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通过中型实验直抪卫星(BSE)进行时频抪送的初步实验结果,以及通过导航技术卫星(NTS—1)进行国际时间传递的结果。利用实验直抪卫星BSE作了时/频抪送的初步实验。该卫星的下行线路为12千兆赫,上行线路为14千兆赫。对接收到的电视付载波频率进行了测(旦力),其(矢卜)期(禾文)定度与地西广抪电视系统中的一样好,即σ_y,(10秒)=3×10_(-11)。为了确定一种多卜勒频移抵消技术,试验了以下几种方法,即包括卫星线路在内的相位控制伺服、利用测(旦力)值控制的频率预补偿以及利用卫星轨道数据的频率预补偿技术。利用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控制站上残畄多卜勒频移(旦力)低于1×10~(-12)。利用轨道数据的方法估计能控制到几×10(-11)。所以,如不加任何修正,在日本最远点上的最大多卜勒残值估计为±2×10(-10)。至于时间比对,目前正在进行。在美国航空航天局哥达德中心和海军研究所的支助下,自1978年10月以来,利用NTS—1卫星进行了大约一年的国际时间比对实验。UTC_((USNO))和UTC_((RRL))(美国海军天文台和日本无线电研究所的标准时间之间的时差数据与美国海军天文台搬运钟的数据十分相符。利用Bent研究的模型修正电离层延时后,该数据的标准偏差可减小一半。  相似文献   

2.
芯片级原子钟是一种体积小且功耗低的高精度时钟源,具有广泛的用途。针对这一特点,设计了基于GNSS的芯片级原子钟驾驭算法。以GNSS系统时作为参考,测量芯片级原子钟与GNSS系统时间的钟差,并对芯片级原子钟进行钟差建模,获取其特征参数。通过乒乓法计算出钟驾驭调整量,对芯片级原子钟进行控制,最终将芯片级原子钟驾驭到GNSS系统时间上。经过实验验证,在驾驭时间常数为100s的情况下,芯片级原子钟与GNSS系统时间的时钟同步误差在-7.5~7.5ns之间;1h频率准确度为5.8×10-13;平均时间为10000s时的频率稳定度为3×10-13。  相似文献   

3.
卫星双向法与卫星测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卫星双向时间比对是目前远距离台站时间比对精度最高的时间同步技术,时间比对精度达几百皮秒,比GPS共视技术的时间比对精度几乎高一个数量级。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根据多台站卫星时间比对经验,提出利用卫星双向比对技术进行卫星测距(称转发器定轨)。实验证明:利用卫星双向技术(卫星需要转发器)进行卫星测距,可得到高精度卫星轨道(内符精度为几厘米)和卫星预报轨道。  相似文献   

4.
利用BRT(双边距离转发)系统对地球同步卫星进行测轨是一种传统的方法,在布站基线数千公里,测量精度3-5m的前提下,卫星的空间位置精度可达100m以内。如果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不利于长基线布站,可考虑采用一种适用于短基线(几十公里)布站的CEI(实连站干涉)高精度测量系统。分析计算表明,要达到BRT同样的卫星空间位置测定轨精度,CEI需要10cm级的距离差测量精度(相当于μmd量级的测角精度),而且需要优于1ns的主副站时钟同步精度。  相似文献   

5.
靶场安全用的停飞分系统是所有航天器发射运载器的一个组成部分。该分系统中的指令接收和解码器接收上行射频信号,启动停飞动作。对于无人航天器运载器,靶场安全上行指令信号由一组选定的IRIG单音组成(按特定的顺序,对射频载波进行调频)。航天飞机的发射,则采用了一种更为复杂的主字母(High-Alphabet)调制技术,这种技术能更好地防止干扰信号所引起的误炸。航天飞机系统使用了一种复合指令调制格式,即由几种不同的单音组成,对标准的UHF载皮进行调频。指令字中的字母由两个同时发送的单音组成,这两个单音选自7个可供使用的单音频率。这7个单音一次使用两个,可形成一个21个字母的字母表,用这些字母构成指令字。每次任务可选择发射字母序列。对于任何一次任务,大约有10~(12)种可供选用的代码组合。对于航天飞机发射,空间运输系统的固体助推器和外储箱要加靶场安全指令接收—解码器。接收机部分设计成单超外差式,在制造过程中固定调谐在一个合适的射频中心频率上。解码器部分采用一个微处理器进行解码。解码器在飞行前编好程,使之仅能识别这次任务的代码。此外,借助微处理器利用快速付利叶变换(FFT)完成单音解调。由固态输出开关给停飞炸毁机构输出解码器输出电压  相似文献   

6.
航天飞机主发动机(SSME)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空间发动机系统,是现在使用的最为复杂的地面-轨道发动机系统。基于美国最近几十年的空间运输将依赖航天飞机及其衍生型号,美国航空航天局正实施一项研究计划,为有组织地推进可重复使用空间推进系统建立技术基础,其中也包括先进的材料和工艺的开发及评价。  相似文献   

