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蒋凡  杨春信 《航空学报》2001,22(6):529-532
抗荷阀 -抗荷服系统的动态特性是决定其抗荷效果的关键指标。本文在理论分析和系统辨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采用 4极点、1零点、1延迟的线性模型作为机械式抗荷阀 -囊式抗荷服系统的动态特性模型,该模型的理论输出与实验数据符合甚好。给出了模型的一般型式,同时分析了气源压力、阀门安装角、抗荷服容积等系统结构参数对模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蒋凡  杨春信 《航空学报》2004,25(2):97-103
研究建立了飞行员抗荷系统动态模型,包括过载—眼动脉血压子模型、人体正加压呼吸子模型、抗荷阀—抗荷服子模型、面罩子模型、后倾座椅子模型、抗荷动作子模型、抗荷服压力—主动脉输出压子模型等部分。该模型可计算不同过载谱、不同抗荷装备条件下的飞行员过载耐限和耐受时间。研究结果表明,在GOR、ROR、SACM等不同过载谱条件下人体过载耐限值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性能战斗机的不断发展,高持续+Gz加速度的防护问题显得更加重要。为提高飞行员的抗过载能力,各国学者在抗荷装备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大进展。国外的研究进展1.抗荷服囊式抗荷服出现在40年代初。美空军二战时广泛使用的是在其基础上改进的五囊式抗荷  相似文献   

4.
囊式代偿抗荷服的热负荷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航空生理学家实验证明,采用代偿服施加对抗压力,协调面罩内余压加压呼吸与抗荷服联合作用时,可以显著提高飞行员的g耐力.从此开始,在高空飞行中代偿服便与抗荷服合在一起使用,称为代偿抗荷服.目前,我国航空医学和航空工程专家们对研制和发展囊式代偿抗荷服的必要性已取得了共识,或许可以说,这就是我国飞行员高空防护救生装备的发展方向.的确,囊式与现行侧管式代偿抗荷眼相比较,具有呼吸省力、发挥作用快、减轻呼吸疲劳、抗g性能好等优点.但是采用囊式代偿抗荷服,必然要增大体表覆盖面积,不仅使人体活动受限制,而且将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先进囊式抗荷系统与侧管式抗荷系统抗荷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耿喜臣  詹长录 《航空学报》1999,20(Z1):65-66
对先进囊式抗荷系统的抗荷性能进行了离心机评价,并与侧管式抗荷系统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证实了先进囊式抗荷系统的抗荷性能明显高于侧管式抗荷系统,其配套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油膜轴承动态特性参数及转子不平衡的现场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柔性转子—轴承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在不施加人工激励的前提下识别油膜轴承动态特性参数和转子不平衡的一种时—频域混合法。这种方法可以对每个轴承进行单独识别,亦可进行统一识别,真正实现了“现场”和“在线”,而且不破坏油膜的正常工作状态。最后给出了合理的现场识别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从苏-27一体化防护服看抗高过载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第三代高性能战斗机的问世,飞行员遭遇到了9g以上的高过载。因此,航空工程师和航空生理学家共同研制了大面积覆盖的囊式代偿抗荷服。有代表性的是美国海军的先进战术生保系统(ATLSS);美国空军的“空战优势系统”;英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空军的覆盖胸部及全下身(从肚脐到脚趾)的囊式代偿抗荷服Z瑞典空军的躯干和下身全覆盖囊式代偿抗荷服;俄罗斯空军的BKK—15K大面积覆盖的囊式代偿抗荷服等。上述大面积覆盖的囊式代偿抗荷服,热阻值很大,蒸发散热效能很低,严重的热应激在30分钟左右就可达到人的耐受限…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飞机抗荷系统仿真技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中国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自行研制成功的抗荷仿真系统作了翔实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直驱阀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稳定性,设计了1种位置环加电流环的直驱阀双闭环控制系统,其中位置环采用比例积分控制加相位超前校正,电流环采用比例积分控制。在MATLAB平台上,开展了电流环仿真、位置环的参数辨识以及仿真;在由DSP和FPGA构成的验证平台上,开展了试验验证,电流环与位置环的控制效果与仿真模型均一致,获得了400 Hz以上的电流控制带宽和25 Hz以上的位置控制带宽。研究结果表明:此控制器设计及校正方法可有效提高直驱阀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电磁式无刷交流同步发电机的MATLAB/PSB建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顾毅康  胡育文 《航空学报》2002,23(6):583-586
 针对电磁式无刷交流同步发电机建模分析的困难 ,提出一种在MATLAB环境中为此类电机构造PSB模型的方法 ,即利用PSB中的测量元件模块和受控电源模块沟通电机的数学模型与电路拓扑模型 ,从而实现了高效率、高质量的“电路—电机—控制”系统的混合仿真。这一建模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带电力电子装置的复杂电机控制仿真问题 ,并可方便地推广到各种机电混合系统的建模分析中。  相似文献   

11.
