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命的概率     
众所周知,蛋白质和核酸组成了蛋白体,生命是蛋白体存在的方式。蛋白质是一种构造非常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它是由许多不同的氨基酸组成的。氨基酸有二十多种,而每种氨基酸又是按照严格的次序排列的。就拿与人胰岛素极为相似的牛胰岛素来说吧,它的分子是由两条分子链组成的,一条叫A链,一条叫B链。A链是由21个氨基酸组成,B链由30个氨基酸组成,且每种氨基酸又都是按照严格的次序排列的。就像用线穿珠子一样,把五光十色的珠子严格按次序逐个穿进,如先穿一粒红的,再穿两粒黄的,然后穿一粒白的、四粒黑的、两粒红的、一粒绿的…  相似文献   

2.
《飞碟探索》2006,(1):4-4
像歌手孙悦在歌中唱道的:“这一年总的说来高兴的事挺多,工作不错,心情不错,家人也不错”。过去的2005年挺顺的、挺乐的、挺时尚的、挺有声有色的:球迷们经过三年的漫长等待,2006年德国世界杯已然来到;“神舟6”号刚刚发射,全球华人的眼光已经紧盯“神舟7”号、“神舟8”号:对《飞碟探索》杂志而言,2006年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新起点,《飞碟探索》杂志在她二十五周年华诞之时改为了月刊。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开始,也总是带来新的期待。2006年,编辑部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专题文章,希望给您带来惊喜。最后,编辑部全体同仁恭祝我们的每一位读者在新的一年中阖家欢乐,万事如意!1835年9月15日,浩瀚的太平洋上,“贝格尔”号军舰朝着距离南美洲西海岸大约600米散见于赤道附近的一群海岛疾驶而去,达尔文在日记中描绘了看到“巨大的爬行动物在黑色的火山、光秃秃的灌木林以及硕大无比的仙人掌丛中穿行”时的经异感受。如他所说,这些景观使你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这是一个惊奇不断的世界,随我们一同体验吧。人类文明的历史,撇开时时开倒车的政治、宗教纷争,无非是对我们所处环境的认识与改善,进而有所创造与建设。某些创造与建设,以现代人的眼光看来常常令人感到晕眩:金字塔、长城、马丘比丘、阿旃陀石窟、巴尔米拉……现代的文明人啊,扪心自问,祖先的骄傲与荣耀我们了解多少?  相似文献   

3.
华斌 《太空探索》2003,(4):34-35
“就这样,咱们出去吧,”一个声音从树丛里传出来。在位于美国西南部的得克萨斯州,这是一个寒冷阴郁的清晨。到2月8日为止,无休止搜寻“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残片的工作已经持续了一个星期。  相似文献   

4.
2009年2月11日,美国一颗通信卫星与俄罗斯一颗已经报废的卫星在太空中相撞.这次事件产生了大量太空垃圾,可能会对国际空间站的安全造成威胁.目前科学家在探讨有效清理太空垃圾的方法,以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5.
在《圣经》中说,世界上本一无所有,这时上帝出现了。上帝说,我需要光明,很快,天上便出现了太阳;在阳光下。上帝见大地上一片荒芜。便说我需要海洋,马上,大地上又出现了海洋;山上没有树木,上帝说,给我树木.于是山峦上就布满了各种树木。现在一切都有了,只是没有人在其间活动,未免有些单调.上帝又说:亚当,出来吧。  相似文献   

6.
高歌 《太空探索》2003,(10):20-23
考试结束后,学校放暑假了。一天,初中二年级学生陈默到同学宋戈家求教物理课作业。做完作业,酷爱读书的陈默从宋戈家高大的书柜中找出一本图文并茂的科普书,兴致勃勃地看起来。突然,他惊讶地叫起来;“哎,宋戈,你看,美国的天空实验室怎么是‘单翅膀’呀?书上一个字也没说。”宋戈应声凑过去一看,脸上也露出疑惑的表情。只见一幅巨大的彩色照片上,美国的天空实验室正邀游太空,令人奇怪地是,它只有一块太阳能电池板。给人极不平衡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石磊  宏金 《太空探索》2003,(11):22-27
飞船既然是航天员的家,就要有家的安全和温馨。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带领飞船设计人员为航天员考虑得很周全,布置得很精心。飞船座舱装修得挺讲究,舱内仪表是黑  相似文献   

8.
据科学2家的研究,地球诞生已经46亿年了,人类的起源也可以追溯到300万年以前,而人类的现代文明只有几百年的时间。几百年与46亿年相比较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假设地球刚刚只有1岁,也就是说将46亿年压缩为365天,那么我们来看看地球上在几月几日有哪些变化吧。1月1日零时,地球诞生;2月24日13时,地球上出现了原始的海洋;4月5日5时,海洋中出现了最原始的生命;9月18日20时,有细胞核的真核生物出现了;11月13日9时,海洋中出现藻类;11月21日8时,海洋中出现三叶虫;11月30日6时,身长2米…  相似文献   

9.
心榕 《太空探索》2007,(6):44-47
加加林首航太空之后,苏联载人航天技术一路高歌猛进。1961年8月6日,航天员季托夫乘坐东方2号飞船进入太空,飞行25小时18分钟;1962年8月11日,尼古拉耶夫乘东方3号进入太空,一天后又发射了载有波波维奇的东方4号,两艘飞船成功地进行了首次编队飞行。  相似文献   

