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月22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首都航天机械公司举办了航天产品单元制造模式现场交流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副总经理袁洁、总工程师杨海成及集团公司总部有关部门领导,集团公司工艺专家以及相关领导等100多人参加了会议。制造能力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核心能力,采用先进制造模式是制造业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2.
航天产品三维数字化制造模式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国内外数字化制造现状,并以首都航天机械公司为例,分析了公司数字化制造现状。公司以某新型号研制为背景,从背景需求分析、实施方案确定、研制流程梳理、支撑体系构建、关键技术攻关几个方面讲述了如何开展航天产品数字化制造模式探索;并结合新型号研制阐述了数字化制造技术实践及应用,为全面实现航天型号产品数字化制造奠定了坚实基础,对其它单位数字化制造的实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2,(2):F0003-F0003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专业信息网(空间环境工程信息网)拟于2012年9月召开学术交流会。会议将根据“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空探测、民用航天、运载、武器装备等环境工程技术的发展需要,开展关于环境分析模拟试验与可靠性技术在型号中的应用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4.
2011年8月11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2011数字化制造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论坛以深化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提升数字化制造能力为主题,从国内外数字化制造技术发展趋势、航天产品数字化制造模式与体系、协同设计与制造、虚拟仿真、数控加工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本次论坛由集团公司质量技术部主办,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承办。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推动航天产品高可靠长寿命方面的学术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总结探讨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发展趋势,加快该领域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2009年航天可靠性学术交流会”拟于2009年8月举办。会议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质量与可靠性专家组和中国宇航学会质量与可靠性专业委员会主办,  相似文献   

6.
针对首都航天机械公司(以下简称首航公司)研制生产中的“瓶颈”问题与国外先进制造企业进行了充分的对比,确定了“制造模式变革与数字化技术支撑”为首航公司集成制造系统顶层设计的核心内容,以制造单元、批生产线和数字化支撑为主线,介绍了首航公司集成制造系统顶层设计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7.
为贯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2005年第一次工艺工作会精神,营造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工艺技术的学术氛围,迎接航天五十周年大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首届工艺技术交流会于2006年8月16-17日在北京隆重召开。大会分为主会场的主题论坛和分会场的专业交流,与会代表三百多人。交流会主会场由张丽辉总经理助理主持,张庆伟总经理为大会题词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许达哲副总经理做了题为“加强工艺自王创新提高航天制造能力”的大会交流报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王国庆总工艺师、五院王卫东副部长、八院汪浩平总工艺师、航天时代电子公司潘江桥总…  相似文献   

8.
为推动航天可靠性(含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技术交流与研讨,总结、研讨最新研究成果,引领学科创新发展,促进航天可靠性技术持续发展,拟于2016年11月举办"2016年航天可靠性学术交流会"。本次会议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质量可靠性专家组、综合保障专家组,中国宇航学会质量与可靠性专业委员会主办,由中国航天标准化与产品保证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联合承办。  相似文献   

9.
详细介绍了首都航天机械公司(以下简称首航公司)在建立机械加工制造单元时确定工艺布局的一整套实用步骤和方法,该方法适应航天产品多品种、变批量的生产特点,包括从确定零件族到形成制造单元平面布局图的全过程。另外,也介绍了工艺优化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数字化制造技术的概念和航天光学遥感器的特点,详细介绍了数字化制造技术在航天光学遥感器研制中的应用,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了数字化制造技术在航天光学遥感器研制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8月19-21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质量与可靠性专家组、综合保障专家组,中国宇航学会质量与可靠性专业委员会联合组织召开了2011年航天可靠性学术交流会。会议由质量与可靠性专家组组长、中国航天标准化与产品保证研究院院长卿寿松和综合保障专家组组长陈钶联合主持。集团公司科技委白敬武副主任、周晓飞秘  相似文献   

12.
加强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提高工艺工作水平首都航天机械公司刘鸿铁1当前工艺工作的基本状况工艺工作所包括的内容很多,它包含了产品制造的全过程中所有的技术工作。例如:对硬件方面厂房和生产环境的要求,设备的配置和生产面积的布置,工夹量具和通用工具技术资料的配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迅猛的发展:航天型号产品研制生产的数字化应用不断深入;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实现了人、财、物的统一管理;各项基础环境建设得到了相应完善。集团的各项信息化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实现"数字航天"和铸造国际一流宇航集团奠定了坚实的业务与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宇航学会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专业委员会暨航天第八专业信息网2012年度技术信息交流会于10月21在重庆召开,会议由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主办,可靠性与环境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协  相似文献   

15.
2012年12月19日0时13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次发射外国制造的卫星,将土耳其GK-2地球观测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2012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共实施19次航天发射任务,将28颗航天器送入浩瀚太空,航天发射实现"满堂红"。总装备部副部长牛红光,国家国防科工局副局长胡亚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副总经理袁洁在现场指导发射工作,并在  相似文献   

16.
2010年7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二次工艺工作会在京召开,袁洁副总经理作了题为《加强创新、规范管理,全面提升航天工艺水平和制造能力》的工作报告。会议提出,要以实施工艺振兴计划为契机,加大工艺研究力度,推进工艺规范化工作,加强机构、队伍建设,优化制造模式,发展数字化制造,形成一批标志性、示范性成果,切实提升制造能力,促进集团公司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会后各院按照会议精神,结合自身的情况制定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十二五规划,站在新起点、勇攀新高峰,以实现振兴工艺的宏伟目标。编辑部将密切关注各院针对工艺工作会的落实情况,分期进行跟踪报道。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天》2015,(4):63
<正>首都航天机械公司(二一一厂)隶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运载火箭总装集成企业,唯一的氢氧发动机制造企业。公司先后从事飞机修理制造、运载火箭研制生产等工作,在航空、航天两大领域均取得了辉煌成绩。截至2014年底,研制生产项目共15个型号、139发火箭,占长征系列火箭发射的68.5%;曾用不到两年时间,圆满完成了舱外航天服承力结构主体研制任务;目前正在研制以长征五号、长征七号为代表的新一代运载火箭,以及应用于长征五号火箭的一级大氢氧发动机和二级氢氧发动机。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突出贡献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首次月球探测工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1月27日至30日,由中国宇航学会遥测专业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遥测遥感遥控专业委员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航天遥测遥控技术专业组主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1月27—29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质量与可靠性专家组、中国宇航学会质量与可靠性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科研质量部在贵阳联合组织召开了2008年航天可靠性学术交流会。会议由专家组组长、专业委员会主任、航天七〇八所所长卿寿松主持。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科技质量司、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质量技术部、宇航学会的有关领导,专家组部分成员,  相似文献   

20.
《航天器工程》2011,20(6):5-5
据中国航天网2011年9月21日报道,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赴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出席了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航天合作分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会议由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波波夫金和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陈求发共同主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