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3年11月27日,《国际空间合作:欧洲航天局范例》(下面简称《国际空间合作》)中译本首发式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院空间中心举行。首发式由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办。来自德国马普研究所、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等机构的外国专家,以及国防科工局、长城工业公司、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单位的领导、专家等100余人,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和《国际太空》等新闻媒体参加了此次活动。  相似文献   

2.
正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邓李才研究员领导的、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姜登凯研究员参加的国际合作团队,最新完成了一项关于星团中蓝离散星的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著名天文杂志《天文物理期刊》。蓝离散星也被称为恒星中的"吸血鬼",一直被认为是经历过恒星碰撞或者双星物质转移与并合演化,才使得它们看起来更加年轻。该团队利用哈勃空间望远镜的观测数据,首次在年轻星团NGC 2173  相似文献   

3.
大气重力波是大气中的基本波动形式之一,在中高层大气动力和热力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全天空气辉成像仪是一种以大气气辉辐射为示踪物,能够有效对大气重力波成像的仪器.本文针对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高层大气组自主研制的全天空气辉成像仪所观测的数据,提出了一种气辉图像预处理方法,进行平场校正、方位校正、星光去除和坐标映射等数据订正.利用该方法处理2015年5月17日21:00BLT至次日05:00BLT西宁台站(36.6°N,101.7°E)的OH气辉数据,发现一次重力波事件,分析并获得了该重力波的水平波长、观测水平相速度和传播方向(分别为17.72km,47m·s-1,339°).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中层和低热层物理学术研讨会于1993年5月19日—21日在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园招待所召开。到会代表40人,来自中国科学院、教委系统、国家气象局、总参气象局等部门共10个单位。会议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物理专业委员会、空间中心中层大气课题组、武汉物理所中层大气重力波课题组联合筹备召开。  相似文献   

5.
西安无线电技术研究所自1968年从中国科学院划规空间研究院领导以来,已从一个理论和课题研究的研究所,逐步发展成为研制卫星的有效载荷、测控系统和相应地面设备的实力雄厚的尖端技术研究所,并拥有世界第一流的测试设备。  相似文献   

6.
<正>中高层大气物理研究与应用专题研讨会于2010年5月22日在南昌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物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空间环境研究预报室共同主办。会议主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直在研究国家空天飞机(NASP)的美国五家大航宇公司——通用动力公司、麦道公司、洛克韦尔国际公司、洛克达因公司以及联合技术公司普莱特·惠特尼分部——宣布,将组成一个国家承包商集团联合研制NASP。集团将由洛克韦尔国际公司领导。目前已提交了一份临时组织协议,如获批准,将成立一个“国家计划办公室”,负责领导NASP的研制与试飞。  相似文献   

8.
正国内动态援埃及二号卫星项目全面进入研制生产阶段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7月15日表示,首个由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援助的海外卫星项目—援埃及二号卫星项目初步设计评审会(PDR)通过远程视频会议形式成功召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向用户提交的技术文件全部通过评审。此次初步设计评审标志着援埃及二号卫星项目全面进入研制生产阶段。该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为埃及在轨交付1颗2m/8m分  相似文献   

9.
《空间科学学报》2017,37(5):640-641
正关于我们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北京(ISSI-BJ,International Space Science Institute-Beijing)是由位于瑞士伯尔尼的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ISSI,International Space Science Institute)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空间中心)联合成立的ISSI唯一的分支机构,于2013年7月16日正式成立。目标及使命对来自不同空间任务、地面观测和实验室的数据或结果进行融合与深入挖掘,通过多学科研究实现科学产出的  相似文献   

10.
1965年和1967年,保加利亚、匈牙利、东德、古巴、蒙古、波兰、罗马尼亚、捷克和苏联九国代表在莫斯科举行的会议上,讨论了题为“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合作”计划。会上,苏联提出了一项“苏联集团空间合作计划”倡议,要求每个参加国联合承担空间研究任务,这项提议1967年4月正式通过。由上述九国通过的这项多边利用和研究外层空间的“国际宇宙号”计划包括:(1)研究外层空间和高层大气;(2)联合研究空间物理、生物  相似文献   

