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串行RapidIO的嵌入式互连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apidIO技术是一种点对点的基于包交换的交叉开关互连技术,其高带宽、低延时、高效率及高可靠性的优点为高性能的嵌入式系统内部互连通信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简要介绍了RapidIO的协议及关键技术,提出了基于串行RapidIO技术的嵌入式互连结构框架.以该框架结构为基础,介绍信号处理子系统一基于串行RapidIO的信号处理模块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RapidIO高速串行总线作为新一代嵌入式系统互连总线,具有高速度、低延时、高可靠性等特性,同时能够很好地适应综合的模块化航空电子设备(IMA)的要求。介绍了互连总线的发展过程,对分析了串行RapidIO协议特点,针对GNC领域嵌入式系统的要求,给出了基于串行Ra-pidIO总线的互连模型。  相似文献   

3.
RapidIO包交换模块是嵌入式数字信号并行处理系统中的关键模块,为系统中的各个数据处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交换和传输高速数据。从计算技术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出发,介绍了高速互连技术的发展,特别是RapidIO技术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以及基于串行RapidIO协议的包交换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4.
RapidIO技术以交换机为核心构建互连拓扑系统,基于交换机的RapidIO互连与配置管理是整个RapidIO互连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介绍了基于RapidIO交换的互连技术,阐述了RapidIO交换网络JTAG接口、I2C接口和RapidIO维护包等三种配置管理方法和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完成系统的动态流量调节、容错重构等特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总线已远远无法满足目前和未来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I/O性能需求。介绍了一种新的基于包交换的I/O互连技术——RapidIO。通过介绍RapidIO协议规范以及将RapidIO和几种新兴高性能I/O互连技术(PCIExpress等)的对比,指出了RapidIO在满足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I/O性能需求方面的优势,最后给出了RapidIO验证模型并对验证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多播技术是RapidIO规范支持的高级特征.基于RapidIO交换机互连系统中,RapidIO多播传输是非常实用的技术.介绍了RapidIO多播扩展规范的内容,总结了RapidIO多播的传输机制和实现方法,并以某信号处理系统为实例,详细介绍了RapidIO多播传输中交换机和端节点的配置管理方式,对RapidIO多播的传输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  相似文献   

