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君宝 《宇航学报》2010,31(4):1219-1223
建立快速响应航天器模块化总线系统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分析了影响快速响应航天器总线设计的主要因素(模块和集成子系统组合方案、快速响应系统的测试策略、快速响应航天器的有效载荷的质量、体积与功率有效率指标以及成本、总收入等经济指标)以及这些因素所影响的系统的响应时间、可靠性之间的关系,对其建立了数学模型。根据快速响应航天器总线的要求,建立了求解最优总线设计的优化方程,可以通过求解最优方程直接得到最优的快速响应航天器的设计。仿真实验表明提出的总线设计建模方法对设计可靠的、快速响应的、标准化总线及优化投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设计实现了一款高精度、快速瞬态响应LDO电路。该设计采用高阶曲率补偿技术,以提高带隙基准电压的温度特性;采用多级熔丝修调技术,以提高基准电压和基准电流精度;采用调整管栅极寄生电荷泄放技术和负载电流泄放技术,以优化LDO快速瞬态响应特性。这里采用0.6μm Trench SOI CMOS 工艺设计、制造。测试结果表明,输出误差小于1%,瞬态响应特性与国外产品相当。  相似文献   

3.
天基信息系统在战场感知、指挥控制与决策等方面作用日益显著。空间快速响应是天基信息系统发展的重要需求。文章介绍了“软件星”有效载荷的设计技术原理和系统基本组成,分析了其可重构多功能综合一体化设计特点,阐述了采用统一软硬件体系结构形成标准化模块化的多功能集成载荷系统是满足应急作战快速反应的基本要求,提供了一种基于“软件星”多功能任务载荷平台来实现快速响应卫星的通用设计途径,对发展快速响应空间技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快速响应卫星可靠性保证技术进行了研究。根据快速响应卫星的产品长期贮存、冗余备份减少、力学环境恶劣等特点,分析了单机和卫星贮存可靠性,识别了影响整星可靠性的薄弱环节,提出了结构本体改进、单机设计加强和光学组件减振等抗力学环境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5.
以空间应急响应任务为背景,采用轨道/弹道一体化规划设计方法,实现空间快速响应航天器全程飞行轨迹规划。在分析弹道设计参数对轨道参数影响性的基础上,将弹道规划分为程序角参数设计和发射诸元参数设计,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和牛顿迭代法进行混合优化求解。算例表明,使用混合优化求解方法收敛速度快,迭代次数少,易于工程实现,能满足一体化任务规划的快速性要求,可为空间快速响应航天器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航天》2009,(1):40-40
及时响应发射场是实现快速发射的重要基础设施,它将实现运载器的快速检测、快速星箭对接、快速加注等一系列低成本快速操作,同时加快发射计划的批准并采用快速发射流程,以满足及时响应发射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重点介绍了应用成组技术的哲理和方法,重组企业流程,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的思路,并强调了基础标准在企业流程再造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探索建立航天企业快速响应机制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介绍了应用成组技术的哲理和方法,重组企业流程,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的思路,并强调了基础标准在企业流程再造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倾斜转弯导弹耦合通道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倾斜转弯(BTT)导弹的俯仰与偏航通道之间存在着强烈耦合,使得根据经典控制理论的自动驾驶仪三通道独立设计方法遇到一定困难。基于局部模型跟踪理论,研究了倾斜转弯导弹的耦合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自动驾驶仪设计方法,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导弹控制精度和快速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z变换法无法求取相邻采样点之间的输出响应的局限,利用MATLAB程序语言,对单位负反馈系统的改进z变换法进行了程序设计。通过simulink仿真的实验,证明该程序运算快速、准确,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1.
