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针对V2500发动机反推C涵道局部有孔蒙皮的更换技术,通过查询和问询确定修理所需航材,利用"逆向工程"方法制作热粘接所需模具,自主设计更换后部小蒙皮的方案,该方案的成功实施,不但提高了复合材料深度维修能力,而且突破了国外对我国复合材料维修领域粘接工艺的封锁,填补了V2500发动机反推翻修技术在国内航空维修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V2500发动机反推格栅损伤处理经验,并参考空客手册及相关文献资料,对V2500发动机反推格栅损伤原因、修理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为更好地完成修理,自主设计了两个格栅超手册修理方案,为格栅深度损伤修理提供新方法,为缠绕型复杂复合材料结构修理提供新的技术支持,同时为将金属结构机械修理方法引入复合材料结构修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检查发现V2500发动机反推平移门外筒蒙皮存在撕裂脱落型损伤,而结构修理手册中无对应修理方法,属于超手册损伤。南航沈阳维修基地采用预固化加强板的补片修理法完成了该局部缺失的修复工作,并通过力学测试证明修复件满足性能要求,获得了民航东北管理局的正式授权。  相似文献   

4.
基于水力摩阻经验公式的外涵道流阻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航空发动机》2013,39(1):43-46
以水力摩阻手册为基础,通过分析航空发动机外涵道基本结构及流动特点,建立了1套适用于发动机外涵道流阻计算的方法;分析了典型突扩/突收、扩散、摩擦、撞击损失特性和机理,同时对典型结构特征参数的选取原则进行了探讨,确定了适用于发动机外涵道结构特点的特征系数.该方法应用于某型发动机,通过对外涵道典型流路进行区域划分,在分别计算各流路损失系数基础上确定外涵道总的损失系数;外涵道总压损失系数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维修动态     
正南方航沈阳维修基地V2500发动机起动机深度修理获新突破3月2日,南方航沈阳维修基地的V2500型发动机起动机深度修理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对硅胶保护层深入研究和试验,实现起动机壳体硅胶层首修。这项深度修理能力的拓展,成功使该型起动机维修周期缩短50%,单件维修成本降低10万元,每年可节约维修成本超100万元。  相似文献   

6.
2004年11月2日,珠海保税区摩天宇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宣布增加FM56-5B的修理能力,这是对其现有的V2500和CFM56-3修理能力的很好补,从而加快了公司的发展步伐。第一台CFM56-5B发动机于2004年11月中旬厂修理。CFM56-5B是深受国内航空公司欢迎的发动机机型,南航以及其他大航空公司都选用了该型号发动机。为开展CFM56-5B的修理,珠海摩天宇公司无论在人力、技术配备等方面都入了大量的精力,以确保该机型达到与现有机型同等的维修水平和维修质量。助V2500和CFM56-3成熟的技术力量,珠海摩天宇从一开始就进行FM56-5B部件深度修理,为客…  相似文献   

7.
通过使用 Brookhouse公司设计的一种工具,位于伦敦希思罗机场的英航工程公司可以自行完成一项成本昂贵的发动机修理。两年前,Brookhouse公司与英航工程公司合作开发了一种适用于 GE90发动机受损 D 涵道修理的粘接和支撑工具。最近,双方合作研发了一种可以用于被鸟撞  相似文献   

8.
3月16日,Ameco北京基地完成首台V2500-A5发动机反推试修工作,标志着Ameco北京基地正式建立发动机反推大修和翻修能力。Ameco北京基地从2014年10月开始筹建发动机反推能力,并于2015年10月同时获得发动机V2500-A5及CFM56-5B发动机反推修理的CAAC能力批准。  相似文献   

