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军用航空装备,是军用航空器及其各种装置、设备的统称,通常是指飞机、直升机、航空发动机、航空弹药、航空电子设备以及航空仪表、电气设备等。军用航空装备维修保障,是为保持、恢复和改善军用航空装备技术状况所采取的技术和管理措施。维修保障是保持军用航空装备持续作战能力的关键环节,是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重要支撑。早在1907年,美国陆军就组建了陆军通信兵航空兵科,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美国已形成了军地融合、覆盖陆海(含海军陆战队)空军的军用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体制。通过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为深化我国军用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体制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降低航空装备故障率,保证维修进度,提高维修效率和降低维修成本为目标,在深入研究航空装备维修管理关键技术及业务过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维修BOM的航空装备全生命周期状态管理机制。应用精益生产、精确保障的管理理念,建立面向航空装备维修过程的MRO系统,管理航空装备产品维修从返修入库到发货出库的闭环过程,为航空装备综合保障档案的建立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正通过系统地分析研究兰德公司关于美军新型航空装备维修策略模型,得出了新型航空装备维修策略模型应用的前提假设条件及能力基础,提出了对我军新型装备维修保障的经验启示。随着新型航空武器装备的列装和使用,带来了维修保障任务、难度的大幅增加及维修保障费用的快速上涨,仅靠以军方为主的维修保障体系难以适应现代战争要求和新型装备使用与维修需  相似文献   

4.
基于RBF网络的航空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维修保障能力评估工作是航空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精确的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方法是实现航空装备精确化保障的基础,对促进航空装备的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建立了航空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确定了关键要素指标,然后建立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航空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测试系统及测试信息标准化是实现测试信息和测试资源共享、交换、互操作的重要基础,也是解决航空装备维修保障领域故障诊断效率低、测试费用高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简要介绍了航空装备寿命周期各测试活动及对各种测试信息的依赖关系,研究了自动测试标记语言(ATML)标准的组成及其框架结构,分析了ATML标准在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体系中的具体应用形式及其优势。  相似文献   

6.
正加强航空装备维修质量安全工作是航空装备建设的永恒主题。本文分析了新时期航空装备维修质量安全工作的主要特点,以及影响维修质量安全工作的主要因素,结合维修保障实际,提出了提高航空装备质量、提升人员能力素质、强化质量安全监控、激发文化潜在动力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增强现实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在航空领域的应用成果,探讨了增强现实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发展方向,从应用角度阐明了增强现实技术在航空领域发展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正通过梳理国外航空装备保障的发展历程,包括维修理念、维修模式和维修方法,分析我国航空装备全生命周期保障的现状以及未来装备发展趋势,指出了提升我国航空装备保障水平的一些建议。1国外航空装备维修保障发展分析在两次世界大战和随后的局部战争的推动下,航空装备在近百年来取得了蓬勃发展。以军机为例,轰炸机、战斗机、攻击机、战斗攻击机、反潜机、侦察机、预警机、空中加油机、运输机、救护机、教练机、多用途战斗机等层出不穷,性能不断提高,在战争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表1总结了部分前四代战斗机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航空数字化综合维修保障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融入航空装备维修保障工程,构建了数字化综合维修保障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的研发和实施,推动航空装备维修保障工程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军用航空装备技术保障的特点和现状出发,分析了标准化在军用航空装备技术保障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标准化工作可促进航空装备技术保障过程及各要素持续改进的观点,提出了军用航空装备技术保障标准化工作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介绍航空装备维修特点、国内航空装备维修标准现状,重点阐述了航空装备修理技术标准构建思路、架构和重点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航空装备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分析了高技术条件下航空装备技术保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建设中基于RCM的动态维修管理思想,提出了应用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基于RCM的维修保障全过程跟踪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陆军航空地面支援装备(AGSE)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地面支援装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从陆航装备维修、任务维护到基础训练保障,涉及3个大型采购项目、15种武器系统和33000多个部件,2014年以来启动了多项地面支援装备的升级项目,对陆航部队的战备训练和作战行动发挥了重要作用。维修装备系统升级项目美国陆军航空地面支援装备由前沿部署的战斗航空旅(CAB)和战场航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安全风险评估的三个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并将其应用在装备维修保障中;分析研究了装备维修保障中的安全风险因素及其内在依附关系,建立了安全风险评估的两级指标;归纳总结了陆航装备维修保障的风险评估要素,可以为风险量化和有针对性地开展装备安全管理提供参考,为建立基于风险评估的装备维修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数字化条件下航空装备大修仿真的具体内容和应用形式,旨在使业界能够正确理解大修仿真在航空装备维修领域的具体应用,以期能为业界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航空装备维修安全的评估问题,建立了航空装备维修安全评估指标体系,运用集对分析法对航空装备维修安全进行评估,详细描述了利用该方法进行评价的基本步骤。通过分析计算和实例应用中可以看出,该模型原理直观、计算简便、结果客观实际,有利于部队决策机关掌握航空装备维修安全情况,科学指导训练工作,更好地实施信息化条件下的战机保障。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美国空军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体制的现状,以及从三级维修转为两级维修体制的背景。指出两级维修体制促进了维修性及维修技术的提高,可带来可观的军事经济效益,是未来航空装备维修保障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两级维修对我国空军装备维修保障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新一代军用航空装备系统复杂性、综合化、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在维修保障领域内普遍而深入的应用推动着维修保障手段、方法、体制与体系的变革.为了有效发挥维修保障效能,必须有模式先进、技术前沿的信息化平台作为有效手段.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军民用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信...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保障效能仿真技术引入国内后一直无法在型号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的现状,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使用数据的航空装备保障效能仿真基准模型构建方法。首先,在自主研发保障效能仿真平台ILSLab-Sims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完备的使用数据采集方案;其次,在对航空装备维修保障过程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离散事件建模方法和计算机建模与仿真技术建立了飞机维修保障仿真模型;然后,以完好率为校验指标,提出了一套基于Z检验确定保障效能仿真基准模型的校验方法;最后以某典型航空装备为例,对上述基准模型构建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并做了进一步的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