含限位的驱动机构具有刚度非线性特征,在正弦振动力学试验中,不同试验量级加速度激励下其主频位置、响应放大倍数等动力学特性均会发生变化,需要开展动力学响应分析提前预示非线性影响,指导产品抗力学环境设计。基于模态缩聚理论,发展了一套针对限位非线性问题的正弦振动响应快速分析方法,可适用于各类复杂驱动机构类产品,避免了大规模有限元模型的非线性计算。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有效预示不同振动输入量级下限位非线性对产品响应特性的影响,反映出典型的非线性频响突变现象,且计算效率高,可为产品力学特性仿真和力学试验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基于非线性动态逆方法的TF/TA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增强巡航导弹的低空突防能力,应用非线性动态逆原理设计了具有纵向和侧向解耦能力的TF/TA控制器。这种方法利用了反馈线性化理论,研究通过非线性反馈或动态补偿的方法,将非线性系统变换为线性系统(伪线性系统),然后再按线性系统理论完成系统的各种控制目标设计。由于巡航导弹模型的复杂非线性,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化方法。针对其各状态变量的时间响应特性不同,采取了分阶控制的方法,将TF/TA控制器分解为内环、中环和外环三层分别设计,这样大大简化了控制器设计的复杂性。最后以某巡航弹为例进行了全系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用非线性动态逆方法设计的TF/TA控制器具有良好的纵侧向解耦能力和快速响应能力。导弹能够准确地跟踪地形轮廓飞行,而且可以有效地绕过地形中的相对高处,并且系统对参数摄动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快速响应压敏涂料(PSP)技术对弹箭类飞行器跨声速段的脉动压力特性开展风洞实验研究,获得了Ma=0.8~1.2范围内弹箭类飞行器全表面1.2s实验时间段内的脉动压力特性,较全面地研究了马赫数、攻角(舵偏角)对脉动压力分布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快速响应PSP技术的脉动压力测量结果与高精度脉动压力传感器结果较为吻合,均方根脉动压力系数的测量误差小于15%,精度要求满足工程设计使用,且快速响应PSP测量方式能够获得弹箭类飞行器全表面的脉动压力分布,有利于捕获压力峰值和辨识跨声速非定常流场结构,更好地指导脉动压力载荷设计,在弹箭类飞行器设计中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一、快速空间响应概念的提出与发展 快速空间响应是当今航天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美国、俄罗斯等航天大国均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2001年11月,在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公布的"作战快速响应空间运输任务需求声明"的报告中,对快速空间响应运载器的概念进行了定义,那就是满足快速响应性、机动性、可操作性、经济性、生存性、灵活性和协同性等7个方面的性能,即:  相似文献   

15.
高分多模卫星采用星地一体化设计,实现了星上处理及信息快速生成分发,将遥感信息的快速响应时间缩短到了分钟级。文章详细描述了高分多模卫星基于星上处理系统(区域提取与处理单元)、数据传输与分发系统(数传分系统),以及地面接收与处理系统的星地一体化快速响应系统架构;开展了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星地一体化设计方法论证,以及在轨图像定位精度关键指标精度分析。通过高分多模卫星在轨试验完成了快速响应时间及关键指标的在轨评估验证,快速响应时间达到了2 min以内,在一定侧摆角度下图像定位精度可以达到经度方向-50.36 m,纬度方向29.18 m。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糊控制技术的飞行器姿态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模糊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应用带修正因子的模糊控制技术设计了飞行器姿态控制系统,并进行了数学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消除姿态角偏差,克服各种随机干扰,姿态角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17.
在定点发射条件下,针对中国目标区域的典型任务,研究了快速响应太阳同步轨道及发射窗口的一体规划方法。基于固定的火箭飞行地心角和飞行时间,根据发射点和目标点位置关系,通过球面几何原理,提出了快速响应太阳同步轨道及发射窗口的解析规划方法。针对具体任务,得到了快速响应太阳同步轨道和发射窗口的规划结果,并通过STK仿真进行了验证,证明了规划方法的可行性、实用性,对空间快速响应轨道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一、艾普斯龙火箭情况简介艾普斯龙(Epsilon)火箭是日本2007年开始研发的具有快速响应能力和远程投送能力的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取代已退役的M-V固体运载火箭。火箭全长24.4m、直径2.6m、质量91t。该型火箭在设计上具有很多独到之处,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以实现低成本和快速响应发射的目的。2013年9月14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成功发射了首枚艾普斯龙火箭。2016年12月,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直接力与气动力复合控制系统姿态稳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宇航  马克茂 《宇航学报》2007,28(4):840-844
大气层内直接力与气动力复合控制导弹具有响应快速、可用过载大等优点,可以拦截高速、高机动性目标。研究制导末端轨控直接力与气动力复合系统姿态稳定问题。首先分析了复合系统的特点和控制问题,建立了控制模型。然后应用扩张状态观测器观测对象模型内扰和外扰的实时作用量,进行反馈补偿,实现了动态线性化。最后设计了非平滑反馈控制律,从而实现了复合系统的姿态控制设计。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控制器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0.
面对要求目标信息不断更新的空间快速响应任务,针对每天存在一段和两段覆盖时间的两种连续覆盖轨道,通过覆盖时间分析,选定了单次连续覆盖时间更长的每天存在一段覆盖时间的连续覆盖轨道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轨道动力学和球面几何原理,结合火箭发射段固定飞行地心角和飞行时间,构建了连续覆盖轨道设计模型。考虑连续覆盖时间约束,将连续覆盖轨道设计问题转化为以轨道参数、切点坐标和卫星覆盖区地心锥半角为变量,以连续覆盖时间为优化目标的单目标优化问题。针对具体算例,通过该方法得到了轨道参数等规划要素,同时通过STK仿真验证了规划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可为空间快速响应连续覆盖轨道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