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中介绍一种海上发射与回收火箭,它采用简单,便宜,挤压式液体火箭发动机,各级火箭均可回收,通过修理可重复使用20多次,因而大大降低了成本。SEALAR回收能够在波浪等级为5的气候条件下进行,占地球表面70%的海洋均有可能用作发射场,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美国海军将对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海射型运载火箭(SEALAR)进行试验。这种火箭能大幅度降低中型卫星的入轨费用,预计于1991年初投入使用。 美国防部于3月28日宣布,海军研究实验室已与Truax工程公司就这项火箭计划签署了一项价值520万美元、为期16个月的合同。在这之前,该公司已经为海军实验室的这项海射型可回收的运载火箭计划做了一些工作。  相似文献   

3.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正在与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合作研制J-1型固体火箭。该火箭的第一级将使用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研制的H-2火箭的固体助推器,第二、三级及整流罩均使用宇宙科学研究所研制的M-3S2火箭的上部。这种火箭可将1吨左右的卫星送入低地轨道,预计将于  相似文献   

4.
2005年的航天发射次数基本维持了2004年的水平,共进行了55 次航天发射(2004年为54次),其中俄罗斯26次,美国12次,中国5次,欧洲5次,海射公司4次,日本2次,印度1次。这些发射共携带了3颗行星际探测器(彗星、火星和金星探测器)、1架航天飞机、7艘飞船(3艘载人,4艘货运)和65颗各类卫星。全年发射事故较多,共出现3次发射失败和1次部分失败,且均发生在俄罗斯。3次发射失败分别为6月21日闪电M火箭在普列谢茨克发射俄闪电3K军用通信卫星、6月21日波浪火箭从潜艇上发射宇宙1太阳帆技术验证卫星和10月8日呼啸KM火箭在普列谢茨克发射欧空局的“低温星”地球科学卫星。1次部分失败为10月27日宇宙3M火箭在普列谢茨克进行的“一箭九星”发射,其中俄“莫扎耶茨”5科研卫星分离失败,另有两颗卫星失去联络。  相似文献   

5.
长征六号甲是我国首型采用固液捆绑构型的中型低温动力运载火箭,文章简单介绍了该型火箭测试发射任务执行基本情况,总结分析了火箭在发射场执行测试发射任务的技术特点、流程特点、任务保障特点及应对措施。提出基于固液捆绑火箭的快速测试发射技术发展方向,分析了火箭新技术应用、测试发射流程优化、发射场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发展需求,为型号研制工作及发射场测试发射能力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博 《中国航天》2016,(4):58-59
正2016年1月,美国新兴航天企业蓝源公司利用回收后的火箭助推器成功发射"新谢泼德"亚轨道试验飞行器,并再次完成助推器地面垂直回收,实现了航天史上首次真正意义的同一枚液体火箭助推器的重复使用,向探索低成本航天发射的道路迈出了重要一步。1.回收后的"新谢泼德"再次完成垂直着陆。"新谢泼德"亚轨道试验飞行器于2015年4月首飞,至今共进行3次飞行试验,除第一次助  相似文献   

7.
火箭回收舱段的准确定位是实现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运载火箭回收舱段飞行轨迹的特点,基于多站到达时间差(TDOA)无源定位原理,通过在回收舱段上加装主动辐射源设计了火箭回收舱段定位系统。将时差非线性定位方程求解问题转化为时差似然函数的极值优化问题,通过引入量子编码理论、混沌映射和遗传反向学习机制改进海鸥算法(SOA),将其用于搜索回收舱段最优定位信息。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量子海鸥算法在火箭回收舱段定位解算的早期收敛速度、定位精度、全局搜索能力等方面均优于传统Chan算法和标准海鸥算法。  相似文献   

8.
发射短讯     
《航天器工程》2016,(3):137-138
正Space X公司再次实现海上回收猎鹰-9火箭据腾讯太空2016年5月6日报道,当日,日本JCSAT-14通信卫星搭载猎鹰-9火箭成功发射,卫星顺利进入地球静止轨道,同时,Space X公司再次成功进行了海上回收火箭第一级试验。这是公司第3次完成火箭回收,第2次在海上实现火箭回收,也是全世界首次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任务中实现火箭回收。相比4月8日的火箭回收任务,此次回收的难度更大。4月8日的发射属于低地球轨道任务,轨道高度较低,一级火箭分离速度较慢,剩余推进剂充足,能够让一级火箭在海上平台着陆时有足  相似文献   

9.
侯丹  许红英 《航天》2011,(3):15-15
2010年12月8日,空军太空项目副部长理查德·麦金尼称,第二架X-37B将在2011年3月到4月之间由"宇宙神"5火箭发射。这次X-37B轨道试验飞行器(OTV-1)任务将"扩展运行包线",以试验横向飞行范围的回收特性,并在更极端的天气条件下尝试回收。  相似文献   

