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在日常维护中经常发生襟翼/缝翼故障,引起航班延误,不利于保障航班的正点率和飞机的安全,现对襟翼缝翼系统进行分析,供排故参考和维护中使用,以便快捷有效排除故障和防止故障的重复发生。1襟翼/缝翼控制系统737NG飞机的后缘襟翼为两开缝,前缘缝翼有8块,左右各4块。该系统由B液压系统供压,首先由手柄给出机械输出,通过钢索传给襟翼控制组件——后缘控制活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高升力系统卡位信号的算法。用于将襟/缝翼控制手柄上的传感器信号转换成高升力系统计算机的命令卡位信号。本算法相较于传统的算法有两处改进,第一处是在手柄卡位信号的计算中增加了信号有效性的确认环节,可以避免当手柄短暂通过手柄卡位信号无效的区域时,产生无效的卡位信号,继而对后续的命令卡位信号计算造成影响。第二处是在命令卡位信号的计算中加入将两个计算机设为主-备关系,并进行表决计算的算法环节,避免了传统算法中由于信号传输延时导致不同通道间输出的命令卡位不一致,从而导致襟/缝翼半速运动的现象发生。本算法可以使最终输出的四个通道的命令卡位信号正确且一致,并已通过实验验证其鲁棒性较强,对民用飞机高升力系统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与波音767相比,波音787"梦想飞机"的维修工作将大为减少,这主要得益于新材料(包括复合材料)的应用以及系统的改善。在生产型飞机上,梅西埃一道蒂公司的起落架支撑将采用复合材料,而不是现有起落架所采用的钢质起落架时寿件。机轮之间的大型起落架横梁结构将用钛合金取代钢,作动筒的内缸也是如此。起落架在设计时充分考虑维修性,将其大修间隔确定为12年,而波音777的为10年,波音767的和空客 A330的为9年。机翼后缘襟翼的机械结构采用了简单的下沉式铰链设计,而不是结构复杂的多缝襟翼,因而它只有82个润滑点,而波音767则有200多个润滑点。驾驶舱、电缆,滑轮、顺序阀门和顺序机械结构都采用了固态的电控系统,除了飞行控制外,还包含了前起落架、起落架及其舱门的控制以及飞机配平、增升装置、油门和反推装置、刹车、防滑装置和自动刹车的控制等。美国汉胜公司提供的波音787起动电机比波音767起动电机的可靠性增强了3倍。波  相似文献   

4.
工业动态     
《航空维修与工程》2013,(6):10-10,12
西飞成为中国首家波音737MAX供应商 10月28日,波音公司宣布与中航工业签订了一份关于在西飞生产波音737MAX内侧襟翼的合同,这标志着西飞成为中国首家737MAX供应商。该合同将于2015年中期生效,内侧襟翼的部分工作将在中航工业波音制造创新中心进行。目前,中航工业西飞正按照此前与波音签订的相关合同制造波音747/767改装货机地板梁、波音747飞机内侧襟翼和固定后缘翼肋。  相似文献   

5.
由于波音737NG飞机大翼后缘内侧襟翼的主扭力管上松动的紧固件会损伤扭力管和滑架,并有可能导致飞机失去后缘襟翼,因此对该扭力管进行改装。本文重点介绍改装中扩孔后对孔周围和孔内壁进行高频涡流检测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6.
波音737飞机与其他民用机型的一个不同之处是前缘缝翼在起飞时可以使用开缝状态。分析了波音737-800飞机下列四个起飞性能参数与襟翼放出量的关系:场地长度限制的最大起飞重量;爬升梯度限制的最大起飞重量;障碍物限制的最大起飞重量;起飞决断速度。结果显示这四个参数在襟翼放出量为10时出现异常,原因是前缘缝翼状态发生了变化。在襟翼放出量由5增大到10的过程中,前缘缝翼由不开缝的放出状态变成开缝的完全放出状态,降低了升力系数。  相似文献   

7.
根据B767飞机故障维护手册和故障隔离手册,对B767飞机的后缘襟翼不协调故障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归纳出了EICAS信息显示"后缘襟翼不协调"的几个必要条件,提出了可能产生"后缘襟翼不协调"的几个隐患故障并进行了有效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波音787飞机缝翼位置传感器的作用、原理、数量和位置,分析了位置传感器失效和位置信号不一致等常见故障的原因,总结了缝翼位置传感器航线排故经验。  相似文献   

9.
后缘襟翼运动型式的选择及其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飞机起飞和着陆,离不开襟翼、缝翼的运动。后缘襟翼不仅能有效提高飞机起飞、着陆时的气动、飞行性能,而且也大大改善飞机爬升率、进场速率及控制进场最佳飞行姿态,还与巡航时的飞行阻力密切相关。介绍设计后缘襟翼的目的、国外主要飞机的襟翼运动型式及多种传动装置的特点及性能分析,比较两类典型“滑轨-滑轮架”襟翼,分析后缘襟翼的运动问题,为飞机设计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飞机工程》2006,(1):66-66
目前波音公司购买了NASA兰利研究中心美国国家跨声速风洞设施的试验时间,正对787飞机的高升力系统设计进行评估。高升力系统包括用于提高机翼升力性能的襟翼和前缘缝翼,以保证飞机安全、高效起飞和着陆。为试验新的高升力概念,波音开发人员设计了新的787型后缘襟翼,并将其安装在已有的777半翼展模型上。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大型军用运输机增升技术的重要性,介绍了波音777增升系统的气动设计,对前缘缝翼、密封克鲁格襟翼、短舱涡流片、后缘内外侧襟翼、襟副翼以及副翼的作用和控制效率作了评估。  相似文献   