7.
高性能嵌入式信号处理应用中的互连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辛永利 《航空计算技术》2004,34(2):71-74,78
目前,由多个处理器构成的高性能嵌入式信号处理系统中,处理器之间、信号处理模块之间的通信带宽已经成为整个应用系统性能的瓶颈,如果没有与高性能处理器同步的互连结构方案,就无法调动多个处理器的全部处理潜能。本文对高性能嵌入式信号处理应用中用到的几种互连结构及实现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并且讨论互连结构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速串行输入-输出(SRIO)网络的路由自动搜索及配置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案针对基于SRIO网络的通信系统,采用深度优先搜索(DFS)的算法搜索系统内的各个SRIO网络节点,并按照预设规则配置系统内各SRIO网络节点通信路径,实现SRIO网络组网通信的功能,支持RapidIO总线在现代航空电子系统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高度综合化的发展对嵌入式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更高要求,提出一种高性能数据信号处理模块的设计实现方案.模块采用符合VITA 46/VITA 48的VPX标准设计,用多片高性能多核处理器组建处理器阵列来实现超高数据信号处理性能;采用Serial RapidIO、PCI Express、Gigabit Ethernet三种标准高速串行总线来满足不同应用的高速数据通信要求;采用交换开关式互连体系结构设计,支持容错/重构和可扩展性,能够满足嵌入式领域多通道、多任务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0.
航空电子系统MIL-STD-1553通信网络接口验证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IL-STD-1553数据总线为航空电子系统提供了一个系统支撑数据交换网络,它是航空电子系统集成的纽带,其通信完成的质量直接影响航空电子系统设计的成败。本文首先介绍了航空电子系统MIL-STD-1553基于OSI模型的通信终端的基本结构;然后给出了对网络接口执行测试的内容,包括MIL-STD-1553标准协议验证测试、应用网络通信协议验证测试和实时通信验证测试。这三种类型的测试将全面验证MIL-STD-1553通信终端的设计是否满足MIL-STD-1553标准通信协议及航空电子系统通信协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邓豹  任喜梅 《航空计算技术》2012,(3):115-118,122
推动嵌入式数字信号并行处理技术发展主要涉及三个领域的技术:处理器技术、系统的拓扑结构和互连协议。对三项关键技术相关领域技术发展的内容、技术优缺点、技术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某嵌入式数字信号并行处理模块的设计实现方案。系统具有高速信号处理能力、高速数据传输能力、互连拓扑结构灵活、易扩展、支持容错/重构等特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嵌入式系统下串口通信,引入I-Logix公司的Rhapsody开发工具和UML(统一建模语言),采用流行的软件开发模式,设计并实现了嵌入式系统下的串口通信。通过嵌入式串口实例的实现,阐述了UML的建模、设计和验证的可视化的开发方法,解决了嵌入式系统下基于UML模式的串口开发问题,对于UML模式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QNX作为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之一,它具有强实时、高可靠性、可剪裁、可配置、可扩充、可移植的特点,支持主流嵌入式处理器,目前主要应用在军事武器装备和航空航天领域.本文从航空电子系统对实时操作系统的要求出发,着重介绍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QNX在PC104平台上的移植和配置网络连接通信技术,实现了基于QNX的分布式异构仿真平台,并通过实例验证了QNX的实时通信机制,建立了QNX在航空电子系统中应用的雏形,并给出了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高速串行总线RapidIO与PCI Express协议分析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新一代嵌入式系统对数据传输能力要求的提高,高速串行总线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RapidIO和PCI Express(亦称PCIe)是常见的选择。通过对这两种协议在整体工作机制及其特点、分层模型、拓扑结构、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分析比较,为嵌入式系统设计中高速串行总线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综合航电系统的发展,1553B总线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光纤通道交换式网络作为新一代高性能网络通信协议被引入到航电系统中,其性能指标与整个航电系统的总体指标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解决系统消息实时发送的问题,研究了光纤通道交换网络实时条件下加权轮询调度算法的通信性能,利用随机Petri网对光纤通道交换网络的调度过程进行了建模,通过对模型的仿真和分析,得到了数据传输量及传输时限变化时系统网络负载、延迟时间、超时消息所占比例等重要性能指标,并分析了调度算法的性能.仿真结果证明光纤通道交换式网络具有高速稳定性,加权轮询调度算法能够满足消息传输的实时性、公平性要求.  相似文献   

16.
体系结构驱动的AFDX网络内容数据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倪琛  李峭  何锋  王彤 《航空计算技术》2010,40(6):120-122
采用SAE AADL语言,建立AFDX网络互连综合化处理任务和通信任务的模型,对通信任务的数据内容、格式、性质进行定义;按照体系结构模型驱动的方式,建立内容管理数据库,完成AFDX网络中数据接口格式与内容的描述与建模,并进行数据库管理下的自动配置与部署。  相似文献   

17.
航空电子FC网络性能测试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纤通道(FC)技术是未来航空电子系统互连首选协议。为了研究光纤通道用于航空电子系统互连时的网络性能评价问题,需要采用有效的手段对光纤通道网络性能进行测试。阐述了在采用轻量IP上层协议通信的光纤通道网络平台上光纤通道网络性能测试系统的设计原理;并说明了光纤通道网络数据通信的实现方法;最后给出了测试实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单元控制级和设备控制级间增设工作站层应用计算机来构成一种准分布式控制结构模式的FMS系统,以解决工作站层集成互连通信技术是至关重要的,对FMS运行有效性和柔性将产生直接影响。本文介绍了BFEC FMS加工工作站集成互连通信技术开发与研究中所采用的技术途径、软件开发和实际工程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9.
航空电子多路传输数据总线通信系统是嵌入式多处理计算机结构航空电子系统综合的基础。从如何进行通信系统设计的角度出发,分析和描述了航空电子多路传输数据总线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20.
异步串行通信在靶场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靶场试验的信息传输需求和异步串行通信口的工作特性,定义了系统互连环境、传输规程,描述了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