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月小抄     
《飞碟探索》2011,(8):6-7
【2011年6月20日】 [天文]天文学家日前“目睹”了一个大质量黑洞吞没并撕裂一颗恒星的过程。地面上的科学家接收到了这颗遭遇厄运的恒星在生命最后一刻发出的强烈辐射。这些电磁波穿越了38亿光年的广袤空间。抵达地球。这是黑洞吞噬一颖恒星的示意图,在黑洞巨大引力的作用下,  相似文献   

2.
每月小抄     
《飞碟探索》2010,(6):6-7
<正>[2010年4月27日][生命]NASA公布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证据,证明火星上存在生命。前往火星的一项特别探索任务发现了这颗红色行星上可能存在一种绿藻类层的迹象,这种物质是生命组成成分。[2010年4月28日]  相似文献   

3.
发现第3个红斑 科学家从哈勃空间望远镜在2008年5月9日拍摄的可见光和近红外图像中发现,木星上一个白色气漩变成了深红色,出现第3个红斑,天文学家将这些红斑称作"行星麻疹".  相似文献   

4.
每月小抄     
《飞碟探索》2012,(4):6-7
【2012年2月22日】 [天文]如果美国科学家最近进行的黑洞合并电脑模拟所呈现的景象在现实中出现,那么银河系周围可能存在数百个“流浪黑洞”,每个黑洞的质量是太阳的数千倍。  相似文献   

5.
读者园地     
小小论坛 神秘的黑洞 茫茫宇宙中,有一种神秘的天体——黑洞。宇宙中的任何东西只要一靠近它,就会被它那极大的引力“魔掌”吸住,包括光。因此它才难以被人类发现,成为一种令天文学家们迷惑而诱人的天体。 虽然,黑洞人们是看不见它的,但是,经过科学家们长期不断地探索和研究,黑洞的面纱被渐渐揭开—— 黑洞就是某一密度极大的恒星的晚年所形成的。这种天体既然将光都能吸进去,那其密度必然大得惊人。假如,将太阳变成一个黑洞,半径就得大大缩  相似文献   

6.
每月小抄     
《飞碟探索》2011,(5):6-7
[2011年3月24日] [生命]科学家通过对20世纪50年代的一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火山爆发和闪电可能促进了地球生命形成。研究人员利用现代技术,对1958年美国生物化学先驱史丹利·米勒教授制成的“原生汤”气体样本进行分析。他们在样本里发现大量氨基酸,这是构成生命的基本成分,  相似文献   

7.
媒体SCAN     
黑洞理论是1784年由一位英国地质学家最先提出的,后来得到爱因斯坦的证实,并被当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斯蒂芬·霍金进一步完善。人们对它的普遍认识是,黑洞是肉眼无法看到的、吞没一切连光线都不放过的危险天体。但是2006年7月29日《卫报》报道,由科学家鲁迪·席尔德领导的哈佛—史  相似文献   

8.
最近天文学家有史以来第一次确认,银河系中心存在着超大质量的黑洞。我们知道,黑洞是无法直接观测到的,但它对周围恒星的影响则是可以观测到的,这为黑洞的存在提供了线索。美国加州大学的天文学家发现,有三颗恒星绕着银河系中心的一个黑洞做加速运动,这些恒星距我们有24000光年。1995年,这3颗恒星的运动速度为每小时320万千米,到了1999年它们的运行速度至少增加了每小时160万千米。科学家们说,这些恒星实际上在它们的轨道上做曲线运动,其中之一可能只需要15年就可绕黑洞转一圈。5年来,最靠近黑洞的  相似文献   

9.
每月小抄     
《飞碟探索》2010,(9):6-7
<正>[2010年7月17日][生命]波兰研究人员发现,植物能记住光中所含的信息并对之"做出反应"。植物能把光的强度和质量等信息从一片叶子传送给另一片叶子,这种方式类似我们的神经系统。这些"电化学信号"是由作为植物"神经"的细胞传送的。  相似文献   

10.
庄林 《飞碟探索》2003,(4):25-25
根据2002年10月16日从法国巴黎传出的消息称,一个潜伏在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规模黑洞吸引了一颗星球,并使之以每小时1.8亿千米的速度在变形的轨道上运行。这颗星球的照片已经被欧洲天文学家拍摄到,这个新的发现被认为是第一次证明了位于银河系中心具有超大规模的黑洞存在。天文学家们认为大多数星系的中心都有一个黑洞,这是宇宙中已知的最大能量所在。同样,在理论中我们的银河系也存在一个黑洞,但是此前这个理论上的假设一直没有得到验证。“我们的发现证明了,我们生存的银河系中的确存在超大规模的黑洞物质。”德国麦克思普克天文物理研究院的…  相似文献   

