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欧空局2000年后的地球观测战略于1995年10月18-20日欧空局理事会议上顺利通过,该战略包括两个方面的任务-“地球探测”和“地球观察”,前者用于研究和了解地球而后者则用于专门的地球观察。  相似文献   

2.
《航天》2013,(11):F0002-F0002
据欧洲空间局的官网报道,已经酝酿11年的“蜂群”卫星星座(Swarm)将于11月14月由俄罗斯“轰鸣”火箭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蜂群”是欧空局继地球重力场和海洋环流探测任务卫星(GOCE)、土壤湿度和海洋盐度研究卫星(SMOS)和“克里塞特”2极地冰层探测卫星后实施的第四个地球探测项目,主要用于研究地球磁场变化规律,为研究气候变化和地球内部演变过程提供新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介绍了欧空局开展地球同步轨道(GEO)小碎片的调查情况及相应技术.  相似文献   

4.
“普朗克”太空望远镜(Planck),在完成对早期宇宙的巡测任务之后,将在两周内关闭。“普朗克”目前据地球160万千米,正在接受一些最终的工程试验。欧空局于2013年10月9日启动“普朗克”望远镜的推进器,使其进入一个远离地球的独立轨道。  相似文献   

5.
2010年9月16日,欧空局宣布了一项计划,该计划称欧空局将在2020年之前向月球发射一个大型着陆器,着陆器载有用于研究人类永久居住地点的“漫游者”机器人,着陆器和“漫游者”机器人总重将超过640kg。这次任务聚焦月球南极,该地区阳光充足,允许以太阳为动力的着陆器和“漫游者”运行长达6个月。  相似文献   

6.
荷勃 《中国航天》1996,(3):11-13
红外空间观测台将揭示神秘宇宙欧空局的红外空间观测台(ISO)已于1995年11月16日由阿里安44P型运载火箭从法属圭亚那的库鲁发射中心发射。这一红外天文观测卫星将揭开形成所谓“暗宇宙”的成千上万个物体的神秘面纱。这些物体的特点是只发出红外光,用其它...  相似文献   

7.
太空新航线     
《航天》2010,(2):18-19
欧空局签发多项合同欧空局在2009年12月签发了总价值超过5亿欧元(7.2亿美元)的多项新合同,涉及3颗对地观测卫星、一种新型上面级火箭和一种有翼航天飞机验证机。新签的最主要合同包括让承造所谓“哨兵”A系列对地观测卫星的泰雷兹-阿莱尼亚空间公司加造3颗“哨兵”B系列卫星。欧空局运载部门与阿斯特里姆航天运输公司签订了用一种新型可重新启动上面级发动机来提升阿里安5火箭运载能力的合同。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天》2009,(4):45-45
欧空局“重力场与稳态洋流探测器”(GOCE)卫星于3月17日由欧洲呼啸发射服务公司的俄制呼啸号运载火箭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成功。卫星被送入一条低高度近太阳同步轨道。本次发射原定去年9月份进行,但由于火箭的“和风”KM上面级出现制导与导航系统故障而推迟。GOCE是迄今最复杂的一颗用于地球重力场研究和地球水准面测绘的卫星.重约1050公斤.所携重力梯度仪由6台(3对)当今最先进的高灵敏度加速度计组成.用于在全部三个轴向上测量重力场各分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用航天器进行空间探测取得了惊人的成果。例如,欧空局1998年4月28日宣布,太阳与日光层观测卫星(SOHO)发现,在太阳上存在巨大的太阳旋风,宽度大致相当于地球直径,时速高达50万公里;美国也于同月中旬透露,伽利略探测器发现木卫二上存在有机物...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天》2012,(2):62-62
欧空局“维加”小型运载火箭2月13日在法属圭亚那库鲁成功进行了首次发射,将9颗卫星送入轨道。“维加”火箭采用北半天球亮度排在第二的恒星(中国民间称“织女星”)的名字命名。火箭高约30米,直径3米,起飞总重量l37吨。它分为四级,其中前三级为固体,第四级为液体,采用由乌克兰提供的发动机,主要用于发射中小型科学和对地观测卫星,  相似文献   

