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与不同军用飞机之间的空战模拟试验显示,X-31的“击毁”率达到32:1,从而证明了“敏捷性”战斗机比常规战斗机有绝对的空战优势。 X-31在利用推力矢量后,在与F/A-18和F-4对抗中显示的飞行性能竟然高于模拟器上表现的三倍。 空战模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X-31不使用推力矢量。F/A-18采用了海军布局,但加挂了一个中心机腹外挂舱,以使F/A-18与X-31的性能更为匹配。由于没有推力矢量,X-31的持续转弯半径和转弯率都略差于F/A-18,而且在ACM(主动对抗)中,X-31几乎损失一半。 第二阶段,X-31使用了推力矢量系统和飞行控制系统。X-31与F/  相似文献   

2.
X-31增强战斗机机动性验证机于今年2月底和3月初分别完成了以F/A-18为假想敌的近距格斗试验计划和成功进行了超音速条件下的模拟无尾飞行试验。近距格斗试验中,X-31共进行了攻击、防御、高速横列和低速横列4种初始状态的试验。其中前3种的初始速度和分离速度均为325节,高度为100O米,后一种分别为215节和约5O0米。试验结果表明,当X-31用和不用过失速机动能力时,与F/A-18的格斗杀伤比率分别为9.6:1和1:2.4(X-31:F/A-18)。  相似文献   

3.
麦道公司最近提出了一种新方案,在F/A-18F(F/A-18E/F计划中的双座型)基础上改装C~2W型,使之成为能在2010年以前取代美海军现役EA-6B电子战飞机的候选机种。为满足海军的需求,公司希望海军能为它的这项具有低技术风险的计划投资。据估计完成该计划需18~24个月,投资大约为1000万美元。目前,海军飞行员已在一架全保真的F/A-18F C~2W型模拟器上进行了双人机组的论证试验。模拟结果表明,一个双人机组在“飞”一架F/A-18F C~2W型时,具有4倍于EA-6B的任务能力。  相似文献   

4.
余峰 《国际航空》2007,(8):50-52
美国国防部取消了"联合无人作战系统"(J-UCAS)项目以后,波音公司集中精力投入海军的"无人作战系统-验证机"(UCAS-D)项目的竞争,在空军无人作战飞机 X-45A/C 的基础上推出了远程无人作战舰载飞机 X-45N,并改装了一架F/A-18F,在航空母舰上进行了一系列模拟无人驾驶的着舰飞行试验。尽管美国海军最近正式宣布已经选中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的 X-47B,但是 X-45N 的舰载设计特点还是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装备大离轴角近距空空导弹的战斗机,飞行员只有配备头盔瞄准/显示系统才能具有“看到就打”(look-to-shoot)的能力,达到先发制人的目的。最简单的头盔瞄准具采用发光二极管产生的十字线对准目标,导弹的导引头就会指向目标,而复杂的头盔瞄准具把阴极射线管(CRT)产生的图像投影在飞行员护目镜上,不仅显示瞄准符号,而且显示飞行数据和火控数  相似文献   

6.
军事动态     
2004年12月20日,一架隶属于美国空军第422试验评估大队的F/A-22战斗机在起飞的过程中失控坠毁,飞行员弹射逃生。这是F/A-22战斗机生产型的首次坠毁事故,事后经过修理还能继续飞行。  相似文献   

7.
张曙光  高浩 《飞行力学》1996,14(3):9-13
综述了为验证增强战斗机机动性(EFM)计划、衡量过失速机动飞行的可行性及其在近距空战中的战术价值,X-31A飞机在气动布局、大迎角抗偏离设施、推力矢量系统以及飞控系统方面的特点;介绍了X-31A飞机的有关飞行试验情况,特别是循序渐近的四种过失速机动动作以及空战效能评估结果。结果表明,X-31A飞机气动布局合理,能完成过失速机动飞行。且过失速机动技术和推力矢量组合,可以大大地提高飞机近距空战的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8.
图片消息     
图示的这架F/A-18大迎角验证机正准备在NASA德莱顿飞行研究中心进行第三阶段的大迎角试验研究.为了提高其在大迎角飞行时的滚转效率,改善大迎角偏航操纵性能,在该机机头处安装了铰接的主动式头部导流片(左图).通常情况下,该导流片呈折叠状,平贴在机头处(右图).该导流片可以单独操纵.这架F/A-18将在两种条件下进行试验,即在同时用机头边条和推力矢量情况下和仅用机头边条的  相似文献   

9.
马援 《国际航空》2006,(4):60-62
头盔显示器(HMD)可以将平视显示器(HUD)上的飞行数据和其他信息投影到头盔显示目镜上,与飞行员的视场叠加,因而更加便于武器瞄准,提高了飞行员的状况感知能力.该装置以前通常专供执行攻击任务的直升机飞行员使用,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下降,现在战场运输和搜救直升机的飞行员也开始装备HMD,用来在夜间和恶劣气象环境下看清航路,发现目标.  相似文献   

