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MD-GBR雷达对弹道导弹目标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评估美国国家导弹防御(NMD)系统雷达识别能力为背景,分析了空间目标典型特征和中段弹道导弹目标特性,提出了地基雷达识别弹道导弹目标的技术途径.根据弹道导弹目标群在飞行中段表现出的特性,提出了涉及目标结构特性、姿态特性以及极化特性的综合识别策略,并初步分析了各种识别措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发展我国空间目标地基监视雷达的需求出发,根据空间目标的运行机理,对地基监视雷达需要测量的主要参数,即目标的仰角、方位角和多普勒频移与空间目标6个轨道根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原理推算。对欧洲LEO空间监视雷达系统探测性能的仿真分析表明,该推算结果与其预测的性能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的空间目标监视、识别、探测与跟踪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拥有强大的空间监测系统。该系统包括空间目标监视系统和弹道导弹预警系统两部分。空间目标监视系统主要由雷达探测网和光电观测网组成;弹道导弹预警系统由地基弹道导弹预警系统和导弹预警卫星系统两部分组成。空间目标监视系统综合网每天能产生5万条左右的观测数据,维持近5000个目标的编目,其中大部分为低轨目标。  相似文献   

4.
1985年春末,美国空军在加利福尼亚州开始试验一种新型超视距后向散射雷达(OTH-B)。OTH-B 是利用从电离层反射的雷达信号探测视距以外的目标,最初打算用这种系统探测轰炸机和空地导弹。1981年曾利用在缅因州的试验性雷达进行了探测超音速目标的试验。但 OTH-B 系统探测速度较慢的、尺寸较小的巡航导弹还不太可靠。空军的这种 OTH-B 系统的工作频率在5~28兆赫之间,要探测和跟踪巡航导弹大小的目标,高频工作时最有效。但是这种系统不能总是使用高频。在比较冷的条件下(夜间或冬天),电离层变薄,不能反射传输的信  相似文献   

5.
地基雷达探测方位对目标识别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灏  周滨 《航天控制》2007,25(6):86-89
导弹防御系统的地基X波段雷达和海基X波段雷达是进行目标识别的主要传感器,它们只有在探测到目标以后才能通过记录目标的相关特性,进行目标识别。由于雷达探测的方向不同,探测到的目标散射截面也不同,因此,在导弹突防过程中,可通过调整弹头的飞行姿态,改变雷达探测方位,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小目标散射截面,最终影响雷达识别目标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空间目标的ISAR成像与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探测雷达在人类航天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宽频带信号体制的应用使空间目标的逆合成孔径雷达 (ISAR)成像与识别成为可能。结合空间目标的动力学和电磁特性 ,探讨了空间目标的ISAR成像与识别技术 ,并展望了该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小行星俘获(ACR)任务是美国Keck空间研究中心发起的一项深空探测任务。该任务计划选定一颗近地小行星,通过口袋式抓捕系统对其实施抓捕,并于2025年左右将其带回近月空间。文章介绍了ACR任务的内容和系统设计,具体包括:航天器总体构型、抓捕分系统、探测识别分系统和控制与推进分系统;对小行星抓捕的目标探测与识别、旋转匹配、抓捕、消旋、轨道转移等核心操作。基于ACR任务,提出了空间目标俘获技术的需求与应用、抓捕航天器系统设计的启示;基于我国目前的技术研究情况,总结分析了发展空间目标俘获任务所需的关键技术,如大功率柔性太阳翼、长时间大范围轨道机动、目标探测与识别、快速机动、目标抓捕与消旋。  相似文献   

8.
弹道中段雷达目标识别与对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简要介绍了弹道导弹中段飞行中可能存在的目标及其特点。概述了弹道中段雷达目标识别的基本手段 ,着重阐述了空间突防目标对抗地基雷达目标识别的基本方法 ,指出采用隐身技术、主动干扰是对抗弹道中段雷达目标识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地基探测系统受站点布局限制,难以实现全轨道空间的目标探测与跟踪。为对高价值航天器邻域空间目标进行全时探测与跟踪,提出基于伴随微纳卫星的小型化相控阵雷达技术。通过分析不同波段雷达对大范围空间目标搜索与精细跟踪的性能,并综合考虑系统复杂度与功耗等因素,最终选择C波段作为雷达工作频段。详细阐述小型化相控阵雷达的系统设计、目标搜索与跟踪的信号处理方法、测距与测角误差分析等。仿真分析证明,该小型化相控阵雷达能对25 km范围内、40°×40°的三维空间进行目标搜索,实现0.4 m的测距精度与0.03°的测角精度,满足空间目标大范围搜索与跟踪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NMD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俊 《中国航天》2000,(11):37-43
按照美国国防部制订的“3 3”计划,为保护美国免遭50个弹头的攻击,基本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由地基拦截弹(GBI)或天基拦截弹(SBI)、X波段地基雷达(GBR)、474N地基超视距预警雷达、部署在阿拉斯加前沿的辅助雷达(FBR)、飞行中拦截弹通信系统(IFICS)、天基传感器(第三代国防支援计划(DSP)军用导弹预警卫星和通信卫星)以及作战管理/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和情报(BM/C4I)系统等组成。该系统应能准确地探测、识别并且摧毁来袭的洲际弹道导弹。根据美国和前苏联签署的反导条约(ABM),美国可以建立一个反弹道…  相似文献   