10.
石磊 《中国航天》2004,(2):12-12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1月8日召开的2004年型号工作会上透露,长征火箭今年计划发射9次,要把10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科技集团公司同时还提出了要在长征火箭连续33次发射成功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连续成功的纪录,提出了卫星在轨运行正常、及时交付用户、满足用户要求的工作目标。中国航天2004年的9次发射计划是:长二丙火箭3次发射;长四乙火箭2次发射;长二丙SM火箭、长二丁火箭、长三甲火箭和长三乙火箭的各1次发射,将把2颗返回式科学技术试验卫星,探测2号卫星,风云2号D星,亚太6号卫星等10颗卫星放飞太空。据了解,2002年,长征火箭4次发射,2艘试验飞…  相似文献   

11.
裴燕 《中国航天》2004,(4):8-9,14
2003年12月30日,长二丙SM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双星”探测计划中的第一颗卫星——探测1号准确送入轨道。至此,长二丙火箭系列创下了连续22次发射成功的记录。目前,它是我国运载火箭中发射次数最多、成功次数最多、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火箭系列(据统计共发射28颗卫星,其中13颗外星)。  相似文献   

12.
“猎鹰”9火箭一子级海上回收试验成功及成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猎鹰"9火箭一子级垂直回收方式分为两种,一是返回发射场回收,二是发射方向上落区回收。由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位于美国东海岸,因此,其发射方向上落区回收又称海上回收,返回发射场回收又称陆上回收。一、火箭一子级海上回收试验过程北京时间4月9日4时43分,"猎鹰"9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搭载"龙"  相似文献   

13.
竺士伟 《航天》2011,(3):10-11
新闻链接2010年12月8日,空军太空项目副部长理查德·麦金尼称,第二架X-37B将在2011年3月~4月之间由"宇宙神"5火箭发射。这次X-37B轨道试验飞行器(OTV)任务将"扩展运行包线",以试验横向飞行范围的回收特性,并在更极端的天气条件下尝试回收。  相似文献   

14.
雨水 《航天》2014,(9):64-64
2013年,我国在酒泉、太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先后进行了15次航天发射,除资源一号03星因火箭故障未能入轨外,均获得圆满成功。现将全年15次航天发射任务纪念封刊出,希望大家喜欢。  相似文献   

15.
李忠 《中国航天》1993,(6):31-31
美国轨道科学公司的飞马座空射型火箭于今年2月9日成功地发射了一颗巴西卫星。这是这种火箭迄今为止的第三次发射,也是它的第一次商业性发射。它的成功对巴西的航天计划和轨道科学公司的业务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这次发射所携带的巴西卫星称SCD 1,将用于中继来自环境数据采集平台的数据,以监视亚  相似文献   

16.
中国长征火箭研制历史回顾与思考(二)曲以广三、长征火箭与国外几个主要火箭型号发射记录的对比由于火箭发射失败的概率随着其发射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发射失败主要集中在该火箭初期的发射中(有一种观点,在失败次数与其总发射次数之间存在着近似的平方根关系,即某一火...  相似文献   

17.
海上发射火箭在提升火箭运载能力、降低残骸坠落风险等方面具有极大优势。我国已成功实施多型固体火箭海上发射任务,相比固体火箭,液氧煤油火箭具有更高的比冲和环保性。根据液氧煤油火箭陆基发射的特点规律和固体火箭海上发射任务流程及实施方案,研究了海射系统港口基地、海上发射船、运载火箭、保障船等运行的基本方案,提出海上发射任务实施流程,分析了牵制释放、连接器零秒脱落和自动对接、无人值守推进剂加注技术在海上发射火箭中的重要意义,以及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8.
长征系列火箭为中国航天运载火箭的统称。文章讨论了该系列火箭的组成和航天发射情况。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随着小卫星市场的蓬勃发展,小型卫星发射市场持续升温,以飞马座XL和运载器一号火箭为代表的空射火箭完成多次发射任务,将数十颗卫星送入近地轨道。空射运载火箭具备快速响应、机动灵活、发射成本低、任务适应性强等技术特点。运载火箭从空中发射可以充分利用载机的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在相同的系统运载能力下,火箭的起飞质量更小;在相同的火箭起飞质量下,系统运载能力更高;同时,对于规模星座快速部署,空中发射的灵活优势显著。围绕空射火箭的上述技术特点,基于空射火箭模型开展仿真分析研究及不同发射方式的结果对比,结果表明空射方式对提升系统效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天》2008,(3):45-46
海射公司的天顶3SL火箭1月15日在太平洋赤道海域发射了图拉雅卫星通信公司的“图拉雅”3移动通信卫星,这是2008年的全球首次航天发射,也是天顶3SL火箭去年1月底发射失败后的首次恢复发射。去年1月30日,天顶3SL火箭在发射“新天空卫星”(NSS)8卫星时,于起飞过程中发生爆炸,导致火箭停飞。该火箭曾准备在去年11月恢复发射,有效载荷即本次发射的“图拉雅”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