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一、概况图1所示,是某型号机斜底凸缘灯座典型零件外形尺寸,零件采用LY12硬铝制造,厚0.8mm,单机数量为4件,零件成形后需淬火、自然时效处理.根据零件形状与尺寸,可按压延法成形,经工艺设计计算,该零件成形需要压延模三套,另外在第三套压延模上,还需配制压下陷的校形凸凹模圈.为确保模具间隙和  相似文献   

2.
钣金零件的制造,目前仍然是以手打模成形为主,因此,提高手打模的制造质量和生产效率是生产钣金件的重要一环。 我公司制造手打模,大多数都是以钣金零件的外形样板(图1a)及有关标准作为制造依据,所以在手打模加工过程中,首先要按钣金零件的外形样板划出外形线,然后划外形实际加工线,再按样板上的加强槽端、减轻孔、弯边孔中的工具孔找正中心点,划出实际加工线。  相似文献   

3.
一、管接头模锻件角度公差问题的提出 目前,飞机上使用的管接头大多是由模锻件经过机械加工制造的,模锻件的公差按HB0-6-67,而机械加工的公差按产品图纸,管嘴间的角度公差一般按HB761-66。对于直通、三通和四通的标准件管接头,由于其管嘴呈平面走向,分模面为平面,管嘴间角度又都为直角,所以,锻模容易制造,锻压时零件脱模方便,供应的模锻件角度比较正确,机械加  相似文献   

4.
在飞机研制过程中,模线是由设计到制造(工艺)之间的桥梁。从飞机的外形设计、结构设计、工装制造、零件制造、直到装配等各个环节,都与模线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如何发挥它的作用,对今后新机研制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国内的飞机模线,至今,在技术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解放初到一九六三年左右。在这期间完全是学习苏联五十年代初期的方法,采用钢针在钢图板和外检上绘制,理论模  相似文献   

5.
现将国防科委科工技[2005]1608号文颁布的83项航空行业标准和14项标准修改单刊登如下: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实施日期1HB0-83-2005航空附件产品型号命名(代替HB0-83-1988)2006-05-012HB1-608-2005高抗剪铆钉通用规范(代替HB1-608-1983)2006-05-013HB7761-20005螺纹空心铆钉通用规范(代替HB1-608-1983)2006-05-014HB963-22005铝合金铸件规范(代替HB963-1990)2006-05-015HB5067.1-22005镀覆工艺氢脆试验第1部分:机械方法(代替2006-05-01HB5067-1985)6HB5067.2-22005镀覆工艺氢脆试验第2部分:测氢仪方法2006-05-017HB6438-2005飞机线…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航天飞行器大型钛合金边梁零件的成形进行了工艺仿真。以控制零件的减薄率为最终目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案,对凸模摩擦系数、凹模圆角半径、凸凹模间隙、成形温度等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利用自行设计的模具进行工艺试验,最终得到了合格的边梁产品。  相似文献   

7.
从进气道综合切面模线(图1)的几何特点来看,各切面外形交点的纵向连线均为空间曲线,且不在一个平面内。为此,利用综合切面模线、各点的空间曲线在对称面和水平面的投影曲线模线(图2),采用球面三角法求外形交点处的斜角值,是较简便的。其方法介绍如下:以n框为例求外形斜角φ_1  相似文献   

8.
模线样板是检验零件几何尺寸和外形轮廓的量具,在航空制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复杂的机加件,其空间曲面的展开和结构轮廓的提取一直是机加件模线样板设计过程中的一个技术难题.针对飞机复杂机加零件模线样板设计中的两类典型问题提出三种有效、实用的解决方法,即"边界拟合曲面法"、"分割生长提取法"和"草图线面相合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计算技术和数控技术已开始应用于我国各飞机工厂。在飞机制造中,采用计算和数控技术,首先需要建立飞机外形的数学模型及编制外形计算程序系统。外形数学模型及计算程序系统,就如同常规工艺方法中的理论模线一样,作为外形传递的原始依据,它直接影响到整个飞机生产的质量和周期。常规工艺方法中,绘制模线的周期较长(歼击机一般需  相似文献   

