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中国实现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发展,其路线之一就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网络型航空公司,这是建设民航强国的首要标志。国内主要航空公司国航、南航、东航等早在几年之前已开始围北京、广州、上海等主要枢纽基地来布局、建设其航线枢纽网络,"枢纽化"已成为这些致力于发展成为网络型航空公司的核心战略之一。  相似文献   

2.
里程碑式的创举 2005年12月7日,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与新疆维吾尔自冶区人民政府主席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在乌鲁木齐共同签署了《关于加快新疆民航发展的会议纪要》,纪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将重点完善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保障服务设施和增加肮站楼面积,使机场在“十一五”期间初步具备西部门户枢纽机场功能,“十二五”期间“将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建设成为功能齐全、具有国际现代化水平的我国西部门户枢纽机场,成为亚欧中心的重要机场。  相似文献   

3.
国际航空枢纽的形成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自2005年起跃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名副其实的民航运输大国。2012年我国有21个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超过千万人次,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8000万人次,仅次于美国亚特兰大机场,居全球第二。但与此同时,我国民航在国际运输和航空枢纽建设方面还相对滞后,国际竞争力尚需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4.
机场枢纽化是航空公司建立枢纽航线 结构的前提和基础,其运作的最终目的是为航空公司实行枢纽化运营和形成枢纽航线结构(HSS)提供先机,它以航空公司在机场实现枢纽化的成功运营为标志,而得以成为名副其实的枢纽机场。从国外成功的经验来看,目前形成综合性的国际枢纽机场主要有三种途径: (1)不断挖掘现有机场改扩建的潜能,通过改扩建方式来逐步强化和奠定其枢纽职能,如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和芝加哥奥黑尔机场等。 (2)主要机场进行有限度扩建,由辅助机场承担部分次要功能,各机场在区域内进行分工和协作,形成区域性的机…  相似文献   

5.
《航空港》2011,(8):17
今年上半年,上海浦东、虹桥两场共保障进出港航班28.1万架次,同比增长8.84%;进出港旅客3594万人次,同比增长9.53%;货邮吞吐量174万吨。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年,上海机场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全力保障航班安全进出上海空港,保障旅客顺利出行,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今年上半年,上海机场新增菲律宾飞龙、美国南方货运、土耳其麦纳古和毛里求斯四家国外航空公司。国内外  相似文献   

6.
是否拥有航空枢纽已成为衡量一座城市是否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伴随建设世界城市的宏伟目标,北京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建设北京新机场,将北京市打造成为国际航空枢纽。  相似文献   

7.
2012年,成都机场在国内民航业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仍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万人次,成为全国第五家、中西部首家进入"3000万级机场俱乐部"的机场。2013年,四川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着力于保持发展优势,固本强基,力争尽快将成都机场建成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的中国第四大国家级航空枢纽和世界十佳机场。  相似文献   

8.
从达美航空看枢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内航空枢纽建设方兴未艾,大型航空公司都在积极建设自己的枢纽,机场也纷纷制订枢纽建设规划。打造航空枢纽成为航空业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但对于什么是枢纽,谁是枢纽建设的主导力量—机场还是航空公司,如何打造枢纽、打造什么样的枢纽等问题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些研究认为:枢纽就是OD流大的机场;枢纽应该建在经济发达和人口多的都市;航空公司应该集中在一个地方建枢纽,等等。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发生疫情的特殊情况下,广州白云国际机场2020年旅客吞吐量在全球机场的排位位居第一。过往三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运输生产和枢纽建设取得了显著进步:2018年,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6974.3万人次,位居全球机场客运排名第13位;2019年,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7338.6万人次,位居全球机场客运排名第11位;2020年,在极其特殊和艰难的情况下,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4376.8万人次。  相似文献   

10.
引言 航空公司深知其枢纽轮辐式航线网络(hub—and—spoke system)的宝贵价值。旅客看重大型航线网络所能提供的中转联程服务,商务旅客尤其青睐大型枢纽机场之间的频繁班次。诚然,这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如枢纽机场过分拥挤,旅客经常滞留等候,等等。而旅客们认为,这些麻烦和不便是他们旅行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他们可以容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航空公司的核心产品是航线网络,而不仅仅是交通运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