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质量与可靠性》2006,(3):F0003-F0003
2006年是绕月探测工程的决战年。为深入贯彻国务院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提出的要求,抓好正样阶段工程研制的质量与可靠性工作,国防科工委制定了《关于加强绕月探测工程质量与可靠性工作的决定》(科工月[2006]310号,以下简称《决定》)。  相似文献   

2.
羽潇  庞丹 《中国航天》2007,(1):43-43
新年前夕,国防科工委主任,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张云川一行先后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五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一院),检查指导绕月探测工程卫星及运载火箭系统工作,  相似文献   

3.
孙青 《中国航天》2006,(4):15-15
2006年3月24日上午,国防科工委在北京召开绕月探测工程第三次工作会暨决战动员会。2006年,绕月探测工程全面进入正样研制阶段,年内卫星、运载火箭系统要完成正样飞行产品的生产研制,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系统完成系统的集成、联试,具备执行任务的能力。本年度是工程的决战年,  相似文献   

4.
紫晓 《航天》2010,(3):16-19
2010年1月11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绕月探测工程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众所周知,我国“嫦娥工程”分为“绕、落、回”三步走的发展目标,绕月探测工程是这三步走的第一步,而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则是绕月探测工程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天》2010,(3):7-7
<正>系统工程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航天系统工程运行》首发式于2010年3月2日在北京举行。本书作者栾恩杰院士曾任航空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兼国家航天局局长、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副主席、国防科工局科技委主任。  相似文献   

6.
伍愿 《中国航天》2007,(11):8-11
在绕月探测工程的五大系统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嫦娥1号绕月探测卫星。因为它是中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它将走近月球直接获取大量有价值信息,其能  相似文献   

7.
<正>2010年10月1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继嫦娥一号卫星圆满完成我国首次绕月探测工程之后,嫦娥二号绕月探测卫星作为我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先行者,又踏上了奔月的征程。在嫦娥二号任务中,中国航  相似文献   

8.
绕月探测工程嫦娥一号卫星自2007年10月24日发射至今,已完成一年的在轨运行和探测任务,共获取了1.37TB科学探测数据,顺利完成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月表化学元素与物质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和地月空间环境探测等4项科学任务。科研人员利用星载CCD立体相机获取的探测数据,制作完成了我国首幅全月球影像图(封底)。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天》2005,(10):7-8
8月15日,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在中华世纪坛举行了2005年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征集活动启动仪式。该活动将以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征集启动为主要内容,突出营造文化氛围和全民参与性,扩大和深化月球探测工程在文化方面的影响力,引导人们从文化的角度更好地认知“嫦娥计划”。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在启动仪式上发言,对我国的月球探测工程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2006年2月10日.历时5个多月的“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征集活动”圆满落下帷幕.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在中心演示厅举办了“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发布暨颁奖仪式”。由上海设计师顾永江设计的作品被确定为月球探测工程标识.该标识在网络票选中以最高票数获得了网络人气奖。此外.由浙江设计师苏志怀和福建设计师林秀杭设计的作品获得了本次征集活动优秀作品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