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欧洲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未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欧空局(ESA)制定了分两步走的数据中继卫星发展计划.即“数据中继和技术任务”(DRTM)计划。DRTM包括两部分:“高级中继和技术任务”(Artemis.简称阿蒂米斯)和“数据中继卫星”(DRS)。2001年7月12日,阿蒂米斯卫星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2.
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研制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在简述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发展历史的基础上,论述了它的突出优点和相应的对用.户航天器的要求,重点剖析了研制中继卫星带来的共性难点和在总体设计上的特殊性,介绍了中国数据中继卫星的发展历程、应用范围,并对我国数据中继卫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中国 我国2008年共发射了1艘载人飞船、1颗数据中继卫星、1颗通信卫星、2颗气象卫星、4颗遥感卫星和4颗科学技术卫星。 4月25日,长征3C火箭在西昌发射了我国第一颗数据中继卫星“天链”1号01星,这也是长征3C新型运载火箭的首次发射。该卫星填补了我国数据中继卫星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主要任务、功能和工作特点,从卫星功率的有效利用、带宽的有效利用、较好的噪声性能几方面进行了中继卫星系统数据传输体制的讨论,并结合与国际常用数据中继卫星系纬数据传输体制接轨的要求,提出了我国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应选取的工作调制方式。文中比较了误码率一定的条件下BPSK、QPSK、MSK工作调制方式下的卫星功率的有效利用情况;结合由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返向馈电铁路传输数据率大、频率资源有限所导致的对频带利用率的特殊要求,比较了BPSK、QPSK、8PSK、MSK等各种调制方式在中继卫星系统中的优缺点;在返向馈电铁路的噪声性能上对l/2卷积码率QPSK、2/3卷积码率QPSK、l/2卷积码率QPSK做了比较;介绍了其它国家中继星系统使用的调制体制。针对S频段与Ka频段前向、返向铁路数据传输的不同特点(如传输数据率的不同,传输带宽不同等),建议提出了我国数据中继卫星系统所应采用的调制体制;同时,对中继卫星系统数据传输体制与目前我国的地基测控系统的兼容问题进行了初步考虑,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航天器工程》2016,(2):113-119
通过分析美国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卫星增强服务,结合我国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现状,总结得到对我国发展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卫星增强服务,以实现低轨道航天器实时精密定轨的几点启示:加快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增强系统;通过冗余提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增强系统可靠性;增加我国数据中继卫星支持广播的能力;建立我国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卫星增强服务标准;增加多系统联合定位技术支持;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D2导航电文配合使用;进行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卫星增强服务试验以积累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6.
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控制系统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综述了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的控制系统技术。文章介绍了美国第一代中继卫星TDRS-A~G、美国第二代中继卫星TDRS-H~J、欧洲试验中继卫星ARTEMIS、日本的试验卫星ETS-VI、试验中继卫星COMETS以及实用中继卫星DRTS等卫星的特点及关键控制技术,同时描述了部分中继卫星的控制方法,对我国中继卫星控制系统方案的确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简讯     
简讯国家地震局论证中继卫星据有关专家在国际宇航联大会上介绍,国家地震局正在论证用卫星中继地震预报数据。该计划包括研制两颗存储转发型通信卫星,用以从480个地面终端处获取地震预报数据并中继到北京国家地震局。每颗卫星仅重50公斤,将运行在1000公里、倾...  相似文献   

8.
海事卫星系统在载人航天数据中继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志坚  翟政安 《宇航学报》2003,24(3):268-272
对海事卫星系统用于载人航天器数据中继的基本方法及可能性进行了讨论。从海事卫星系统的构成、链路能量和天线跟踪等方面论证了使用海事卫星系统中继载人航天数据的可能性。论述了工程实施中的关键技术和解决措施。提出了采用导频接收机来实施多普勒频移补偿的解决方案。最后认为使用海事卫星中继载人航天数据是可行的,可有效提高载人航天器的测控通信覆盖率。  相似文献   

9.
《航天器工程》2010,(2):73-73
据美国spaceflightnow网站2010年1月22日报道,欧洲航天局希望确定一项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议案,确保2010年有足够资金建造这个网络。欧洲数据中继卫星网络包括两个安装在商业卫星上的通信有效载荷和至少一颗专用卫星。这些卫星平台将在地球同步轨道上飞行,几乎能对全球进行覆盖。欧洲数据中继卫星的第一个用户将是“全球环境与安全监视”(GMES)计划,  相似文献   

