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木子 《国际太空》2006,(10):8-10
印度空间科学研究主要由物理研究实验室(PRL)、空间物理实验室(SPL)、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所属卫星中心(ISA)和国家大气研究实验室(NARL)开展.其研究范围包括天文学、天体物理学、行星和地球科学以及理论物理学,还涉及气球、探空火箭和卫星平台以及地基设施(如中间层-同温层-对流层雷达和太阳天文台).印度航天部(DOS)也支持空间科学咨询委员会(ADCOS)推荐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空间科学研究,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科学活动.  相似文献   

2.
NASA网站2019年2月26日报道,NASA为太阳物理探索者计划(Heliophysics Explorers Program)遴选出一项新任务——大气波动实验(AWE),将重点研究地球高层大气中的气辉现象,首次获取空间天气驱动因素的全球观测数据,并帮助了解和最终预测地球周围庞大的空间天气系统。AWE由犹他州立大学的Michael Taylor担任首席科学家,NASA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GSFC)探索者计划(Explorer program)办公室负责管理。  相似文献   

3.
日本通产省于1991年1月31日正式决定为美航宇局(NASA)研制搭载在地球观测系统平台卫星上的“现代航天器用热辐射和反射辐射计(ASTER)”这一地球观测探测器。其内容如下: 1.日本通产省从NASA获得研制ASTER探测器的通知。 2.ASTER是1987年由通产省与NASA协调研究开发的地球观测探测器,是世界最高水平的陆地观测探测器。研制成功后,可有效地用于资源勘察、大气和植被观测等地球环境问题方面的研究,所得数据共享。 3.根据通产省的委托由资源调查用观测系统研究开发机构(JAROS)进行ASTER探测器本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20 0 0年 11月 2 1日 ,美国 NASA发射了一颗崭新的卫星——地球观测 - 1(EO-1)卫星 ,其展示了 2 1世纪地球观测卫星的新概念和新技术。EO- 1卫星质量 46 0 kg,内装先进陆地成像仪 (AL I)、L EISA大气校正仪 (L AC)和高光谱成像仪(HYPERION)等 3台仪器。其中 AL I的用途和技术性能与 L ANDSAT- 7上的 ETM+相当 ;L AC用于测量大气水汽和气溶胶 ;HYPERION共有 2 2 0个波段 (0 .4μm~2 .5 μm范围内 ) ,30 m地面分辨率 ,用于地物波谱测量和成像、海洋水色要素测量以及大气水汽 /气溶胶 /云参数测量等 ,其性能比EOS Terra…  相似文献   

5.
星载全球大气波动成像仪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卫星上对中间层顶区域的气辉辐射成像观测, 对于全球大气波动的监测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利用TDICCD对O2A (0-0)气辉进行成像观测, 计算了曝光积分时间、信噪比和能达到的最高空间分辨率, 分析了地球自转对空间分辨率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星载全球大气波动成像仪方案, 该方案可以观测垂直波长大于10km的大气波动, 最高水平分辨率可以达到0.33km.   相似文献   

