高超声速飞行器实现机动飞行的有效途径。弯尾部分产生的铰链力矩是此类飞行器的设计关键。通过研究分析器的质心位置、弯尾部分的尾长和弯尾角的相互关系,获得了使铰链力矩在飞行器较大配平范围内保持可接受程度的可变弯尾飞行器气动布局。  相似文献   

4.
赵国庆  招启军 《航空学报》2014,35(3):744-755
基于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方程、运动嵌套网格、目标压力分布及余量修正方法,构建了一套直升机旋翼桨叶先进气动外形反设计方法。为避免由桨叶气动外形变化导致的网格畸变,发展了一套基于Poisson方程求解的旋翼桨叶结构化贴体正交网格的快速、自动化生成方法,为提高运动嵌套网格的生成质量和通用性,采用剖面间网格插值与桨尖翻折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建立了基于“Top Map”和“Inverse Map”相结合的洞边界划定和贡献单元搜寻的新方法。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和双时间法建立了旋翼非定常流场模拟方法,通量求解采用Roe-MUSCL格式,并使用低速预处理法来克服前飞旋翼流场收敛中遇到的刚性问题。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基础上,基于旋翼翼型压力系数余量联立各方位角处的反设计MGM(Modified Garabedia-McFadden)超定方程组,并依据激波分离、失速等约束设置了各方位角处的反设计权重系数,创建了基于MGM超定方程组最小二乘解的旋翼气动外形(翼型)设计方法。应用所建立的方法,分别针对多目标、多状态和前飞时的旋翼(翼型)气动外形进行反设计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将该方法拓展应用到旋翼桨尖气动外形设计中,设计得到与UH-60A直升机旋翼气动特性相似的矩形桨叶外形。  相似文献   

5.
刘国春 《飞机设计》2011,31(3):9-12,36
根据传统机翼气动外形设计的方案,结合CAD与CFD软件,本文提出了一套机翼气动外形设计流程,包括翼型选择、机翼平面参数确定、建立三维机翼外形模型、流场网格划分和典型飞行条件下的气动计算等多个部分。依据该流程,完成了一个满足设计指标的无人机大展弦比机翼外形的设计,充分说明了该机翼气动外形设计流程的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吸气式空空导弹外形多学科一体化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采用整体式固冲发动机的吸气式空空导弹外形气动与推进耦合的推阻匹配设计难题,引入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气动/推进/质量/弹道的导弹外形多学科一体化优化设计技术。其中,气动性能预测采用代理模型技术,主要基于外形参数化建模、非结构网格技术和流场精细数值计算来自动构建气动数据库,据此建立了包含外形几何信息的气动预测代理模型,并对其预测精度进行了验证;推进性能预测采用推进求解模型,该模型根据固冲发动机理论建立,精度满足工程要求。对所建立的学科预测模型完成一体化集成后,以质点弹道仿真评估的战技指标为优化目标,对一款吸气式空空导弹进气道和翼面外形进行了优化设计,取得了推阻匹配的优化外形,优化后导弹动力射程提高10%。所提出的一体化优化设计技术,有助于吸气式空空导弹外形气动与推进耦合推阻匹配设计和提高导弹动力射程。  相似文献   

7.
基于伴随方程的翼型数值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Euler方程为流动模型的翼型绕流,在微分方程生成的网格中,以B样条控制顶点为设计变量,用连续伴随方程法对翼型气动外形进行数值优化设计。给出了两个亚声速的反设计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利用动网格技术和有限体积法来研究基于动态边界控制的气动优化的方法.该优化方法是通过在求解非定常流动的过程中计算优化的目标函数随设计变量变化的梯度.而利用参数化的结构动网格技术能有效、快速地生成与优化过程出现的外形对应的网格并进行计算,具有较高的效率.本文以典型的高升阻比外形优化为例,用非定常NS方程为流动控制方程进行优化,取得了初步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在考虑弹性变形情况下,以大展弦比飞翼飞机为例,对气动/结构耦合设计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几何/结构/气动的共模型技术.首先是基于共模型技术生成表面气动网格和空间气动网格以及结构有限元网格,并实现气动载荷在结构模型和气动模型间的数据传递,最后进行气动/结构耦合计算分析,在进行气动/结构耦合计算分析时要进行多次迭代,直到结构变...  相似文献   

