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雾状白色圆盘1997年10月11日晚7点10分左右,山西省汾阳市上空曾出现不明飞行物。当时,夜幕刚刚降临,我正准备从家外出办事,突然看到远处东北方向天空中(约北偏东10°)有一直径约1米的云雾状白色圆盘由东向西徐徐移动,仰角约70°。出于好奇,我便...  相似文献   

2.
似真似幻UFO     
白石 《飞碟探索》2003,(1):13-13
公元2002年9月15日,星期日,天气异常晴朗。傍晚18时50分许,太阳落山刚刚20分钟。河北省省会石家庄的西北天空忽然出现了一幅奇景,有许多人最先在西北方天空看到一条明亮的直线,然后逐渐变成一条螺旋状盘旋的曲线。曲线远端呈橘红色,近端为金黄色,曲线还在不断变化,面积也逐渐增大,亮度从远至近渐渐增亮,亮度犹如满月。曲线最前端有一个缓慢移动的光点,颜色为亮白色,像一个倒置的“逗号”。此发光物目视仰角约有30°,看起来并不算很高。这条奇异的曲线看不出明显的移动,但有轻微的平移现象。19时02分,曲线…  相似文献   

3.
1992年7月下旬,在江苏徐州市的贾汪区连续数次发现不明飞行物UFO。我作为该市UFO研究会成员收到了目击者的几份报告,现将调查结果介绍如下:1992年7月23日晚20时14分,我刚出家门,发现在北部天空有一发光体,静止地悬在空中。当时天气晴朗、轻风、无云,天空中的各星体的不太明显。此不明发光体被其周围的雾状物包围着,发出乳白色光晕。此发光不明飞行物位于北斗七星β2、α1的延长线上,约26°左右,仰角为45°,视直径为满月的2/3,视亮度同上、下弦月相比,稍暗一些,约为-4等,发光体如同云雾中…  相似文献   

4.
王景泉 《国际太空》1989,(11):17-20
法国提出的极区轨道移动通信卫星方案称为Sycomores,适于地理区域高于35°纬度的地区。按最佳配置,移动用户与静止轨道卫星的相对位置应在同一条子午线上。移动用户与卫星视场仰角的典型关系值见下表。在平均45°纬度处,移动用户跟踪静止轨道卫星的最佳仰角值是38°。这个数值相当于在移动用户处有8米高的遮挡,就无法正常通信,而对于移动用户来说,这种遮挡环境是随处可见的。按传统设计,为了简单  相似文献   

5.
弥漫的烟雾     
我是个天文爱好者,也是贵刊的忠实读者,浩瀚的宇宙使我充满向往。对UFO仅仅从各种媒体有一些了解,可是从来没有真正见过。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目睹了一次不明飞行物现象,心中充满疑惑,希望你们能够给予解答。  事件的经过是这样的,2000年11月4日20时05分左右,我在内蒙古准格尔旗电厂生活区从北向南行走的时候,无意中向月亮望去,突然惊奇的发现在月亮左下方大约40°仰角的地方,有一个发着淡黄色光如围棋子大小的物体在缓慢的由东向西移动,当时天空中弥漫着一层薄薄的烟雾,但能见度还比较好。当初给我的感觉以为是流星,可是它…  相似文献   

6.
三角形亮点     
000年1月7日(星期五)早晨8时30分左右 ,天津市河东区万新村居民区9区12号楼住户谭女士、齐先生目击发现 :在地平线仰角约45°的地方 ,从西向东有一不明飞行物快速飞行 ,比飞机的速度明显快 ,位置也明显高。飞行物只呈现3个呈三角形的亮点 ,看不见形状 ,拖着长长的黄色的火一样明亮的尾巴 ,看上去有3辆卡车那么长。往东飞行到东偏南约75°角的位置时 ,突然垂直向下 ,明亮的尾巴也变成垂直的位置。向下飞行了一段时间后 ,又突然垂直改向东平行飞行。直到看上去尾巴只有火柴棍那么长 ,整个目击时间一两分钟。如果不是导弹的…  相似文献   

7.
1999年12月3日18时30分左右 ,天气晴朗。我于18时前往南京邮电学院操场锻炼后 ,休息片刻 ,这时时间大约为18时30分 ,当时有一架民航客机正由南向北飞过 ,突然有一类似流星一样的飞行物在空中出现 ,和客机在同一航线由北向南飞行 ,并且和客机空中相遇 ,之后客机继续向北飞行 ,星状飞行物则向南飞行。最初我看到它时 ,仰角45°~50°,它继续向南飞行20秒后开始拐向东南方向飞行 ,5秒钟后有一幢教学楼挡住了我的视线 ,于是我向操场中间走去 ,并且始终注视着那个飞行物 ,当它飞到仰角50°~60°时消失不见 ,目击时…  相似文献   