11.
阳光 《航天》2014,(4):6-6
欧空局正在其“清洁太空”计划下开展论证称为e.DeOrbit的空间碎片清除任务,目的是要减小航天业对地球和空间环境的影响。人类几十年的航天发射在地球周围留下了一圈太空垃圾。目前地球轨道上可跟踪到的比咖啡杯大的空间物体有超过1.7万件,存在着同工作中的航天器发生灾难性碰撞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航天员》2010,(1):11-12
12月31日,俄罗斯宇航局局长表示该国有意通过发射宇航器的办法来“撞飞”那些可能同地球相撞的“大个小行星”。据悉,俄方已经表示,这个“撞击器”不会携带放射性爆炸物,未来还将邀请美国航空航天局、欧空局和中国航天局共同参与此事。  相似文献   

13.
"地球观测系统"又添两颗重要卫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次推迟,“地球观测系统”(EOS)中的两颗重要卫星——“云星”和“卡利普索”(CALIPSO,全称为“云-气溶胶激光雷达与红外探路者卫星观测”)终于在4月28日由德尔它2火箭发射升空。它们可对地球的云层和浮质进行新型的三维观测,用以了解全球云层怎样影响地球大气和全球变暖,获得有关云层全球分布和演化的新知识,回答云和浮质如何形成、发展并影响水资源供应、气候、天气和空气质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薛忠 《中国航天》1992,(3):27-27,30
日本的地球资源卫星-1(JERS-1)是日本用于地球资源和环境监测的地球观测卫星。该星载有一部合成孔径雷达(SAR)和若干台光学探测器,本文介绍了JERS-1的构成及其有效载荷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新型“艾普西龙”小型固体运载火箭9月14日在内之浦宇宙空间观测所进行了首次发射,将“行星分光观测卫星”(SPRINT-A,由“大气相互作用认识行星分光观测卫星”英文缩写而来)送入地球轨道。这是内之浦宇宙空间观测所2006年以来的首次航天发射。该设施1962年建立,原称鹿儿岛航天中心,近年来主要用于发射探空火箭。日本1970年的首次航天发射就是从这里进行的。日H-2A和H-2B火箭从内之浦南部的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  相似文献   

16.
欧空局“罗塞塔”彗星探测器9月5日从直径约10公里的一颗小行星近处掠过.首次开展了科学观测工作。2004年发射的该探测器耗资10亿欧元。它从仅800公里左右的距离上从斯坦斯小行星旁飞过。目前“罗塞塔”正在火星和木星间的小行星带内穿行.将在2014年5月同楚留莫夫-格拉西门克彗星交会.并把称为“菲莱”  相似文献   

17.
王景泉 《中国航天》2007,(7):32-33,37
2007年新年伊始,美国科学院向众议院提交了题为“利用太空的地球科学与应用:下一个10年及以后的发展势在必行”的报告,这是美国地球科学任务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天》2009,(8):44-44
阿斯特里姆德国公司和欧空局7月7日签订了价值2100万欧元的合同。根据这份为期18个月的合同.该公司将开始设计用于在地面和国际空间站之间往返运输货物的一种不载人飞船。它将论证如何对欧空局现有的“自动转移飞行器”(ATV)货运飞船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19.
米广 《中国航天》1995,(11):20-22
欧空局将发射6颗科学卫星欧空局将于年内和明年初发射6颗科学卫星,从而使1995年成为该局“辉煌”的一年。然而这种辉煌也正在受到某种威胁,特别是来自欧空局成员国德国和英国的威胁。10月份在图卢兹召开的部长会议将就欧空局4.6亿美元的年度科学预算作出决定...  相似文献   

20.
欧洲 5月6日,“维加”小型火箭在库鲁发射了欧洲“星上自主性项目一植被”(PROBA—V)对地观测与技术验证卫星。它是欧空局旨在发展新航天技术的“星上自主性项目”(PROBA)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延续“斯波特”4和5卫星上的“植被仪”所开展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