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回顾了机器人控制研究历史及目前的力控制研究现状,详细分析了现有的四种研究策略:阻抗控制,力/位混合控制,自适应控制策略,智能控制新策略;阐述了作者提出了“力/位并环控制”的智能新策略;提出了机器人力控制的四大关键问题:位置伺服,碰撞冲击及稳定性,未知环境的约束,力传感器,文末展望了力控制研究的发展趋势-智能控制。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流动分离条件下气流特性,针对某试验大扩张比喷管,开展了地面冷流试验研究。试验得到了分离点前后测点压强与入口压强的变化规律,并对测点压强数据进行了傅里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入口压强升高,分离点前测点压强不断升高,分离点后测点压强降低,远离分离点的下游测点压强基本不变,且略低于环境压强;流动分离会导致分离点后压强脉动增大,且脉动主要为50Hz以内的低频脉动,该研究为大扩张比喷管的设计及试验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地形辅助惯性导航系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了地形辅助惯性导航系统,并对其进行了仿真研究,为了仿真研究的方便,根据地形的统计模型,利用计算机生成了模拟的数字地图,仿真实验验证了用数字地图来辅助惯性导航可以有效地提高导航精度,地形的粗糙度对导航精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理论门槛值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阐述了应力强度因子门槛值△Kth的重要性,讨论了理论门槛值的概念,分析了工程门槛值的局限性,提出了理论槛值的求解方法,实例分析显示了理论门槛值研究,无论对于工程应用或理论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电火花成型机数控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结合开放式的运动控制器,开发了基于PC的四轴联动电火花数控系统,本研究通过采用神经模糊控制智能技术,并结合数据库,依据放电间隙状况对电火花成型加工过程进行实时控制,保证加工过程处于优化状态,文中还详细研究了高精度双闭环控制以实现工件的高精度加工。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直升机技术的发展及现状。首先,简要介绍了直升机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然后讨论了其中的几个方面,包括:旋翼载荷预估、旋翼气动弹性分析、复合材料结构动力学、旋翼噪声预估。讨论着重于分析模型,分析方法和参数敏感性,借以反映当前直升机技术研究的现状,并探索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此外,文中还强调了分析预估与试验结果吻合关系分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GPS/MAP实现智能低空突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空突防在现代战争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向着智能和自主式的方向发展,本文研究了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电子数字地图(MAP)实现智能低空突防的几个关键问题。文中首先研究了智能低空突防的定义,给出了采用GPS和MAP实现智能低突防的总体方案和工作原理,其次研究了电子数字地图的设计,包括电子数字地图的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及软,硬件设计要求等。再次,研究了MAP与GPS及自动飞行控制系统(AFCS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空间可展开天线大型化、高精度、高刚度发展的迫切需求,提出一种模块化空间可展开天线支撑结构新构型,并对其进行了力学特性研究。首先,基于机构学基本理论,开展了天线总体结构方案设计和结构详细设计,建立了由19个六棱柱模块组成的模块化可展开天线三维模型。其次,根据压杆稳定理论,建立了天线支撑结构静力学分析模型,得到了拉索预紧力的取值范围。再次,建立了天线结构动力学分析模型,进行了模态分析,开展了固有频率影响因素及灵敏度分析与研究。最后,研制了一套天线支撑结构原理样机,并进行了展开功能试验与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预紧拉索对结构刚度的影响较大,配置预紧拉索后结构刚度提高了约2.01倍;固有频率对杆件材料密度和弹性模量、弦杆及斜腹杆尺寸参数较为敏感;研制的原理样机展开平稳、顺畅,验证了结构设计的正确性。研究结果为模块化可展开天线的基础研究及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本文考察了三维编织方法的发展历史及应用背景,针对不同的编织方法,研究了所产生的编织复合材料基本“单胞”结构,以及不同编织参数对合材料构件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着重比较研究了二步法及四步法所形成构件与层合板构件的结果,采用反射光弹技术考察了编织复合材料的孔边应力集中现象,得到了有益的结果。本文针对三维立体织物的特点,研究使用了RTM成型工艺,得到了较好的编织试验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近期国内外风洞试验结果说明了跨声速洞壁干扰研究的重要性,简述了国内外跨声速洞壁干扰修正方法,重点介绍了CARDC近年来在跨声速洞壁干扰研究方面的进展。最后,作者对国内的跨声速洞壁干扰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职教育从外延扩张到内涵建设的发展,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技能为核心、以使受教育者获取职业岗位技能为目标的社会职业培训工作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主要分析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的意义、对象、原则及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介绍SPC发展过程、特点及SPC技术适用范围,阐述控制图设计原理;并对SPC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和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思路进行论述和研究,提出SPC质量控制应用流程图。  相似文献   

