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讯     
改革航线布局模式建设中枢航线结构Hub-and-spokeStructuretobeConstructed200O年3月6日-8日,由民航总局主办的中国民航第三届经营战略(中枢结构)研讨会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召开,会议就全球航空运输的发展与中枢结构的形成、中枢结构的规划与建设、中枢机场的运营与管理、中国民航发展中枢结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中国民航总局副局长鲍培德出席会议并就中国民航发展中枢结构的任务和对策发现了讲话。鲍副局长在讲话中强调指出:中国民航必须尽快调整不合理的航线,逐步建立中枢辐射式航线网络,这既是当前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2.
“ 十五”期间我国民航发展的一项重 要任务,就是要实施航空枢纽工 程,进行中枢航线结构的建设。这是民 航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之一,对 促进我国民航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大而 深远的意义。 为什么要进行中枢航线结构的建设 中枢航线结构建设涉及航空运输布 局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航空运输布局的 三大要素是航线、机场和运力。运力配 置是随基地机场和运营航线的状况而定 的,因此,航空运输布局的状况基本上 取决于航空网络的结构形式和机场布局 的状况。航空运输布局能否达到资源的 优化配置,其中航线网络采取何种结构 形式是一个非…  相似文献   

3.
《机场建设》2004,(3):2-2
由中国民航机场建设总公司为主承担的“新疆民航发展规划研究”项目,于2004年7月24日通过了民航总局人事科教司主持的软科学研究成果评审,评审委员会一致认为:  相似文献   

4.
TheDevelopingTrendofGuangzhouBaiyunInternationalAirport发展中枢结构是世界民航业发展的大趋势,目前中国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中枢机场,中国有必要建设中枢机场。中国的第一个中枢机场将在哪里出现,如何建设中国的中枢机场等等,3月6日至8日在白云机场举行的全国民航经营战略研讨会,对此进行了研讨。一些中外专家认为,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具备成为中国综合性中枢机场的现实可能性。建设中枢航线结构符合国际民航发展的大趋势枢纽机场是世界民航发展的一个制高点。近20余年来,世界上大多数航空发达国家都实现了由城市对怕一个城…  相似文献   

5.
支线机场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期间,我国民航发展有两项主要任务涉及到支线机场的规划与建设:第一,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国性枢纽辐射航线网络,推动支线航空的发展;第二,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即西部支线机场的规划与建设。布局合理、规模适宜、高效适用的支线机场的规划与建设是完成“十五”期间民航两项主要任务的保障。如何有条不紊地、分期分批地进行建设,避免有限资源的浪费;如何管理好已具备一定条件的支线机场,让它们发挥出应有的效益,使国家有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是民用机场建设与管理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民航总局局长刘剑峰在谈及“十 五”期间我国民航的三个发展重点时提到,要实施航空枢纽工程,重新构筑国内航线网络,重点建设北京首都、上海浦东、广州新白云大型枢纽机场。目前,国内的上海、广州以及国外的汉城、东京等机场都围绕建设亚洲的国际枢纽门户纷纷积极采取行动。基于民航总局“十五”规划部署的机场的实际情况,首都机场股份公司在3月中旬召开的工作会上,提出了中枢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首都机场的中枢市场资源潜力,逐步把首都机场建设成为功能完备、设施一流、安全舒适、环境优美的复合型枢纽机场,为旅客提供往来国内和世…  相似文献   

7.
早在"九五"期间,中国民航总局即提出了"枢纽"概念,明确了建设大型枢纽机场的发展思路.此后,"中枢轮辐式航线网络(Hub and Spoke System,HSS)规划"作为我国航线网络规划的主体思路,在"十五"、"十一五"期间一直在不断地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8.
张欣 《民航管理》2022,(7):18-21
<正>民航局《“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将智慧民航建设作为主线、贯穿全篇;《中国民航四型机场建设行动纲要(2020-2035年)》进一步明确了四型机场建设的要求,即建成布局完善、功能完备、保障有力、智慧高效的现代化综合机场体系。2022年1月,基于民航“十四五”规划“智慧高效”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关于构建西南航空枢纽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枢辐射式航线网络结构是目前航空运输发达国家非常流行的航线布局模式。与传统城市对式航线结构相比,其显著的优点是扩展了市场覆盖面,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实施航空枢纽工程,进行中枢辐射式航线结构的建设是中国民航未来一段时期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西南地区具备构建航空枢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成都机场适合发展成为国家级航空枢纽,昆明,重庆适合发展为地区级航空枢纽。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航的航线网络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航线网络的发展经历了分散的机场服务阶段、航线渗透阶段、最大限度地连接阶段,充分连接阶段、轮辐式航线阶段和减轻枢纽城市压力阶段六个阶段。本文分析了不同的航线网络对成本,服务要求和市场份额带来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中国民航的航线网络应当将轮辐式航线模式和减轻枢纽城市压力航线模式结合起来。 航线网络规划与规模经济 航线网络规划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城市对科轮辐式网络发展过程,期间也经历了从航线、机队等的规模经济到规模不经济再到规模经济的过程。航线网络的正常运作需要有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用航空》2004,(9):37-38
根据民航总局“十一五”人力资源规划制定工作的要求,民航安技中心发展研究所“十一五”人力资源规划研究小组积极开展了民航人力资源“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研究。通过对“十五”的回顾及民航现阶段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分析,以及 “十一五”期间人力资源发展的国内国际社会经济环境、民用航空运输发展环境的分析研究,结合民航“十一五”总体发展规划、机队规划和机场规划的目标要求,提出“十一五”期间民航人力资源发展思路、建设重点、规划目标,以及2020年我国民航人力资源发展的远景展望。民航人力资源现状的调查及分析“十五”期间…  相似文献   

