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地球静止轨道商业通信卫星与空间保险业的初期发展费雅佳自从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商业通信卫星晨鸟,即国际通信卫星1投入使用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商业通信卫星无论是在通信容量、功率,还是在设计寿命上都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发展。成功地研制了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  相似文献   

2.
武园 《中国航天》1997,(7):22-24
静止轨道移动通信卫星的发展武园由于从地球静止轨道上只需要三四颗卫星就可以覆盖全球,所以目前的通信卫星大都运行在该轨道上,移动通信卫星也不例外。使用静地轨道具有星座控制简单、不需要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及星间链路便可以完成远距离通信等优点。地球静止轨道移动...  相似文献   

3.
我国传统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外热流经验已不满足当前地球同步轨道(GSO)通信卫星热设计需求。为此,文章针对小倾角GSO卫星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开展姿态控制策略、轨道倾角及升交点赤经对卫星外热流的影响规律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小倾角GSO卫星,姿态与轨道升交点赤经对南北面外热流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对采用实时偏航控制的IGSO通信卫星,应关注太阳翼红外热流对卫星本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迟惑 《航天》2012,(7):40-42
传统上,通信卫星在进入轨道的日寸候,它的体重里有很大一部分是远地点发动机和姿态、轨道控制系统的燃料。例如著名的美国波音公司702-HP平台,在它基础上制造出来的加拿大AnikF-1卫星,发射重量大约是4710千克左右,而进入静止轨道开始工作时只剩下了3015千克,为从转移轨道进入静止轨道而消耗掉的燃料达1695千克。世界上所有通信卫星运营商都要为这部分燃料的发射支付高额费用。远地点发动机要靠这些燃料把卫星从同步转移轨道推人静止轨道,姿轨控分系统要靠这些燃料实现卫星工作期间的南北和东西方向位置保持,而燃料所需要的储罐、  相似文献   

5.
某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成像辐射计热控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某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成像辐射计的热控设计进行了研究。根据辐射计热特点,考虑一般温度、温度梯度和日温度变化等热控需求,给出了成像辐射计中光学基板等温化、阳光直射时扫描镜等光学部件散热,以及次镜支持材料选择等关键热控设计原则。用NEVADA、SINDNG软件对冬至、春秋分、夏至,以及阳光与卫星轨道面夹角α=-8.8°,8.8°的5种条件的初期和末期10个工况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热控方案可行,基本满足成像辐射计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米广 《中国航天》1996,(4):23-25
非静地轨道通信卫星与阿基米德系统众所周知,在赤道上空距地心4.2万公里的静止地球轨道上的通信卫星从地面上看起来是不动的,所以通常可采用非跟踪式的地面站天线。这是静地轨道卫星的优点之一。使用静地轨道的另一个好处是,在这样高的轨道上,一颗卫星可覆盖近1/...  相似文献   

7.
《航天器工程》2021,30(1):79-85
电加热器是航天器常用的主动热控措施,合理准确的电加热器在轨工作分析技术可以有效地评估热控功率设计的经济性。为了获取通信卫星热控功率准确的使用情况,研究了热控功率的电流评估、开关量评估方法,通过在轨实际数据对上述方法进行了验证。根据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热设计和遥测数据,给出了电加热器在轨使用规律和平均功率,结果表明:目前国内通信卫星加热器总功率余量大于48%,具有较大的统筹优化空间。该评估方法为在轨热控性能评估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评估结果可作为设计热控功率、制定在轨智能管理策略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航天器工程》2008,17(4):F0003-F0003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自1968年组建以来,研制并发射成功62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卫星、4艘无人试验飞船和2艘载人飞船。其中,有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第一颗现代小卫星、第一艘载人飞船和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在载人飞船技术、卫星回收技术、一箭多星技术、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技术、  相似文献   

