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瑞湘 《推进技术》1987,8(3):40-40
美国火箭公司(American Rocket Co.)将于1988年初进行三次工业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该运载火箭为低地球轨道发射器,一次性使用。它应用19台大致相同的固液火箭发动机为动力装置。一共分为四级,第一级的12台固液发动机围绕一个氧化剂贬箱壳体,形成“塞子”状喷管。第二级是4台固液发动机,第三级为2台,第四级为1台,这7台固液发动机成六面形排列。这种运载火箭的性能将得到改善。该运载火箭将于1988年末从加里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每次发射经费约为5—8百万美元。美国拟用固液发动机运载火箭@赵瑞湘~~…  相似文献   

2.
按两类不同的气化速率公式,讨论了固液火箭发动机燃料装药优化设计的方法和程序,并针对某HTPB/LPX(或GOX)发动机,给出了多孔装药在不同孔数的情形下某些参数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另一些参数的总体值或平均值,最后应燃料装药设计和配方设计给出了某些结论。  相似文献   

3.
田辉  于瑞鹏  常浩  赵胜  胡杨  张源俊 《推进技术》2022,43(8):265-276
固液火箭发动机是一种采用固体燃料和液体氧化剂的一种新型火箭发动机,由于燃料和氧化剂是不同物理状态,且在燃烧室内为非预混扩散燃烧,因此固液火箭发动机固体燃料的燃速低,工作时间长。固液火箭发动机喷管一般采用被动热防护喷管,喷管结构在长时间工作中的热防护问题是发动机设计中的关键问题。针对工作时间为200s的全尺寸固液火箭发动机,本研究采用碳陶复合材料、钨渗铜高温合金和高硅氧酚醛树脂等材料,提出了三种喷管结构方案。随后通过建立喷管材料瞬态热传导和烧蚀仿真模型,对三种不同方案的喷管结构的传热特性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固体药柱内径在工作过程中变化对喷管传热性能的影响,发现药柱内径会改变燃烧火焰层结构,进而影响喷管壁面的温度分布和热流分布,热流密度在喷管喉部位置达到最大值。本研究同时还开展了相应的地面热试车试验,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分析。此外,对固液火箭发动机的喷管设计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燃烧的边界层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典型的边界层燃烧理论,用边界层的方法对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燃烧进行了计算,计算采用二维轴对称的层流边界层方程,化学模型采用有限速率模型。计算考虑了不同氧化剂流率,不同吹入参数的多种情况,得到了固体混合发动机边界层的温度场分布,并利用计算结果,拟合了固体燃料的燃速公式,与相关文献的比较说明计算正确,结果符合燃烧机理和流动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的燃烧问题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推进技术》1996,17(2):70-70
整体式火箭冲压发动机飞行试验用无喷管助推器研制作为南非正在研究的冲压推进技术计划的一部分,对无喷管火箭发动机的设计、制造和试验技术进行了研究。直径为127mm的无喷管发动机主要用于推进剂鉴别和性能预估能力的论证。用这些发动机发射试验的结果表明,具有高...  相似文献   

6.
利用二维轴对称N-S方程对选用氧化亚氮/丁羟基燃料推进剂的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的喷管两相流进行了计算。计算采用MacCormack时间推进预报校正二步格式,采用了Baldwin-Lomax代数湍流模型和两相平衡流模型。计算了三种氧燃比下四个不同喷管的喷管流场参数,并计算了喷管性能,通过比较两相流和气相流的计算结果,分析了不同氧燃比和喷管形状对喷管性能的影响,认为固液火箭发动机的性能主要受氧燃比的影响,为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N2O/HTPB固液火箭发动机喷管两相流计算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利用二维轴对称N-S方程对选用氧化亚氮/丁羟基燃料推进剂的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的喷管两相流进行了计算.计算采用MacCormack时间推进预报校正二步格式,采用了Baldwin-Lomax代数湍流模型和两相平衡流模型.计算了三种氧燃比下4个不同喷管的喷管流场参数,并计算了喷管性能,通过比较两相流和气相流的计算结果,分析了不同氧燃比和喷管形状对喷管性能的影响,认为固液火箭发动机的性能主要受氧燃比的影响,为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朱阳  孟祥利  崔红  张强  闫联生  张祎 《推进技术》2020,41(3):700-706
能衔接固体发动机和液体发动机比冲的固液发动机得到广泛研究。由于固液发动机的强氧化剥蚀环境,发动机的主动热防护喷管很难满足长时间工作的需求。利用固液火箭发动机,喷管采用主动热防护方案,完成了工作时间长达200s固液发动机的喷管热结构型式设计、热结构材料制备和热结构材料筛选试验。完成两轮热试验工作。初始状态喷管和改进状态喷管均成功通过长达200s固液发动机热试车考核。研究结果表明:(1)固液发动机喷管的热结构设计与抗强氧化、高温烧蚀和剥蚀的材料制备,是保证喷管长时间稳定可靠工作的两个技术关键。(2)采用复相陶瓷复合材料结构件改进喷管的性能一致性、工作可靠性更高,材料烧蚀率相对更低。(3)改进喷管大幅度地提高固液发动机性能,提升燃烧室内压159%,提高发动机推力43%。  相似文献   

