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对NASA近期在国际空间站等平台开展的微重力燃烧研究项目的实验装置、研究内容和进展等进行了调研与展示,旨在为中国空间站微重力燃烧科学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依据。目前,NASA通过开发国际空间站燃烧集成架的扩展设备、利用货运飞船平台以及国际合作等方式开展了一系列微重力燃烧基础科学和防火安全的相关研究,通过研究NASA将提高对高效清洁燃烧的认知,并完善未来飞船材料阻燃标准与防火安全策略,同时NASA也计划通过地基设施建设升级以降低研究成本并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2.
《飞行器测控学报》2006,25(3):59-59
据NASA网站2006年6月2日报道,欧洲空间站“哥伦布”研究实验室已运抵NASA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哥伦布”研究实验室作为国际空间站的重要组件,是欧空局对空间站建设做出的主要贡献。“哥伦布”研究实验室将扩充空间站的研究设施,为研究人员提供进行生命科学、物理和材料科学的试  相似文献   

3.
张译 《国际航空》2010,(2):49-50
2011-2015年间,美国需要执行12次往返国际空间站的补给任务。美国航天飞机今年底退役后,NASA是否会以商业运营方式把货物和航天员送往国际空间站7这个问题今年可能会有答案。  相似文献   

4.
<正>NASA和ESA成功测试了实验型行星际互联网。国际空间站上的指挥官威廉姆斯使用NASA笔记本利用DTN(容延迟网络)传输信息远程控制位于德国欧洲空间操作中心的Lego("乐高")机器人。这项实验表明了利用新通信基础设施从轨道航天器向地面机器人发送指令,以及接收从机器人发回的图像和数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我国载人航天任务的新特点,有效支持空间站量化风险评价工作,调研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载人登月、国际空间站、航天飞机等载人航天项目的概率风险评价(PRA)工作,对比分析了PRA方法在不同载人航天项目中的应用效果。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空间站工程的特点,初步提出了基于PRA的空间站工程量化风险评价方案与工作思路,对该方法在我国空间站实施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方法规范、数据收集等方面提出了工作建议,为我国空间站量化风险评估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随着NASA局走向21世纪,新的航天计划,例如国际空间站、载人火星飞行计划和新的陆地星计划逐步展开,对TDRSS的数传要求很可能超出现有带宽。按NASA资助合同NAG5—1491,新墨西哥州大学(NMSU)空间遥测和通信系统的小Manual Lujan中心正在研究提高TDRSS数传容量的技术。这些技术包括利用高带宽效率调制格式来提高TDRSS转发器的数传  相似文献   

7.
在NASA哥达德航天中心,指令管理系统(CMS)的作用是把航天器的操作要求转换成可向航天器上行发送的详细操作规划。该指令管理系统是NASA数据系统的一部分,而数据系统负责将NASA近地卫星的科学和工程数据下行发送到用户,并将指令数据上行发送到航天器。目前,要确定CMS软件设计的功能要求,得花一到三年的时间,每周开会一到二次。提出CMS软件功能要求的另一种方法是开发一个专家系统样机帮助完成这项工作。具体说,与领域专家相互切磋构成知识库,然后联系到一个现有的称为“知识工程系统”(1.3版)的专家系统应用产生器上。知识库的开发主要分四步:①开发面向问题的结构层次;②确定知识管理方法;③对知识库编码;④检验、测试、考核和评价知识库以及整个专家系统样机。通过当配角来检验这个专家系统样机,然后作专家系统样机的知识库精化、评价和实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介绍NASA针对航天飞机、国际空间站等航天器上有效载荷安全性认证方面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需开展认证的有效栽荷及其分类、典型有效载荷的安全性技术要求、有效载荷安全性认证工作流程等方面的内容,提出我国空间站工程在有效载荷安全性认证方面开展相关工作的启示和建议,为后续空间站载荷开展上站认证、确保载荷在轨安全及空间站平台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载人航天》2007,(3):64-64
美国参议院10月4日通过一项法案,决定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增加10亿美元拨款,用于发展航天计划,确保美国在太空的优势。这次增加拨款后,美国国会今年向NASA的拨款总额将达到185亿美元,其中22亿美元用于国际空间站的运作。增拨10亿美元可以帮助填补NASA在2010~  相似文献   

10.
由于在大量需要同时进行的科研和试验项目中缺乏人手 ,遥科学便成为了国际空间站 (ISS)科学项目成功的关键。空间站上的宇航员、NASA中心的操作人员以及世界各地公司、大学中的科研人员必须紧密协作以完成国际空间站上的科学实验。可靠、高速的基于互联网协议 (IP)的网络的应用可能会大大增强遥科学能力。现在这些网络正以很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应用于远程任务支持系统中。网络的应用降低了对专用线路的需求 ,还增强了各个分布的工作组之间协同工作的能力。NASA已经开始应用基于互联网协议 (IP)的语音系统为远方站上科研人员使用的现有的…  相似文献   

11.
液氧加注专家系统是建立实时专家系统的第一次尝试。它能在液体系统分析和故障寻找方面模仿 NASA 系统工程师的思维过程。软件的概述介绍了所使用的技术以及在其它过程控制系统中的可能应用。液氧专家系统现在正处于深入研究阶段,计划在一九八五年底全部完成。  相似文献   

