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地球数据公司(EARTH DATACORPORATION)于1985年4月介绍了该公司拟发展的一种新型的资源卫星系统。目前该公司正在筹集资金以研究这种系统的设计方案。卫星部署之后,该公司还将向各国商业界、政府部门和研究中心出售各种遥感成果。这种资源卫星大体与法国的 SPOT 卫星相同,所不同的主要有两点;一是在轨道上同时部署4颗或4颗以上的卫星,地面站每天可接收一次信息;二是地面接收处理采用个体方式,使用该公司提供的一米直径天线,接收机和计算机处理软件,利用家用计算机,使用户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昕需的资料。现将有关情况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1998,(7):15-16
图拉雅卫星将使用大型展开式天线图1阿斯特罗宇航公司为休斯公司制造的大型天线反射器重78公斤,展开后直径达12.25米美国阿斯特罗宇航公司即将为图拉雅通信卫星制造的大型收发天线反射器可产生多达200~250个发射波束,每个在地面上的直径将为400~50...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卫星地面站接收天线控制系统中的伺服传动机构的齿隙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对用以消除齿隙的双链驱动作了讨论,并给出在我国第一个遥感卫星地面站的跟踪系统中实际应用的双驱动链转矩偏置电路技术。介绍它的电路原理及使用结果。该技术适用于高精度的大型天线跟踪伺服系统。  相似文献   

4.
建立成套卫星地面站天线和馈源质量监测手段,对卫星地面站研制生产单位是很必要的。现型仪器设备的购置和微波暗室的建立要消耗高额资金,给若干单位造成了困难。利用太阳辐射波作源信号,再配备一套简易微波场强测量仪的检测、调试卫星地面站天馈系统组装质量方案,其实施、使用方便,可供有关单位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日定向姿态卫星在轨没有固定指向地球的一侧,若采用在卫星对天面和对地面反向对称各安装一副测控天线以实现准全向覆盖的传统布局设计,在测控弧段中地面站方位跨越测控天线组合方向图干涉区的过程中,测控链路极易受到该区域天线增益的剧烈波动而出现链路中断,从而对测控任务产生较大影响。太阳同步轨道具有轨道平面和太阳矢量保持相对固定夹角的特性,若运行于太阳同步轨道的卫星采用对日定向姿态,则可利用该轨道特性,结合我国地面站主要位于北半球的特点,通过优化测控天线在星上的布局,减少测控天线干涉区对测控链路的影响。通过仿真分析给出该设计的具体实现过程,并给出不同轨道高度和降交点地方时对应的测控天线推荐安装角度,可为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上的对日定向姿态卫星提供测控天线布局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陆地卫星地面站(北京站)天线的方位—俯仰—倾斜机械过顶跟踪原理,倾斜机械结构,过顶跟踪模式和坐标变换。由于这种倾斜机械结构较简单,技术上实现容易,在天线座倾斜时,能实现S、x双波段对卫星的过顶跟踪,只是引入一个不大的指向误差损失,因此,这种方法是解决过顶跟踪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据《航天新闻》1991年7月15~28日报道,意大利航天局(ASI)与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已确定了双方合作研制和生产卡西尼(Cassini)空间探测器的主要细节问题。该探测器将于1995年末发射飞向土星,并向土星的卫星土卫六投放一个探测器,以研究土星环及卫星的综合体系。 今年秋天,美意将签署一项协议,根据这项协议,意大利将负责研制和生产Cassini轨道器上的一些仪器。意大利的阿列尼亚公司将生产直径为3.6米的轻型抛物面天线。该天线可同时传  相似文献   

8.
文章提出了一种适合我国的低成本全球卫星通信系统构想,给出了卫星星座、地面站配置等系统组成及通信方法。采用3颗中轨道卫星和3个地面站,并结合固定星间链路、信令天线与业务天线通信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全球卫星系统面临的设计技术难点。通过仿真分析,该系统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境外用户与国内实时通信需求,且相对传统全球卫星通信系统,投资少、技术复杂度低,是目前解决我国全球实时通信手段缺乏问题的一种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9.
法国宇航公司正在研制一种未来通信卫星用的可在空间展开的大型天线,这将使通信卫星能够为小型移动式地面接收站提供中继服务。该公司设计的天体反射体直径为10米,在卫星发射过程中是收拢的,一旦卫星进入轨道,它就会全部展开。法国宇航公司目前正在研制的这种天线是根据与法国空间研究中心签署的一项合同而进行的。天线采用可展开的构架型结构作为主要支承件,把镀金钼皮切割成块后缝合起来,做成反射面。这种天线可以与频半为1千兆的偏置馈电器一起工作。这种结构可以用在象加拿大 M-  相似文献   

10.
球形卫星径向天线阵的辐射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爵骐  易力 《宇航学报》1990,10(1):33-36
导出球形卫星上任意位置处径向天线辐射场的线极化和圆极化分量表达式。对倾斜的和水平的四元阵按相位旋转方式激励时的辐射场进行了计算、示出一些典型辐射图。讨论了球体半径和天线长度对图形的影响、场结构对地面站天线的要求、以及球体与柱体上天线辐射图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国防卫星通信系统(DSCS-Ⅲ)是美国新一代的军事通信卫星。这些卫星可以与固定地面站和活动地面站通信,此外还可与飞机和船只通信。这种卫星比以前的军事通信卫星的适应性更强。DSCS-Ⅲ可以在星上变  相似文献   