10.
黑衣怪客事件种种1940年,有个名叫鲍尔的美国工程师在佐尔兹郊外散步时,不知不觉误入一个地下军事基地。他在那里发现了许多矮个男子,他们长着一副亚洲人的面孔,还有几个美军军官,他们在那儿忙些什么。突然,其中一名军官发现了鲍尔,于是他向其他人喊道:“把他抓起来让他变疯。”———这是典型的美国政府的行为。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那些亲眼见过黑衣怪客或UFO的目击者看上去像个疯子。当鲍尔苏醒过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一片干净的野地里,他疑惑不解地自问:“我发生的这一切不能是一场梦吧?”1961年11月,一个名…  相似文献   

11.
《太空探索》2008,(3):53-53
2007年10月23日,20名在2006年“神箭神舟”杯中国航天50周年知识大赛中获得二等奖的选手齐聚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去实现他们共同的心愿——观看“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发射,让我们通过图片来一起感受他们这次的“月城”之旅吧。  相似文献   

12.
武铠 《太空探索》2006,(12):4-5
10月23日清晨7时24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绵绵山峦见证了中国航天的一次标志性发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的冲天一举,将实践六号02组两颗空间环境探测卫星送入太空,同时书写了中国航天历史上颇具意义的几个数字;走过50年的中国航天迎来了新时期首次宇航发射的成功;我国长征系刊运载火箭取得了1996年10月以来的第50次连续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13.
李明 《飞碟探索》2000,(5):40-41
望远镜镜片发霉是大家都不想碰到的事情,但是如果不了解要处理的方法,就可能会弄坏镜片;置之不理,则会产生不容易清理的局面。以下用问答的方式,通过对一位天文学家的采访,帮助广大天文爱好者掌握望远镜镜片的一般养护知识。   问:镜片是否有发霉现象,应该多久观察一次 ?  答:两三个月看一次就够了。一般的镜片组都受到良好的覆盖,不会有灰尘的侵入,但是这些覆盖也会让镜片组处在一个静止空气的环境内,营造出适于发霉的环境,所以每两个月打开这些箱盖、镜盖,花上大半天透透气,哪怕透的是湿气都好。就算是发现发霉,范围…  相似文献   

14.
江燕 《太空探索》2005,(2):14-17
“太空船一号”连续三次成功飞行,摘取了1000万美元的X大奖,一时间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各界的评论家也纷纷对这一成功给予评价。但究竟该如何评价这一成功,人们似乎各有各的道理。看了这篇文章,也许你会有一些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2009年2月11日,美国一颗通信卫星与俄罗斯一颗已经报废的卫星在太空中相撞。这次事件产生了大量太空垃圾,可能会对国际空间站的安全造成威胁。目前科学家在探讨有效清理太空垃圾的方法,以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西方十分重视切断恐怖主义的资金来源,特别是在9.11之后,这一行动不仅在西方国家中得到了普遍共识,甚至很多发展中国家也纷纷表示支持和配合。可是9.11过去快一年了,拥有绝对金融优势、金融监管严密、经济情报网发达的美国,如果说悬赏上千万美元抓不到一个至今不知生死的本&;#183;拉登是可以理解的,那么至今还没有找到为抓本&;#183;拉登上亿美元的投资去向和运营体系,却是让人费解的。  相似文献   

17.
日月 《太空探索》2009,(11):56-57
1971年踏上月面的艾伦‘谢泼德是12个登月者中的“长者”,时年已是48岁了。但他也是美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英雄。在他与同事合著的《月球之旅:美国去月球的内部故事》一书(1994年此书还被改编为一部电视剧)中透露,1961年4月22日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上天的消息又一次在美国朝野引起了巨大的波澜。  相似文献   

18.
近日发生在俄罗斯联邦加盟共和国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中学的恐怖分子劫持人质事件,不仅震惊了饿罗斯,而且也震惊了整个世界。总人数达到1000多名的学生,教师和家长被恐怖分子扣为人质。就在这国京危难之对,“阿尔法”小组又一次冲到了最前线。在常人的眼中,他们是守护国家的英雄,其实他们也像普通人一样会遇到麻烦和困难,下面,就请读者通过本文对他们作一些更客观的了解吧。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青年科学家魏格纳在翻看地图时,忽然发现地图上的非洲大陆海岸和美洲大陆海岸的图形相似,在互相拼接后两块大陆之间几乎没有什么间隙。他设想,这两块大陆原来是连接在一起的,由于某种原因,后来发生了“撕裂”,将陆地一分为二。这个假说,就是今天的“大陆漂移说”的起源。但是,由于受当时的科学条件限制,魏格纳去世前也没有找到证据能够证明非洲和美洲大陆原来是一整块大陆。   20世纪 70年代初,海洋学家利用水下声纳探测技术,发现了大西洋底有一条 4万多千米纵贯南北的中脊,在中脊顶部有一条很深的大裂…  相似文献   

20.
胡群芳 《太空探索》2003,(12):12-13
继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后6天;中国航天乘势前行,于2003年10月21日上午11时16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02星和中科院的第一颗小卫星“创新一号”双双送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