10.
赵会强  钟诚文  韩王超 《航空学报》2008,29(6):1436-1439
 通过求解雷诺平均N-S方程,应用嵌套动网格技术结合6-DOF运动方程,成功实现了F/A-18C战机的座舱盖抛放轨迹的数值模拟。同时,分析了座舱盖重心位置的不同对舱盖飞行轨迹和飞行姿态的影响,得出F/A-18C战机座舱盖的重心后移能缩短抛放时间,优化飞行轨迹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徐德康 《国际航空》2009,(10):25-28
美国《空军杂志》最新一期发表了题为“F/A-22新定位”的文章。介绍了美国空军在F/A-22的产量被压缩到187架以后对其未来使用的定位变化,突出的一点是,将F/A-22从空中力量主力转变为与第三代战斗机混合编队后的战场“领军者”。在文章中,美国空军一些高级官员和F/A-22的飞行员还介绍TF/A-22在演习和实际使用中的一些细节,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分布式模拟的进展可使地球上隔得很远的飞行员、坦克驾驶员和防空导弹操作员在一个模拟的战场上联合进行战斗演习。分布式模拟通过高速数据网将模拟器连接起来创造的“虚环境”,能使相隔数千里之遥的各种武器进行高度交互作用的动作。最终,在内华达州试验场上空飞行的实际F/A-18飞机能对得克萨斯州的一台陆军模拟器描述的红方坦克“投”一枚炸弹,而同时又能避开位于新墨西哥州的“隼”地空导弹防空部队的模拟的地空导弹的“射击”。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舰载飞机着舰下滑时的跃升操纵策略进行研究,建立了飞机飞行动力学模型和驾驶员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50 ft跃升规范”要求,以F/A-18舰载飞机为例,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采取不同操纵策略下的飞机跃升飞行历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F/A-18舰载飞机在着舰下滑状态下无法达到“50 ft跃升规范”.此外,飞机在不开启动力补偿的情况下,飞行员需同时操纵油门杆和驾驶杆来实现轨迹跃升.  相似文献   

14.
随着飞机朝着重量更轻、速度更快、性能更好的目标发展,主动气动弹性机翼(AAW)技术将成为未来飞机气动伺服弹性设计的先进技术,而该技术的使用也为未来气动弹性飞行试验提出了挑战。介绍了F/A-18主动气动弹性机翼飞机飞行试验技术飞行状态的规划、飞行试验动作、模型建立与验证以及飞行试验结果。飞行试验结果表明AAW技术的可行性,同时也为未来开展AAW飞机飞行试验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今年9月18日,麦道公司为美国海军研制的首架F/A-18重大改进型F/A-18E/F战斗机,已在国防部要求的预算内如期出厂.这表明,曾因为A-12计划失败而陷于极大风险之中的麦道飞机公司,已成功地解决了曾使其A-12计划走向失败的一些关键问题.尽管在F/A-18E/F的  相似文献   

16.
温杰 《国际航空》2014,(9):32-33
8月17R,X-47B验证机与F/A-18“大黄蜂”舰载战斗机在罗斯福号航空母舰上完成了一系列协同飞行测试,标志着舰载无人机关键技术验证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7.
空战格斗任务面临环境高复杂性、博弈强对抗性、响应高实时性、信息不完整性、边界不确定性等多项挑战。为此,已建立人类飞行员空战格斗飞行机动数据库ACED(Air Combat Engagement Database),系统采集人类优秀飞行员空战格斗飞行机动数据。基于该数据库,首先分析了空战格斗飞行机动方程,提出应重点分析飞行员在空战任务中的滚转角及法向过载决策指令;研究确定了近距空战格斗任务中的人类飞行员飞行机动决策时间窗,并采用能量谱分析方法确定了飞行员在近距空战格斗飞行机动中的滚转角决策频率;针对采用航炮作为主武器的近距空战格斗任务,研究了近距空战格斗敌机轨迹预测算法。相关方法可有效预测航炮炮弹生命周期内的敌机未来轨迹,有力支撑了航炮自动火控算法的研发,助力在相关空战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本文系列应用示例验证了已建立的空战格斗飞行机动数据库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格鲁门公司正在向国会和国防部建议对现有F-14进行改进,以提高对地攻击能力,减小易损性,用它及时地去替代海军目前使用的纵深攻击飞机A-6。改进后的F-14称之为F/A-14D,如果此设想能得以通过,将有约200架F-14D、F-14B和较新的F-14A参与此计划。 此计划不与F/A-18E/F发生冲突,它将成为实质上与F-15E和被取消的F-14快速攻击飞机能力相同的海军舰载机。F/A-14D采用现有的设备和系统,比如,将采用在F-15E、AV-8B和F/A-18上已获得的设备(以及某些软件),因而该计划的风险性较小。从F-14A升级至F-14D布局需要对约1/3的部分作发展。而据  相似文献   

19.
<正>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吸取第二代头盔系统在飞行试验和飞行员训练中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研发了第三代头盔系统,其硬件系统已经开始生产,并将在今年春天晚些时候到达飞行员培训地点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20.
为评估作为NASA大迎角技术计划(HATP)的一部分而开发的几种头盔显示器(HMD)的画面格式,利用圆顶模拟器进行了一项有人驾驶模拟研究。这些显示格式传递能量管理、空间定向和武器管理信息。将HMD格式与现役战斗机的典型平视显示器(HUD)进行了对比。给各飞行员的任务是花尽可能多的时间获得一个武器解,以便获得按他们所在包线选择的正确武器,并尽量避开敌机的武器包线。对几种不同显示画面单独和同时对地进行了试验,以了解单独的显示方案如何同时存在。真实的结果表明采用头盔显示的画面形式在适中的飞行员工作负荷条件下飞行员选择其所在包线的正确武器的能力提高率50%,而在高工作负荷条件下提高90%。在试验后的评估中,飞行员仍通常认为头盔显示好于平显显示。在少数几种情况下,飞行员更喜欢直接读出参数数值。此外还测量了头盔显示器对视力敏锐度的短期暴露效应,但未发现有害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