12.
民航强国战略部署的实施及新一代民航航行系统的建设,不仅对航线运输初始飞行人才培养提出了“量”的需要,而且也提出了“质”的要求。本世纪以来,在中国民航跨越式发展的宏大背景下,航线运输初始飞行人才需求呈现不断攀升的势态。据民航相关部门的统计,航线运输飞行人才在“十一五”期间需增加11000名,在“十二五”期间需增加19000名。为满足航空运输发展所需的飞行专业人才,我国在2006—2015年间每年必须培养出3000名航线运输初始飞行人才。根据当代民航发展的需要和我国既往的培养经验,航线运输初始飞行人才应当具备以下“质”的要素,即…  相似文献   

13.
关于民航信息化建设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化建设在中国民航从民航大国走向民航强国的发展规划中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十五”期间中国民航在民航信息化建设方面将斥资60亿以上。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发展规划的实施进行定期检查,并随时根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修订,保证信息化“十五”建设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分析现有有关信息化评估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民航信息化建设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4.
赵剑凌 《国际航空》2003,(11):20-22
近年来中国民航推进中枢航线网络建设的呼声日渐高涨,但地方航空公司的身影和声音并不多见.民航去年出台的"优化航线布局"政策,将处境尴尬的地方航空公司推向进退两难的窘境.面对横亘在前的政策壁垒,地方航空公司如何借力突围、谋求发展是个难题.  相似文献   

15.
近20余年来,世界上大多数航空发达国家都先后进行了中枢辐射型航线网络结构的建设,逐步实现以城市对为主的航线网布局向中枢辐射式航线网布局转化。目前旅客运输量排名前20位的航空公司基本上实行了中枢航线网络的运营同样,旅客吞吐量排名前20位的机场无一例外都是枢纽航空港。相对城市对航线结构来说,中枢航线结构具有很多方面的作用或优势。实践证明,中枢航线结构的建设对航空运输量的增长发挥着重大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成为航空公司建立长期竞争优势的必要而有效的手段。美国如果没有中枢航线网络的支持,要形成每年10多亿人次的航空…  相似文献   

16.
枢纽机场选址与航线网络优化问题是近年来受到民航业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考虑到枢纽机场建设对航线网络的反作用,提出了单枢纽机场选址与航线网络规划综合优化问题。为了描述该问题,建立了基于空中交通均衡分配的成本最优的数学规划模型。最后,给出了求解该模型的迭代优化算法,并进行了算例验证。  相似文献   

17.
<正>《“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中国民航将实现六大发展目标,包括:航空安全水平再上新台阶,综合保障能力实现新提升,航空服务能力达到新水平,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突破,绿色民航建设呈现新局面,行业治理能力取得新成效。与六大发展目标相对应,“十四五”期间,中国民航还将着力构建民航安全、基础设施、航空服务、绿色发展、战略支撑和现代化民航治理这六大体系。同时,围绕行业发展的堵点、痛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多领域民航强国建设的持续推进,我国机场发展已经进入规划建设高峰期、运行安全高压期、转型发展关键期和国际引领机遇期。加快推进多领域民航强国建设进程,需要在提升机场建设运营管理能力方面持续发力,以“品质工程”为主导,落实“四型机场”要求,持续深化机场规划建设和运营一体化理念,完善机场全生命周期管理,树立中国机场品牌,为民航强国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航运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持续、快速发展,总周转量在国际民航组织缔约国的位次由1980年第35位上升到1996年的第10位,旅客运输局转量从第33位上升到第5位,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作为国家经济结构中基础产业的一部分,较好地支持了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一、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合作是中国民航跨越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民航发展水平还很低,机队和机场、航路等基础设施落后,服务质量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很大,中国民航面对的完全是卖方市场,航线只有180条,其中国际航线只有18条。那时人们…  相似文献   

20.
张晋 《大飞机》2021,(10):67-70
在今年的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中国民航局明确指出,我国民航将从单一的航空运输强国跨入多领域民航强国建设的新阶段.而在整个民航体系建设中,中小机场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这是因为,中小机场已经成为了机场网络与航线网络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推动大众化航空市场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中小机场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了新时代我国民航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促进中小机场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建设新时代民航强国和民航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