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局部应力应变法预测机匣疲劳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用有限元对带孔圆筒机匣进行了弹塑性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带孔薄板等效模拟试件,试图作为取代圆筒机匣低循环疲劳寿命预测和试验的等效模拟构件,为此对带孔圆筒机匣与带孔薄板等效模拟试件同时进行了低循环疲劳寿命预测和试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通过对上述结果分析对比,找出了设计真实构件的等效模拟试件准则,为今后复杂构件的低循环疲劳寿命预测,设计等效模拟试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平衡机[1]是导弹发射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性能制约着武器系统的打击精度和效率.由于导弹武器威力的不断提高,弹体长度和质量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对平衡机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从而改善其性能显得十分迫切. 然而在传统的平衡机设计中,通常要经过图纸设计-样机试制-装配实验-更改设计-设计定型的循环过程[2].这种模式的过程复杂,结构的合理性检验必须依赖于实物模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任何平衡机结构的微小改动都可能导致整体结构的重新设计.这样就导致了设计周期较长、设计经费偏高、设计精度低以及系列化生产困难等问题,尤其是在复杂装备如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设计中,这些问题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3.
航空发动机主轴是发动机关键零部件之一,是必须给出最大许用循环寿命的重要零件,由于主轴的应力状态复杂,因而必须在试验器上对主轴进行强度试验才能给出可靠的循环寿命。本文论述的发动机主轴立式综合加载试验器从结构特点出发,对试验器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和分析,结合试验中的具体数据评述了试验器在边界条件模拟、载荷的施加与检测、弯矩加载系统、振动扭矩加载系统等方面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在设计状态和非设计状态下的性能,建立压气机、涡轮及换热器等主要部件的部 件模型。给出各部件在共同工作时需要满足的平衡方程,同时建立求解稳态特性计算模型的非线性方程组,进而发展出1 种超临 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非设计点性能计算方法和对应程序。针对简单布雷顿循环和再压缩布雷顿循环分别建立2 种模型,并计算 分析了转速、压气机和涡轮进口温度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计状态下,再压缩布雷顿循环的效率高于简单布雷顿循 环的效率;在非设计状态下,再压缩布雷顿循环的性能降低速率更快。  相似文献   

5.
以双外涵和三外涵两款典型的涡扇发动机的变循环压缩系统为研究对象发展了一个基于流线曲率法的一体化通流设计方法,以期简化变循环压缩系统的设计流程,缩短设计周期.通过一个三外涵变循环压缩系统的设计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程序的功能完整性,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①第1,2外涵道的连通使压缩系统各部件之间的气动关系变得复杂,正确处理各部件之间的匹配关系是一体化设计的关键;②流线曲率法适用于变循环压缩系统的通流设计,其流量边界条件可方便地用于模拟前可调面积涵道引射器的调节功能;③第1,2外涵道的掺混过程对上游叶片区域的流场影响微弱,采用简单的掺混模型能够满足计算需求.  相似文献   

6.
航空发动机研发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业务复杂性表现在:包括发动机总体,压气机、涡轮、控制等各分系统和叶片、机匣、齿轮等零部件的多个层次;从专业上讲,包含了结构、强度、气动、燃烧、传热等众多学科,且各专业间相互制约、紧密耦合;要满足航空发动机在高温、高压、高转速的极端工况下的高可靠性工作,需要进行多轮从简至繁的设计循环.  相似文献   

7.
某发动机后机匣的低循环疲劳寿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从标准循环载荷的确定、试验件及其安装设计、全尺寸机匣多点协调加载应力试验和循环试验、批准循环寿命和使用寿命的确定等几方面具体介绍某发动机后机匣低循环疲劳寿命试验研究的方法和概况。   相似文献   

8.
碳纤维复合材料波导器件成型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某卫星用高精度、复杂谐振腔波导器件为对象,设计了碳纤维复合材料铺层及工艺成型方案,通过模具表面金属层转移法,制备了内腔表面金属化的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谐振腔波导,进行了高低温环境试验。结果表明:碳纤维复合材料谐振腔内腔型面精度、平整度等均满足设计指标,经历100次-196~120℃高低温循环后,表面金属层/碳纤维复合材料基体结合良好。与殷钢谐振腔相比,碳纤维复合材料谐振腔减重72%。  相似文献   

9.
变循环发动机可通过改变热力循环特性,实现更宽的工作范围和满足更多的战斗任务需求;调节机构是实现模式切换的执行机构,其设计技术发展伴随发动机整个研制历程。以变循环发动机跨代发展为主线,聚焦调节机构目标功能及结构方案演变,系统梳理了调节机构的发展历程、功能分类及设计要求。调节机构构型设计以低泄漏量、高调节精度、快速响应和可靠安装为总体要求,需进一步考虑未来发动机高热力负荷与紧凑布局引入的挑战与约束;在仿真分析方面,流固耦合分析应侧重解决几何特征复杂、结构柔性、空间跨度大、瞬态特征显著导致的网格畸变、收敛性降低问题,动力学仿真分析需重点聚焦关键件柔性变形、装配间隙、尺寸公差、传动摩擦等因素对机构卡滞、调节精度的影响;在试验验证方面,需进一步突破瞬态调节过程中温度、机械负载试验室模拟技术,加强试验室模拟验证能力,实现调节机构故障定位、误差归因。该研究对变循环调节机构设计、研制及相关理论、方法、技术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精细化构型管理,以构型项作为构型定义和控制的核心,大大简化了产品构型管理的复杂度;在更改控制中,降低了设计、制造和验证的循环迭代和更改次数,节省了研发费用。研发高技术复杂产品,面临着数据量庞杂、多因素优化、协调关系广、研发周期长和专业门类多等多重挑战,迫切需要运用先进的管理思想、数字化手段,来解决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及管理精细化问题。作为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