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陀螺稳定平台漂移误差参数的辨识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云中 《航天控制》2004,22(2):10-12
给出了一种平台工作在惯性稳定状态下的静态多位置测漂方案 ,建立了包含陀螺漂移、地球自转因素在内的平台漂移数学模型和系统状态方程 ,解决了三轴开路状态下的耦合问题。取框架角传感器的输出作为观测量 ,利用广义Kalman滤波器对含有噪声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 ,将参数辨识问题转化为状态估计 ,仿真结果表明 ,此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辨识效果  相似文献   

2.
分离平台漂移系数的小角度倾斜速率测试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型弹道导弹的半姿态平台提出了一种分离平台漂移系数的新测试方案──小角度倾斜速率测试方案。对平台上三个陀螺仪的干扰力矩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力矩平衡方程。为了有效地抑制测试数据中的噪声,利用卡尔曼滤波技术进行数据处理,从而精确地分离出平台漂移系数。  相似文献   

3.
非全姿态惯性平台小角度射前自标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非全姿态惯性平台全装弹状态下的射前自标定,提高导弹射击精度,提出了非全姿态惯性平台在小角度状态下射前自标定方法。通过对导弹飞行过程中平台的受力分析,确定了平台误差模型中产生漂移最主要的六项误差系数,设计了使平台转动到预设角度并自动锁定的控制电路,控制平台在初始和小角度倾斜两位置处锁定,使六项误差系数受到重力加速度的有效激励,最后利用构建的闭环力矩反馈回路进行测漂,分离出各误差系数。精度分析表明,标定精度能够很好地满足系统要求。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案利用小角度倾斜状态实现三轴同时测漂,仅需平台在两个位置间转动一次,其自标定时间缩短为借助转台多位置标定时间的25%。  相似文献   

4.
一种超静平台主动指向容错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有懿  汤亮  何英姿 《宇航学报》2016,37(12):1457-1465
针对超静平台主动指向控制中的作动器故障问题,提出一种超静平台主动指向容错控制方法。首先,基于超静平台的一般动力学模型,推导用于指向控制的解耦模型和标准解耦矩阵,将超静平台由高度耦合的复杂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变为多个相对简单的单输入单输出系统,有利于控制器的设计和容错控制方法的引入;在此基础上,针对作动器的故障问题,提出指向控制重构策略,并建立新解耦矩阵;进一步,提出基于解耦矩阵条件数最小的冗余自由度选择方法;最后,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冗余自由度最优选择的主动指向容错控制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作动器故障对超静平台主动指向控制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惯导平台的漂移是影响惯性导航精度的主要原因。本文提出一种在线式不建模方案对平台的漂移进行补偿,首先用参考模型分离误差信号,再用模型跟踪控制方法将引起漂移的干扰力矩补偿掉,实现漂移的完全补偿。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非旋转式导弹控制系统的模态解耦能力。证明了具有俯仰、偏航和滚动三个控制通道的控制系统可以实现俯仰、偏航两种运动模态对滚动运动模态的完全解耦。给出了模态解耦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对一种导弹控制系统进行了验证性设计,做了数字仿真。  相似文献   

7.
《航天器工程》2016,(4):20-26
为满足GEO卫星定点位置调整的需求,利用电推力器在GEO上的控制方法,以轨道倾角、漂移经度和漂移率为目标,提出了一套结合南北位置保持的GEO卫星电推进轨道漂移策略。通过分析电推进平台在进行位置保持时的电推力器控制方法,设计电推力器点火策略,得出了漂移阶段推力器点火时刻及时长的计算方法,并分析出漂移各个阶段时间的估算公式。利用龙格库塔法对该策略进行了数值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文章中提出的电推进平台轨道漂移策略能够在无须姿态大幅调整并不增加额外燃料消耗的基础上完成对目标经度的轨道转移,满足漂移任务要求,并保证轨道倾角在漂移过程中稳定在0.01°以内。  相似文献   