8.
奇怪的UFO     
1999年4月8日晚8时左右,我和父母在外面吃完饭回家。仰望天空,天上布满云,没有星星,但我却看到在东北方向,仰角大约40°的上空中有一发光物体。“那是什么?”我们判断它在云层之下,这足以否定它是某种天体。爸爸怀疑它是一个塑料袋,我们来到一处没有树的地方,它仍在空中,要比树高得多,塑料袋也绝不会那么亮,那么大。随后,我们选了一处开阔地进行观测,它呈扁状,形如草鞋,通体发光,中间有一个小黑点。头部向南倾斜45°左右,比尾部略尖。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发现,它的底部隐约有两个支架似的东西,由于望远镜倍数低…  相似文献   

9.
夏季银河     
贡海星 《飞碟探索》2008,(7):F0003-F0003
在晴朗的夜空下,当你抬头仰望天空的时候,天空会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光带上还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星,看起来就像一条银白色的河,这就是银河。银河又像是一条淡淡的纱巾,给黑色的夜空做着装饰。夏季银河成南北方向,冬季银河接近于东西方向。过去由于科学不发达,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就给了它一个名字叫做“天河”。  相似文献   

10.
2000年 5月 24日凌晨,我从睡梦中醒来后一时难以入睡,便到阳台静观天象,发现满天流动着淡淡的薄云。 2时 30分,南方天空突然出现一奇异天象:四个形状似芒果而比芒果大一倍的光团,一字等距排列,首尾目视距离约 12米,自西向东等速移动。观察仰角约 10度,历时约 10秒。  芒果状光团呈现出灿烂的黄色光,光团外无光芒,光团呈左右对称自上而下地不断闪现,极似鸟翅之扇动。光色由黄趋白,由弱趋强,光团更显灿烂,神秘而诱人遐想。  这奇异的光团是不是不明飞行物 ?我脑海里立时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于是做了记录,回忆起昨天凌晨也看…  相似文献   

11.
岁差     
地球地轴约 23.5°的倾斜造成岁差,其速度为每年移动 50弧秒,约需时 2.6万年一周,因此北极点是会随岁差而变动的。赤道以黄道为圆心,以半径长 23.5°划圆,可用星相盘来做试验。   因岁差的关系,世界上的主要星图采用每 25年或 50年改动一次的原则;同时,岁差也是造成恒星年与回归年长度不同的主要原因。   恒星年:地球公转 360年所需的时间, 365.256 354平太阳日。   回归年:地球两次经过春分点所需时间, 365.242 19平太阳日。   由恒星年和回归年长度的不同,我们可以计算岁差:   (365.256354- 365.24219)× 24× 6…  相似文献   

12.
由于欧洲处于高纬度地区,为建立高质量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近年来提出了商倾角椭圆轨道移动通信卫星方案、主要是12小时“闪电”轨道和24小时“极区”轨道。这种方案的优点主要是能耐受信号衰落和遮挡,并可简化地面天线的指向要求。对大多数西欧国家来说,相对于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仰角平均在30°左右,这样低的仰角会遇到严重的信号衰减和山、建筑物等各种遮挡。为此法国制定了利用“极区”轨道的Sycomores移动通信卫星方案,英国自1981年来在研究“闪电”轨道移动卫星,1986年西德也提出了“闪电”轨道  相似文献   

13.
旋转的圆盘     
2003年9月26日18时~21时30分,山东苍山县城的多数居民目击到一个呈不规则椭圆形的盘状飞行物。它一直在空中原地做圆周运动。根据种种迹象,可认定其为UFO。时间:2003年9月26日18时~21时30分。地点:山东苍山县城。方位:东北部天空。天气:多云,有风(2级左右)。天象:东、西、北多云,看不到星,南天空有几颗星,天顶可见到著名的“夏季大三角”。形状:不规则椭圆形,呈盘状。运动状态:在空中原地做圆周运动。目击仰角:45°~60°。飞行高度:估计可达大气平流层,不少同学反映UFO如月亮似的会“跟着人”回家。光色:呈白色光,发亮。光波:微脉冲光…  相似文献   

