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赖羽 《上海航天》2007,24(1):64-64
据报道,2006年的12月19日俄罗斯的宇宙.3M火箭将德国的5颗SAR-Lupe合成孔径雷达卫星中的第一颗发射升空。SAR-Lupe合成孔径雷达卫星使用X波段雷达系统,可穿透黑暗和云层,提供的图像分辨率优于1m。这5颗卫星将运行于两极低地球轨道的3个轨道平面,其中2个轨道平面上将有2颗卫星运行,另一个轨道平面有1颗卫星。整体布局将在2008年年中完成。5颗卫星的布局将能实现图像和命令交换,缩短反应时间,每天可提供全球从北纬80°~南纬80°地区的图像30余幅。根据要求,地面站能在指令发出后36h内、拍摄后12h内收到图像。从下达任务到收到经过处理的图像,平均时间约为10h。  相似文献   

2.
美宇航局(NASA)为美国家海洋气象局(NOAA)研发的最新极轨运行环境气象卫星NOAA-N Prime已于近日运抵范登堡空军基地,准备于2009年初由联合发射联盟的德尔它-2(DeltaⅡ)火箭发射。NOAA-N Prime卫星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建造,与2005年5月发射的NOAA-N卫星类似。此颗卫星是洛·马太空系统公司建造的先进电视红外观测卫星-N系列中的最后一颗。该卫星将提供一极轨平台,支持环境监视仪器对地球大气、地表及云层进行成像与测量。NOAA-N Prime卫星将发射@肖择  相似文献   

3.
空天瞭望     
《中国航天》2007,(3):44-46
德首颗侦察卫星在俄发射俄罗斯宇宙3M火箭2006年12月19日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了德国的“合成孔径雷达(SAR)-放大镜”1军事侦察卫星。这是俄首次发射德国军事卫星。  相似文献   

4.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7,16(6):92-92
2007年9月中旬,丹麦国家航天中心的彼德森(LeftToudalPedersen)称,近30年通过欧洲航天局的“环境卫星”(ENVISAT)可以看出,如今北冰洋海冰覆盖面积降至300×10^4m^2,这比2005年和2006年的最小值还要少100×10^4m^2。在过去10年,北冰洋的海冰融化以每年10×10^4m^2的速度递减。而一年内有100×10^4m^2的海冰不见踪影实属达到了极端程度。  相似文献   

5.
薛忠 《中国航天》1992,(3):27-27,30
日本的地球资源卫星-1(JERS-1)是日本用于地球资源和环境监测的地球观测卫星。该星载有一部合成孔径雷达(SAR)和若干台光学探测器,本文介绍了JERS-1的构成及其有效载荷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国外SAR卫星电源系统分析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介绍了国外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电源系统的特点,从SAR卫星成像模式多、峰值功率大、较大的载荷平台功率比以及脉冲功率工作等方面分析了其对电源系统设计的需求;介绍了欧洲和加拿大研制的Cosmo-Skymed卫星、TerraSAR-X卫星、Radarsat-2卫星、Sentinel-1卫星、EarthCARE卫星等的电源系统设计概况,对其电源系统拓扑、母线体制、太阳电池阵功率调节方式、锂离子蓄电池组配置等技术方案的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SAR卫星电源系统技术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利用距离多普勒算法对 HJ-1C(“环境一号”C)卫星图像进行定位,其初始定位精度为1100~1400m,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进一步分析后发现,HJ-1C卫星图像几何定位误差主要分布在方位向,通过对影响HJ-1C卫星几何定位精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时间误差是影响几何定位的关键因素,因此文章提出通过时间误差补偿提高HJ-1C卫星几何定位精度。该方法首先计算SAR时间误差,然后对SAR载荷时间进行补偿,最后利用距离多普勒算法进行定位,并对HJ-1C卫星图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HJ-1C卫星定位精度提高到300m左右,得到了有效的改进。  相似文献   

8.
一种基于时间调制的弹性化SAR卫星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能全天时、全天候观测,在地震、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双基、多基SAR卫星更具有极高的经济、科学、安全价值。然而,目前在轨的大型星载SAR卫星造价昂贵,且双基SAR卫星需数颗同等规模的卫星。双基SAR卫星系统存在星间同步链路,因此卫星可扩展性不强。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调制的低成本弹性化Ka波段调频连续波(FMCW)SAR小卫星星座系统。该系统基于一组独立、模块化的发射卫星和接收卫星。采用Ka FMCW SAR体制和时间调制天线(TMA)技术,可减轻接收星2/3以上的质量。该系统采用自主任务规划技术,具备多样化的工作模式,为单发多收、多发多收等应用需求提供了一种弹性化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一种小型SAR卫星电源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电源系统具有大功率脉冲供电、响应速度快的特点。文章在分析小型SAR卫星用电需求和设计约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应于小型SAR卫星的电源拓扑结构。电源系统采用复合母线体制,在低压不调节母线基础上生成一条全调节母线和一条高压不调节母线,利用全调节母线为平台负载设备供电,利用高压不调节母线为SAR载荷供电。电源系统为平台、SAR载荷分别配置能量型锂离子蓄电池组和功率型锂离子蓄电池组,有效保证卫星负载的不同用电需求。该电源系统方案可为我国后续小型大功率SAR卫星电源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毫米波SAR卫星未来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成孔径雷达(SAR)是一种主动微波遥感设备,具有不受天气、气候影响的优势,具备全天时、全天候观测的能力,在全球测绘、自然灾害防治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在轨SAR卫星主要频段为L、C、X、Ku等,毫米波(Ka) SAR卫星因易实现超高分辨率、系统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已成为未来SAR卫星的发展热点之一。本文分析了毫米波SAR卫星的特点,综述了其发展现状,阐述了其主要应用方向,展望了毫米波SAR卫星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对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的侦察可以为合成孔径雷达电子战提供有力的支援。在地基侦收站跟踪侦察SAR卫星的背景下,建立了SAR卫星地基侦察模型,该模型利用真实卫星的天线参数及轨道参数,在空间几何模型基础上,获得不同工作模式下方位向的天线增益,并采用插值算法进行处理获得距离向天线增益,通过仿真分析SAR卫星地基侦察信号,为SAR卫星参数估计及工作模式识别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分布式小卫星SAR原始数据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分布式小卫星SAR(合成孔径雷达)系统,提出了一种原始数据仿真的方法;重点讨论了各种参数的计算以及距离徙动的引入方法,并对此方法进行了仿真,分析了结果。  相似文献   