9.
液体火箭发动机对单级入轨运载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给定的飞行任务,计算了推进系统采用国外现有、改型以及新型液体火箭发动机时,主推进系统发动机的组成方式对单级入轨运载器干质量的影响。对推进系统采用改进SSME的单级入轨运载器,计算了在运载器起飞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发动机比冲和质量对运载器有效载荷的影响,以及在有效载荷不变的情况下,发动机比冲和质量对运载器子质运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推进系统采用双燃料双膨胀发动机的单级入轨运载器具有最小的干质量。  相似文献   

10.
药柱含扰流板H2O2/HTPB固液火箭发动机 两相流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药柱中添加扰流板对固液火箭发动机燃烧性能的影响,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φ100mm标准固液火箭发动机为计算模型,针对98%H2O2/HTPB(过氧化氢/端羟基聚丁二烯)推进剂组合,采用二维轴对称气液两相模型计算了不同药柱位置、不同孔径尺寸的扰流板对固液火箭发动机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孔径尺寸更小的扰流板且置扰流板于药柱长度的50%~70%时,平均燃料退移速率最大,燃烧效率最高,这将为扰流板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朱浩  蔡国飙 《航空动力学报》2011,26(10):2346-2351
根据平行层燃烧理论,推导了不同药型燃烧面积和燃烧边界长度随燃去肉厚变化的数学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固液火箭发动机系统设计模型,将设计过程转化为数学模型;之后采用遗传算法对不同药型固液火箭发动机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对优化结果的比较和分析,开展了不同药型应用于固液火箭发动机的性能特点及其机理的研究,指出了固液火箭发动机不同于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内弹道特性.   相似文献   

12.
钟莉  谭三五 《推进技术》1993,14(5):39-41,7
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选用的固体火箭各级发动机壳体,药柱及整机固有频率和振型,并计算了火箭固有振动特性,为发动机冲击试验,今后的模态和振动试验提供了参考数据。这些数据是选择测试设备及量程,激励方式及位置,测点布置及试验夹具设计等测试技术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3.
固液燃料混合推进是航天推进系统的重要环节,液体发动机燃料热熵低,为了提高火箭或导弹的续航能力,结合固体粉末燃料热熵高的特点,采取了固液混合燃烧的策略,进而提高发动机燃料的热熵,增加发动机的续航里程。本文根据齿轮啮合原理,对关键结构双螺杆齿形展开修形设计,建立了流道三维模型和仿真模型;在齿形设计的基础上,围绕固液混合均匀、变比例输送开展固液混输系统集成设计,完成整机的加工、装配、调试,搭建实验平台,建立液压测试系统,开展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两相流泵实现了固液两相物料的混合输送,实现了固液燃料变流量、变比例、变出口压力的均匀混合效果。该小型燃料泵能够实现出口流量30 ~ 600L/h、出口压力0 ~ 900kPa、固液混合比例0% ~ 10%的固液混输,且混输效果良好,研究结构可供设计变推力火箭发动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固液火箭发动机固体药柱燃速与药柱通道氧化剂质量流率的关系,推导分析得出:在2s短工作时间内或者药柱通道直径增大10%的情况下,燃烧室压力与其氧化剂质量流量成正比.因此通过试验测量的燃烧室压力可计算得到发动机转级或者关机拖尾段中的氧化剂质量流量.据此,计算发动机拖尾段消耗的燃料质量,消除发动机拖尾段燃料消耗对平均燃速的影响,可以修正常用的计算试验燃速的起止点平均法.利用此方法对两种试验推进剂组合的燃速进行了计算,原偏高的燃速值降低约20%,不同尺寸发动机的燃速符合尺寸规律,偏差在5%以内,使小尺寸发动机测得的燃速可应用到大尺寸发动机的设计中.   相似文献   