旋翼防除冰是保证直升机在中等结冰条件下安全飞行的基本功能,目前,国内旋翼防除冰技术还未应用于工程设计。本文从旋翼防除冰设计出发,分析研究电热防除冰方法和防除冰控制律,电热防除冰设计涉及的旋翼防冰范围,热力计算以及防除冰加热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某型GPS/INS组合导航评估系统的原理、结构形式,构建方法。经过仿真试验验证,此系统可以完成某型飞控系统导航算法的动态验证,同时还可以独立提供GPS模拟数据、对飞控系统进行测试、开展跑车试验等功能,具有简单实用、通用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大迎角飞行状态下的战斗机等作战飞机控制系统的稳态精度,改善其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对某型飞机俯仰方位控制系统结构进行改进设计。通过引入积分环节,将其俯仰方位控制系统由0型系统变为I型系统,提高了控制精度及抗干扰能力。通过合理配置俯仰方位控制系统控制规律传动比,对其动态性能也进行了有效改进。仿真结果显示:所设计的飞机俯仰方位控制系统结构合理,控制规律传动比配置恰当,对大迎角飞行状态下的飞机,其控制系统稳定性得到提高,其动、静态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环氧/聚砜共混体系粘弹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 DMA,TBA和动态粘弹谱仪等试验手段研究了聚砜增韧环氧 -双氰双胺共混体系的粘弹性,实验中用斜削双悬臂梁 ( TDCB)试样测定共混体系断裂韧性 GIC,并阐述两者的相互关系,试验结果表明 :环氧 /聚砜体系形成的韧性聚砜连续相以网膜包覆环氧固化球粒的“网膜 -球粒”结构,是使体系具有特殊的粘弹性特征的原因,并最终获得高韧性和良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大型人体离心机上,在不同座椅背角超重条件下,利用补偿跟踪方法对人的跟踪操作效率进行了研究,观察到伴随超重值的改交,被试者的跟踪误差、手控操作动态参数和心理一生理负荷发生了变化。增大座椅背角和使用侧管式抗荷服,对被试者的工作效率有改善作用。这一结果,从人的工作效率的角度,为高性能歼击机超重防护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反尾旋伞系统的工作原理,构成和分类。在综合国内外研制与试验经验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有关反尾旋伞系统的设计准则,主要包括系统的一般要求,伞选择,开伞,抛伞,系统控制,伞载荷与结构载荷确定等,最后,对反尾旋伞系统的试验检查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研制与安装应急反尾旋伞系统对现代高机动飞机的大迎角特性试验研究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失速/过失速/尾旋特性试验鉴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绍了反尾旋伞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反尾旋伞的数学模型,估算确定了反尾旋伞阻力面积,并对用反尾旋伞出尾旋进行了动态仿真计算;同时,研究了不同尺寸反尾旋伞的尾旋改出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电子侦察一体化的需要,对无线信息共享系统传输协议、网络拓扑结构和路由方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无线信息共享系统结构。网络节点硬件主体由嵌入式111央控制模块与无线收发模块组成,并在巾央控制模块巾集成了多种接口用来外接信息采集模块。应用了IEEES02.11g协议和Ad—hoc网络路由方式,在WindowsCE平台上实现了网络节点间的数据文件共享。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在复杂的环境下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9.
杨媚  王启  简政 《飞行力学》2017,(6):16-19
为了得到电传飞机的本体参数,分离出控制系统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高阶等效系统的概念。通过将电传飞机的传递函数分成飞机本体的短周期运动模型和等效控制系统模型两部分,讨论和分析了1G构型传递函数的仿真数据基于高阶等效系统模型的参数辨识原理。计算结果表明,高阶等效系统的辨识方法是可信的,可以得到电传飞机的本体动态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