10.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中继测控天线覆盖特性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天链一号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初步建成,大大提高了低轨用户卫星的测控效率,但用户卫星中继测控天线有限的波束角影响了其对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覆盖率。为此,文章提出一种垂直于卫星轨道面方向的准半球状增益中继测控天线布局方式,适用于整星尺寸较大或使用晨昏轨道的太阳同步轨道(SSO)卫星。这种方式充分利用该方向对中继卫星的长时间可视弧段,能有效提高中继测控的覆盖率,对天链一号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覆盖率在95%以上。同时,单个中继测控弧段的平均时长约为60min,弧段之间的平均等待时间约为20min。其覆盖特性的各项指标相比于常规的对天面中继测控天线具有明显的优势,能显著提高中继测控任务的实时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1.
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晨曦 《中国航天》2001,(11):14-18
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以其能较大幅度地覆盖和转发地球站对中低轨道航天器的跟踪测控信号并对中低轨道航天器发回地面的数据、图像、话音等信息进行实时、连续的中继等优势,逐渐成为发展航天技术越来越重要的项目。美国与俄罗斯两国的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已组网运行,现正在发展后续系统;欧空局和日本在这种卫星的发展中以其新思路和技术途径,大有后来居上之趋势。本文主要介绍这些国家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发展情况及美、欧、日数据中继系统的互操作与联网计划。高频段电波的直线传播特性和地球曲率的影响,使测控站跟踪中低轨道…  相似文献   

12.
我国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发展建议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天链一号数据中继卫星在轨成功运行,标志着我国在天基信息传输领域的重大突破,今后发展方向是建设中继卫星组网系统,以满足数据中继不断增长的需求.分析表明:经度间距约为180°的地球静止轨道(GEO)双星组网系统,只需在我国本土设立控管站,利用地面高速光纤干线,双星就能对离地高度大于95km的航天器实现100%轨道覆盖的中继...  相似文献   

13.
前言中继卫星的全称是“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由两颗中继卫星和一个地面站构成的跟踪网称为“中继卫星系统”。中继卫星系统的任务是对低、中轨道的卫星或其它航天器进行几乎连续的跟踪、遥测、指挥和实时数据传输。美国计划在1981年用航天飞机发射第一颗中继卫星。一旦中继卫  相似文献   

14.
中继卫星在轨动态捕获跟踪试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中继卫星在轨捕获跟踪高速运动目标的动态性能测试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静止目标(中继卫星地面站),利用中继卫星姿态连续偏置运动模拟中继卫星与用户航天器之间的相对运动,开展中继卫星在轨动态捕获跟踪测试方法的研究。仿真分析和在轨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从而为我国首次天基数据中继试验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是20世纪航天测控通信技术的重大突破。其“天基”设计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测控、通信的重大突破。其“天基”设计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测控、通信的高覆盖率问题,同时还解决了高速数传和多目标测控通信等技术难题,并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TDRSS系统使航天测控通信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目前还在继续向前发展,不断地拓宽自己的应用领域。现在,美国与俄罗斯两国的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均已进入应用阶段,正在发展后续系统;欧空局和日本在这类卫星的发展中采用了新的思路和技术途径。本文主要介绍这些国家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现状和发展,并据此对我国正在研究的跟踪与数据卫星系统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日本未来空间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玉兰 《卫星应用》2002,10(4):41-47
描述了日本未来空间发展构想和它在未来5-10年计划发射的通信与广播卫星,地球观测卫星,数据中继卫星和星间光通信卫星,以及对平流层平台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中继卫星系统的天基测控通信是近代航天技术的重大突破,它能够有效地满足航天器交会对接的测控通信需要。文章分析了美国"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和欧洲"阿特米斯"(ARTEMIS)中继卫星对"自动转移飞行器"(ATV)与"国际空间站"(ISS)交会对接任务的测控通信支持,总结了国外中继卫星系统支持航天器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18.
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可极大地改善地基用户与其低地轨道飞行器之间的实时通信联络,并可大量减少造价昂贵的地面站。本文详叙了各国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9.
在数据中继卫星系统中,中低轨航天器常采用差模跟踪技术,完成对数据中继卫星的捕获跟踪,建立高速数据中继传输链路。文章根据某任务跟踪接收机实际设计参数,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和差通道相位差对跟踪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20.
国外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王景泉1983年美国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网络的建立,标志着自50年代后期开始的利用地基跟踪与数据网支持低轨道航天器的测控通信模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测控通信能力有了突破性提高,大大促进了空间技术的发展。鉴于跟踪与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