13.
多学科设计优化的低自由度协同优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协同优化(CO)方法计算量过大的问题,提出了低自由度协同优化方法(Low degree-of-freedom collaborative optimization,LDFCO)。LDFCO的系统级优化通过调整共享设计变量和辅助设计变量,使系统目标最优,且满足一致性约束条件。子系统优化通过调整局部设计变量,使子系统目标最优,并满足局部约束条件。子系统目标有两种形式:最小化本子系统的一致性约束函数和直接与系统目标有关的状态变量的加权和,或最小化一种不同于前者的一致性约束函数。通过3个算例检验了LDFCO的效率,结果表明LDFCO方法的计算量比CO方法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14.
La2O3对水玻璃型壳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玻璃石英壳涂料中加入稀土氧化物La2O3,研究La2O3对壳型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La2O3能显著提高型壳的高温强度,减挠度。壳型的残留强度提高较小,担对型壳的透气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1985年,Aleksander领导的小组所实现的逻辑神经网络(LNN)成功地应用于脸谱实时识别。由于LNN无需学习算法,硬件可实现实时识别能力,在英国颇受工业界重视。然而,LNN存在一个缺陷就是在大模式划分成小的子模式后会造成LNN非线性能力下降甚至消失。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在LNN中实现非线性可分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用一套能在气垫滑轨上平稳运动的激光片光运动系统,对湍流边界层及其拟序结构进行了空间流场显示,并对其应用范围、使用方法和技术等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空间显示法不仅能够较好地揭示流场的空间结构,而且与其它空间流场显示法相比,具有费用低,操作方便,应用范围较广,易于对照片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武器装备环境例行试验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环境例行试验及其作用,给出了环境例行试验在某型号产品上的应用实例,指出了环境例行试验的不足之处。之后介绍了环境应力筛选及其在某型号产品上的应用效果。通过对比指出应积极推行环境应力筛选,尽量不进行环境例行试验。  相似文献   

18.
邹忌  李绪成 《西南航空》2005,(12):36-55
北纬30度,这是我们这颗蓝色星球上一根神奇的纬线,这条纬线串起了早期人类最炫目的上古明: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当然,还有黄河、长江流域的华夏明。多少年来,偏处一隅的成都平原似乎与这些辉煌无缘,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次考古发现终于打破了这块土地的沉默,随着一具具古纹斑斓的物重见天日,传说中的古蜀国在广汉三星堆撩开了神秘的面纱。2001年,位于成都市区西北部的金沙遗址再次横空出世,这次考古发现的成果让全世界目瞪口呆。随着三星堆和金沙两大化遗址的双星闪耀,璀璨的古蜀明以无可辩驳的铁证昂首步入了人类明史的前台。[编按]  相似文献   

19.
输入输出共地的Buck三电平变换器开关管的电压应力为输入电压的一半,采用交错控制方式,滤波电感最大可以减小为Buck变换器的滤波电感的1/4。本文详细分析了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及该变换器的输入输出特性,并解决了飞跨电容电压的控制问题。文中给出了实验结果,验证该变换器以及确保飞跨电容电压为输入电压一半方法的可行性,并进行变换器的动态实验,表明均压电路在输入电压和负载突变过程中依然能保证飞跨电容电压为输入电压的一半。  相似文献   

20.
一种求循环码单位元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码单位元和生成函数可生成理想的不同生成元。单位元以其独特性的性质在编译码理论分析和实用通信系统纠检错设计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由于它不像生成函数那样直观,对它的研究还很不充分,本文提出一种利用有限域GF(q^m)上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来求循环码单位元的新方法,着重分析了有限域上时域多项环的理想和它DFT之间的同构。应用这种方法可以求得任意GF(2)上循环码的单位元。与以往的时域分析法相比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