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第三十七届国际宇航会议上,中国和日本发表了他们用于发射小型卫星的运载火箭的资料。中国运载火箭为“长征二号”,可携带2~4颗卫星进入低轨道。日本的运载火箭为三级固体火箭,可发射20公斤小型卫星。  相似文献   

2.
日本将从2005财年起着手研制小型间谍卫星,以期提高卫星的机动能力,预计2010财年左右发射。日本媒体报道,此举表明日本希望提高其卫星拍摄朝鲜核设施照片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太空新航线     
XM-3成功入轨海射公司的天顶3SL火箭2月28日(格林尼治时间3月1日)在太平洋赤道海域发射了XM卫星无线电公司的XM-3卫星。卫星被送入静止转移轨道。XM-3针对2001年发射的前两颗XM卫星存在的发电能力随时间推移而下降的问题进行了设计修改。制造商波音卫星系统公司取消了有问题的硬件,并加长了两个太阳能帆板。XM卫星向车用和便携式收音机传送数字广播节目,有67个无广告音乐频道、60多个体育频道以及儿童和娱乐等其它节目,用户超过320万。(江山)日本研制小型间谍卫星日本将从2005财年起着手研制小型间谍卫星,以期提高卫星的机动能力,预计…  相似文献   

4.
为了满足今后发射小型卫星日益增长的需要和更有效地发射小型卫星,日本科学技术厅和宇宙开发事业团决定:开发J1火箭,并定于1995年发射,将该火箭的开发费4.8亿美元列入科学技术厅的1992年度预算。J1火箭由日本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开发的M3S2固体火箭和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的H2火箭的助推火箭组成。 J1火箭是全长约33米(第一级长约7米,第二级长约19米,其余长  相似文献   

5.
意大利提出了拟研制 SB7固体运载火箭;美国休斯公司、波音公司为空军和航宇局改进“贾维斯”火箭,以适应发射重型卫星的需要;日本拟研制发射小型卫星的运载火箭;美国从今年开始制造一架新的航天飞机。  相似文献   

6.
空间扫描     
海拉尔公司获造两颗国际通信卫星一9的合同该国际通信卫星一9系列卫星计划费用超过6亿美元。第一颗卫星预计Z000年发射,首先为印度洋区域的用户服务,使用先进数字通信技术和小型地球站。每颗卫星有44台C频段转发器和12台KLI频段转发器,共计56台。卫星寿命至少13年。日开始研制ETS-8卫星1998年日本将用H-2火箭发射ETS-7卫星。日前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又将ETS{卫星的研制合同承包给日本三菱电气公司,预计ZOOZ年发射,ETS仑卫星将用以验证数字音频广播、电子邮政和其他多媒体通信。(张希舜供稿)俄展出火星车俄罗斯齐奥尔科夫…  相似文献   

7.
由于小型卫星和小型运载工具的迅速发展,小型卫星制造商与发射商呼吁政府对卫星许可证制度和火箭输出程序进行改革。小型卫星系统大都是以星座的形式出现,如莫托罗拉公司的天基网络式电话通信系统,就是由77颗小型卫星组成的,而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在办理卫星许可证时,无论卫星大小,都收取相同的费用,这对小型卫星的发展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8.
希舜 《国际太空》1991,(5):21-22
目前,美国已掀起研制小型卫星的热潮。据美国航宇局调查,美国已有30家企业和研究机构在研究小型卫星。预计到2000年可能将发射300颗小型军民用卫星。据推测,在今后10年内,小型卫星每年约能占有1亿美元的市场。小型卫星现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说来,发射重量在500公斤以下,研制费用少于2900万美元的卫星即可称为小型卫星。其最显著特征是费用低。今后,随着小型卫星批量化生产的出现,它的费用还会进一步下降。现在,一些国家已开始研制发射小型卫星的专用火箭,装有推力器和陀螺仪的卫星  相似文献   

9.
<正>日本情报通信研究机构(NICT)2017年7月11日宣称实现了世界首次基于微卫星的空间量子通信实验,不仅验证了未来利用小卫星建设卫星星座的可行性,更促使超远距离、高保密性量子卫星通信网络研究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Photonics上。SOCRATES卫星重48 kg,尺寸49.6cm×49.5cm×48.5cm。其搭载的小型光通信载荷小型光学收  相似文献   

10.
在贸易展览会上谈及有发展前途的小型卫星不过几年,小型卫星便于1990年出了名。目前,美国航宇局、美国海陆空三军,甚至私营企业都在考虑购买小型卫星和发射小型卫星的专用运载火箭。美国犹他州立大学每年主办一次小型卫星会议。在1987年第一次会议时,每年只发射一二颗小型卫星,但是自去年9月以来,已有13次小型卫星发射。该大学的物理教授吉尔伯特·穆尔说:“我们曾经预言  相似文献   