11.
正科学家利用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的观测数据,揭示了恒星在超大质量黑洞的强烈喷流中形成的过程。超大质量黑洞时常会抛射大量物质,而这些物质组成了星系的核心。甚大望远镜的观测首次确认了恒星可以在这种极端环境中形成。利用甚大望远镜上的多目标光谱探测仪和X-shooter仪器,来自欧洲的天文学家团队研究了两个星系正在进行中的碰撞情况。研究团队在这两个星系中位于南部的星系中心处,发现了源自超大质量黑洞的巨大物质喷流。  相似文献   

12.
每月小抄     
《飞碟探索》2011,(2):6-7
[2010年12月19日] [地质]玻利维亚的乌尤尼盐沼是世界上最大的盐滩,也是科学家发现的一处含锂最多的盐滩,它所包含的锂资源大约占世界总量的一半,足够为48亿辆电动车制造电池。目前玻利维亚正在这里寻找电动车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正日本宇宙探索局历尽千辛,研制了一台X射线空间望远镜——ASTRO-H,卖萌的日本人给它取了个名字,叫"瞳"(ひとみ)。这台先进的旗舰级X射线望远镜,被视为×射线天文学的未来,肩负着人类探索黑洞等宇宙之谜的重任,造价超过310亿日元(约19亿人民币)。"瞳"在2月17号顺利发射升空。3月26日晚上,"瞳"突然失联。3月28日,业余天文学家Palu Maley捕捉  相似文献   

14.
庄林 《飞碟探索》2003,(1):48-48
根据2002年10月16日从法国巴黎传出的消息称,一个潜伏在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规模的黑洞吸引了一颗星球,并使之以每小时1.8亿千米的速度在变形的轨道上运行。这颗星球的照片已经被欧洲天文学家拍摄到,而这个新的发现则被认为是第一次证明了在银河系中心有超大规模的黑洞存在。天文学家们认为,大多数星系的中心都有一个黑洞,这是宇宙中已知的最大能量之所在。同样,在理论中我们的银河系也存在一个黑洞,但在此前,这个理论上的假设一直没有得到验证。“我们的发现证明,在我们生存的银河系中心的确存在超大规模的黑洞物质。”德…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20年代,天文学家认识到,我们的太阳所在的银河系,只不过是宇宙中无数星系中的一员。现在由于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和第一流的望远镜技术,已初步绘出了银河系的疆域和结构。这是一个具有几千亿颗星球、上千万个黑洞和中心藏着一个暗黑的大主宰的大星系。几十年来,天文学家艰  相似文献   

16.
每月小抄     
《飞碟探索》2010,(12):6-7
<正>[2010年10月18日][生命]照片在海下约7000米的区域拍摄,呈现了幽灵般的新种狮子鱼。在最近远征太平洋东南部海域秘鲁一智利海沟期间,科考人员发现了狮子鱼家族的这个新成员。狮子鱼是地球上栖息地最深的脊椎动物。[2010年10月21日][考古]埃及一座新发现坟墓内的壁画,展现了墓主人鲁吉·卡(右侧)和他的妻子。考古学家表示,鲁吉·卡可能生活在古埃及第五王朝末期,距今大约  相似文献   

17.
正5月2日,比利时列日大学天文学家吉隆所领导的团队在美国《自然》杂志发表研究成果,宣布在距地球39光年的水瓶座星系中发现一颗"超冷矮恒星",并有3颗行星围绕其公转,它们全部与地球大小相仿,并部有可能适宜生命居住。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那么你知道天文学家是如何寻找系外类地行星的吗?一颗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又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相似文献   

18.
天文学家利用欧南天文台(ESO)超大望远镜NACO红外相机和SINFONI红外光谱仪,观察位于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SgrA*),结果发现一个质量约为地球数倍大的气体云正加速朝黑洞而去。这是天文学家首度看到  相似文献   

19.
每月小抄     
《飞碟探索》2009,(9):5-5
[2009年7月23日] 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可以发出一种微弱的可见光,而且光的强度在一天内起伏波动。这种可见光不同于红外线,被认为是自由基参与生物化学反应的结果。专家表示,面部发光比身体其他部位发出的光更多。  相似文献   

20.
正宇宙中到底有没有黑洞?如果有,茫茫宇宙中黑洞又会在哪呢?直至今日,人类虽然无法直接观察到黑洞,但人们对黑洞的存在却是确信无疑的。"黑洞"概念的起源1783年,英国科学家约翰·米歇尔提出:存在比太阳质量更大的恒星,其逃逸速度超过光速,因此任何光都可以被这种恒星的引力拖拽回去,在那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