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1970年至1999年,中国已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68次航天发射,累计发射了84颗人造地球卫星(其中国产卫星52颗、国外卫星32颗)和1艘无人状态的试验飞船,发射成功率约85%。现今,中国对空间技术体系的认识已得到深化,中国的航天器进入太空技术已位居世界前列,中国的航天信息应用技术已取得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1996,(9):29-30
中国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总览1970年4月24日,中国用自行研制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自此,中国迈入了世界航天国家的行列。到1996年7月止,中国已发射了37颗卫星,其中科学技术实验卫星10颗,返回型遥感卫星1...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天》2006,(9):45-45
洛马公司7月中旬宣布,其A2100通信卫星的累计在轨正常工作时间最近已达到150年。该系列卫星由洛马商业航天系统公司设计和建造.已发射的29颗星携带了1156台转发器,转发器累计在轨正常工作寿命超过6000年。首颗A2100型卫星AMC-1是1996年9月8日发射的。洛马商业航天系统公司在其45年历史中,已发射88颗静地轨道商业通信卫星,累计已在轨工作714年。今年,该公司又向卫星运营商新交付了3颗A2100卫星,即2月15日由海射火箭发射的“回声星”X、4月12日由海射火箭发射的“日本通信卫星”(JCSAT)9和4月20日由宇宙神5火箭发射的“阿斯特拉”1KR。  相似文献   

4.
陈杰 《中国航天》2006,(2):25-26
2005年,全球共进行了55次航天发射活动,发射的有效载荷数量为76个。在55次航天发射中,进行了17次商业发射,将18颗大型商业通信卫星送人地球同步轨道;进行了13次军事发射,有17颗军事卫星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天》2003,(11):9-9
本刊讯北京时间11月3日15时2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2D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这是我国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连续进行的第三次航天发射。此前,我国于10月15日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飞船;10月21日成功发射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和中国创新1号小卫星。有关方面负责人指出,这样高密度的航天发射,在我国航天史上从未有过。这表明我国航天发射水平与运载火箭及航天器研制能力日益增强。这次发射升空的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18颗返回式卫星。与以往的返回式卫星相比,这颗卫星整体性能有较大改…  相似文献   

6.
美国航宇局6月 30日在卡纳维拉尔角使用洛马公司/国际发射服务公司的宇宙神2A型运载火箭发射了一颗新型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 TDRS)。这颗卫星是休斯公司建造的3颗新一代TDRS卫星中的第一颗,代号TDRS-H。新卫星将供美国航宇局、情报部门、商业界和欧洲及日本的航天机构使用,使美国的卫星中继能力有新的提高。该项目的研制工作已进行了5年,由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负责管理。 与6颗由TRW公司制造的老型号TDRS卫星相比, 3颗新卫星(另两颗代号为TDRS-I和TDRS-J)在采购上进行了改革,采取商业采…  相似文献   

7.
《航天返回与遥感》2009,30(2):F0002-F0002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导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1999年,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一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和了解中国航天器返回技术和航天器遥感器发展的科技期刊,而《航天返回与遥感》是他们最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天》2001,(1):17-17
本刊讯 我国航天事业进入新世纪后,将迎来更加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仅“十五”期间,预计就将发射30余颗各类卫星和多艘飞船。 “十五”期间我国将要发射的30余颗卫星包括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资源遥感卫星、空间探测卫星等15类。自1970年4月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至今,我国共发射了75颗卫星,其中,我国自行研制的卫星48颗,国外卫星27颗。而“十五”期间将发射的卫星,约占前30年发射卫星总数的一半,展示了我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光辉前景。 载人航天工程“十五”期间要实现新的突破。自1992年我国决定实施载人航天…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天光学遥感技术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中国已发射的航天光学遥感卫星及研制成功的航天光学遥感器,展示了中国在航天光学遥感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对航天光学遥感系列卫星技术的后续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动态新闻     
《航天器工程》2010,19(2):136-140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泛非卫星通信公司探讨合作据中国航天科技信息网2010年2月8日报道,2月2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会见了来访的泛非卫星通信公司董事长托米一行,双方就航天领域的合作交换了意见。马兴瑞指出,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实施122次发射,先后将30多颗国外卫星送入太卒,在国际上具有良好的声誉和竞争力。同时,中国卫星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1.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导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1999年,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  相似文献   

12.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导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1999年,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  相似文献   

13.
业界动态     
中国成功发射首颗高精度立体测绘卫星资源三号1月9日,中国首颗高精度民用立体测绘卫星资源三号发射升空。本次航天发射还搭载发射了一颗卢森堡小卫星。资源三号卫星重约2650kg,设计寿命约5年。该卫星的主要任务是长期、连续、稳定、快速地获取覆盖全国的高分辨率立体影像和多光谱影像,为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防灾减灾、农林水利、生态环境、城市规划与建设、交通、国家重  相似文献   

14.
《卫星应用》2012,(2):1
2011年,中国共进行19次发射,将21颗航天器送入太空,卫星发射数量位居全球第二;共计69颗卫星在轨运行;首次交会对接圆满成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试运行;为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制造的卫星已经交付使用。这一切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航天大国。  相似文献   

15.
一、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中国进入太空时代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进入太空时代。从此,航天空间科技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东方红一号卫星重173公斤,初始轨道参数是:近地点439公里,远地点2384公里,倾角68.5度,运行周期114分钟。其任务是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密度。二、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掌握返回技术名列世界第三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返回式卫星,卫星在轨运行3天后,按预定计划顺利回…  相似文献   

16.
阳光 《航天》2009,(6):10-10
近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宣布同阿根廷国家航天活动委员会签订了用“猎鹰”9火箭为阿方进行两次发射的协议。发射将在2012年~2013年间进行,有效载荷分别是“合成孔径雷达观测与通信卫星”1A和1B。这两颗对地监测卫星装有L波段合成孔径雷达仪器,将加入到意大利的X波段“地中海天宇”卫星(共4颗,已发射3颗)的行列,构成“意阿应急管理卫星系统”星座。  相似文献   

17.
《航天返回与遥感》2009,30(1):F0003-F0003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导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1999年,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和了解中国航天器返回技术和航天器遥感器发展的科技期刊,而《航天返回与遥感》是他们最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航天返回与遥感》2009,30(3):F0002-F0002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导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1999年,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和了解中国航天器返回技术和航天器遥感器发展的科技期刊,而《航天返回与遥感》是他们最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正>12月29日0时04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四号"卫星。这是中国首颗地球同步轨道高分辨率遥感卫星。至此,中国航天2015年持续高密度航天发射完美收官,全年共实施19次航天发射任务,将45颗中外航天器成功送入太空。"高分四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执行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22次飞行。  相似文献   

20.
据现在飞行网站12月1日报道:俄罗斯的质子运载火箭周六从拜克努尔航天发射中心升空,将三颗Uragan导航卫星发射入轨,这三颗卫星将用来替换俄罗斯GIDNASS全球定位系统。所发射的三颗卫星中,有两颗是标准的Uragan卫星,一颗是Uragan-M卫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