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简要评述目前国内外测定丁羟胶羟值的各种方法,以提供建立统一的国产端羟基聚丁二烯羟值测定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细AP含量对某丁羟高燃速推进剂低温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确定了推进剂中细AP含量的极限值,当细AP含量达到或超过该极限值后,推进剂出现低温εm。显著下降的突变现象,从理论上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3.
对测定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羟值的乙酐—对甲苯磺酸法(酸催化AA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改进方法,方法Ⅰ以甲苯—乙酸乙酯为反应介质,溶样、酯化同时进行;方法Ⅱ以甲苯预溶样品,然后再行酯化,改进后的方法仍保持原法快速、准确等特点、且扩大了其应用范围,前者适用于各种类型HTPB样品的羟值分析,后者可用于测定HTPB弹性体溶胶的羟值。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压强指数n<0.05(4.9~14MPa下)的硝胺低燃速丁羟平台推进剂,以及该推进剂的力学、工艺、安全性能,并简单地分析了产生平台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采用振动浇注技术克服了复合固体推进剂在真空花板浇注过程出现的缺陷,并对6种高粘度丁羟推进剂配方进行了浇注实验研究,给出适用的振动频率和加速度范围。该浇注技术已应用于小型发动机装药生产中,成品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6.
HTPB贮存老化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试和分析了常温条件下长期贮存丁羟胶的相对分子质量(Mr^-)、羟值(OH)和粘度(ηa)数据,研究了贮存下羟胶对推进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贮存丁羟胶的Mr^-,OH和ηa变化不显著,用它制成推进剂的性能仍保持原来水平。  相似文献   

7.
固体推进剂增强剂IS211的羟值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咪唑催化邻苯二甲酸酐酰化的方法测定增强剂IS211的羟值,准确度高,分析误差5.0*10^-3;方法精密度好,标准偏差小于0.4,变异系数不大于5.0*10^-3,测定不同批号试样的羟值完全商标值,方法快速,简便,适用于常规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丁羟/铝粉/高氯酸铵组成的三组元推进剂体系中,通过药浆流变性测试、动态力学分析(DMA)、单向拉伸性能、凝胶分数和相对交联密度的测定,研究了一些功能组分如氮丙啶类化合物MAPO、醇胺络合物TEA·BF3、胺类化合物H对推进剂工艺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APO可以降低药浆屈服值和表观粘度,改善工艺性能,显著增加最大抗拉强度,但对最大伸长率无影响;TEA·BF3大幅度增加药浆屈服值,使工艺性能变差,一定程度上提高最大抗拉强度和发挥熵弹性而增加最大伸长率,H可以显著改善推进剂工艺性能和增加最大伸长率.文中还对功能组分在推进剂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由硝酸羟铵(HAN)、甘氨酸和水组成的单元推进剂对环境无害。采用这种新型推进剂进行了火箭发动机试验,以测定小推力(4.5~9.0N.推力级别)催化分解推力室的性能和寿命特性.研制硝酸羟铵基推进剂长寿命催化反应室,是对当前单元推进剂技术的挑战。硝酸羟铵与燃料配混燃烧后产生的燃气,分子量比较高,需要把燃烧室温度限定在目前催化剂耐高温性能范围内,以便将发动机比冲保持在能够接受的水平。硝酸羟铵与燃料配混燃烧后产生相当多的水蒸汽,使工作环境更加恶劣。传统的贵金属催化剂在这种高温水蒸汽环境中,表面积和活化金属都有所损耗。通过发动机性能试验和寿命试验,本文讨论了目前硝酸羟铵推进剂推力室研制过程,推力室设计和催化剂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0.
HTPB推进剂中增塑剂扩散系数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丁羟推进剂/衬层界面增塑剂的迁移问题,研究增塑剂的扩散特性。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增塑剂在丁羟粘合剂体系中的运动,再通过爱因斯坦关系式求得扩散系数;采用对衬层加厚的粘接试件进行加速老化实验方法,再通过费克第二定律计算得到增塑剂的扩散系数;考察不同环境温度和不同增塑剂含量条件下癸二酸二辛酯的扩散系数的变化。分析认为,增塑剂在丁羟粘合体系高分子链段运动产生的间隙中,以"跳跃"方式发生空间位置迁移。结果表明,扩散系数模拟值和实验值基本一致,数量级为10-12m2/s;温度升高,增塑剂运动活性加强,有效活动空间增大,扩散系数增大;粘合体系与增塑剂的共容限量使得增塑剂含量大于3%时,模拟得到的扩散系数依次略有下降。分子动力学方法计算增塑剂扩散系数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1.
丁羟胶片的老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丁羟胶片(HTPB)在储存老化过程中,储存温度、储存时间及不同类型的防老剂对丁羟胶片储存老化性能的影响。胶片的老化性能是以抗拉强度、断裂延伸率、邵氏硬度、交联密度及热分解动力学参数等为判据的。  相似文献   