7.
空地链路分系统(SGLS)在航天器与地面站之间提供全双工通信链路,完成遥控、跟踪、遥测和测距。上行指令信号是-S波段载波,用频移键控(FSK)指令数据对其调相。指令数据格式为三元(空,1,0)信号。指令数据速率为1,2和10Kb/s。本文所用方法利用数字直接综合技术(DDS)来产生SGLS指令数据和时钟信号。三元指令数据和时钟信号都输进编码器,数字式产生一个FSK副载波,该副载波带幅度调制的时钟。指令数据速率确定S,1,0单音的频率。数字直接综合技术能确保相位连续性,频率稳定度取决于微处理器晶振精度。从直流到2MHz以上范围内,频率分辨率可保持在几周以内。这就可以产生1和2kb/s指令格式,以及更新的10kb/s格式。软件加以修改即可适应其它指令格式。利用数字技术使编码器具有更强的自测试和更完善的出错报告能力。  相似文献   

8.
NASA正在研究一种以全球定位系统(GPS)为基础的测量系统,用以精密测量地球卫星轨道、测地基线、电离层电子含量和全球范围内跟踪站之间的时钟偏差。该系统将采用多种差分GPS观测技术,并将使用由九个固定地面终端所组成的网。GPS用于卫星跟踪时,卫星上或者配备GPS飞行接收机,或者配备星载GPS信标。整个系统将于1988年投入使用(卫星跟踪除外)。第一项大型卫星应用将是一项验证性应用,即在90年代初期确定TOPEX卫星的高度,使其精度达分米级。到那时,预计该系统对长基线测量的精度可达几厘米,而瞬时时间同步精度可达1毫微秒。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甚长基线干涉仪(VLBI)作几分钟时间的观测,可以使相距很远的原子钟同步到几个毫微秒(ns)以内。作几个小时的观测,则可同步到1~ns。Easton等人最近已评述过远地时钟利用卫星作精确同步的技术。我们希望同时要重视地面被动无线电技术——甚长基线干涉仪——至少能达到相同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NASA哥达德航天中心 (GSFC)正在进行一项被称作“将任务作为Internet节点来操作 (OMNI)”的计划 ,以验证将Internet通信技术用于空间通信的可行性。其目的是为将来的空间任务提供全球寻址能力、标准网络协议及Internet应用能力。 2 0 0 2年 8月进行的航天飞机飞行对这样的通信结构和操作概念进行了配置和测试 ,该实验被穿插在一项称作“航天飞机上的通信导航论证 (CANDOS)”的任务中进行。该任务使用装在航天飞机舱内的一部小型可编程收发机 ,与NASA地面跟踪站以及NASA中继卫星系统进行通信。这种收发机包括一个运行Lunix操作系…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未来微小卫星等空间应用对铷原子钟小型化、高指标的要求,成都天奥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采用陶瓷填充谐振腔、6.8GHz锁相倍频、数字温控等技术,研制出了一种体积约300mL的微小卫星星载铷钟原型样机。经初步测试,常温常压下该铷钟秒稳定度优于3×10~(-12),万秒稳定度优于1×10~(-13);在真空条件下天稳定度优于5×10~(-14),天漂移率优于5×10~(-13)。同时给出了设计方法及环境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传统时间触发光纤通信网络(TTFC网络)的时钟同步拥堵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型串行时间 码(IRIG-B码)的TTFC网络时钟同步方案。该方案采用了改进型的IRIG-B码作为时钟同步方式,改进型 的B码信号将同步周期和码元脉宽调整为传统B码的1%o,即改进型的B码信号为每毫秒1帧的时间串码,同时采用数据总线与时钟总线相分离的设计模式,避免了TTFC网络中发送端时钟与数据发生冲突的同时增加了对时的精度。为进一步验证方案的有效性,基于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逻辑设计搭建环境进行测试验证。最终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正确的进行数据收发,同时有效地避免了TTFC网络中的时钟与数据发送冲突,提高了系统带宽。  相似文献   

