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微型惯性开关闭合时间短、接触弹跳问题,设计了增强接触效果的摩擦接触式微型惯性开关。基于MEMS惯性开关工作原理,建立了开关物理模型,研究了不同类型惯性开关的闭合性能,提出了增强接触的摩擦接触方法,设计了摩擦接触式微型惯性开关的结构。为了对比接触性能,基于UV–LIGA叠层光刻和精密微电铸工艺,研制了3种不同类型的惯性开关。最后,进行落锤试验,测试结果显示:施加400g外载加速度时,刚性、柔性、摩擦接触式微型惯性开关的闭合时间分别为10μs、80μs、620μs;在惯性开关中引入摩擦电极,既能延长闭合时间,又能解决弹跳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摩擦接触式微型惯性开关在增强接触效果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赵剑  贾建援  王洪喜  勾燕洁 《航空学报》2008,29(5):1157-1162
 利用V形梁结构的双稳态跳转特性,设计了一种具有显著阈值特性的双稳态惯性开关,并建立了阻尼力、惯性力、弹性力及触点碰撞力等多力耦合作用下的开关动力学模型。开关结构主要由触点、弹性元件及其支撑的惯性质量块构成。动态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开关具有良好的阈值特性。采用离心测试装置测得开关闭合阈值为9.6g,与设计值10g的偏差仅为4%,断开阈值为-3.1g,开关响应时间低于5 ms, 闭合后在零惯性力作用下仍能使开关保持闭合状态,验证了V形梁结构惯性开关设计理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因而在航空、航天及汽车电子安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高速开关阀PWM控制电路的开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速开关阀是电液伺服机构的惯性环节,伺服机构的品质依赖于阀的动态特性,因此阀的响应快速性很重要。提高高速开关阀的快速性,驱动电路是一个重要方面。采用2051单片机,设计了一种新型的PWM信号发生器,并开发了上下限保护电路,使其快速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DSP具有速度快,精度高,价格低等特点,而惯性技术要求信号处理具有响应时间快,运算精度高,可靠性好,DSP非常适合于在惯性技术中应用,作者介绍了DSP的特点,设计方法,DSP在捷联系统中的应用,以及世界DSP厂商和产品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在装配式惯性开关的电铸过程中,电场的边缘效应干扰了电力线在阴阳极间的均匀分布,导致铸层厚度均匀性问题突显,使得制作周期延长。为了缩短装配式惯性开关的制作周期,将兆声波引入到微电铸过程,以装配式惯性开关中电铸均匀性最差的滑块结构为例,开展改善微电铸层均匀性的研究工作。首先,利用COMSOL仿真分析软件对滑块结构有、无兆声波辅助条件下的微电铸加工过程中的电流密度分布和铸层厚度分布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无兆声波辅助微电铸加工,兆声波辅助微电铸加工可以有效改善铸层厚度均匀性。兆声波功率密度越大,铸层厚度均匀性越好。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对兆声波辅助电铸过程展开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无兆声波辅助微电铸加工,双向加载2.4 W/cm2的兆声波辅助微电铸加工的铸层厚度均匀性提高了51.78%,试验与仿真结果趋势一致。基于仿真和试验结果,将双向加载2.4 W/cm2的兆声波引入微电铸工艺,制作了总体尺寸20 mm×20mm、总高度900μm,符合设计要求的装配式惯性开关。与无兆声波辅助微电铸制作完成的装配式惯性开关相比,制作时间缩短了25%。  相似文献   

6.
重点研究了我国高精度惯性仪表产品制造技术如何突破传统机械产品制造工艺理念和认知框架,解决高精度惯性技术(原理)产品制造合格率、 参数稳定性和精度提高问题.首次在产品制造技术特征中从理论上提出了"制造工艺的固有(基因)特征性"概念,当研究提高惯性仪表精度的解决方案时,从制造角度应注意到这一"固有的遗传(基因)特征"抽象概念对产品精度影响作用.提出了在高精度惯性仪表的制造工艺设计中,应关注减小或消除这些制造工艺固有特征作为关键工艺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7.
针对降低外界温度变化对惯性仪表输出精度影响的目标,开展惯性结构热变形控制方法的研究,建立基于伽辽金有限元方法的一维单向稳态热传导有限元方程和热变形方程,提出了4种控制热变形的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并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论证和试验验证,为后续惯组产品的热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加速度计为代表的惯性器件技术和以惯性稳定平台为代表的惯性系统技术,极大地推动了重力仪和重力梯度仪的发展。重力测量技术的不断进步,也有效支撑惯性导航系统性能的不断提升,并牵引了惯性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惯性技术领域应将重力测量仪器研制作为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主题,研制过程中应充分发掘现有技术潜力加快研制进度,并注重产品小型化和轻量化设计,推进重力/重力梯度测量技术协同发展,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拓展产品应用领域,推进惯性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惯性技术已经成为国防及国民经济建设各行业中运动信息感知测量的核心技术.但是制造环节却成为制约其精度提高、性能改善、效率提高、成本降低的“黑障”,困扰着惯性技术再进步的步伐.刚刚兴起却迅猛发展的三维数字化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彻底颠覆了传统制造,从装备到工艺、从材料到设计的理念,对制造业形成了革命性的冲击.以惯性技术产品三维数字化增材制造为目标,详细叙述了三维数字化增材制造的概念,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其在精密惯性技术产品制造中的可能性、可行性和推动惯性技术产品制造变革的价值;并根据近几年对三维数字化增材制造的一些学习认知、实践感悟,提出了一些三维数字化增材制造在精密惯性技术产品制造中应用的粗浅看法和思路,以求共进.  相似文献   