15.
固液火箭冲压发动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希诚  王南 《推进技术》2001,22(6):446-450
为了研究适应较大空域稳定工作的冲压发动机,选定固液火箭冲压发动机为研究对象。确立了发动机的理论计算方法,优化了发动机的设计,并在试车台架上模拟大范围的飞行工况进行了试验考核,较好地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固液火箭冲压发动机有其独特的性能,根据不同需求调整液体燃料与固液体推进剂的比例,可达到最优组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泵压式固液火箭发动机系统仿真与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了以高质量分数过氧化氢为氧化剂的泵压式固液火箭发动机的系统仿真和优化设计方法.利用高质量分数过氧化氢易催化分解的特点,建立了采用泵压式输送系统的固液火箭发动机系统仿真模型,并应用遗传算法分别对采用挤压式和泵压式两种输送系统的固液火箭发动机开展优化设计.结果显示:虽然增加了管路系统的复杂性,但在总冲相同时,泵压式固液火箭发动机在质量、体积、比冲等性能上均优于挤压式固液火箭发动机,因此具有更大的工程应用潜力和优势.   相似文献   

17.
固液火箭发动机试验瞬时燃速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新田  曾鹏  田辉  蔡国飙 《推进技术》2012,33(2):211-215
介绍了一种用于固液火箭发动机试验的瞬时燃速分析方法,运用该方法对H2O2/HTPB固液火箭发动机单室双推力长时间热试车试验进行燃速分析,拟合得到该工况下的燃速公式为r=1.847×10-2G0o.7304。根据燃速公式等计算结果对一次发动机试验进行了预估,计算得到的预估内弹道性能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该瞬时燃速分析方法的可行性,为发动机工作时间较长、氧化剂流率变化较大时的燃速分析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8.
赵瑞湘 《推进技术》1988,9(6):64-65
几年来,固体火箭的工作主要是重新设计航天飞机的助推器.八七年试验了新方案,并取得很大成功.锡奥科尔公司进行了一系列发动机的缩比试验,全尺寸短时间工作试验,全尺寸全工作时间试验.第一台全尺寸试验发动机于1987年8月30日点火,经检查无热气泄露,只有连接部位的开口约为“挑战者”号的1/10.重新设计工作主要在壳体间连接部位、壳体与喷管的连接以及喷管部件的结构改进上.1987年底用飞行试验件作全尺寸鉴定试验,并准备1988年恢复载入发射.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一种轴向喷注端面燃烧固液火箭发动机开展了研究,分析了该类发动机的燃烧机理,建立了考虑气-固边界耦合及燃料热解的发动机燃烧流动仿真模型,对发动机内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认为:发动机内存在端面燃烧和侧面燃烧两种燃烧状态,燃烧状态主要受氧化剂流速的影响.当氧化剂流速跨越转变速度后,燃烧状态发生改变.发动机流场数值仿真结果同样表明:不同氧化剂流速下发动机内存在上述两种燃烧状态,仿真得到的转变速度区间与文献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固液相变冲压发动机概念,即在常温下存放时燃料为固体状态,工作时通过微波驱动相变为液体,该发动机改善了液体冲压发动机的某些缺点。文中阐述了固液相变发动机原理,建立了固液相变燃料概念,提出了该类发动机评价体系指标,同时对该类发动机设计技术、相变驱动技术、相变燃料特性以及可能的应用领域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对采用双下侧进气道的原理样机进行了地面模拟条件试验。以直链烷烃为主的相变燃料存放安全、成本低、不怕玻璃化,适合极低温环境存放和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