10.
多面体网格在CFD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多面体网格技术在计算流体力学(CFD)中的应用.考虑到粘性计算的需要,将混合网格技术引入多面体网格中,发展了一套多面体网格生成及求解技术,并用于M6机翼、DLR-F6复杂外形的气动特性模拟中.计算结果表明,多面体网格技术具有准确度较高、效率较高及适用性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反舰导弹对舰空导弹的机动突防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现代化海战中反舰导弹与舰空导弹的对抗过程,以反舰导弹蛇行机动为例,分析了反舰导弹对舰空导弹的突防规避策略,建立反舰导弹"蛇行机动"的突防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对比分析了反舰导弹"蛇行机动"和传统导弹攻击的优劣,指出了"蛇行机动"对于提高反舰导弹突防概率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反舰导弹打击纯方位目标是反舰导弹的一种作战使用方式,但这种作战使用方式的效率及其可能风险一直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文章基于反舰导弹的水平弹道,建立了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捕捉纯方位目标的评价算法。采用Monte Carlo法,仿真研究了可能的目标距离、速度、航向、导弹发射方向对反舰导弹捕捉目标概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舰导弹纯方位攻击的最优发射方向是目标的方位线,但这种作战使用方式存在较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飞机相比于攻击导弹,在飞行速度和机动性能等方面存在着劣势.为了提高其生存几率,设计了一种发射防御导弹协同对抗攻击导弹的自适应滑模制导律.该制导律本质是一种视线(Line of Sight,LOS)制导方法,通过对飞机与防御导弹和防御导弹与攻击导弹间的LOS调整以满足特定的几何关系,从而实现对攻击导弹的主动防御.最后,将所设计的制导律与比例导引进行了仿真比较.结果表明,由于与目标间的协同,所设计的制导律在机动性能和拦截性能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且对于三方的飞行速度变化与攻击导弹的机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飞航导弹自动化测试与故障诊断系统,以嵌入式工控机为核心,采用模块化仪器总线标准-PXI,集PXI卡式仪器、程控仪器和各种先进的测试诊断技术于一体,并利用自动化测试设备的硬件设施,增加了驾驶仪故障分析软件,实现了导弹自动驾驶仪故障的快速准确定位,是一套具有自动性能测试和故障诊断的综合测试系统.用于飞航导弹中电子设备的参数测量、专向性能指标测试、功能测试及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15.
反舰导弹单发命中概率是导弹攻击目标能力的核心体现。文章从影响命中概率因素分析人手,系统分析了目标特性对导弹末制导雷达捕捉概率和自导概率的影响,搭建了导弹武器系统对不同种类目标命中能力的函数关系,给出了反舰导弹对小目标攻击能力的理论计算分析方法,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为靶场开展反舰导弹攻击小目标性能评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针对旋转导弹控制系统交联耦合问题,采用执行机构控制器前置动态补偿环节,指令端附加稳态解耦补偿矩阵的方法,削弱了由于执行机构延迟造成的通道间控制耦合。通过对舵机控制系统仿真建模及实验验证,计算出不同转速相角延迟情况,为动态补偿提供依据。基于工程需求,结合实际弹体气动参数解算不同旋转速度下交联耦合角度,在舵系统前端加入动态超前环节,为设计解耦控制器提供依据,并验证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王芳  林涛  张克 《航空学报》2015,36(6):2037-2046
针对由于敌防空系统防御能力不断提高所带来的进攻导弹突防难题,提出主动反拦截突防(IAIP)的概念,以弥补传统机动突防仅考虑进攻导弹的逃逸而忽略其攻击任务的缺陷。根据IAIP制导的内涵,在综合考虑目标的机动性能、拦截导弹末段的拦截特性及进攻导弹的控制系统性能的基础上,建立进攻导弹-目标-拦截导弹的三体运动模型。将突防制导指令的设计等效为最优控制的求解,其中突防指令为实现燃料最省目标的最优解,进攻导弹的过载、拦截导弹的脱靶量、进攻导弹的攻击角、打击精度和突防后的视线角,分别为控制约束、路径约束和末端约束。借鉴控制变量参数化(CVP)方法将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非线性数学规划问题,并将路径约束离散化后采用序列二次规划(SQP)算法得到突防时机给定条件下制导指令的数值解。提出基于CVP的混合遗传算法(CVP-GA),用于求解最优突防时机及制导指令。仿真结果显示,采用IAIP最优控制算法的进攻导弹在成功突防后的打击精度仍可满足任务要求,且其燃料消耗相对于传统串联式突防方法降低了23.7%,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鸭式布局远程弹尾翼对气动特性的影响,设计了无尾翼,“T”型尾8翼,栅格尾翼三种尾翼布局,通过风洞测力实验研究不同布局在不同马赫数及迎角状态下对远程弹气动特性尤其是滚转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安装“T”型尾翼的模型和安装栅格尾翼的模型相比,在跨声速阶段,其升力特性优于栅格尾翼,也更利于滚转控制,但在超声速区域,栅格尾翼模型具有明显的升力特性优势,同时也容易进行滚转控制,而减小阻力是栅格翼将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龚尧南 《航空学报》1986,7(6):539-546
本文简单回顾了固体力学发展的几个历程,说明固体力学的发展与工程应用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介绍了它的一个应用分支--飞行器强度学,并着重讨论了其中的几个重要侧面,如复合材料力学,计算(结构)力学,结构的可靠性分析,疲劳与断裂力学,以及颤振主动抑制等。本文目的在于探索某些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