13.
北斗三号系统的基础服务可以为全球用户提供精度优于20ns的信号,更高精度的时间同步应用,需要如GNSS共视、全视、PPP或卫星双向时频传递等专用方法,成本高,并且需要专业维护,只适合小范围应用。在研究了各种高精度时间比对技术的基础上,基于国家授时中心的标准时间UTC(NTSC),提出了基于北斗卫星实时共视、实时全视和实时PPP多种技术互补融合的纳秒级全球授时方法。结合时延绝对标定与分段标定组合的设备时延标定,以及振荡器动态驯服等技术,建立了标准时间远程复现系统,由服务端和用户端两部分组成。服务端由国家授时中心维护,用户仅需要安装一台标准时间复现设备,并通过互联网或北斗短报文信道自动持续从服务端获取服务数据,即可在本地恢复出溯源至标准时间UTC(NTSC)的时间频率信号。系统可为全球用户提供与UTC(NTSC)偏差小于5ns的1PPS信号,以及万秒频率稳定度优于5×10-13、相对频偏小于5×10-14的10MHz信号,授时A类不确定度优于2ns。目前已经为多个行业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4.
日本通信综合研究所负责产生和维持日本的标准频率和时间。为了更精密地比对时间,通信综合研究所已开发了一种集成化时间比对系统。该系统利用当前的空间技术,例如GPS、同步气象卫星(GMS)、甚长基线干涉仪(VLBI)、通信卫星(CS)和直播卫星(BS)进行时间比对。从事这一开发将有助于国际原子时(TAI)和世界协调时间(UTC)的确定。两站通过卫星进行高精度时间传递必须修正两站的时间传递接收机的内部延时。修正这种机内延时的最为有效的办法是“基准接收机搬运法(PRX)”。从各站的接收机和PRX之间延时差测量值,我们可以直接计算出两站接收机的延时差。PRX法的优点是能使各站测量条件变化所引起的系统性误差最小。我们已研制出一台GMS基准接收机样机。该机具有良好的温度特性,对接收功率和频率的变化特性也很好。日本通信综合研究所(CRL)、澳大利亚国家计量研究所(NML)和南朝鲜标准研究所(KSRI)已用该接收机进行了PRX实验,在提高时间传递精度方面确实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5.
《飞机工程》2005,(1):43-43
美空军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最终发展的航天飞机将是超高速巡航空间飞行器,形状与80年代试验的X-30“国家航空航天试验飞机”(NASP)相似,与普通战机一样,可在常规跑道上起降,能在空中加油,一般以美本土为基地发动攻击,重量为330t,尺寸大小为目前航天飞机的1/5,使用氢气作为动力,马赫数高达15,能在2h内攻击16560km以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利用GPS比对远距离时钟的标准方法称为共视技术。利用这种技术时,两个以上地面站同时观察一颗GPS卫星。最广泛使用的同视法,必须知道卫星的位置,因为必须计算出信号的传输时间。可是,共视法实际上是一种多R(距离)体制,利用这一技术可以求解出观测站和卫星的位置,以及时钟偏差。本文指出如何将这种原理(源自经典的多R测地文献)用于时间传递。论述了使共视站地理分布和观测时间最佳化的必要性。还基于大量数值仿真结果提出了现场试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岸船卫星双向时间比对中船载时统站空间运动引起的对时误差估算问题,通过分析测量船六自由度运动规律,从而选定考察点,建立测量船质心坐标系;提出在一个对时周期内(约0.27s)船载站考察点空间运动总量估算模型,并给出岸船卫星双向时间比对精度估算方法。在分析测量船各维度运动量对岸船对时精度影响的基础上,得出了校正公式。计算结果表明:正常测量工况下,岸船卫星双向时间比对精度优于9ns;基于现有测量手段,校正后岸船卫星双向时间比对精度可达3.41ns(3σ,取陆基站间对时精度为1ns)。  相似文献   

18.
在欧洲空间操作中心(ESOC,达姆斯塔特)的支持下,西德应用测地研究所(IfAG)和物理技术研究所(PTB)共同努力,制订了一项利用气象卫星(METEOSAT)测距信号的小规模试验计划。这种测距信号每隔3小时出现1·5分钟。在此期间,测量测距信号相对于站用时钟秒脉冲的相位。系统研究表明,可能获得的时间传递精度在30~(ns)(毫微秒)量级。接收设备包括一个2米直径的固定天线、一个低噪声宽带接收机和一个相位跟踪器和解调器,全部费用不超过20000美金。  相似文献   

19.
针对空间辐射环境中银河宇宙射线重离子的屏蔽防护问题,使用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Geant4软件模拟330 MeV/n ~(12)C粒子入射铝、聚乙烯、水、液态氢4种屏蔽材料,分析了~(12)C粒子在4种屏蔽材料内的深度剂量分布;在Geant4中建立MIRD人体模型,分析了~(12)C粒子入射4种屏蔽材料后在人体睾丸器官内的吸收剂量;对每种次级粒子在器官内的吸收剂量进行比对,分析了~(12)C粒子入射PE材料产生的次级质子和次级中子能谱。结果表明:330 MeV/n ~(12)C粒子在液态氢中的入射深度为9.66 g/cm~2,在Al中的入射深度为液态氢中入射深度的2.63倍,~(12)C粒子入射5 g/cm~2Al屏蔽材料后在器官内的吸收剂量为2.98×10~(-14 ) Gy/Ion,在液态氢屏蔽后器官内的吸收剂量为2.29×10~(-14 ) Gy/Ion,与Al屏蔽相比吸收剂量降低23.2%。  相似文献   

20.
部标准《飞机电磁继电器、接触器专业技术条件》已经部批准,标准编号为HB5523-80。作为试行标准,于1981年1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适用于飞机上直流电控制的开关式电磁继电器、接触器(以下简称产品)。这类产品可以作为独立的元件直接安装在飞机上,远距离地接通,断开或转换机上用电设备。现将几个重点问题说明如下:一、密封性本标准规定了两种气密性试验方法:气泡法(其中的油浸加热法)和示踪气体法。实际上,气泡法分油浸加热法和液浸抽气法两种,且极限灵敏度基本相同,均能检验泄漏率为10~(-4)~10~(-5)大气压·厘米~3/秒的空洞。但油浸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