11.
以空间跟踪与监视系统(STSS)为原型,对低轨光学星座目标监视信息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作为典型的低轨光学星座,STSS能对高速运动目标进行全程连续跟踪监视。该星座预计将由24~30颗卫星组成,介绍了其体系结构、平台与载荷的特点和性能。星座具备多载荷、多波段协同探测能力且星上信息处理能力强大。给出了星座对目标的分布式跟踪监视信息处理结构与流程,归纳了杂波背景抑制与目标检测捕获、多目标跟踪、目标识别,以及星座传感器管理等关键技术。讨论了光学星座信息处理中空间邻近目标分辨、目标群跟踪、机动目标跟踪、真假目标识别,以及信息处理总体技术等技术难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李佳威  高鹏骐  沈鸣  金旺  赵有 《宇航学报》2018,39(11):1299-1307
提出以曲靖非相干散射雷达作为一种可能的发射源与天籁射电阵组成一套双基地雷达空间碎片探测系统,对该系统的空间碎片探测性能进行计算与仿真分析,包括可探测目标雷达散射截面积(RCS)、天籁射电阵对空间目标与碎片探测时间、探测效率等。分析表明,该系统具有探测直径10 cm以下级空间小碎片的潜力,并在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该系统的交叉波束的确定方法及对空间碎片定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未来战争威胁主要来自空天,超高声速武器等新型目标的发展给预警体系提出了严峻挑战。在分析常规雷达探测技术与新型航空航天目标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就现代雷达探测新型目标的关键技术与核心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相关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小天体探测自主光学导航特征信息精确,快速获取的需求,阐述了利用图像信息实现光学导航特征识别与提取的必要性。首先分析了小天体光学导航特征识别与提取面临的主要问题;然后根据小天体探测各阶段目标成像特点,总结并分析了小天体探测光学导航特征识别与提取涉及的关键技术;最后,根据关键技术结合现有问题和未来发展需求,分析并对未来小天体探测光学导航特征识别与提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战术弹道导弹 (TBM )的结构特点 ,建立其电磁散射理论分析模型。采用几何绕射理论 (GTD)、几何光学法 (GO)、物理光学法 (PO)等高频法计算了雷达照射频率分别为1 50MHz、30 0MHz、5GHz、9GHz时TBM的RCS。计算结果表明在探测来袭的TBM目标时 ,应采用低频波段水平极化工作的雷达。  相似文献   

16.
据报道,美国军方2012年11月14日表示将在澳大利亚部署先进太空雷达,帮助跟踪威胁卫星的太空垃圾,并筹备部署新型光学深空望远镜——空间监视望远镜(SST)。两国防部部长在高层会晤之后宣布,美国预备2014年将其目前部署在中美洲安提瓜岛上的C波段雷达迁至澳大利亚的哈罗德.伊霍尔特海军通信站。该C波段雷达一天可以跟踪最多200个目标,还可以  相似文献   

17.
卫星的行为特性、意图判断、健康状态诊断等对于空间态势感知具有重要意义,而传统的探测手段无法确定在轨卫星是否正常运行。时域光度探测作为一种新型遥感探测技术,利用高速、低噪声的探测器对卫星机动调制的光学信号进行采样,解调后可反演卫星频率、振动等特性。文章针对低轨卫星目标,首先建立基于形态学滤波来抑制自然天体干扰的空间目标跟踪定位模型,获取目标时域光度信息,再采用频谱分析方法,获取目标频率特性与运行特征。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时域光度探测技术,在卫星频率特性反演和卫星运行状态识别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孙晓峰  龚春林 《宇航学报》2008,29(5):1648-1651
受多种复杂因素影响,空间目标的RCS应视为随机变量;而引入RCS的随机起伏模型 后,在RCS为常量情况下建立的探测概率模型不再适用。在空间目标RCS为χ 2起伏模 型的基础上,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建立了地基相控阵雷达对空间目标探测概率的 计算模型,为天基武器任务规划等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地基空间碎片目标监测的实时性、有效性以及弱小目标探测能力等性能指标较低等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空间碎片目标在轨实时监测处理方法。它是基于空间目标光学成像特性和高速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的碎片目标检测算法,建立计算精度误差模型,能有效降低硬件资源的同时,保障了空间碎片目标在轨检测和定位的实时性。在专用高速信息处理板上经卫星光学载荷数据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方法能够通过处理卫星载荷数据完成空间碎片目标的实时检测和定位,可为天基空间目标观测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为美空军“多平台插入计划”(MP -RTIP)研发的传感器是一种新型跟踪地面移动目标和巡航导弹的机载雷达 (MP -RTIP雷达 )。MP -RTIP雷达是一部模块化、可扩展的X波段有源电扫描阵列雷达 ,它同时具备SAR和地面动目标指示 (GMTI)模式。该雷达是为更新J -STARS(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雷达系统 )现用机载雷达而研发的 ,其观察作战空间与J -STARS相同 ,但能以更快速率更新地面动目标位置数据。MP -RTIP雷达既能探测和分类地面目标 ,又可利用雷达的先进工作模式较长时间地进行测量。目前 ,J-STARS先收集GMT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