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先期试验航天任务急需的新技术 ,以及开展空间环境探测与空间科学研究 ,中国在研制卫星初期就开始发展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从 2 0世纪 70年代至今 ,中国先后研制和发射了实践 -1、 2 ( SJ-1、 2 )卫星群、 SJ-4及 SJ-5卫星 ,初步形成了 SJ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在充分利用东方红 -1卫星技术的基础上 ,在距东方红 -1卫星发射成功不到 1年的时间里 ,发射了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的第 1颗卫星 ,即 SJ-1。2 0世纪 80年代初 ,中国进行了一箭多星技术试验 ,即利用 1枚运载火箭将 3颗卫星送上天 ,这 3颗卫星分别是 S… 相似文献
2.
1 引言□□空间探测的历史 ,经历了地面无线电探测、探空火箭探测、卫星和飞船探测几个阶段。进入空间时代后 ,空间探测已经是一种分工非常精细、内容非常广泛的高技术领域 ,并且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 ,人类将从认识和探索空间环境 ,转而进入开发和利用空间环境及资源。应用卫星的大规模发展和载人航天技术的突破 ,使得空间探测已成为探索宇宙奥秘、开发宇宙资源、探索人类新的活动疆域、解决人类社会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全世界共同涉及的社会经济问题的重要途径。空间探测已成为美国、俄罗斯、欧洲和日本等拥有空间技术实力的国家在 2 1世… 相似文献
3.
临近空间天文台是一种特殊的天文台, 其选址于临近空间, 主要依托于高空科学气球浮空器平台. 中美等国家在20世纪大力推动高空科学气球技术发展, 形成了完整和成熟的科学气球系统, 进而促进了临近空间天文台的发展. 目前基于高空科学气球的临近空间天文台发展已经进入实用阶段, 在具体技术的研究上, 已从基础性应用技术向多用途、多功能的平台结构, 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高精度控制等方面发展. 制约临近空间天文台发展的关键技术正在不断取得进展: 长航时飞行技术通过超压气球的实现得到突破, 高精度稳定指向技术由通过WASP系统的实现得到突破. 基于高空科学气球的临近空间天文台能够作为空间科学天文观测先进仪器的前期验证平台, 有效提升天基天文台任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2003年12月30日发射的中国探测一号卫星和2004年7月25日发射的中国探测二号卫星是“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简称“双星计划”)的两颗卫星。所谓“双星计划”就是发射2颗探测地球磁层空间的卫星进入赤道轨道和极地轨道组成“双子星座”,运行于目前国际上地球空间探测卫星尚未覆盖的重要活动区,主要用于研究太阳活动、行星际磁层空间暴和之灾害性地球空间天气的物理过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6.
深空探测承载着人类航天技术发展、探索宇宙奥秘和寻找地外生命及人类宜居地的重任,成为各航天大国关注的热点。我国月球与深空探测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正在追赶并将实现领先。简要回顾了我国月球及深空空间环境探测的载荷情况、数据结果、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简述了当前在研的自主火星空间环境探测目标以及规划中的未来深空探测任务,并根据当前国际发展态势,及我国在研、规划中的月球及深空探测任务情况,分析了我国月球及深空空间环境探测的关键科学问题、载荷技术发展趋势、理论与模拟的研究需求,最后对深空环境探测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8.
2004年的世界航天活动非常活跃,而且发射成功率相当高,尤其在空间探测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其影响十分深远,欧洲、美国和中国都相继顺利发射了人们期待已久的“罗塞塔”号蔧星探测器,“信使”号水星探测器以及“探测”2号卫星,“雨燕”号科学观测卫星, 相似文献
9.
1 引言 一个好的计划就是一面旗帜,它激励人们向既定的目标奋斗,指引人们如何去实现这个目标.空间探测是不寻常的高科技领域,投入大且风险高,因此,凡是在空间探测领域取得显著成绩的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明确的空间探测计划. 相似文献
10.
<正>空间物理研究开始于地基监测,人类很早从极光、气晖、天电、潮汐等现象开始了地面的观测研究,随后利用气球、火箭进行了临近空间的探测,空间物理学的发展随着航天技术和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了。自20世纪中期的半个世纪以来,人类发射了数百颗航天器用于空间物理探测。4我国空间物理探测最新进展我国第一个空间科学探测计划—\"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简称\"双星计划\")的成功实施,开 相似文献
11.