8.
王晓雷  杨庆俊  郑钢铁 《宇航学报》2007,28(4):1007-1011
分析一种对称结构的八作动器隔振平台的通道耦合特性。分析表明由于结构对称,当有效载荷质心位于平台纵轴的延长线上,且有效载荷的惯性主轴与平台对称轴平行时,平台可分解成两个独立的单自由度系统和两个2阶耦合子系统。利用矩阵同时对角化方法对平台的2阶耦合子系统进一步解耦,仿真结果显示解耦控制能够衰减被动隔振的谐振峰,改进平台的隔振性能。  相似文献   

9.
对欠驱动航天器的姿态控制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种可适于多种情况的分段解耦控制器,用分段解耦的方法解决了欠驱动控制系统输入输出维数不统一的问题。由动力学方程中的耦合项建立姿态控制系统的状态微分方程。为降低失效轴角速度对系统的影响,先实现控制系统中动力学部分的镇定,再对运动学部分进行解耦。在每个分段中设计了一个比例微分(PD)控制器,设计了角速度镇定、俯仰角镇定、滚动角镇定、俯仰角收敛至π/2、偏航角镇定和三轴稳定六个分段控制器,通过控制器间的逐个切换控制,将状态微分方程中的状态变量逐渐收敛至零,实现欠驱动姿态控制系统的渐进稳定。数学仿真验证了所设计控制算法的有效性。该控制器设计简单,便于工程实现,选取适当的参数后可保证系统状态变量的渐近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胡昌华  董博  郑建飞  扈晓翔 《宇航学报》2009,30(5):1919-1924
为提高非全姿态惯性平台射前标定精度,增强方案可行性,提出了一种非全姿态惯性
平台射前四位置标定方法,用单片机系统构造了平台转角控制与测漂回路,并通过离散变结
构控制算法,使系统对于参数不确定性和平台稳定回路误差有了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平台快
速准确地锁定在预设位置,最终标定出九项陀螺仪漂移系数和三个陀螺力矩器系数。仿真结
果表明该方法使平台姿态角稳定时间缩短为原来的36%,漂移系数标定相对误差不超过2.
4%。  相似文献   

11.
冉承其 《宇航学报》2005,26(3):326-329
在多测元目标跟踪定位中,结合测元的匹配特性,提出"三选二"原则诊断并估计少数测元上的系统误差,以多测元最小二乘多项式滤波抑制随机误差,从而提高目标定位精确度的数据融合新方法。以三测元为例给出了具体在微分域和积分域进行匹配诊断的步骤。在估计并扣除系统误差之后,进行三通道最小二乘多项式滤波以更有效地抑制随机误差。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发现和估计系统误差,同时指出在积分域进行匹配诊断和估计的精度要优于微分域匹配诊断。  相似文献   

12.
基于动态逆和变结构控制理论提出了一套设计BTT导弹控制系统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应用动态逆控制对被控对象近似线性化,再应用变结构控制提高系统的鲁棒性。文中详细推导了基于气动参数上下界的控制系统参数选择方法,无需对气动参数在线辨识。最后,在考虑各个环节非理想因素的情况下,针对某型BTT导弹进行了三通道联合仿真,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弹道导弹的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弹道导弹的三通道非线性模型进行了分析,为了实现三通道的解耦设计,简化控制系统结构,将通道间的耦合项和干扰项看作是单个通道的不确定项,从而将非线性模型转化为一种解耦形式.在此基础上,采用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方法设计了弹道导弹的推力矢量控制系统.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方法利用自适应模糊控制器来调节滑模控制参数,对不确定项的边界进行估计和补偿,保证了系统的跟踪误差指数地收敛到零.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雷汉伦  徐波 《宇航学报》2015,36(3):253-260
首先给出三角平动点附近的高阶解析解,并计算了三种特殊的运动类型。以日–地+月系三角平动点附近无长周期运动分量的拟周期轨道作为目标轨道,探讨轨道保持问题。针对三角平动点任务的轨道保持问题,我们研究了两种轨道保持策略,分别为多点打靶轨道保持与重构目标轨道的策略。计算中,将轨道控制问题转化为非线性规划问题,并以优化方法求解。仿真表明优化方法在轨道保持问题求解方面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5.
成象制导导弹制导规律选择及其实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军  熊焰 《宇航学报》1994,15(3):96-100
本文讨论成象制导导弹制导规律的选择及实现方法,首先以某原准弹为基础,探讨了空空导弹成象制导系统的组成原理,然后给出了成象制导设备的工和原理和实现方法。最后将三种制导规律用于成象制导方案中,仿真对比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研究结果表明微分对策最优导引律性能优异,实现简单,容易,是成象制导导弹理想的制导规律。  相似文献   