9.
一种涵道螺旋桨的简便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涵道和螺旋桨互相干扰的复杂性,通常涵道螺旋桨的设计需要较多经验和较长时间。提出一种将动量定理、轴流式通风机相似理论和旋转机械叶素理论相结合的工程方法,该方法应用在涵道螺旋桨初步设计阶段,可快速确定桨叶和涵道初始外形。首先根据动量理论计算通过桨盘的流量,再由轴流通风机相似理论确定桨盘直径与轮毂比,然后运用叶素理论设计桨叶的几何形状。风洞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实用、有效,从而可以加快涵道螺旋桨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带外涵加力脉冲爆震燃烧室(Pulse detonation combustor,PDC)的分开排气涡扇发动机性能,建立了其性能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带PDC外涵加力原理性试验模型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同时选取涡扇发动机对该发动机采用PDC外涵加力后的部件特性及整机性能进行研究,并比较了等燃油流量下外涵道装有PDC和传统等压燃烧室的发动机性能。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验值对比表明,加装合适的喷管结构能够大大提高该原理性试验模型的推力性能。算例的计算结果显示:随着PDC工作频率的提高,发动机总推力增加,耗油率增大;在同一工作频率下,PDC平均增压比、平均出口温度和发动机总推力在当量比1.1左右达到最大值,发动机总耗油率随着当量比的增大而增加;当PDC工作频率超过50Hz时,外涵道装有PDC的发动机总推力大于外涵道装有传统等压燃烧室的发动机推力,且耗油率要小。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未来航空电气化的发展需求,研究了30kW级航空电驱动涵道风扇设计方法。涵道风扇性能设计基于航空发动机压缩部件设计流程。以推进系统总体性能为设计目标,完成了转子、流道以及短舱的气动外形设计。对各组成部件建立性能分析模型,评估全工况范围特性。涵道风扇结构设计采用风扇-电机一体化设计思想,简化连接方式的同时减少零件数。采用航空发动机结构强度分析方法,对涵道风扇各部件的应力、振动等特性进行评估分析。完成了30kW涵道风扇试制并开展地面和飞行试验研究。按照航空发动机整机试验方法,在整机试验台架完成涵道风扇地面性能试验。通过对比分析,试验结果与设计值误差在5%以内,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与正确性。涵道风扇配装轻型通航飞机完成了飞行试验,全系统工作正常,进一步验证了实际使用环境下涵道风扇的工作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维修动态     
深圳汉莎技术扩展维修新能力继去年10月完善了V2500发动机尾喷和尾锥修理之后,深圳汉莎技术公司又进一步拓展了遄达700发动机短舱服务,包括遄达700进气道、遄达700反推和遄达700尾喷的修理能力,并且取得FAA、EASA、CAAC等维修许可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涵道尾桨气动噪声的频域分析方法.采用面元-涡流理论计算涵道尾桨的气动载荷,采用Farassat 1A公式计算尾桨的自由声场噪声,涵道的声学散射效应通过频域的边界元法进行计算.利用已有的试验数据和算例结果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针对V2500发动机的高压后外机匣采用的薄壁螺套在在翼孔探及进厂修理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失效故障,严重影响发动机的正常使用这一问题,分析了故障原因及可能的故障后果,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最终降低了薄壁螺套的故障率。  相似文献   

15.
可变面积涵道引射器对变循环发动机性能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分析了变循环发动机前、后涵道引射器的几何调节方式,建立了变循环发动机稳态及过渡态数学模型,并考虑了前涵道引射器和模态选择阀门由于面积突变引起的局部总压损失,模拟了变循环发动机单外涵模式、双外涵模式及模态转换过渡态过程中,前、后涵道引射器面积对发动机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并与NASA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单外涵模式,放大前涵道引射器内涵进口面积会减小变循环发动机的回流裕度,但可增大风扇和核心驱动风扇级的喘振裕度;在由单外涵模式过渡至双外涵模式的模态转换后期,减小后涵道引射器外涵进口面积可减缓风扇压比的下降;建议前涵道引射器选择总面积保持不变而内涵进口面积改变,后涵道引射器选择内涵进口面积保持不变而外涵进口面积改变的调节方式.  相似文献   

16.
日前,珠海摩天宇成功完成了V2500的试车台标定工作,自此,所有在珠海摩天宇维修的V2500发动机将在该试车台完成测试工作,标志着珠海摩天宇已经具备了V2500发动机的完全维修能力。  相似文献   

17.
变循环发动机双外涵匹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带核心机驱动风扇的双外涵变循环发动机,提出了1种用于双外涵匹配分析的数值模拟方法。利用计算流体力学Fluent软件对其初步流路进行了研究及优化,在此基础上对双外涵模式流场、不同前涵道引射器状态下的单外涵模式流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1外涵道的角度和流通面积对总压恢复系数的影响较大;在由双外涵模式转换到单外涵模式过程中,应将前可变面积涵道引射器开到最大以减小总压损失。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双外涵变循环发动机流路优化及双外涵匹配分析,为变循环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航空发动机燃油系统液压延迟器组件制造和修理合格率低的主要原因,针对液压延迟器组件提出了一套研磨修理方法,并通过理论论证验证了该修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民机动力对耗油率的追求导致涡扇发动机领域中高涵遭比涡扇这个分支的迅速发展。在对CFM56.V2500等目前正在使用的机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方案设计阶段进行参数选择时应考虑的一些问题,同时也讨论了当前民用涡扇发动机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0.
涡扇发动机经常会在雨天执行飞行任务,当雨滴进入发动机后,由于风扇旋转、液滴和液滴碰撞、液滴与叶片壁面碰撞 导致核心机与内外涵道之间的水量重新分配。针对雨滴在内外涵道的分配问题,采用了3维建模仿真方法计算水进入核心机的比例。通过拉格朗日法建立了两相流模型,同时考虑了液滴运动模型和破碎模型,研究了不同的水气比、初始液滴直径和风扇转速对内外涵道水量分配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入核心机的水量取决于液滴的初始液滴直径和风扇速度,水气比对进入核心机的水量影响较小。将仿真计算结果与文献[6]中经验数据进行了比较,仿真最大误差为3.3%。证明所建立的涡扇发动机内外涵道水量分布比例数值仿真方法是合理的,对计算液滴量的内外涵道分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