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日本两家私营通信卫星公司——空间通信公司和日本通信卫星公司,分别于5月6日和8日,与欧洲阿里安空间公司正式签订了利用“阿里安4”型火箭发射4颗国内通信卫星的合同。日本空间通信公司是由三菱商事(投资60%)和三菱电机(40%)合资经营的公司,成立于1985年3月。公司目前已向美国福特宇航公司订购了两颗新的大型通信卫星(SCS-1a 和 SCS-1b),并命名为“超  相似文献   

2.
[据美国《航空周刊》1979年8月6日和《国际航空快报》8月29日报道]:日本政府正在组建一个新的卫星通信公司,以管理日本计划中的通信卫星和广播卫星。在新公司的筹建和今后的管理费用中,日本政府将投资50%,其余的50%将由日本电报电话公司、日本国际电报电话公司以及日本广播协会分摊。日本的通信卫星(CS-1)和实验广播卫星(BS-1)目前正在同步轨道上工作。预计日本的第二颗通信卫星和第二颗广播卫星将分别在1983年和1984年用日本的N火箭发射入轨。  相似文献   

3.
据1997年4月7日~13日《空间新闻》消息,日本的三大卫星制造公司——三菱电气公司、日本电气公司(NEC)以及东芝公司,在经过25年航天器的研制之后,准备在下世纪初挤入世界商业卫星市场。这三家设在东京的公司一直为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和航天与宇宙科学研究所(ISAS)制造卫星,利用这些经验,三家公司可以同美国、欧洲的商业卫星制造商展开规模虽不大但却重要的竞争。三家公司都制订了各自的竞争策略,但它们面临的共同问题是价格太高。目前,日本制造卫星的价格是美国的2倍。日本卫星制造商与西方公司竞争遇到困难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1986年4月10日欧洲阿里安空间公司宣布了在东京设立办事处(在美国华盛顿的办事处系由道格拉斯飞机公司代办——编者)。期望日本政府就此予以协助。东京办事处将导致在日本和太平洋地区出现一个永久性信息活动点。日本有两家私营卫星公司(空间通信公司和日本通信卫星公司)与阿里安空间公司洽商用阿里安火箭发射它们的卫星(共四颗),并签定了1988年的预定书。阿里安空间公司经理弗雷德里克·德阿  相似文献   

5.
[据美国《航空周刊与空间技术》1979年1月15日报道]西德MBB公司和日本三菱电气公司已签署了一项谅解备忘录,为将于1983年发射的日本海洋观测卫星-1(MOS-1)研制三轴稳定系统和太阳电池。目前,三菱电气公司就日本政府的这项海洋卫星合同正与日本其  相似文献   

6.
日本三菱公司与欧洲国际空间公司签订一项协定,三菱公司将作为欧洲国际空间公司驻日代办机构,其目的是为日本私营公司安排商用空间活动。这家欧洲国际空间公司是1985年10月由欧洲十三家制药、材料和电子公司组成,以西德梅塞施米特—伯尔科—布洛姆公司(MBB)为首,并由意大利航空公司系统集团出资,以便促进空间实验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第一家私营卫星广播公司于1984年12月21日正式成立。参加成立大会的有24家发起公司和188家日本主要公司。会上通过了合作项目,选举了29位董事会长等。在首次董事长会议上,经济团体联合会主席吉宏稻山(Yoshihiro Inay-ama)当选为公司主席,田村电气有限公司主席繁郎沟吕木当选为总经理。该公司计划在1989年5月前后为用户提供广播业务,使用的是 BS-3广播卫星上的三个信道,这颗卫星计划在1989年春季发射。  相似文献   

8.
日本伊藤忠商事、三井物产、日本电气三公司决定开设销售地球站的新公司。目前正在对投资比率、服务内容以及人员构成等进行最后的协调。新公司将由地球站制造厂大户头的日本电气公司与伊藤忠等公司合作,向日本通信  相似文献   

9.
□□据法新社2003年7月8日报道,欧洲阿里安航天公司8日宣布,该公司希望在2004年秋天以前与日本重工业株式会社和美国波音公司缔结卫星发射联盟。届时,3家公司将签订一份“备份”发射协议,该协议将允许这3家公司的用户在一家公司的火箭出现技术问题时任意选择另外两家公司的火箭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内通信需求量的迅速增长,美国最近颁发了鼓励卫星经营者相互竞争和鼓励冒险的新法令。据报道,在1982年7月29日,联邦通信委员会公布了这一新法令。其中规定,卫星经营者,可以按照不受公共通信管理章程限制的合同,出售或出租转发器容量,但必须按已公布的收费条例任意向公众提供通信服务。在这一新法令的刺激下,目前美国己有十几家公司向联邦通信委员会提出申请,以扩展现有的卫星系统或建立新的卫星系统。  相似文献   

11.
日本政府决定由日本出口银行出贷拨款,帮助私营卫星电信公司从美国购买一颗卫星,以便减缓日美之间在通信设备方面的贸易摩擦。根据这次决定,政府宣布这笔贷款额将占购买该颗卫星总费用的70%。日本几家主要生产商和贸易商组成的或即将组成的三家卫星通信公司,预计将以八百亿日元至一千多亿日元的价格购买这颗电信卫星。所以日本进出口银行的贷款额最多,  相似文献   