6.
已有充分的证据表明, 大气对流层的雷暴迹象是大气中间层重力波活动的显著代表源.在雷暴迹象的上方, 通过火箭已观测到大气中间层出现的热效应, 也已通过雷 达探测到大气平流层出现的上行重力波, 从地面和卫星平台上观察到夜间气辉有序而 成环状的重力波波形. 所有这些实验结果都与位于观测点下方的雷暴活动有紧密联系. 此类雷暴通常主要集中在中国东部沿海以及地球其他沿海海湾地域. 关于此类雷暴对大 气中间层的影响尚未被充分研究和了解. 为能有效地探究其成因, 利用所开发的一个二维计算机数值模型模拟和研究大气对流层的雷暴源所引发的上行重力波, 进而揭示 此类重力波产生的基本物理机理, 及其在大气中间层的能量耗散. 通过模拟研究发现, 雷暴源可以大面积高强度地聚集和释放积雨云的能量, 当这种周期性的对流变化引发大气对流层的不稳定性后, 就会有圆柱体重力波的产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7.
美航宇局(NASA)最近已把陆地卫星的操纵和管理权移交给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的国家环境卫星数据服务部(NESDIS)。移交仪式是在哥达德飞行中心进行的。在此之前,NASA操纵着已发射的四颗陆地卫星(包括1982年7月16日发射的陆地卫星-4)和哥达德飞行中心的地面系统。从星上接收的数据,是通过在南达科州苏福尔斯地球资源观测卫星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间层和热层的边界层,中间层顶存在多种能量交换方式,是大气能量耦合的重要区域。本文利用部署于中国科学院廊坊临近空间大气探测站的钠荧光多普勒激光雷达2013年的观测数据,研究了廊坊上空中间层顶区域大气温度的年度和季节分布特性,并分析了影响温度分布的多种因素。年平均温度廓线图显示,中间层顶位于约97.5 km高度处,温度约191.2 K。受放热化学反应的影响,年平均温度廓线91 km高度处出现了一个198 K的相对温度高点。中间层顶区域大气温度的季节分布受太阳辐射和大气动力学因素综合影响,夏季在大气动力学影响下,中间层顶高度较低,位于88 km高度处,温度也较低,约177 K;冬季太阳辐射起主导作用,中间层顶位于99 km高度处,温度为181 K。通过拟合月平均温度分析了中间层顶区域大气温度年变化和半年变化的振幅和相位特征。结果显示,中间层顶区域上部温度分布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在中间层顶区域下部,大气波动主导了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9.
<正>NASA网站2019年2月26日报道,NASA为太阳物理探索者计划(Heliophysics Explorers Program)遴选出一项新任务——大气波动实验(AWE),将重点研究地球高层大气中的气辉现象,首次获取空间天气驱动因素的全球观测数据,并帮助了解和最终预测地球周围庞大的空间天气系统。AWE由犹他州立大学的Michael Taylor担任首  相似文献   

10.
2008年6月20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欧洲气象卫星组织(EUMET-SAT)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4家机构的合作项目贾森-2(Jason-2)卫星(见图1),由德尔他-2火箭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贾森-2卫星是继“托佩克斯/海神”(TOPEX/Poseidon,1992-  相似文献   

11.
正3月1日,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宇宙神5-541型运载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了静地业务环境卫星(GOES)R系列静地气象卫星的第二颗卫星GOES-S。GOES-R系列包括GOES-R、S、T和U共4颗卫星,是美国宇航局(NASA)和国家海洋与大气  相似文献   

12.
利用HRDI/UARS资料分析东亚区域中层大气纬向风气候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美国高层大气研究卫星(UARS)搭载的高分辨率多普勒测风仪(HRDI)获得的中层大气风场观测资料,对东亚区域中层大气纬向风的垂直分布与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多年平均结果显示东亚区域中层大气纬向风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征,与当前普遍使用的参考大气CIRA-86相比存在显著的不同.在冬季,东亚区域中间层西风急流中心位于25°-35°N之间的75 km高度,与CIRA-86相比,该中心纬度偏南5°,高度偏高10 km;在秋季,东亚区域低热层高度存在一个显著的从赤道到高纬度的东风带,而CIRA-86不存在.分析结果还表明,除了夏季中纬度地区,在东亚区域上空中高层大气各高度上均存在相当显著的区域尺度扰动结构.在热带,低热层高度纬向风无论冬夏,沿纬圈方向都表现出相当显著的不均匀性,夏季这种不均匀性进一步向下扩展到55 km高度.与上述热带扰动特征相比,中纬度地区夏季的纬向风在各个高度沿纬圈相当均匀,但是在冬季,中间层和低热层高度都存在沿纬圈方向显著的纬向风扰动结构.   相似文献   

13.
NASA网站2021年9月25日报道,利用9月17日陆地卫星-9(Landsat 9)发射提供的搭车机会, NASA成功发射两颗分别名为极尖区等离子成像检测器(CuPID)和科罗拉多紫外凌星实验(CUTE)的立方体卫星,用于研究磁重联现象和系外行星.  相似文献   