13.
天兵 《中国航天》2007,(9):37-39
经多次推迟,意大利首颗军民两用遥感卫星"地中海天宇"(Cosmos-Skymed)1终于在6月8日用美国波音公司的德尔它2火箭发射升空。该卫星由泰勒斯·阿列尼亚空间意大利公司为意大利航天局和国防部研制,是由4颗军民两用卫星组成的星座中的第一颗卫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打造自己的军用卫星系统,以增强对本国及周边地区的防御能力,减少对美、俄两国的依赖,其中欧洲一些国家正努力建立和发展自己独立的军用卫星系统,特别是侦察卫星。欧洲在发展了两代光学成像侦察卫星之后,2006年12月又由德国发射了首颗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合成孔径雷达(SAR)-放大镜",现在意大利又把自己的首颗军民两用雷达成像卫星送上太空,所以引起了世界军事航天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
欧洲首颗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入轨服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兵 《中国航天》2007,(3):31-34
欧洲现正在努力建立和发展自己独立的军用卫星系统,特别是侦察卫星。在发展了两代光学成像侦察卫星之后,欧洲于去年12月19日用俄罗斯宇宙3M火箭发射了首颗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合成孔径雷达(SAR)-放大镜”1。  相似文献   

15.
发射消息     
《中国航天》2007,(9):46-46
俄罗斯宇宙3M火箭7月2日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了德国“合成孔径雷达(SAR)-放大镜”2军事侦察卫星。卫星由OHB系统公司建造,重770公斤,寿命10年,载有合成孔径雷达、星间S波段发射机和X波段发射机等设备,采用550公里极轨道,空间分辨率优于1米。“SAR-放大镜”是德首个卫星侦察系统,由5颗相同的小卫星和地面段组成。5颗卫星处在3个轨道面上。项目耗资2.5亿欧元以上。  相似文献   

16.
小卫星高分辨率成像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来兴 《上海航天》2011,28(6):54-57
对小卫星对地观测高分辨率成像系统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国内外有极高分辨率(0.5~1.0m)、高分辨率(1.8~2.5m)和中高分辨率(4-10m)小卫星光学成像系统的性能,并与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系统进行了比较。给出了小卫星光学成像系统、SAR高分辨率成像系统和卫星平台的关键技术。讨论了未来小卫星及其高分辨率成像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航天器工程》2017,(6):106-112
根据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高压大功率有效载荷用电、双独立母线供电等典型特点及长寿命可靠性要求,设计了混合式能源分配、熔断器与限流保护分类应用的配电方案,以高分三号(GF-3)卫星为例,建立了卫星配电系统的仿真模型,对卫星能源分配、熔断器和限流保护对母线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地面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卫星能源分配合理,供电保护有效,能够满足SAR载荷卫星的配电保护需求和整星能源安全保护需求,可以为我国后续SAR卫星的配电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肖择 《上海航天》2011,28(5):67-67
据报道:小卫星制造商萨里技术有限公司(SSTL)宣布已完成新型低成本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系统(NovaSAR-S)的研发。该卫星系统可在任何条件下为客户提供对地任一地点的覆盖,能穿过云层进行昼夜观测。NovaSAR—S的质量400kg,采用了SSTL公司经飞行验证的SSTL-300平台和一个创新型的s波段SAR载荷。该卫星由SSTL公司与阿斯特里姆公司联合研发,后者负责提供有效载荷。  相似文献   

19.
《航天器工程》2016,(5):80-84
提出一种基于推演式聚类学习算法的卫星通用健康状态监视系统,应用卫星运行数据构建多维空间向量集,通过聚类生成健康状态知识库,可以实时监视卫星遥测状态。使用某卫星热控分系统的测试数据对该系统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卫星异常健康状态识别与评估的能力和准确度,可为卫星健康状态监视手段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航天器工程》2017,(6):34-39
高分三号(GF-3)装载有大型合成孔径雷达(SAR)天线及大型太阳翼,因此在其飞行程序设计中要重点考虑太阳翼和SAR天线的展开设计,以及它们的展开对卫星的扰动力矩和姿态的影响。通过分析显示:太阳翼展开对卫星姿态角和姿态角速度影响较大,为此对几种太阳翼展开未锁定的情况作出故障预案;通过分析SAR天线展开的动力学特性,以及SAR天线展开对卫星姿态的影响,进行相应设计,并为实现SAR天线展开可控,采取相应措施。GF-3卫星在轨验证结果表明:太阳翼和SAR天线展开结果良好,飞行程序设计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