14.
1991年8月 ,克里米亚的居民 ,国际儿童中心的工作人员瓦连金娜·米哈依诺夫娜·塔圈诺娃看见了一个惊人的现象。“那天晚上我和女伴在海滨夏令营里散步。孩子们准备在篝火广场上表演 ,他们正在露天剧院里长长的凳子上入坐。左边 ,‘熊山’的轮廓隐约可见 ,而右边海里的两座小岛‘阿达拉尔’伫立在暮色之中。天色渐晚 ,月亮升上了天空。忽然孩子们奔向海边 ,喊叫道 :‘飞碟 ,飞碟!……’的确 ,在‘阿达拉尔’上空 ,一个微带金色的球体正在发光 ,它很像月亮 ,但是直径比月亮要小。水面上交映着两条光带 :月光撒下一条银色的 ,而球体撒下…  相似文献   

15.
1997年10月4日晚19点,我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东胜市(北纬39°50′,东经109°59′,海拔高度1460米)东北郊散步。当时天空东北方向呈暗黑色,西南方向由于城市灯火的映照及落日的余辉作用呈暗蓝色,且天边发亮。天气能见度也极好,碧空无云,...  相似文献   

16.
目击实录     
它不是UFO2001年的一个休假日,昆明某大学一位知名的教授与家人去西山游玩。在眺望美丽的湖光山色之际,张教授注意到远方天空中有一个很小很小的“物体”在移动,于是,他取出家用摄像机抓拍了一会儿。几分钟后,那个起初看不清的“物体”,逐渐向他靠近并越来越清楚———它不过是一架飞机,不是UFO。其实,这是人们应当明白的科学道理:人类肉眼的视力是十分有限的,在最佳条件下,人的视力极限是1'。人眼在观察物体时,物体与人眼会形成一个观测角。科学家把一个圆“规定”为360°,而把1°的1/60称做1',这就是说,…  相似文献   

17.
飞行的光柱     
飞行的光柱1997年11月17日下午5点15分,我和镇党委的几位干部从县城开过会后坐车回镇,当吉普车走到虞城北面时,司法所长郭振洪突然发现西方天空有两道光柱与车一齐向北方移动,他赶紧提醒车里人。我们发现天空晴朗,万里无云,只有两道光柱在飞行。这两道光...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工作的李禄兴老师 ,于1998年12月20日下午4时30分左右 ,和4个朋友在人大南侧东风2楼前闲聊的时候 ,听到一个过路人突然大叫一声 :“快看 ,北边有个什么东西?”李老师他们也都朝那个方向望去 ,发现一个形状模糊、朦胧发光的物体静止在仰角60°的位置 ,不停旋转着。发现了UFO ,停下来观看的人越来越多。大约过了5分钟 ,它就突然不见了。李老师他们打电话向中国气象局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询问这件事。据说对方回答 :“那是不明物体 ,是UFO。”李老师记下的目击报告(1999年4月14日…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两维半MHD数值模型,模拟研究了不同间距的两扰动源所产生的激波在行星际空间黄道面内的相互碰撞过程。在内边界(18R_s),两扰动中心的间距取为24°、36°、48°、54°、72°、120°,模拟了两激波速度均为1000km/s和2000km/s两种情形。结果表明:1.速度为1000km/s的两中等激波,相距24°时,在1AU以内强烈相互作用而汇合成一新激波;相距36°时,在1AU附近发生汇合,但尚可分辨;相距48°时,在1AU以内有相互作用,但可近似认为是独立传播的;相距72°时,将独立向前传播。2.速眨为2000km/s的两强激波,相距≤48°时,将强烈汇合成一新激波;相距54°时,在1AU附近产生汇合,但尚可分辨;相距72°时,相互作用不足以汇合成新的激波;相距120°时,其传播相互独立地进行。并给出了上述情形下两激波汇合的时间和位置,详细比较了汇合激波与相同能量的单激波的等离子体特性。  相似文献   

20.
2002年8月28日21时4分左右,当时我正睡在屋顶。忽然,在我正北方约偏60°角的地方,出现一块约脸盆大小的奇怪的云彩。它犹若一个小一号的月亮在薄雾中穿行,速度很慢,像只蜗牛一样向西北方的天空“爬行”。我感到一阵莫名的恐惧,同时又有点惊喜,毕竟这样的事情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遇到的。我忙跑下楼叫父亲和妹妹一起来看。这时,它周围的“光环”已暗淡下来,只留有隐隐的淡黄色。约4分钟后,它消失在西北方的天空。第二天早上,好多邻居都在议论此事,他们说,刚开始出现时其发光的“核心”只有一只土豆大小,且周围还有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