12.
提高IPDI丁羟推进剂低温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IPDI丁羟推进剂低温力学性能不稳定且偏低的问题。结果表明,导致IPDI丁羟推进剂低温力学性能不稳定且偏低的原因是助剂TB与粘合剂系统不相容,从而命名较多的TBT同固体填料表面聚集;同时,因IPDI的反应活性低,导致能进入粘合剂网络的TB量较少,而使助剂H更多地进入粘合剂网络。这就使推进剂力学性能对助剂TB进入网络的量变化敏感,导致推进剂低温力学性能不稳定;另一方面,由于助剂TB与H没有产生如同TDI丁羟推进剂中的协同效应,也使其低温力学性能偏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3.
对高氯酸铵/硝胺推进剂冲击感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丁羟推进剂中加入黑索今(RDX),可使其冲击感度增大,但RDX加入量增大,则其冲击感度增大的幅度却逐渐下降。研究还表明铝粉对推进剂的冲击感度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硝胺对低燃速丁羟推进剂能量与燃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鲁国林 《固体火箭技术》2001,24(2):45-47,63
从推进剂的能量特性和燃烧性能的角度探索了硝胺(RDX、HMX)在低燃速丁羟推进剂应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保持固体含量和铝粉含量恒定时,在推进剂中加入一定量的硝胺部分取代AP,可以提高低燃速丁羟推进 理论比冲和显著降低推进剂的燃速压强指数,但加入RDX、HMX降低丁羟推进剂燃速的幅度非常小。  相似文献   

15.
中燃速丁羟推进剂的湿老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中燃速丁羟推进剂的湿老化行为,结果表明,湿度对丁羟推进剂力学性能的影响是显著的,并且力学性能的降低与绝对湿含量相关,推进剂短时间吸湿,可采取烘干处理的方法使力学性能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6.
二茂铁、烷基二茂铁及其他一些二茂铁衍生物已被广泛用作复合固体推进剂的燃速催化剂,但是在贮存时这些化合物会有从推进剂内向外迁移的缺点,因而使火箭发动机的弹道性能严重恶化.本文作者合成出一些含有二茂铁基团的新功能预聚物,它们是用有机硅二茂铁衍生物Fc-R-SiH(CH_3)_2(其中R为烷基或苯基)与低分子量端羟基聚了二烯(含20%1、2加成和80%1、4不饱和度)通过氢硅化反应而接技上去的,这些新型预聚物命名为BUTACENES.这些预聚物同固体推进剂中通常用作燃速催化剂的其他一些二茂铁衍生物相比,对提高燃速来说,至少具有同样的效果.工作开始阶段,对相当于丁羟预聚物中C-C双键(1、2顺 1、4和反 1、4结构)的模型化合物与作为二茂铁硅烷的二甲基苯代硅烷进行大量的反应试验,这些反应用氯铂酸六水合物(H_2PtCl_6·6H_2O)的异丙醇溶液进行催化,通过对这些化合物的氢硅化反应动力学研究,证明了1、2双键的活性远远大于1、4双键.这个结论对二甲基苯代硅烷与端羟基聚丁二烯的加成反应来说,也是适用的.而这种加成反应不会影响端羟官能团.此后,合成出许多含Si-H键的有机硅二茂铁衍生物.还研究了各种参数对氢硅化反应速率和产率的影响,包括温度、溶剂性质、催化剂性质和反应条件.反应动力学数据是用红外光谱图进行核对  相似文献   

17.
采用推进剂静态燃速测试和细高氯酸铵粒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细高氯酸铵贮存时间对中燃速丁羟推进剂与细高氯酸铵粒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一定时间内,中燃速丁羟推进剂的燃速与细高氯酸氨贮存时间存在线性关系;在配方中,细高氯酸铵的含量不同,其贮存时间对中燃速丁羟推进剂燃速的影响也不同;细高氯酸铵贮存时间对中燃速丁烃推进剂燃速的影响主要是因为细高氯酸争粒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恢复吸湿丁羟推进剂试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阐述了环境湿度对高、中、低燃速丁羟推进剂试件力学性能和药条燃速测结果的影响及其规律;给出了恢复吸湿试件性能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含硝胺(RDX)丁羟推进剂燃烧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含硝胺(RDX)丁羟推进剂的能量水平。在压强6.8MPa下实验配方的理论比冲达2597.71N.S/kg。研究了配方固体含量,铝粉含量,铝粉含量,AP/RDX配比与燃速,压强指数的回归关系,研究出既降低燃速又降低压强指数的附加物“TPC-M”和TCA,可使n值降到0.2以下,附加物TBP在提高燃速的同时又能降低压强指数。  相似文献   

20.
利用X射线实时荧屏分析技术(RTR),开展了粒子冲刷条件下固体推进剂燃烧特性试验研究,获得了冲刷条件下丁羟推进剂燃烧界面动态退移图像和燃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粒子冲刷速度条件下,丁羟推进剂的燃速均有增大。当粒子冲刷速度大于某一值时,燃面上会有凹坑形成,表明粒子冲刷导致推进剂燃速增加加剧,当冲刷速度小于这一值时,燃面上不会有明显凹坑出现,但在气相冲刷的作用下燃速也会有不同程度地增大,改变粒子浓度对燃速的影响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