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程博  袁建平  马卫华 《宇航学报》2016,37(12):1466-1472
为解决连续推力空间悬停控制技术对航天器控制推进系统要求较高、工程上难于实现的问题,提出基于Clohessy-Wiltshire方程的多脉冲悬停控制方法。以轨道要素外推的飞行状态非线性预测方法和脉冲悬停控制量优化算法,对悬停脉冲进行了优化,可以实现主动航天器在目标航天器附近任意点的近似稳定悬停。给出的多脉冲悬停控制方法及控制量非线性优化算法考虑了地球非球形引力摄动J2项影响,补偿了Clohessy-Wiltshire方程的线性化误差,能有效提高悬停精度。仿真结果表明,多脉冲悬停控制方法的燃料消耗与连续推力悬停方法相比没有明显增加,不会对主动航天器带来过大的燃料消耗压力。  相似文献   

2.
非理想太阳帆受阴影影响的地球逃逸轨道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帆航天器通过反射太阳光子实现推进,是一类特殊的小推力航天器,因此其逃逸轨道不同于常规化学推进的航天器。文章考虑太阳帆帆面褶皱和鼓起等因素,建立更为真实的太阳帆光压力模型;同时,由日地关系建立三种不同的二维地影模型,并进行了初步的对比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尽管非理想太阳帆和地球遮挡这两个因素短时间的影响很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对整体逃逸轨道和逃逸时间产生累积影响。文章的研究结果对于利用太阳帆实现逃逸轨道设计和姿态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微波等离子推力器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任务优化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微波等离子推力器(MPT)应用于“东方红三号”(DFH-3)卫星的推进子系统,完成其轨道转移和南-北位置保持任务。建立了卫星任务和系统优化计算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卫星轨道转移和位置保持任务进行优化模拟计算,讨论了推力弧段和推力等对卫星变轨时间、MPT累积工作时间、卫星干质量和有效载荷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MPT可大大减少推进剂工质消耗,增加有效载荷,变轨时间明显大于化学推进,但小于相同电功率的其他电推进。  相似文献   

4.
张晨  赵育善 《宇航学报》2015,36(8):869-876
使用混合推进方式设计地-月圆型限制性三体模型下的最省燃料转移轨道。将化学发动机以及电推进发动机的燃料消耗总和作为目标函数进行优化,推导一阶必要条件和雅可比矩阵。选择从近地圆轨道出发到达地-月L1附近Halo轨道的转移轨道为例测试上述方法。仿真结果表明,相比发射脉冲固定的情况,混合推进方式进一步降低了燃料消耗,而且给出了飞行时间和燃料消耗不同的组合方式,给予任务设计更大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5.
太阳帆日心定点悬浮转移轨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太阳帆航天器日心定点悬浮轨道(HFDO)的转移轨道设计问题,以球坐标形式建立了太阳帆的动力学模型,基于该模型给出在日心悬浮轨道基础上实现定点悬浮的条件,提出了一种实现日心定点悬浮的转移轨道设计方法。首先,确定定点悬浮的位置;然后,设计经过该位置的绕日极轨轨道;最后,实施轨道减速实现定点悬浮,并给出了解析形式的轨道控制律。结合太阳极地观测任务,设计了定点悬浮在太阳北极1AU处的太阳帆转移轨道。仿真结果表明:该轨道转移方案总耗时3.5年,太阳帆定点到黄北极距日心1AU处,此后只要保持太阳光垂直照射帆面,即可维持稳定的悬浮状态。  相似文献   