12.
自由号空间站计划准备采用几项CCSDS的建议。CCSDS正在制订空/地通信格式和协议的标准,则CCSDS高级轨道运行系统(AOS)建议的开发,利用和采纳对于其被广泛接受极为重要。本文集中讨论高级轨道运行系统建议,只是附带说到其它CCSDS建议。自由号空间站由四个独立轨道单元组成,即载人空间基地,欧空局的有人照料自由飞行器,NASA的极轨平台和欧空局的极轨平台。载人基地本身包括四个分别由四个国家空间局提供的主要部件。两个由NASA提供的加压舱一个欧空局提供的加压舱,一个日本空间局提供的加压舱,一个由加拿大提供的类似航天飞机使用的操臂。涉及的国际接口如此多、显然形成了这样一种环境、数据系统标之不仅有好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本文讨论特别令人感兴趣的AOS建议在空间站计划中所起的四个方面作用: 第一,AOS是CCSDS的一种新建议,虽然空间站计划的数据系统方案已逐步成熟,并进入初步设计阶段,可它在该建议开发中已扮演了重要角色。这种并肩前进,给空间站计划和CCSDS带来了几项好处,包括公正而广泛的评论,各种试验设施,都是其它计划不可能提供的。本文介绍这些好处和两过程的相互作用。第二,空间站的四种飞行单元差异极大,所以每一单元的数据系统需求也互不相同。AOS建议定义了一套标准业务,航天器系统设计者可从中选用他们航天器所需要的业务。本文将介绍每一空间站轨道飞行体对CCSDS AOS建议的具体应用以及最终选定的业务。第三,仅其存在,AOS建议已经为数据系统若干问题的讨论提供了一种共用语言和框架。本文就空间站国际特性和作为NASA内部机构之间支持协议产生的一部分,介绍AOS建议的用途和重要性。第四,将介绍空间站计划技术要求框架中采纳CCSDS建议,特别是AOS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据《新科学家》2007年7月24日报道,美国国会委员会24日被告知,航天飞机2010年退役之后,美宇航局(NASA)及其国际伙伴可能很难维持空间站的运行。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 NASA正在研究的空间站,不是由单一的大型宇宙空间站组成的,而是由载人空间站主体,接受其服务执行飞行任务的多个自由飞行器和为它们服务的轨道机动飞行器组成的复合系统。宇宙空间站主体和自由飞行器,虽然都在满足一定条件下作编队飞行,但还在轨道上  相似文献   

15.
简讯     
NASA授予4家航天公司“星座计划”研究合同据spacemart网站2006年7月26日报道,NASA授予4家航天公司一份为期90天的研究合同,分别为“星座计划”检验长期地面处理和基础设施。研究过程中,希望承包商提供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支持计划到2030年的地面系统和操作,包括支持国际空间站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述了人工智能(AI)和机器人可能在空间站上实现的一些激动人心的应用以及为实现这些可能性而必须作的研究,并介绍了美航空航天局(NASA)各中心有关AI研究的简要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监控设备(CMU)采用可组配软件技术,实现航天器的实时遥控、遥测处理、仿真、数据获取、数据归档和地面操作的自动化。下列监控系统正准备采用这种基本技术:移动式空间站检测系统;生命保障系统;空间站后勤运输系统;单级火箭技术计划中Delta特快飞机(SX-2)的地面系统。 CMU大量采用商用技术来提高能力,降低开发和寿命期成本。根据有效载荷地面操作合同,麦克唐纳·道格拉斯空间和国防系统正在为NASA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实时系统实验室开发新的方案和技术。实时系统实验室的第二项任务是开发和利用先进的软件开发方法。  相似文献   

18.
载人航天营造天上人间NASA的载人空间探索与开发计划包括国际空间站、航天飞机和生命与微重力研究。它将以研究、商业和探险为国的,把近地空间完全纳入人类的活动范围。国际空间站是历史上最大的一个和平时期科学技术项目,将成为多个国家长期共有的太空基地。16个国家、数以万计的人员加入了该站的建设工作。到2004年建成时,这座太空城将提供相当于两架大型喷气机客舱的在轨实验室空间。宇航员可在这里利用微重力条件研究材料的基本特性,从而可能开发出独特的生产工艺和新产品;站上的研究工作将增强人类攻克癌症、糖尿病和爱滋病等疾…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全面进入空间站阶段,工程各大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共用、科学与应用数据的推广利用、航天新技术试验与验证,以及重大科技与科学成果转化等现实需求,要求实现载人航天工程数据的长期、安全、可靠、有序、高效的存储与管理,面向工程各大系统用户、科学用户及公众用户提供便捷、安全的数据共享与服务。分析了国际空间站项目和NASA及ESA的数据管理现状,研究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数据管理的需求、目标和对象、现状、标准规范制定等内容,并开展了国内外比较与分析,提出了载人航天工程数据管理的启示和方案建议,助力推动工程数据管理工作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国际空间站(ISS)针对有效载荷从论证、研制到随ISS飞行的过程建立了标准集成流程和精益集成流程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互为补充,有效支持了ISS载荷随飞行任务的滚动实施。在有效载荷集成过程中,NASA采用多线并行的方式,其集成流程从理念上不完全等同于传统卫星有效载荷随飞行任务实施的研制流程,并设置有效载荷集成经理,架设有效载荷管理方、研制方和研究团队之间的桥梁。通过对国际空间站有效载荷集成过程的深入分析,提出可供我国空间站有效载荷集成借鉴的经验,如提供快速集成流程、加强有效载荷集成管理、强化有效载荷全寿命周期管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