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侯晓,1963年11月生,中共党员,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专家,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固体火箭技术》第五、六届编委会主任。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1990年获得西北工业大学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博士学位,毕业后分配到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工作,曾历任航天四院41所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所长,四院科技委常委等职;现任航天四院副院长、四院科技委主任,西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2.
正尤军峰,博士,研究员,西安航天动力技术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副导师、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合作指导教师、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合作指导教师。主要从事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与预先研究、导弹(火箭)结构动/静态强度刚度仿真分析、工程复合材料结构有限元仿真分析、固体火箭发动机结构传热与热应力分析、工程减隔振(震)结构设计与计算分析、工程机构运动动力学分析等。曾先后担任某型号发动机副主任设计师、总装某重点预研项目主任研究师、国家某重点型号固体发动机演示验证主任设计师、国家某重点型号发动机副总研究师、航天四院四十一所结构强度专业首席专家、航天四院四十一所研发中心质量与可靠性总师。曾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2)、陕西省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荣誉,申请发明专利12项(6项已获授权)。发表论文19篇,主要有The high strain compression of micronano-sized random irregular honeycombs (《Materials Research Express》(SCI),  相似文献   

3.
荣元昭 《航天》2012,(9):10-11
日前,我国首次载人航天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承担着“神九”飞船逃逸火箭发动机、飞船舱体密封系统和航天员医监生化检测组件三大产品研制任务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迎来了50华诞。1962年7月1日,航天四院的前身——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固体发动机研究所在四川泸州成立。此后四院转战南北,相继在内蒙古呼和浩特、陕西蓝田、湖北襄阳和西安东郊田王地区建立了研制生产基地。目前,四院已经建成了我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种类最全、实力最强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科研生产基地,有力地提高了战略、战术、宇航等领域固体发动机研制、生产、试验能力。  相似文献   

4.
由航空航天部四院主编的航天丛书《固体火箭推进》专卷,已进入收稿时期。该专卷包括四本书: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与研究(上下册),复合推进剂研究与装药工艺,固体发动机材料工艺,固体发动机测试与试验技术。  相似文献   

5.
1991年3月26日至27日,召开了四院第二届科技委的四个专业组之一——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与研究专业组成立会议。院科技委主任邢球痕同志到会传达了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和航空航天部科技委的两个会议精神,提出科技委要发挥四方面的作用:参谋作用,助手作用,指导作用和桥梁作用。做好以老带新的工作,使青年人更快地成长起来。这次专业组成立会上还着重讨论了“青年科学研究选题”的予案。为了使青年人更快地  相似文献   

6.
高崇斌 《中国航天》1999,(10):35-38
一当共和国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迎着朝阳,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冉冉升起的时候,为航天事业长期扎根在内蒙古草原的六院人(原四院内蒙指挥部)遥望东方无不激动异常。他们知道,这面高高飘扬的国旗不同寻常,这是一面在太空遨游十五天后,由六院研制的固体制动火箭发动机按程序准时点火,把这面象征着各族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用无数革命先烈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从太空返回祖国大地。这是航天人以独特的方式向共和国敬献的一份厚礼,这是六院人向祖国母亲表达的一片爱心。二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研究院(六院),…  相似文献   

7.
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发展和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外先进固体火箭发动机进行研究,从战略导弹、战术导弹、航天运载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及超音速高超音速固体组合动力四个方面着手,总结与分析了国内外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技术特点及技术水平,据此提出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技术发展方向,并指明了各领域固体火箭发动机及固体组合动力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探讨解决关键技术的主要途径,以期为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1998年航天标准化工作计划安排,由四院承担研究的《固体火箭发动机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方案研究》课题经过半年时间的努力,现已完成了各项研究内容,并通过了会议评审。评委会一致认为:该课题论述了固体火箭发动机“三化” 的必要性,研  相似文献   

9.
介绍一个新的化学火箭推进领域--低温固体推进技术,叙述了这种新一代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形式、特点和有关技术问题,近年来国外研究工作取得的进展及应用于航天运载火箭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四院401所十多年来编制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规范的情况,重点阐述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中在提高参数测试精度、测试系统工作可靠性和使发动机试验操作走向规范化等方面实施这些试验规范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同时谈了编制试验规范工作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航空航天部“固体火箭发动机战略发展研讨会”于1989年3月1日至4日在航空航天部四院兰田基地召开。航空航天部科技委秘书长崔国良、科学技术司司长曹中俄等领导同志主持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部机关有关部门、航空航天部一院、二院、三院、四院、五院及上海航天局等20多个单位的51名代表。  相似文献   

12.
《固体火箭技术》2007,30(3):F0003-F0003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四十二所固体推进剂安全与贮存评估中心,为专业从事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导弹武器及危险化学品安全与贮存性能研究、测试及评估、评价的研究机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固体推进剂危险等级分类。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宇航学会固体推进专委会第36届学术年会拟定于2019年7月下旬在青海西宁市(暂定)召开,会议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四十一研究所,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燃烧、热结构和内流场重点实验室及航天化学动力技术重点实验室共同举办,并得到会刊《固体火箭技术》媒体支持。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会议主题:"军民融合共助固体推进技术发展"。二、征文范围:  相似文献   

14.
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热结构与内流场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是我国惟一的固体火箭推进领域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第四十一所和西北工业大学联合建设。自1995年建成以来,已具备了国内一流的研究条件,成为我国开展先进固体推进技术自主创新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合作、科学实验的开放式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5.
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热结构与内流场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是我国惟一的固体火箭推进领域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第四十一所和西北工业大学联合建设。自1995年建成以来,已具备了国内一流的研究条件,成为我国开展先进固体推进技术自主创新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合作、科学实验的开放式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6.
王铮 《上海航天》1989,(5):52-55
本文提出了固体发动机用于航天运载的两个方案:全固体方案和液体芯级固体助推方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成本等问题作了详尽讨论,并与液体火箭发动机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热结构与内流场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是我国惟一的固体火箭推进领域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第四十一所和西北工业大学联合建设。自1995年建成以来,已具备了国内一流的研究条件,成为我国开展先进固体推进技术自主创新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合作、科学实验的开放式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8.
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热结构与内流场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是我国惟一的固体火箭推进领域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第四十一所和西北工业大学联合建设。自1995年建成以来,已具备了国内一流的研究条件,成为我国开展先进固体推进技术自主创新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合作、科学实验的开放式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9.
固体火箭发动机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便于机动部署和快速响应等优点,是战略/战术导弹武器的主要动力装置和航天运载火箭系统的重要动力源。介绍了世界各国现役典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及其采用的先进技术,分析了西方航天强国与我国的固体火箭推进技术发展水平与差距。针对我国航天发展及国防装备需求,提出了固体火箭推进技术如何发展、研发工作如何开展若干问题的几点思考,为我国固体火箭推进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固体火箭技术》2007,30(5):F0003-F0003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四十二所固体推进剂安全与贮存评估中心,为专业从事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导弹武器及危险化学品安全与贮存性能研究、测试及评估、评价的研究机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固体推进剂危险等级分类、工艺安全性评估、爆炸破坏效应评价、加速老化、寿命预估及延寿等。先后完成了多项总装备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及四院重点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