6.
场发射电推力器的研究现状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传统的化学推进相比,电推进具有高比冲、小推力、长寿命等特点,能够大幅节省推进剂、增加有效载荷质量,从而增加航天器在轨寿命,提高航天器的整体性能与收益,特别适合用于航天器的姿态控制、轨道转移和深空探测等任务。场发射电推力器是一种具有比冲高、推力冲量分辨率高、推力噪声低、功耗及成本低、结构紧凑等优点的电推力器,是重力梯度卫星的高精度阻力补偿、微纳卫星的姿态控制和轨道转移、星座编队飞行等任务最有前景的推进技术之一。简述了场发射电推力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和特点,重点分析了国内外场发射电推力器的研究现状以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基于轨道动力学的椭圆轨道悬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功波  孟云鹤  郑伟  汤国建 《宇航学报》2010,31(6):1527-1532
连续有限推力条件下,基于动力学原理设计了伴随卫星相对于椭圆轨道的参考卫星在任意位置实现悬停的方法。给出了对任意椭圆参考轨道实现悬停的开环控制律,推导了一个周期内的速度增量计算公式。特别分析了参考卫星为“Molniya”轨道时,实现悬停需要的控制推力及速度增量。仿真结果表明,“Molniya”轨道正下方 1 km 的悬停伴飞,一个轨道周期时间内连续有限推力发动机需要产生的速度增量为10.317 m/s。文章提出的方法也可用于椭圆轨道的空间圆或水平圆等非自然编队构型设计。  相似文献   

8.
利用库仑力实现悬停轨道的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利用库仑力控制实现近距离悬停轨道的问题。针对常规推力器对悬停任务可能产生的羽流污染,提出了一种使用航天器间库仑力实现悬停轨道的新方法,并研究了使用该方法实现悬停轨道的开环与闭环控制问题。基于所建立的库仑力悬停轨道动力学模型,给出了目标为一般椭圆轨道时的开环控制律。基于线性化的悬停轨道动力学模型,给出了目标轨道为圆轨道时的闭环控制律,并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及所设计的控制律是有效的和可行的。文章提出的方法也可以用于其他类型的航天器近距离相对运动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9.
太阳帆绕地球周期轨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同步和太阳同步卫星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静止轨道是一种特殊的地球同步轨道,轨道资源有限。利用化学推进或电推进可以实现轨道高度不同的同步轨道,如悬挂轨道,但需要消耗较多的燃料,工程上无法承受。本文考虑利用太阳帆实现地球同步和太阳同步轨道。太阳光压力在轨道平面内沿拱线方向,选择光压力与平面的夹角使得轨道平面的旋转速率与太阳光同步。研究表明,设计合适的半长轴和偏心率可以使得轨道旋转速率与地球自转速率一致。假设太阳光与赤道平面平行,可以得到准静止轨道,太阳帆将在传统静止轨道的附近运动,星下点的经度将在一个固定值附近振动。实际上太阳光是与黄道面平行,黄道面与赤道面之间存在夹角。考虑黄赤交角的情况下,太阳帆将在一定纬度和经度范围内运动。适合于对某个区域进行长期观测任务。  相似文献   

10.
空间电推进应用及技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调研分析了国外空间电推进技术及典型应用情况,详细介绍了电推进在GEO卫星位置保持和轨道转移、深空探测主推进、中低轨道航天器无拖曳控制与高精度姿态控制、空间太阳能电站轨道维持等领域的空间应用情况。对电推进在国内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进行了分析,包括GEO卫星位置保持和全电推进、近地小行星探测等深空探测主推进、低轨航天器无拖曳控制和轨道维持、(超)低轨小卫星编队飞行及(微)小卫星精确轨道控制和空间太阳能电站轨道维持等任务。电推进技术正朝着高功率、大推力、低功率、微小推力、宽功率范围推力连续可调、高比冲、长寿命和多模式方向发展。针对电推进在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及电推进技术发展方向,提出了我国未来20年拟开展的电推进技术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11.
SMOS卫星的唯一载荷MIRAS是一个二维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具有72个接收机以及约5 000个数字相关单元,是目前在轨的最复杂的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MIRAS在轨定标采用分步定标的方法,将系统采用不同的定标方法分别进行校正。文章首先介绍了MIRAS定标系统的组成,其次介绍了系统定标的方法,最后介绍了在轨定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天》2006,(6):24-25
轨道科学公司的“星”卫星平台是一种已得到飞行验证的平台设计,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耐久性,适用于各类静地轨道卫星,也可用于低地轨道卫星。该公司可为用户提供交钥匙服务,包括卫星制造、发射、地面站、用户系统和业务支持。“星”静地轨道卫星平台设计寿命为15年,发射质量低于  相似文献   