12.
位于地球同步轨道的卫星由于受各种空间因素的影响,其运行轨道会随时间逐渐偏离地球赤道面.轨道倾角由0°逐渐增大。这种轨道倾角漂移会导致对地通信的固定波束天线指向偏离地面站,引起天线指向失配误差,造成通信质量下降甚至丧失。文章分析了轨道漂移对天线指向的影响,并给出了天线指向调整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叙述了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这是一颗试验气象卫星,重750公斤,其主体为1.40米×1.40米×1.20米,连同展开的太阳电池阵和天线共长8.6米,高1.76米。该星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高度900公里,倾角99°,周期102分钟,每天绕地球运行14圈。地面站接收到了它发回的高质量的图像资料以及轨道空间的辐射环境资料。  相似文献   

14.
美国自主交会技术验证卫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新  李东江 《中国航天》2006,(12):31-34
自主交会技术验证(DART)卫星是美国航宇局(NASA)研制的一种自主交会试验卫星,其研制目的是试验未来美国航天器接近其它航天器时执行复杂机动操作所需的传感器、推进系统及制导软件。DART卫星是一个长约1.8米、直径为1米的圆柱形卫星(如图1所示),其重量为360千克(包括肼和氮燃料)。DART任务的试验是在没有人干涉的情况下,自主发现和捕获目标,并通过自主引导,接近美国的“多路径超视距通信”(MUBLCOM)卫星,接近距离达几米。DART的试验结果对于未来美国深空探测任务和太空军事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八十年代在空间技术领域中的一个突出变革是提高星上自主能力,减少地面支持费用。地面跟踪网已经从全球化走向卫星化。如果依靠少数地面站对近地卫星跟踪的时间仅占4—5%,则对卫星进行精确测轨的时间更少,只有1—2%。根据这样短的弧段来测轨,精度很低(公里级)。若要100%时间跟踪卫星,则需要几十个地面站。例如轨道高度为400公里,需要设35个站,高度为1000公里,也需设14个站,而且这些站要理想分布,其中大多数地面站势必在国外和海上,主要是在海上,因为海洋占全球面积的7/10。由此可见,用增加地面站的办法来提高跟踪精度是不经济的,甚至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16.
遥测地面站的布局是遥测成败的主要因素之一。选择接收天线的最佳坐标位置、最佳角度(方位角、俯仰角、极化角)就是布局问题。布局的设计又包含被测目标运动轨迹的计算、天线的选择、地面站坐标的选择、接收天线角度的选择和多站接力布局等五方面。文中对有关问题作了简介和讨论,最后,对布局实例作了分析,提出了失败和成功的布局参数。  相似文献   

17.
高鹏 《中国航天》1992,(8):41-42
在巴西从事航天活动的主要机构中,巴西空间研究院(INPE)负责建造卫星,研究有关的地面支援、跟踪和控制设施。它下属若干个机构,其中卫星跟踪控制中心(CRC)是实施任务控制的重要部门,这里就简要介绍该中心的情况。 卫星跟踪控制中心是用于控制在轨卫星的地面设施系统。从设计能力来说,它既可用于控制低地轨道(赤道上空轨道或极地轨道)上的卫星,也可控制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该中心包括一个卫星控制中心、两个地面站和一个保障全系统联络的数据通信网。 巴西卫星跟踪控制中心位于圣若泽·杜斯坎普斯,卫星控制中心也建在这里。两个地面站分别在库亚巴和阿尔坎塔拉(见图)。  相似文献   

18.
低轨航天器中继测控终端固定宽波束天线覆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航天器工程》2015,(2):81-86
数据中继卫星运行在地球静止轨道,可作为低轨航天器在地面站视距外测控通信的数据中继接力。针对中继小型测控终端的需求,文章设计了两种不同的固定安装的宽波束中继终端天线,一种为简单锥形波束,另一种为赋形的复杂环锥形波束。结合低轨航天器不同倾角的轨道特性和终端天线不同的方向图类型,应用STK卫星仿真软件进行了不同组合的链路仿真分析,给出了不同轨道倾角的航天器与中继卫星长时间建立链路的最优天线方向图及其设计特性。链路仿真的参数包括总的建立链路时间、建立链路的次数及建立链路的区域等,仿真结果对于低轨中继终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同步卫星地面站六米天线控制系统是微机控制的、按步进跟踪原理工作的角跟系统,按方位——俯仰轴系工作,具有跟踪、对星、搜索、存贮卫星数据、显示等功能、实现了操作自动化。自跟踪过程采用两次比较判决逻辑,保证了较高的跟踪精度。对星过程采用单向进入技术,有效地克服了驱动链空回的影响。本文介绍其工作原理、硬件配置、软件结构和系统功能、以及实现跟踪和对星的程序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北京陆地卫星地面站(北京站)天线的效率、增益、俯仰角为5°时的天线噪声温度、馈线损失引起的系统噪声温度增加、场放和场放后面各级对系统噪声温度的影响,最后计算了系统各个参考点上天线的G/T值,计算结果表明:天线系统的G/T值只与天线俯仰角的高低有关,与系统参考点的选择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