14.
龚燃 《国际太空》2010,(12):8-13
荣誉号(Glory)卫星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地球气候和大气研究卫星,用于获取气溶胶和云的空间分布、时间分布及其物理和化学特征数据,保证长期总太阳辐照气候数据的连续性。荣誉号卫星计划于2011年2月由金牛座—3110(Taurus—3110)运载火箭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卫星发射升空后将加入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下午-列车"(A-Train)星座。  相似文献   

15.
1986年6月16日~20日将在瑞士蒙特勒召开《国际太空商业会议》,这是一次关于开发外层空间商业和工业应用的重大国际盛会。会议由美国航宇局(NASA)、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欧洲空间局(ESA)、欧洲工业空间研究组织(Eurospace),英国、加拿大、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的国家空间机构和研究部门,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瑞士外交部,美国商业部和世界上许多著名航空航天工业公司联合发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也  相似文献   

16.
韩淋 《空间科学学报》2020,40(2):144-144
NASA网站2020年1月15日报道,根据NASA与美国国家大气海洋局(NOAA)的分析.2019年全球地表温度创下继1880年有记载以来的第二高记录,仅次于2016年。戈达德空间研究所(GISS)的研究人员发现,2019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951—1980年的平均气温高0.98T。利用气候模型对全球气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气温上升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中国气象局山西岢岚大气观测站(39°N, 112°E) 法 布里-珀罗干涉仪(FPI) 的基本 构造、测风能力、程序处理流程、数据质量控制方法以及检验情况. 岢 岚观测站FPI可以观测892.0 (OH)nm, 557.7 (OI)nm和630.0 (OI)nm 波 长处气辉谱线的多普勒移动, 分别计算对应87km, 97km和250km高度处 的大气风速和大气温度, 可给出中间层顶区域及热层风的大气潮汐和扰动 情况. 采用水平风模型(HWM)输出结果进行交叉检验, 对FPI测风数据质量进行验证. 结果显示, 岢岚大气观测站FPI仪器的测风数据 在长期趋势上与HWM模式的输出数据一致, 风速变化幅度有季节性差异, 数据质 量控制方法有效, 测风误差在87km高度处为5.7m·s-1, 97km处 为1.3m·s-1, 250km处为4.1m·s-1, 测风数据 通过了可靠性检验.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9月22日,NASA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MAVEN)任务迎来在轨4周年纪念日。该任务旨在探测火星高层大气、电离层及其与太阳和太阳风的相互作用。MAVEN于2013年11月18日发射,2014年9月21日进入火星轨道。2015年11月完成主要科学任务后,MAVEN进入任务延长期,继续探测火星高层大气并在中继轨道寻找新的科学机遇。NASA总结了MAVEN在轨期间取得的重要科学发现,具体如下。(1)证实火星大气逃逸是造成火星气候变化的  相似文献   

19.
利用曙暮气晖反演中层臭氧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27μm曙暮气晖反演大气O3是中间层03含量的重要测量方法.本文研究了1.27μm地面曙暮气晖所包含的独立信息参量、可测量高度和垂直分辨率;讨论了光化学参量、大气参量不定性的影响和对中间层O3含量变化的灵敏度.结果指出,利用这一方法可以给出60-90km高度的大气O3含量,光化模式参量不定性的影响约为10%.   相似文献   

20.
重力波对中间层和低热层大气环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β通道准地转近似大气平均运动方程组,采用重力波线性饱和参量化方法,定性地研究大气重力 波对中间层和低热层大气环流的作用.模拟计算得到,大气重力波对平均东西风速可产生100m·s-1/d左右的作 用力和产生120 m2/s的湍流扩散,这些作用平衡了Coriolis扭力,导致大气的平均东西风速大大偏离辐射平衡 风场,中层顶附近的平均东西风速在冬季(夏季)甚至反转为东风(西风).平均东西风速计算结果与冬季和夏季 中频雷达东西风速观测值和大气模式剖面等大致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