12.
二维襟翼吹气控制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设计机翼翼型、前缘缝翼和后缘襟翼是飞机增升设计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研究二雏襟翼吹气对翼型升力的影响。吹气襟翼的工作原理是,当襟翼偏转角较大时,由于翼面上表面的气流分离,此时达不到附着流所预计的升力值,可以在襟翼上表面进行吹气控制,吹除后缘的涡流而增大升力,得到预计的升力曲线。本文以NACA23018翼型为基础研究对象,采用非结构网格,在襟翼向下偏转角度45度的情况下,进行襟翼上表面的吹气效应数值模拟与流动控制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此情况下襟翼上表面的吹气控制达到了增加升力和抑制分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高升力控制系统(HLCS)或称高升力系统(HLS),是为驱动飞机前缘襟翼或缝翼以及后缘襟翼,改变飞机翼型,达到提高飞机低速时的升力和飞行稳定性而构建的功能系统。在大型飞机上,高升力控制系统与主飞控系统(PFCS)、  相似文献   

14.
襟翼吹吸气控制技术在二维多段翼型中应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飞机在增升装置打开的情况下,襟翼后缘流动分离严重,阻碍升力系数的增加,可以采取主动流动控制的方法控制分离,提高升力系数。本文利用FLUENT 6.3.26软件,针对某多段翼,在襟翼上翼面设置吹吸气孔,分别进行吹、吸气控制,通过改变流量和孔的位置,进行了襟翼上翼面吹、吸气流动控制对二维多段翼型升力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应用吹、吸气技术均可获得更高的升力系数,且能延迟边界层的分离;不同的吹吸气孔流量、位置,对多段翼升力增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国正在开展大型客机的研制工作,增升装置设计是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借鉴A350和波音787的后缘增升装置及其机构特点,研究了后缘铰链襟翼气动和机构一体化的设计。后缘铰链襟翼,是利用简单铰链机构驱动的后缘单缝襟翼增升装置,该机构由于构造简单、维护方便、制造成本低等优点备受青睐。详细介绍了基于CATIA二次开发创建的后缘铰链襟翼气动机构一体化设计模块,并嵌入到原大型飞机增升装置气动机构一体化设计平台上,获得较好的效果,为我国未来大型客机增升装置设计奠定了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6.
波音737NG机队后缘襟翼不对称故障时有发生,易造成不安全事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飞机运行安全和服务质量。通过解析后缘不对称的工作原理,结合译码数据分析,开发了737NG后缘襟翼监控项目,并通过案例不断对监控方案进行完善,最终可以达到基本预判故障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基于适航标准对飞机起降阶段飞行速度的要求,通过建立飞行速度和襟缝翼偏角关系,设计了大型飞机襟缝翼自动保护控制律,并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控制襟翼在飞行员误操纵的情况下自动偏转至合理偏角,避免飞机出现失速和超速的危险状态,并随着飞行速度的变化,使襟翼和缝翼的偏转实现最佳组合,保证获得最大升阻比。  相似文献   

18.
<正>1前缘装置概况前缘装置由每边机翼的发动机内侧两块克鲁格襟翼和外侧4块缝翼组成。通过前缘装置的伸出可以加大机翼面积和机翼的弯度,以提高起飞和着陆阶段的升力,改善起飞着陆性能,防止产生失速。前缘襟翼有两个位置:收上位和伸出位,前缘缝翼有三个位置:收上、伸出和全伸出位。2前缘装置控制  相似文献   

19.
曹建发  陈晏清 《航空学报》1990,11(8):313-319
 本文给出带有分离流动的多段冀型的优化计算方法。以最大升力系数为目标函数,对前缘缝翼或襟翼的位置和偏角进行优化。文中对带有后缘富勒式襟翼的NLR 7301翼型和GA(W)-1翼型进行最大升力计算和优化计算,所得结果和实验值相比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20.
黄炜  龚志斌  李杰 《飞行力学》2012,30(4):300-303,309
采用求解N-S方程的方法,分别对安装后缘装置(Lift Enhancing Tabs,LET)中的传统形式Gurney襟翼(Gurney Flap,GF)和新型后缘装置(Mini-Trailing Edge Device,Mini-TED)后的多段翼型气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以带有30%弦长富勒襟翼的NACA632-215B两段高升力翼型为基础,分析了不同安装位置的GF对气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等襟翼偏角下主翼尾缘安装GF对气动特性是不利的,而GF在襟翼尾缘的安装则有实际应用的可能。针对某真实飞机起飞、着陆构型多段翼型,研究了襟翼后缘不同偏角的Mini-TED对气动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对Mini-TED安装偏角的优化,对于不同的构型和飞行状态可以增大其改善飞机气动特性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