10.
精密惯性仪表被广泛应用于地面武器、飞机、舰船、航天器中,其作用是敏感、测量载体加速度和姿态等信息,确定载体的运动轨迹参数,实现对载体的精密导航、定向定位,在武器装备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首先从构成精密惯性仪表的精密微细结构出发,对大数据在制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典型惯性产品装配过程的分析,总结了惯性仪表在装配过程中对产品精度和性能产生影响的几类微观效应;其次,通过分析“熵”在我国制造领域中的应用,提出了“熵”理论在惯性仪表装配过程中的应用思路;最后,结合上述分析结果,以三维点云数字化虚拟装配技术在惯性仪表中的应用和“熵”在惯性仪表故障识别与误差建模方向上的应用为例,给出了具体的研究内容、技术流程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电传飞控系统上电开关的有无所带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优化的供电保护策略。分析了具有上电开关的电传飞控供电方案的缺点,讨论了基于心理惯性思维的解决方案,基于TRIZ创新思维方法针对取消上电开关所引起的技术矛盾进行了分析,将电传飞控系统用电分为地面与机上两个层次的实施方案。分析表明,所提出的供电保护方案能够大大降低地勤的工作负担、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及工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导航定位与授时》2017,(4):113-113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惯性技术和产品测评中心是集团公司直属的惯性技术和产品测评权威机构,由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代管。测评中心具有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DILAC(国防科技工业实验室认可委员会)和总装备部军用校准和检测实验室认可资格。下设测试与评估、环境与可靠性实验、加速度计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惯性技术和产品测评中心是集团公司直属的惯性技术和产品测评权威机构,由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代管。测评中心具有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DILAC(国防科技工业实验室认可委员会)和总装备部军用校准和检测实验室认可资格。下设测试与评估、环境与可靠性实验、加速度计  相似文献   

14.
微惯性测量单元(MIMU)是惯性导航系统(INS)的核心组件,亦是构建微定位导航授时(μ-PNT)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成熟的微惯性测量单元主要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实现,其性能逐渐难以满足新型无人驾驶车、无人飞行器以及制导弹药、航空航天器等军民用领域对高精确惯性导航的需求。近年来,各种新型微惯性测量技术相继被提出,以期望突破微惯性测量单元的性能与尺寸、质量、功耗(SWaP)之间相互制约的关键技术难题。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常规MEMS惯性测量技术以及新型微光机电系统(MOEMS)惯性测量、微腔光力惯性测量、量子精密测量等几类新型惯性测量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新型高精度惯性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腔光力系统的量子增强型惯性测量技术构想。  相似文献   

15.
惯性系统是一种电路种类多、电信号复杂的电子产品,电路信号的品质直接决定整个产品的质量,背板对于各个功能电路的高密度信号互连关系着整个系统的性能。提出了背板设计方法,将惯性系统中电气系统的功能模块电路进行合理划分,确定立体化布局。为模块电路所需的二次电源进行集中分配,对于生成二次电源的总电源进行针对性的电磁滤波,实现惯性系统敏感器、执行机构和模块电路的刚挠电气连接。刚挠背板的设计不仅实现了功能电路的三维布局、电路网络的相互连接,还对信号的质量进行了针对性的优化设计。实践表明,该设计方法提升了电路的集成度,缩小了惯性系统的体积,同时还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弹道导弹使用的解析式惯性平台与其它航空飞行器惯性系统的工作方式均有不同,目前文献中大多是对方位平台、及单独的惯性仪表进行误差分析,对于弹道导弹惯性平台进行整体性的误差分析与建模的丈献则比较少见。本文应用线性系统状态空间描述方法对弹道导弹惯性平台进行了误差分析,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误差运动模型并进行了仿真验证。所建立的弹道导弹惯性平台误差运动模型可应用于弹道导弹组合导航系统状态估计及其它弹道导弹误差分析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惯性技术和产品测评中心是集团公司直属的惯性技术和产品测评权威机构,由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代管。测评中心具有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DILAC(国防科技工业实验室认可委员会)和总装备部军用校准和检测实验室认可资格。下设测试与评估、环境与可靠性实验、加速度计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惯性技术和产品测评中心是集团公司直属的惯性技术和产品测评权威机构,由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代管。测评中心具有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DILAC(国防科技工业实验室认可委员会)和总装备部军用校准和检测实验室认可资格。下设测试与评估、环境与可靠性实验、加速度计  相似文献   

19.
2019年国外惯性技术发展与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9年,在IEEE惯性传感器与系统会议、MEMS国际会议、圣彼得堡组合导航会议、欧洲导航会议、美国导航学会的GNSS等会议上,国外惯性技术相关组织与机构纷纷报道其研究成果。结合惯性会议和相关研究机构披露的信息,梳理了惯性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重点介绍了光学陀螺、微机电(MEMS)陀螺、半球谐振陀螺(HRG)、原子陀螺以及加速度计等惯性仪表及惯性系统的发展现状,并对惯性技术领域的发展动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武器装备产品都是在一定环境下使用的,因此必然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由于测试环境和实际使用环境的不同,惯性仪表的“测试性能”和“使用性能”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为满足惯性仪表地、空、天测试一致性的要求,提出了复合环境测试的概念。针对目前惯性仪表在测试中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复合环境测试设备的原理及实现方法,并结合测试设备提出了惯性仪表复合环境下的仿真测试方法,对仿真测试设备和仿真测试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验证了复合环境测试设备和测试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