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1月13日15时10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成功将陆地勘查卫星三号送入预定轨道。陆地勘查卫星三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所属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主要用于开展陆地资源遥感勘查。执行本次任务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2.
正12月23日12时14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成功将陆地勘查卫星二号送入预定轨道。陆地勘查卫星二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所属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主要用于开展陆地资源遥感勘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抓总研制,此次发射是长二丁火箭1个月内又一次执行的发射任务。  相似文献   

3.
《航天器工程》2005,14(4):57-57
2005年11月5日下午,五院总体部在北京皇苑大酒店主办“航天与力学研讨会暨《航天与力学》出版发行仪式。五院及院所属总体部、研发部、东方红卫星公司的部分领导专家和清华、北大、北航、哈工大与浙江工业大学5所高校的7位著名教授以及总体部多位中青年专家近7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系统工程室主任杨雷主持,总体部于登云部长对曲广吉教授的《航天与力学》论文集的出版及内容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4月10日12时25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4C运载火箭成功执行"一箭四星"发射任务,将遥感卫星31-01组卫星及微纳技术试验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遥感卫星31-01组卫星由3颗卫星组成。遥感卫星31-01组卫星及1颗微纳技术试验卫星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所属的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主要用于开展电磁环  相似文献   

5.
正3月31日11时22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托举高分一号02、03、04星发射升空。随后,三颗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的高分一号02、03、04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所属的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是我国首个民用高分辨率光学业务星座。  相似文献   

6.
正京城迎瑞雪,酒泉送新星。3月17日15时10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成功发射陆地勘查卫星四号,卫星随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陆地勘查卫星四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所属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主要用于开展陆地资源遥感勘查。执行本次任务的长二丁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此次发射是长二丁火箭进入2018年以来的第4次发射,充分验证  相似文献   

7.
正《航天器环境工程》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隶属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主办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国内航天器环境工程专业领域唯一的学术、技术性期刊,广泛报道本专业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主要涉及空间环境及其效应  相似文献   

8.
2006年10月14日至16日在成都召开了2006年度“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专委会暨航天第十信息网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一院702所、二院二部、八院509所、五院的研发部、总体部和控制与推进系统部、兰州物理研究所、以及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等14个单位,共有70名代表。大会由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技术委员会主任向树红研究员致开幕词,对与会专家、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他回顾了一年来在运载器、航天器…  相似文献   

9.
动态新闻     
《航天器工程》2014,(1):136-145
<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发国内最大空间环境模拟器据中国航天报2013年11月7日报道,近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自主研发的国内最大空间环境模拟器KM8在五院天津滨海航天城超大型航天器AIT中心厂房内正式动工开建。KM8空间环境模拟试验设备为立式容器,将在大型真空容器空心法兰结构设计、不锈钢板式热沉研制、真空抽气方法优化技术、大载荷水平调节系统等方面实现多  相似文献   

10.
发射短讯     
正实践十号已运抵酒泉将于4月发射据中国航天网2016年3月9日报道,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总体部抓总研制的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试验卫星实践十号已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于4月发射。据悉,作为将要发射的第25颗返回式卫星,实践十号进行了大量适应性创新设计。该卫星将为专门用于微重力科学和生命科学提供试验平台,为我国太空微重力研究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欧俄"火星生物学"探测器发射升空据科技日报2016年3月15日报道,ESA和俄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2月24日,“2008年卫星应用学术交流与研讨会”在昆明召开。会议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卫星应用技术专业组、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卫星应用专业信息网、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科技委卫星应用技术专业组联合主办,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五一二所共同承办。会议主题为“卫星应用的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经过为期两年的科研攻关,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02所电推进平台控制系统一体化设计方案新鲜出炉。这标志着我国已经初步掌握电推进卫星GNC(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设计方法,我国在电推进卫星理论研究与工程设计工作中取得重要进展。如何在"卫星大脑"GNC系统的操控下帮助电推进航天器进行轨道转移、精确入轨以及在轨控制是世界性难题。"与传统的化学推进航天器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天》2001,(10):6-6
本刊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五院)9月21日召开了航天器总装工程部成立大会。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庆伟到会,并代表集团公司党组、王礼恒总经理和集团公司总部,对五院实体化改革工作中迈出的这一重要步伐表示热烈祝贺。五院总装工程部对外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装工程部,主要是由卫星制造厂总装车间资产和人员剥离出来上升到院组建而成的。该部的主要职责是配合航天飞行器总体设计进行航天器总装设计工作;组织并实施航天器总装工作;配合完成航天器的综合测试、大型环境试验及靶场发射工作。据悉,五院实体化的大思路是199…  相似文献   

14.
《航天器环境工程》期刊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主办,于1984年创刊,作为内部刊物已发行了81期。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航天器环境工程》期刊在国内正式公开发行。2005年3月18日,《航天器环境工程努》期刊国内公开发行会在北京航天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会  相似文献   

15.
正ISSN 1006-2793CN 61-1176/V CODEN GHJIFL《固体火箭技术》于1978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与中国宇航学会固体推进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学术期刊。本刊以展示我国固体火箭技术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水平,促进学术交流和发展为办刊宗旨。本刊主要刊登火箭、导弹、运载器、航天器及其固体动力装置相关专业领域的理论研究、设计、试验、  相似文献   

16.
航天短讯     
<正>中星26号卫星发射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2月23日报道,当天,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中星26号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星26号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卫通负责采购和在轨运行管理,是中国首颗超百Gbps容量的高通量卫星,也是新一代满足卫星互联网及通信传输要求的高通量宽带通信卫星。中星26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采用自主研发的东方红四号增强  相似文献   

17.
正《航天器环境工程》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隶属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主办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国内航天器环境工程专业领域唯一的学术、技术性期刊,广泛报道本专业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主要涉及空间环境及其效应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等各方面的研究内容,涵盖真空与低温、力学、热学、声学、电磁学、辐射与防护、光学、材料科学、可靠性技术等多个学科。办刊宗旨是推动航天器环境工  相似文献   

18.
《五院标准体系优化总体方案报告》审查会于2003年11月27日在北京召开,院领导、院科技委和有关专家参加会议,杨保华副院长主持会议,院科技委徐福祥主任主持了审查。袁家军院长、王永汉书记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指示。《五院标准体系优化总体方案报告》从国外(有关)宇航标准体系、国内(有关)航天器标准体系、五院标准体系现状、五院标准体系优化的必要性、五院标准体系的优化方案和实施计划与保障条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与会专家认为:该报告总结了五院现行标准体系,在调研和分析国内外有关宇航标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了我国航天器发展和五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12月28日11时2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高景一号商业遥感卫星发射升空。此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我国首颗中学生科普小卫星——"八一·少年行"卫星。高景一号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商业遥感卫星系统的首发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旗下专业公司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商业化运营。  相似文献   

20.
正《航天器环境工程》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隶属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主办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国内航天器环境工程专业领域唯一的学术、技术性期刊,广泛报道本专业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主要涉及空间环境及其效应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等各方面的研究内容,涵盖真空与低温、力学、热学、声学、电磁学、辐射与防护、光学、材料科学、可靠性技术等多个学科。办刊宗旨是推动航天器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和应用,服务于空间环境、空间天气等重大科学问题研究以及卫星研制、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含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