9.
“高分四号”卫星相机热控系统设计及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分四号"卫星搭载的相机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指向精度,需相机光学系统及主承力结构在全寿命周期内保持高温度稳定性,且该相机工作于地球静止轨道,所处空间热环境更为复杂,给热控设计带来极大挑战。文章结合相机在轨成像需求和空间热流特点,详细分析了相机热控设计的重点与难点,并创新性的采用了遮光罩开设散热面、间接辐射控温、南北耦合散热面等热控措施,实现了高轨相机的高精度温度控制。热平衡试验与在轨飞行温度数据表明,相机的热控设计合理可行,能够满足相机在轨成像的温度要求,为未来高轨大口径光学相机高精度、高稳定性热控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GEO移动通信卫星合成多波束天线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地球静止轨道(GEO)移动通信卫星星上多波束天线波束成形技术,研究了合成多波束对地覆盖、点波束天线增益以及波束间干扰抑制技术。利用仿真分析软件进行多波束天线的波束成形仿真分析,优化了天线系统的设计参数,改善了波束间的隔离度指标,提高了系统通信性能和局部地区的信道容量,完成了地球静止轨道移动通信卫星系统合成多波束天线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孙天逸 《航天》2014,(5):10-11
大家好,我是东方红二号试验卫星,我在地球静止轨道已经航行30年了。虽然我早已过了使用寿命,不能为地球上的人们转发广播信息了,但是我在这里见证了中国通信卫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2.
地球静止轨道凝视型相机热分析与热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空间光学遥感器在轨运行过程中要承受太阳辐射和空间冷热沉、黑热沉等恶劣温度环境的影响。为确保相机在轨正常运行并拥有较高的成像品质,需要对相机进行精确的热控设计。根据地球静止轨道太阳辐射外热流特点,详细分析了静止轨道凝视相机热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并针对热设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航天器工程》2009,(6):96-96
2009年10月1日,欧洲阿里安-5火箭携带两颗通信卫星ComSatBw—1和Amazonas-2(N马逊-2),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目标轨道为近地点250km,远地点35786km,轨道倾角3°。发射后,卫星陆续进入转移轨道。最终两颗卫星进入地球静止轨道。  相似文献   

14.
《航天器工程》2007,16(1):F0002-F0002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自1968年组建以来,研制并发射成功60多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卫星、4艘无人试验飞船和2艘载人飞船。其中,有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第一颗现代小卫星和第一艘载人飞船。总体部在载人飞船技术、卫星返回技术、一箭多星技术、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技术等领域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止目前,总体部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国防科学尖端科研成果奖59项、国防科学技术奖104项、部级奖励200多项。2006年总体部年度总收入超过6亿元。  相似文献   

15.
GEO卫星全电推进技术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介绍了国外地球静止轨道(GEO)通信卫星典型平台波音卫星系统-702SP(BSS-702SP)的全电推进技术;分析了全电推进平台的优势,包括有效载荷承载率高、整星质量小和发射成本低;从电推进系统、变轨策略和有效载荷运输能力方面介绍了当前的技术水平;给出了发展全电推进通信卫星的几点启示,即加速发展电推进技术和全电推进姿态轨道控制技术,以及辐射防护和长期变轨期间的运行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6.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7,16(6):50-50
2007年9月10日,英国卫星运营商Avanti通信集团称,将于2009年中期使用美国SpaceX公司的猎鹰-9火箭从美国卡纳维拉尔角发射HYLAS地球静止轨道(GEO)通信卫星,该卫星将是猎鹰-9火箭的首个地球静止轨道载荷,发射定价为3500万美元。猎鹰-9火箭首次演示发射预计2008年第4季度进行。欧洲航天局通信技术演示卫星HYLAS是一颗小型GEO通信卫星,将为欧洲提供宽带服务,该卫星的研发由欧洲航天局和私营部门联合资助。HYLAS卫星将演示多种技术,包括一种新型天线设计。  相似文献   

17.
李云  陈萱 《中国航天》2010,(1):32-33
2009年11月23日,"国际通信卫星"(IS)14商业通信卫星由宇宙神5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进入地球静止轨道。该卫星携带了美国国防部的"太空互联网路由"(IRIS)载荷,将验证利用互联网路由技术进行军事卫星通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航天器非地球轨道热环境模拟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月球、火星探测器等非地球轨道航天器与地球轨道航天器对热控的要求有很大的不同,为验证热控设计的合理性,必须在地面做好充分的热环境模拟试验.国内绝大部分空间环模设备都是以模拟地球轨道航天器在轨环境为目的建设的,显然不能满足深空探测需要.文章针对航天器非地球轨道深空热环境模拟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1984年4月8日,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拥有了第一颗在静止轨道上的同步通信卫星,从此进入了实用卫星时代。之后,二十余颗中国通信卫星先后奔赴静止轨道,从“形单影只”到“济济一堂”,中国同步通信卫星在赤道之上俯瞰神州已整三十年。  相似文献   

20.
随着卫星技术不断提高,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得到迅速发展。这些系统可分为低轨道、中轨道和静止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该文简要介绍一个最新的能支持个人手持机通信的静止轨道移动通信卫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