16.
朱丰超  姚敏立  贾维敏 《宇航学报》2011,32(8):1728-1733
针对动中通测控系统中低成本陀螺和倾角仪的姿态估计和陀螺误差校正问题,提出一种利用UKF(Uncented Kalman Filter)滤波器对载体姿态角进行估计,然后利用互补滤波器对陀螺漂移进行估计的算法。该算法通过设计三维完全可观测UKF滤波方程和陀螺误差校正模型对姿态角和陀螺漂移分别进行估计,有效避免了利用卡尔曼滤波进行姿态估计和陀螺漂移误差估计时由于误差模型不准确而产生的发散问题,同时降低了滤波器维数。试验中姿态角估计误差在1°以内,x轴陀螺漂移估计误差为0.0148°/s,y轴陀螺漂移估计误差为0.0017°/s,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提高姿态角估计和陀螺漂移估计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王新龙 《宇航学报》2006,27(3):345-348
应用结构分解理论及奇异值分解法对惯导系统(INS)误差模型的可观测性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了一种基于可观测性定义及奇异值分解法结合的定量确定惯导系统可观测性及可观测度的方法,明确了惯导系统的三个最佳不可观测状态组合;应用线性控制系统的Kalman典范结构分解定理,确定了惯导系统的最佳观测子系统。此项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INS的快速精确对准及标定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高速无人机是典型的复杂非线性、参数不确定性系统,且各控制通道之间存在强耦合作用,这对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提出了严峻挑战。针对其非线性特性和耦合特性,采用精确反馈线性化理论将无人机动力学模型解耦为3个独立的子系统,即滚转、俯仰和偏航通道;应用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法分别设计每个通道的姿态控制器。研究表明,上述线性化方法能够实现三通道解耦,所设计控制系统满足飞行控制性能要求,且对气动参数摄动和外部干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9.
A space elevator has been proposed as an alternate method for launching satellites; however, the materials available now are not strong enough to support the stress generated in the structure. On the other han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a partial elevator is feasible. In this paper, the mechanics of a very long tethered system that functions as a partial elevator is studied. For such a system, the center of mass, center of gravity, and center of orbit are not coincident; disregarding this distinction can lead to erroneous results. A relation between these three point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A consistent stress distribution along the tether is obtained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se points. Dynamics of the system consisting of two end bodies, the tether (with mass), and a climber is examined. The equations of motion are derived using the Lagrangian formulation and analyzed numerically.  相似文献   

20.
基于反馈线性化和变结构控制的飞行器姿态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韩艳铧  周凤岐  周军 《宇航学报》2004,25(6):637-641,668
在大姿态角的情况下,飞行器姿态运动的非线性因素和耦合因素不容忽略,使得传统的基于小扰动假设的近似线性化处理方法面临难以克服的困难。本文首先运用反馈线性化方法,将飞行器姿态通道线性化解耦成三个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然后运用分散滑动模态变结构控制理论对每个通道分别设计变结构控制器,以期使系统获得对参数摄动和外部扰动的鲁棒性。理论研究和数值仿真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可以适用于飞行器大姿态角飞行的情况,并对系统参数摄动和外部扰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