10.
根据部(71)三综字519号文的精神,于1971年11月召开了部标准横线样板的修订预备会议.按照会议的决定,成立修订组,由红安公司具体负责修订工作.修订组通过对有关单位的调查和发函征求意见,在各兄弟厂、所、院校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于1973年5月完成了《模线样板》部标准报审稿。1974年4月三机部在江苏常熟召开了《模线样板》部标准审定会。号会代表经过了认真讨论和审定后,一致同意作为部标准发布。同时,在这次会议上对《模线绘制》和《样板制造》两项指导性技术文件也进行了充分讨论。这三项标准化文件巳于1974年12月经部批准发布。《模线样板》部标准编号为HB240-74。《模线绘制》和《样板制造》部指导性技术文件的编号分别为HB/Z13-74和HB/Z14-74。现将部标准《模线样板》修订中的几个问题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1.
2099铝锂合金型材热压下陷模具结构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99铝锂合金型材热压下陷成形在飞机零件制造中应用广泛,下陷成形时容易出现温度分布不均、型材上表面回弹不一致以及裂纹等缺陷,模具结构对其下陷零件的质量具有较大影响.通过热力耦合有限元数值模拟预测2099铝锂合金型材热压下陷成形过程,分析上述缺陷产生的原因,对模具加热结构、测压块和固定下模进行优选.有限元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表明,优选后的模具能够较好地消除或缓解上述缺陷,提高了下陷零件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硬态挤压型材下陷冷成形工艺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铝合金硬态挤压型材类零件冷成形工艺制取下陷出现的塌边问题,通过分析挤压型材结构的特殊性,从材料自身金属性能结合下陷成形过程的应力应变分析查找原因,依据相应标准摸索解决挤压型材冷工艺制下陷塌边问题的工艺方法及模具结构的关键点,从而解决了硬态挤压型材类零件冷成形工艺制取下陷塌边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HB/Z 26-2011《航空零件喷丸强化工艺》在航空金属及金属基复合材料零件喷丸强化工艺优化研究和工艺实施方面的应用情况,并着重分析了在该标准的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几点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14.
谢方琳 《航空学报》1987,6(6):321-325
以模线样板工作法为主的飞机装配工艺,由于协调环节移形产生的误差、型材和鈑材出厂公差、零件制造误差、装配误差等诸因素的影响,对复杂的协调关系都依靠产品设计、协调方案来保证。 在飞机装配中,因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造成的装配件之间的间隙是常见的。本文探讨对装配间隙进行加垫处理的理论判据和工艺规范;提出采用“加垫补偿”的工艺方法,以期使协调环节化繁为简,起到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型材零件是飞机机体的最基本构件之一。由于装配的需要,70%左右的型材零件需要冲制出一个或几个下陷,工作量相当大。在型材零件冲制下陷时,往往存在下列问题: 1.发生非工艺要求的变形,如翘头、挠曲、塌肩等(见图1); 2.对于CZ料和新淬火料,有时下陷发生裂纹(见图2); 3.使用通用下陷组合冲模冲制型材下陷  相似文献   

16.
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在设计、制造某型飞机7项大型直纹面机翼壁板中,应用CATIA软件的SURF1功能,从建立数学模型、机翼数模曲面展开计算、绘制结构模线到数控加工,完全用计算机传递图形。将设计数据通过CATIA,在计算机荧屏上得到零件的展开图,并将此图直接应用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此项成果提高了程编效率,降低了出错率,并使依靠模线样板一模胎一展开实样一展开样板一外形投影样板一切面样板等工装的多环节传递工艺,改为计算机数字(图形)传递方式。同时,还可将展开图形绘制在明胶板上,直接用于检验零件。这种方法透明度高,精度高,且明胶板的使用保管极方便。采用此法制造大型壁板,节约了大量工艺装备及原材料和加工工时,缩短生产周期3个月,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均可观。  相似文献   

17.
部标准HB3165~3199-79《压铸模》,已报部批准,于1980年10月1日实施。现将有关问题简介如下: 一、标准内容 包括压铸模零件,压铸模模座、模架(试行)和压铸模技术条件三个部分;另附有压铸模零件应用示例。  相似文献   

18.
7075铝合金型材下陷热成形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7075铝合金型材下陷的热成形工艺方法,对热成形下陷模设计和成形工艺参数作了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一、概况聚酯模线(又叫明胶模线)接触晒相法,就是通过感光、显影等哂相过程,把绘制的飞机聚酯模线一比一地复制到各种感光板而上,再用这些复制品来生产、检验工艺装备和产品零件的工艺方法。这项新工艺是飞机工厂样板生产中,加工依据的一次革新。这种方法是在一九六四年从国外引进的。  相似文献   

20.
前言铜及铜合金零件表面极易变色和锈蚀,特别是具有严格尺寸要求的零件和机构元件,问题更为严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各厂普遍采用铬酸盐化学钝化工艺。部标HB/Z 5081-78和HB5064-77中详细规定钝化工艺的操作规范和质量检验。我厂产品中,各种铜合金零件占有较大比例,钝化工艺是表面处理的主要工艺手段。目前我厂生产说明书主要采用部标内容,质量检验也按部标规定执行。为使部标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