12.
日本三菱贸易公司和三菱电气公司正联合成立一家“空间通信公司”以推销美国福特航宇公司在日本建造的通信卫星。资金为三十八万五千美元。三菱贸易公司和三菱电气公司分别承担75%和25%。三菱贸易公司的副董事长広宗皆川将担任这个联合公司的董事长。日本政府已建议购买美国通信卫星以减小两国间贸易不平衡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正洛马公司将为美、日、韩三国的最新驱逐舰装备最新的宙斯盾基线9作战系统,使其具备"一体化防空反导"能力,合同经费为4.9亿美元。这项合同是在6月的导弹防御联合演习后签订的。演习过程中,美、日、韩三国的宙斯盾驱逐舰共享了模拟导弹目标的探测与跟踪数据。根据这项硬件产品合同,除美国海军之外,洛马公司还将会为日本装备第7、8艘宙斯盾舰。韩国3艘世宗大王级驱逐舰也将装备宙斯盾系统,具备防空、防  相似文献   

14.
航天简讯     
俄为美里姆卫星公司发射了一颗里姆卫星俄罗斯与美国福特·韦恩公司的里姆卫星公司(Ri。sat)作成了一笔1。3亿美元生意。1993年11月19日俄罗斯用质子号火箭从拜科努尔发射了一颗地平线型的通信卫星,取名为“里姆卫星”主要用以出租给太平洋边缘国家。1993年初美国里姆卫星公司就已开始利用地平线卫星移到太平洋上空轨道位置,出租给汤加岛国使用。“里姆卫星”入轨后,经1993年12月份的试用之后,投入工作。卫星通信将服务于从阿拉伯半岛到夏威夷的广大区域。里姆卫星公司与俄罗斯签订的一项协定中表明,在3个…  相似文献   

15.
日本邮政省4月下旬详细考虑了日本一家联合通信卫星公司(由 CItoh 贸易公司、三井贸易公司和休斯飞机公司组成)的意见书,并批准该联合公司购买美国休斯公司改进的 HS-393卫星。另外还有美国福特航宇公司和 RCA 航宇电子部与日本私营公私也成立了一家联合公司,旨在竞争日本通信市场。由于美国对日本施加压力,让日本开放市场,并提出日本应购买美国国内通信卫星。为缓和美国、日本贸易不平衡的矛盾,日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为加强自己的防御力量,除了陆军向一家法国公司订购四十三亿美元的通信装置外,又看中了日本八家公司的产品。它竭力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先进技术产品,装备自己的防御力量,这样,既能节省重新研制的费用和时间,又能加快充实军事实力。现将美国国防部拟购买日本八家公司产品分列如下:  相似文献   

17.
阿里安空间公司新上任经理戈高在介绍最近与日本卫星通信公司签订的“超鸟-C”卫星发射合同时说,尽管阿里安火箭在1990年8月22日的第36次发射时发生爆炸,但并不影响阿里安火箭的发射业务。可以说,1990年阿里安空间公司的发射业务仍然不错,而且还获得几项新的发射合同。他又说,阿里安空间公司的发射合同一直排到1994年。但以后,便会出现激烈的竞争局面,因为到1994年以后,每年国际上要发射的卫星稳定在18~20颗,要发射的卫星数目少,当然竞争激烈,再加上苏联和中国以非市场发  相似文献   

18.
乘“太空出租飞船”到太空旅游 什么是“太空出租飞船”?载人航天发展至今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太空出租飞船”。这是什么时候发明的?是哪一国发明的?为什么要发展“太空出租飞船”?当一听到“太空出租飞船”这个名词时大家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和问题。其实所谓“太空出租飞船”是一种形象的比喻,主要是用来说明未来的载人飞船不是由国家或政府出资建造的,而是由民营企业或公司建造的。当有人因公或因私要到太空去,即可租用这种飞船。  相似文献   

19.
自从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苏联、美国、西欧各国、印度、日本和中国等国都是由国家有关部门或国营部门发射运载火箭和卫星的。从1979年起欧洲空间局的11个西欧成员国率先组成私营阿里安航天联合公司,利用法属圭亚那的库鲁发射场先后成功地发射了29枚阿里安火箭,为客户发射了33颗卫星。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之后,里根总统下令禁止利用航天飞机运载商业有效载荷。美国的通用动力公司、麦道公司、  相似文献   

20.
日本有关官员今年5月13日说,由于美航宇局“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爆炸,日本已转向参加与欧洲卫星国际财团的国际合作,并将由该国际组织发射第一颗日本商用通信卫星。设在巴黎的阿里安航天公司宣布,该公司在5月12日已和日本通信卫星公司达成了一项协议。日本通信卫星公司发言人说,该公司曾计划在1987年12月由航宇局发射第一颗商用通信卫星。但是,由于出现“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而引起的意外推迟,日本决定改用“阿里安”火箭发射。日本通信官员拒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