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天器工程》2005,14(3):I0001-I0001
神箭九天揽明月,神舟玉宇谱新篇。探索太空,邀游宇宙,这是中华民族千年来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2005年10月17日,是全球华夏儿女又一个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继航天英雄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圆了中国人数千年的飞天梦之后,载着费俊龙、聂海胜两名宇航员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再次飞行获得圆满成功!神州大地为之欢腾,炎黄子孙为之自豪,整个世界为之惊叹,人类史册加载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2.
北京之行     
金洋 《航天员》2008,(1):42-42
编辑手记:2007年12月1日,来自上海的6位中学生在北京航天城里受到了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的热情招待,6位中学生当面提问中国首位"太空人",并深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和中华航天博物馆,参观中国航天的"心脏"禁地。虽然整个行程仅仅36小时,孩子们却圆满带回了中国航天人解答的"太空问",并目睹长征系列火箭、中国航天员大本营、"嫦娥"卫星"中枢神经"等中国飞天"真家伙"。此次采访活动系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组织的"我问星空"上海市青少年航天科普系列活动三部曲之二。"嫦娥"一号发射时,上海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特别受邀.派出3人小组前往卫星发射现场,直击"嫦娥"飞天全过程。回沪后,制成40分钟的科普片,为上海中小学生送上一部激动人心的"我问星空"开幕大片。上海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将选拔20位上海"问天少年",撩开"我问星空"第三部的神秘面纱。届时,沪上少年将"举头望星空",朗声"问天",请距地400千米远的国际空间站航天员逐一解答疑问。"航天员俱乐部"栏目特此登出金洋和何晨琳两位小记者的采访文章,在看到以他们为代表的青少年对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密切关注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感受到了当代青少年们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支持与鼓励。  相似文献   

3.
"神七奋起凌云志,天苍地阔两相知。犹忆奥运惊四海,秋风华夏企旧时"(张磊峰作)。奥运盛事刚过后的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太空出舱任务圆满完成,标志着中国人向着浩渺的宇宙迈出了第一步,撼天历史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步等待了千年。五年前,航天英雄杨利伟代表中国人执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这一步,我们等待了千年。而今天,神舟七号完成太空出舱,实现了中华民族漫步太空的梦想,这一步,我们同样等待了千年。  相似文献   

4.
2020年"中国航天日"前夕,也是"东方红"一号升空50周年前夕,爱太空、"我们的太空"新媒体中心、新华网思客、乌镇北斗应用中心和《中国航天》新媒体共同举办"永远的‘东方红’一号——对话新中国老航天人"论坛。通过在线会议系统,"东方红"一号任务的两位亲历者讲述自己的故事,并与数于名网友进行了互动交流。这是老人们第一次使用在线会议系统,也是很多热爱航天的年轻人们的首次聆听。从卫星方案的设计到发射任务的实施,那一年的旭日初升东方将白,那一代人的生于忧患筚路蓝缕,故事无关功名,对话长留深意。  相似文献   

5.
雨轩 《航天员》2013,(4):72-75
2013年6月26日上午,神舟十号飞船搭载3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成功返回地面,这距离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首飞太空已有10年之久。10年间,中国恰有10名航天员进入太空,而神十也恰好是我国神舟飞船系列的第十艘飞船。  相似文献   

6.
左右 《航天员》2012,(1):57-58
在2009年广受好评的印度电影《3 idiots》开头,引入了一个关于太空笔的小插曲:教授指着胸前佩戴的太空笔对新入学的学生们说:“……这支(太空)笔是卓越的标志,32年前,我的老师把它送给我的时候对我说,等你遇见和你一样卓越的学生,请再传给他。32年过去了,我一直在等那个学生出现……”  相似文献   

7.
《航天员》2012,(1):65-67
一百多年前,公共汽车对于人类来说,还是个未曾想象的概念。不过今天,公共汽车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试想一下,几十年后,穿梭于宇宙中的飞船会不会也成为太空的“公共汽车”呢?或许这一天并不遥远,因为早在25年前,苏联的“联盟T-15”号飞船就已经搭载着两名航天员,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间站之间的往返太空飞行。  相似文献   

8.
庞丹 《中国航天》2012,(7):61-63
当挺拔的改进型长征二号F火箭呼啸而起、直刺太空,将载有2名男航天员和1名女航天员的神舟九号飞船送入太空时,长二F火箭总指挥刘宇再次热血沸腾。伴着火箭发射的巨大轰鸣声,一个多月前发射试验队出征的话语——"长二F火箭即将开始它最闪耀的生命之旅。我们将在过程完美的基础上,实现结果圆满"——犹在耳畔。刘宇和他的团队兑现了"十全十美、神箭完胜"的诺言。自2005年以来,执掌"神箭"总指挥帅印的他,带领同事们一起在天地间搭建了一条无形的"天梯",将多名航天员送上神秘的太空,去更广阔的空间探索那神秘世界。  相似文献   

9.
夏鑫 《航天员》2014,(4):76-77
1962年,NASA在世界各地征募了一批那个时代最杰出的艺术家,允许他们零距离接触太空项目,用独特的视角描绘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进程,把太空机构最前端的发现用比调查报告更生动的形式展示给大众。  相似文献   

10.
6月29日10时许,神九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主着陆场安全着陆,天宫一号与神九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作为全国唯一参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专用服饰系列研制的制鞋企业,际华集团上海特种鞋靴分公司第四次助力航天英雄迈步太空,凭借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坚定的精神信念,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峥嵘历史铸就成熟鞋艺际华上海特种鞋靴分公司自1911年建立以来,历经时代更迭和风雨变迁。作为中国最年长的百年鞋企,一代又一代人承担起我国国防和我军特种部队鞋靴领域的科研和生产任务,接连创造了无数个军内的第一记录。  相似文献   