11.
最近,日本研究了世界上各国提出的多种小型对地观测卫星方案,提出了今后小型卫星与大型卫星互补的新思路,并正在加紧研制干涉测量双星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系统(SIDUSS:SARInterferometryDualSatel-liteSystem)和国内城市区域观测卫星(DUOS:DomesticUreaObservationSatel-lite),用以组成卫星观测群,提高对地观测效果。1.干涉测量双星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系统(SIDUSS)它是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由相距一定距离的轨道上的两颗卫星,…  相似文献   

12.
在空间时代初期,由于受运载火箭技术的限制,美国曾发射过1~15公斤的小型卫星。这种濒于灭迹的小型卫星近年来又出现了新的生机。但今天的小型卫星已不是当初那种小型卫星的重复出现,而是在空间技术高度发展以后派生出的完全新型的卫星。和当今普遍发展的大中型卫星相比,今天的小型卫星,确切地说,应称为微型卫星。微型卫星概念美国把具有独立卫星功能的,重量在10公斤量级的小卫星定义为微型卫星。根据当今的空间技术,10公斤重的卫星已有可能用  相似文献   

13.
综合消息     
日本电报电话公司计划购买两颗通信卫星。卫星使用S、C、Ku和Ka频段,为地面通信线路和移动通信系统提供备用业务,也为远岛提供通信。卫星要求在1995年七八月份发射。欧洲通信卫星组织计划购买一颗直接广播卫星Pre-Europesat,卫星覆盖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用户通过微小型天线可直接收看卫星转发的电视节目。Pre-Europesat预定1994年中发射,在1996年启用欧洲卫星Europesat前使用,是过渡  相似文献   

14.
航天简讯     
国外1995年发生7起航天发射事故1.1月15日,日本用M-3S-2固体多级火箭发射德、日联合研制的快车号返回式卫星,火箭起飞后103秒开始摇摆,然后在地面发出指令下星箭俱毁。2.6月22日,美国用飞马座-XL空射小型火箭发射空军的小型试验卫星时,由...  相似文献   

15.
1引言 2009年1月23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环境省和国立环境研究所共同研制的“温室效应气体观测卫星”(GOSAT),由H-2A火箭成功送入预定轨道。与该卫星一起发射的还有日本的7颗微卫星,它们分别是(依照与火箭分离的先后顺序):JAXA的小型验证卫星-1(SDS-1)、  相似文献   

16.
空间扫描     
空间扫描日本拟开发小型运载火箭这种名叫J1的小型火箭将在2000年进入实用化阶段。它由两级组成,具有发射500kg~1000kg小型卫星的能力。俄罗斯政府无力支持国际空间站计划在5月28日俄政府专门开会研究航天问题之后,俄航天局长称,如果俄罗斯不马上...  相似文献   

17.
论文详细研究了日本12GHz频段广播卫星(BS)电视中所采用的PCM数字伴音,并结合目前中国收听收看日本直播卫星电视的特点,研制出了一种小型的PCM数字伴音解码器。该解码器和C波段卫星接收机配合,可以替代进口的日本Ku波段卫星接收机,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该解码器经卫星地球站检测中心测试表明:它解调出的A、B两种模式数字伴音清晰、悦耳,其解调音质和进口的Ku频段卫星接收机的音质相当。  相似文献   

18.
参考图片     
精彩纷呈的第47届IAF大会展览中国“长征”火箭家族         各种型号的俄罗斯质子号火箭法国宇航公司研制的电信星(上)、      欧空局正在研制的Envisat-1斯波特-4(中)和小型多用途卫星(下)  新一代地球观测卫星日本行星-B(...  相似文献   

19.
小卫星的现状及军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类越来越难以负担昂贵的卫星发射费用 ,而且对卫星的功能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所以人们从来没有停止对新型卫星的探索。随着小型电子设备和推进装置的发展 ,加速了新一代小型卫星的诞生。1 小型卫星具有大型卫星无可比拟的优势目前 ,小型卫星技术的发展如火如荼。与大型卫星相比 ,小型卫星具有独特的优点 :重量轻、成本低、研制周期短、系统投资少 ,可以大批量生产 ;能够机动发射、生存能力强、能适应未来战术作战的需要 ;可充分利用大型卫星发射火箭的剩余能力进行搭载发射 ,大大节约发射费用 ;可以覆盖包括极区在内的全球任何…  相似文献   

20.
为了空间事业发展的需要,从1970年起,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在筑波宇宙中心建起了一整套卫星环境试验设备,其中有: 直径8米、高25米的空间环境模拟器,它装有光束直径为4米的离轴式太阳模拟器; 推力达140千牛顿的电磁振动台系统; 体积为910立方米的声学混响室; 直径15米的磁试验设备。这些设备已经完全能够满足1990年以前日本中小型卫星研制计划(对地静止卫星重550公斤量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