13.
轨道弹道导弹(轨道导弹)是通过引入随机实施的围绕地球的空间轨道转移机动能力,实现洲际弹道导弹、反卫星武器和轨道轰炸武器的多位一体、随机定制,具有全天地多任务打击能力的新概念战略弹道导弹武器。  相似文献   

14.
伴随卫星轨道保持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文中利用伴随轨道方程推导出伴随卫星相对运动状态转移方程。基于这一状态转移方程,研究了双脉冲校正中的伴随运动状态的变化,并得出需要的脉冲控制量的解析式。利用遗传算法对脉冲控制量进行了优化设计,求得使总脉冲最小的最优变轨时间,脉冲控制量和轨迹。  相似文献   

15.
Small solar system bodies such as asteroids and comets are of significant interest for both scientific and human exploration missions. However, their orbital environments are among the most highly perturbed and extreme environments found in the solar system. Uncontrolled trajectories are highly unstable in general and may either impact or escape in timespans of hours to days. Even with active control, the chaotic nature of motion about these bodies can effectively randomize a trajectory within a few orbits, creating fundamental difficulties for the navigation of spacecraft in these environments. In response to these challenges our research has identified robust and stable orbit solutions and mission designs across the whole range of small body sizes and spin states that are of interest for scientific and human exploration. This talk will describe the challenges of exploring small bodies and present the practical solutions that have been discovered which enable their exploration across the range of small body types and sizes.  相似文献   

16.
飞行器围绕小行星的轨道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飞行器围绕小行星轨道运动的特点,介绍了所建立的表述这一问题的理论基础。采用三种不同方法从几个侧面揭示了这一问题的本质特征。给出了所完成的研究这一问题的进展、结果和相互联系,其中包括轨道摄动、共振运动和周期轨道运动。这一问题的核心和难点是轨道的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Abezyaev  I. N. 《Cosmic Research》2021,59(3):204-211
Cosmic Research - This paper considers attitude control systems for an orbital spacecraft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a gyrocompass. The primary focus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thod of spatial...  相似文献   

18.
光波 《中国航天》2006,(6):20-23
轨道科学公司成立于1982年,现已逐步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小型低成本空间与火箭系统研制与制造商,在运载火箭、卫星和其它航天技术领域开展了一些开拓性的工作。公司的产品可靠性高,效费比好。产品包括通信广播用的小型静地轨道卫星、遥感和科学研究用的低地轨道卫星、深空探测用  相似文献   

19.
有限推力下时间最优轨道转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新刚  杨涤 《航天控制》2007,25(1):46-51
研究了一种有限推力作用下的时间最优轨道转移计算方法。以非奇异根素形式的高斯行星摄动方程为基础,由庞德里亚金极小值原理导出正则方程组,通过将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协状态初值为待优化参数的参数优化问题,并通过非线性规划求解得到的参数优化问题,从而避开求解两点边值问题的困难。文章最后给出2个算例,分别计算了零倾角零偏心率最优轨道转移和大倾角改变最优轨道转移。计算过程及结果表明本文所用方法对协状态初值猜测敏感性小,收敛迅速;零倾角零偏心率情况下无奇异;所得控制轨线光滑。  相似文献   

20.
陈小春 《航天员》2011,(1):54-55
太平洋标准时间2010年12月3日凌晨1点16分,美国空军X-37B无人轨道试验飞行器完成历时7个多月的秘密飞行任务后返回地球,在滑过太平洋上空后,自动降落在加利福尼亚海岸的范登堡空军基地。顺利着陆,主着陆轮轮胎爆裂在X-37B降落之前,由于担心范登堡空军基地4500多米长的中心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