11.
《国际太空》1999,(9):1-2
8月8日,实践-5卫星圆满完成任务庆祝会在京举行。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了会议。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徐福祥介绍,我国实践-5卫星,自5月10日在太原发射升空后,已成功在轨运行90天,圆满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各项科学研究和试验任务。这颗卫星的有效载荷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和力学研究所承担的,各项性能指标完全满足用户要求。此举表明,我国小卫星研制已建立公用平台、并具备了小批量生产的能力,研制技术达到国际水平。徐福祥说,卫星公用平台是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天     
《太空探索》2012,(12):4-5
我国航天项目首次商购火箭10月31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联合举行了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卫星工程运载火箭研制合同签字仪式。依据合同,中国科学院将为其抓总研制的相关卫星项目向集团公司批量采购三发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为总承包商,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火箭研制单位。  相似文献   

13.
中法天文卫星(SVOM)伽玛暴联合探测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法天文卫星SVOM是中法两国合作的伽玛暴探测任务,由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和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批准立项,中国科学院负责总体研制.SVOM是继美国SWIFT任务之后最重要的伽玛暴多波段探测项目,是一颗功能强大的天文卫星,具有多波段观测、快速机动、灵活操作及地面后随观测能力.SVOM将开创一个非常广阔的探测领域.本文介绍了项目组织、任务目标、卫星和有效载荷、地面段以及运控概念.   相似文献   

14.
正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主办,上海报业集团、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网承办的"光荣与力量——2016感动上海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于日前揭晓,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的长征六号火箭研制团队榜上有名。在9月20日"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这天,上海各主承办单位领导、获奖人物,以及社会各界代表约400人参加了揭晓活动。长征六号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张卫东率团队成员张晓东、施金花代表该研制  相似文献   

15.
刘勇  董玉翠 《国际太空》2016,(12):80-81
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承担的“基于分布式可重构航天遥感技术”(以下简称“分布式可重构技术”)项目获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该项目紧密围绕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航天事业发展的“十三五”规划的总体部署,针对传统遥感卫星系统研制成本高、周期长、数量少,导致系统时间分辨率低、重访周期长、抗损能力弱的特点,面向应急遥感等迫切任务需求,开展分布式遥感卫星系统设计和应用研究,推动微小卫星技术进步,拓展微小卫星应用领域,实现应急观测等多种遥感应用。  相似文献   

16.
印俄联合研制"布拉莫斯"超声速巡航导弹自上世纪50年代"冷战"爆发以来,苏联/俄罗斯与印度从各自国家战略利益出发,逐步建立起广泛的军事技术合作关系。印度陆、海、空三军70%以上的武器装备均来自于俄罗斯。两国于2000年成立了政府间军技合作混合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和协调武器装备的采购和联合研发。"布拉莫斯"联合研制计划始于1995年12月,当时印海军正大力推行"印度洋是印度人的印度洋"的海上强军政策,一方面不惜耗费巨资引进航母和其  相似文献   

17.
<正>第一届中俄联合探测火星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3月16—18日在莫斯科召开,会议由俄罗斯科学院空间科学研究所主办。参加研讨会的中方研究人员来自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上海天文台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俄方参会人员分别来自俄罗斯科学院空间研究所、无线电电子学所、俄罗斯航天局莫动特种设计局和拉沃其金科研生产联合体等。此外,瑞典与荷兰的科学家也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空间科学学报》2007,27(6):511-511
第六届全国微重力科学学术会议于2007年8月22—25日在浙江温州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微重力科学与应用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国家微重力实验室联合主办.来自包括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中国航天集团第五研究院和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等航天科技研发部门以及高等院校等29个单位的85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9.
《太空探索》2012,(1):14-15
2011年11月18日北京时间凌晨0时20分,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科学实验领域首次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中德合作生物培养箱从内蒙古四子王旗神舟飞船主着陆场平安运抵北京西郊机场。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与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在机场停机坪进行了载荷交接。随后,载荷被迅速运往中国科学院实验室,进行进一步处理。作为中国在空间应用领域首次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该项目不仅为推进空间生命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探索了新的途径,而且为中国载人航天开展更为广泛的国际间合作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联邦2016-2025年航天计划基本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制定航天计划的主要目的 俄罗斯国家航天政策是以其空间卫星集群为基础,同时研制具有前景的新型运载火箭和航天综合设备,为国家经济、科技和国际合作领域服务,并保护俄罗斯居民和土地免遭自然灾害和人为侵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