人类进入太空以来已经发射了近1万个人造航天器,其中大约10%执行的是空间科学和探测任务.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基础研究经费,经济转型也对创新驱动发展提出了更高需求,中国对空间科学的投入开始逐年增加.2015年以来先后成功发射了悟空号、实践十号、墨子号和慧眼号4颗科学卫星,天宫2号空间实验室也成功实施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重要科学发现和成果正在不断地产出.空间科学卫星任务(或称计划)与应用卫星从提出到评价都有很大不同,因此有必要对其所具有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引导空间科学界从科学团队、技术团队到管理团队提高认识,确保未来的空间科学任务发挥最大效益,获得最大科学产出. 相似文献
12.
我国空间生命科学的探索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1981年随着空间生命专业委员会的正式成立,依托此专业的学术交流平台,空间生命科学进入多学科并进多机构建设的新阶段.随着中国载人航天及空间探索研究的深入发展,以分支学科或重大问题为牵引,我国在空间生命科学的几个重要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成果.本文从发展历程、研究成果、平台模型、重大项目与后续展望等方面综述了我国空间生命科学40年的发展历程与标志性成果,为后续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The program SJ-10, one of the scientific satellite programs in the Strategic Priority Research Program on Space Science,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as launched on April 6, 2016. There are totally 19 scientific payloads, a multi-function furnace for 8 material researches and three-dimensional cell cultures for the neural stem cell and the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respectively. The recoverable satellite consists mainly of two capsules:a recoverable capsule was recovered on 18 April 2016, with all payloads of life science, the multi-function furnace and the payload for measurement of Soret Coefficients of Crude Oil (SCCO); and an un-recoverable capsule continued to work in additional 3 days with all other physics payloads. The experiments were operated via teleoperations, and all experimental data were received by the ground station in real time. The data and recoverable samples are analyzed by the experiment teams of the program.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返回式卫星的搭载任务—空间生命科学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1987年以来,为充分利用中国返回式卫星的剩余载荷能力,有计划地以搭载形式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文章简要介绍了在空间生命科学试验方面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空间科学实验地面支持系统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其他空间任务, 空间科学实验具有用户分散、实验进程控制 (遥科学实验)要求实时或准实时、多种类型空间科学数据处理要求等特点. 针对空间科学实验的特点和对地面支持系统的要求, 结合实践八号卫星(SJ-8)、探测双星(TC-1, TC-2) 和神舟系列飞船(SZ) 的空间科学实验地面支持系统的任务完成情况, 以及未来空间科学实验任务的需求, 提出了地面支持系统平台的构架设想. 该系统平台支持空间科学实验的状态监视与控制, 支持遥科学实验, 能够支持空间科学实验数据标准产品的定制处理, 满足空间科学实验多任务的要求, 具有通用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6.
SJ-10 is a recoverable scientific experiment satellite specially for the space experiments of microgravity physics science and space life science. This mission was officially started on 31 December 2012, and the satellite was launched on 6 April 2016. This paper introduces briefly the SJ-10 mission, the progress of SJ-10 engineering and the project constitution of sciences experiments onboard SJ-10. The purpose of this mission is to discover the law of matter movement and the rule of life activity that cannot be discovered on the ground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gravity, and to know the acting mechanism on organisms by the complex radiation of space that cannot be simulated on the ground. 相似文献
17.
18.
Tetsuya Yoshida Daisuke Akita Hideyuki Fuke Akira Kadokura Jiro Kawada Tomomi Kawasaki Issei Ijima Naoki Izutsu Yukihiko Matsuzaka Eiichi Mizuta Michiyoshi Namiki Naoki Nonaka Shigeo Ohta Yoshitaka Saito Motoharu Seo Michihiko Toriumi Kazuhiko Yamada Takamasa Yamagami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includes Cospar's Information Bulletin, Space Research Today)》2008
The Scientific Balloon Center of ISAS/JAXA has carried out two balloon campaigns at Sanriku, Iwate, Japan every year. Ten to twelve balloon vehicles are launched annually for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experiments. Since 2005, a Brazilian balloon campaign has also been conducted in cooperation with INPE. In the 2006 Brazilian campaign, large and heavy payloads up to 1500 kg for astronomy will be launched. New generation balloons, such as super-pressure balloons and high-altitude balloons with ultra-thin films, are being developed. The 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 of the Japanese scientific ballooning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返回式卫星的搭载任务—空间材料科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以来,为充分利用中国返回式卫星的剩余载荷能力,有计划地以搭载形式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文章简要地介绍在空间材料科学试验方面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