11.
《南极大冒险》是时下一部热门的美国影片。在冰天雪地的南极世界,八条雪橇犬的鲜活生命,因为人类的科学探险做出牺牲而更显侠义风范。人与狗,狗与科学,似乎一直就有着一种联系。2005年,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举行的“宇宙生物学研究室成立47周年座谈会”上,22名老科学家再聚首同回忆往事,揭开了一段尘封近40年的往事——中国曾在1966年培养“太空狗”并将它们送入太空,为后来的生物探空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李树春、朱治平、龚文尧三位老科学家为我们讲述了40年前那个关于中国“太空狗”的难忘故事。  相似文献   

12.
空间城     
本世纪末期,人类征服宇宙的又一重大历史事件就会发生,那就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成千上万的人将会定期轮换地在一个能容纳数百名居民的空间城市里生活和工作。人类宇宙飞行的奠基人齐奥尔科夫斯基曾预言:“人们将不会永远停留在地球上,会在光的向导下逾越大气层去寻找新的空间,开始是  相似文献   

13.
天浪 《航天员》2008,(6):76-78
"没有经历过的人永远都没法体会到那种感觉,太神奇、太不可思议了,是用语言难以表达的",结束了72小时的中国航天员体验之旅,来自全国各地的32名小营员都表达着同样的感受。得到航天员的签名,尝着难得一见的太空食品,试穿价值不菲的航天服,体验着航天员的训练,营员们的喜悦、兴奋之情可想而知。但更为兴奋更为刺激的,则是在航天城逃逸训练塔体验……  相似文献   

14.
士元 《航天员》2011,(2):12-17
2011年4月12日,世界载人航天50周年纪念日。50年前,加加林代表人类搭乘"东方一号"第一次飞出地球进入太空。举世瞩目,万众欢呼。50年过去了,"东方一号"飞天前后,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精彩故事和神秘内幕呢?50年风云变化,50年沉稳举步,50年身姿翱翔,50年视野开敞。人类载人航天事业过去50年的发展历程纷繁复杂,我们道之不尽,但我们尽量把最贴近您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示出来,让您了解一个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载人航天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朝阳产业,它的出现为人类带来了特殊而无法估量的价值。过去的50年,是航天事业起步和发展的50年,更是探索改变世界的50年。载人航天的半世纪,不是一个人、一个组织或一个国家的半世纪,而是人类共同拥有的半世纪。世界各个航天大国在这个特别的年份里,通过或大或小的不同形式,表达了对太空探索开拓者们的纪念。中国的"神舟"英雄们曾经身赴太空,是太空探索的真正实践者,他们最了解太空和太空探索的意义。在这一特别时刻,他们向人类载人航天事业送上了祝福,表达了希望。天上半世纪。我们和亲爱的读者您,一起来回顾,一起来展望,一起来纪念,一起来期待。  相似文献   

15.
正记者:您是如何成为一名航天员的?为什么历史选择了您,成为我国第一位飞天航天员?杨利伟:我能成为我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航天员,首先应该得益于国家经济、科技的发展。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之后,开始了第一批航天员的选拔和培训。我国第一批航天员都是在空军飞行员中选拔的,当时所有参与选拔的  相似文献   

16.
沈羡云 《航天》2013,(11):26-29
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的一句豪言壮语:“我个人迈出了一小步,人类却迈出了一大步”已成为世界上家喻户晓的知名人物。但是,人们也不会忘记巴兹·奥尔德林,他与阿姆斯特朗一起开创了人类登月的奇迹,1969年7月20日,在尼尔·阿姆斯特朗印出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串脚印之后,巴兹·奥尔德林也踏出了舱门。从那一刻起,他对月球的描述语“华丽的苍凉”传遍了世界。此外,他对航天技术研发和为太空探索事业发展所做的贡献,在航天史下也留下光辉足迹。9月下旬,这位80多岁的老人出现在北京举行的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上,再一次成为媒体追逐的新闻人物。  相似文献   

17.
中国     
《航天员》2014,(6):8-9
香港中学生太空搭载实验设计比赛正式启动 10月14日下午,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事务局联合主办的“香港中学生太空搭载实验方案设计比赛”在香港正式启动。比赛获奖的实验设计方案将有机会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搭载实验。  相似文献   

18.
钱航 《航天员》2013,(2):66-68
当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进入太空第一次俯视地球时,她被这“比仙境还美”的地球家园深深吸引。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种太空赏地景的“殊荣”只属于遨游太空的航天员。然而,随着航天科技的发展,连中学生们都能够一睹我们这颗蓝色星球的“芳容”,这要归功于EarthKAM计划。EarthKAM计划是NASA发起的一项太空教育项目,旨在借助国际空间站资源让中学生能更好地探索地球知识。该项目仍在继续,我们也一起来参与吧!  相似文献   

19.
《航天员》2014,(3):76-76
1963年6月16日,捷烈什科娃乘“东方”6号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世界首位女航天员,开启了女性飞天的光荣历史。2012年6月16日,刘洋同其他两名男航天员一起,搭乘神舟九号飞船进入太空,开创我国载人航天史的新华章,成为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天》2003,(10):3-6
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刻。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长征2F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托举着神舟5号载人飞船,也托举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飞天梦想,直刺蓝天,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12分钟后,飞船准确入轨,发射取得成功。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5号载人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之后,顺利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北部的主着陆场上,航天员平安返回。这是我国进行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